3個月女兒窒息身亡,媽媽全程糾結:「我要不要幫她?」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3個月女兒窒息身亡,媽媽全程糾結:「我要不要幫她?」 親子 第1張

作者 |豆瓣醬

來源| 凱叔講故事(kaishujianggushi)

3個月女兒窒息身亡,媽媽全程糾結:「我要不要幫她?」 親子 第2張

天前,一個嬰兒去世了。

事情的過程令人痛心。

一個媽媽加入了某睡眠訓練付費群,引導3個月大的孩子趴睡。媽媽則通過監控,觀察孩子睡眠狀況。

睡著後,寶寶感覺到難受,她試圖翻身,但力氣不夠,小腳還卡在了欄桿裡。

媽媽聽到了哭聲,她一邊著急一邊猶豫。

著急的是,孩子會不會悶;猶豫的是,一旦幫孩子翻身,這次訓練就「失敗」了。

她沒了主意,拍下視訊發在群裡求助:

「孩子在哭,要不要幫她翻過來?」

按照趴睡群一貫的理念,課友給出了回復:

「不是大哭不干預」。

在群友安慰下,這位媽媽放下心來。

漸漸地,孩子的哭聲消失了。

她向群友「報喜」:「孩子解鎖了趴睡技能」。

悲劇,就這麼發生了。

3個月女兒窒息身亡,媽媽全程糾結:「我要不要幫她?」 親子 第3張

網友對這位媽媽的訓斥,絲毫不留情面:

「孩子哭不去看,就知道問問問;女兒過世第一反應,還是問能不能生生生,這種人不配當媽。」

事情還沒有結論,但這個媽媽無疑是愚蠢的。

看到孩子在掙紮,寧肯相信群友的「沒事」。

近在咫尺,哪怕進去看一眼呢?

但凡看一眼,只要看一眼……

事發之後,媽媽的反應更讓人不解:

「結紮後還能再生嗎?我們盼女兒盼了好久,老天怎麼這樣對我!」

這位媽媽還有機會痛心,可是3個月的孩子,她還有機會看看這個世界嗎?

1

很多父母很難理解,3個月大的孩子,何必「訓睡」?

當事人媽媽在群裡提到過原因:孩子從出生後睡眠就比較規律,基本不吃夜奶,一覺能睡到天亮,只不過要5-10分鐘的抱睡。

其他媽媽都很羨慕,這已經算「睡眠優秀」的孩子了。

培訓機構顯然有問題。

眾所周知,趴睡是導致嬰兒猝死綜合征的元兇之一。西爾斯博士在《親密育兒百科》中明確說過:

千萬不要讓不到9個月大的寶寶趴著睡,除非醫生要求這樣做。

較小的嬰兒對於自己身體的控制能力還很弱,如果趴睡,寶寶很可能不會轉動頭部以確保自己的呼吸順暢,也容易出現因口鼻被遮擋而窒息的情況。

這麼基礎的育兒理論,育兒機構難道不知道嗎?

3個月女兒窒息身亡,媽媽全程糾結:「我要不要幫她?」 親子 第4張

機構發布的案例,孩子發燒還「被自主睡眠」

他們常見的說法又是什麼呢?

「你現在不教,他以後就不會自己睡了。」

「哭了不要馬上抱,哭是可以發泄情緒的。」

「別著急,幾天就能見成效了。」

這樣的訓練要花多少錢?

10課時訓練,就要2000到6000+不等。

事發後,培訓機構對外發出一份「免責聲明」,對內卻這樣對寶媽們解釋:「買個包五金還開膠呢」。

這些不負責任的話可以輕易說出口。代價,卻是連「救命」都不會說的孩子。

2

畸形育兒,由來已久。

為了訓練出一個不哭鬧、讓父母省心的乖孩子,早在100年前,美國心理學家約翰·華生提出了「哭聲免疫法」、嬰兒獨立完整睡眠法

用恐嚇、打壓的方式,他成功訓練了一個8個月大的嬰兒。

在華生眼裡,育兒不需要情感,只需要方法:

「給我一打健全的嬰兒,我可以保證,隨機選出一個,就可以訓練成任何人物——醫生、律師、藝術家、商人,或者乞丐、竊賊。」

3個月女兒窒息身亡,媽媽全程糾結:「我要不要幫她?」 親子 第5張

幾十年後,真相的另一面慢慢浮出水面。

華生自己的孩子、甚至第三代,在這種教養實踐中長大後,自殺的自殺,憂鬱的憂鬱。

很多繼承者堅信「孩子哭是在威脅父母」,用聽之任之的態度對待,結果也是慘痛的:很多孩子患上精神分裂、自閉症。

本來摸著石頭過河,就是所有新手媽媽的常態。可為什麼這樣違背自然規律的「睡訓」,還能被一大群媽媽趨之若鶩?

有人起底了這個育兒訓練機構,揭露了她們的套路。

首先,打造人設,自我包裝。

機構負責人親自「現身說法」,用所謂的美式育兒法,示范了何為「完美睡眠寶寶」。

然後就非常傳銷了,每一個入群的寶媽,只要再拉人進群,就可以拿到簽單成功的提成。

3個月女兒窒息身亡,媽媽全程糾結:「我要不要幫她?」 親子 第6張

機構創始人每天在抖音發布嬰兒趴睡視訊

第二步,否認親媽本能。

母親對幼兒的一舉一動具有天然的敏感和關註,孩子的反饋本應是母嬰關係最好的評價標準。

在這個悲劇裡,當事人媽媽多次擔心、焦慮,她的直覺本來是對的,卻錯失了挽救孩子的時機。

3個月女兒窒息身亡,媽媽全程糾結:「我要不要幫她?」 親子 第7張

打壓、恐嚇、洗腦新手媽媽

有人忍無可忍,曝光了一些群內截圖。

有媽媽看到孩子情況不對,幫孩子翻了個身,卻馬上被「睡訓師」斥責:「你這是多管閒事!」

他們甚至把分房睡的嬰兒稱作「高級哺乳動物」,把和媽媽一起睡覺的嬰兒比喻成「低級哺乳動物」。

3個月女兒窒息身亡,媽媽全程糾結:「我要不要幫她?」 親子 第8張

何其可惡!

但是只有淡化、抹殺親媽的本能,才能讓父母「乖乖」被洗腦。

隔離了正常的資訊渠道,結果是什麼呢?

看到孩子在痛苦哭泣,媽媽第一反應不是看看孩子怎麼了,她隻知道在群裡問!

3個月女兒窒息身亡,媽媽全程糾結:「我要不要幫她?」 親子 第9張

長牙刷牙,全靠「老師」指導

3個月女兒窒息身亡,媽媽全程糾結:「我要不要幫她?」 親子 第10張

寶寶沒呼吸了,還在問!

我相信絕大多數媽媽都不是鐵石心腸。

在寶寶的哭聲中,煎熬著克服了自己的母性,硬起了心腸,現在她一定非常後悔。

可後悔又有什麼用呢?

在層層套路下他們失去了正確的判斷能力。父母犯錯,孩子背鍋,這樣的教訓還少嗎?

3

新手爸媽幾乎都經歷過這樣的階段:焦慮,不知道怎麼做是對的。

比如,孩子要不要分床睡,什麼時候分床睡的問題,至今眾說紛紜。

有的機構倡導:

孩子5歲前還不能獨立睡覺的話,可能會影響孩子的獨立能力。

有的建議孩子3歲前完成分房睡,還有的建議孩子6個月……這些網上瘋傳的分房年齡,讓多少媽媽著急忙慌地嚴格「遵守執行」。

很多早早分床睡的父母,後來難過地發現:

分床睡就是一條鴻溝,隔開的不僅僅是身體的距離,更是心的距離。

不止是分床。

一個老師分享了一個故事:在安利七巧板對小學生的數學啟蒙作用後,一位媽媽慌忙在群裡咨詢購買門路。

可是,她的孩子才1歲4個月。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多數父母一直是焦慮和糾結的。

什麼時候斷奶?什麼時候啟蒙?

孩子哭,哄多了怕慣壞,不哄又心疼。

有些毛病,管吧怕傷孩子,不管又焦慮。

再後來,學習成就不好,一邊著急,一邊又勸自己急不得……

在既懷疑自己又不相信孩子的時候,一個看起來鍍金的「救世主」從天而降,而那層金粉下面是錫紙還是塑膠,慌不擇路的媽媽已經毫無辨別能力。

當媽媽腦子裡全是冷冰冰的理論,

又如何看到一個真實的孩子?

如何滿足孩子最本能的需要呢?

嬰兒不需要訓練,健康的孩子有自己的時間表,如果育兒一定要遵循一個原則的話,那就是:

相信的不應該是「某學說」,而是孩子自己。

父母需要做的,愛和陪伴就夠了。

3個月女兒窒息身亡,媽媽全程糾結:「我要不要幫她?」 親子 第11張

4

事件被曝光後,一位媽媽跟孩子的對話觸動了無數人。

媽媽:為了讓寶寶一個人練習睡覺,有的媽媽是不陪著孩子的。

孩子:不可以的,他會很害怕的!(他的語氣變得非常嚴肅,而且很大聲)

媽媽:那你覺得應該怎麼辦?

孩子:寶寶哭了,媽媽要安慰他呀,抱一抱親一親。

媽媽:是的,可是他的媽媽沒有這樣做。

孩子:為什麼?他的媽媽變成妖怪了嗎?

媽媽:不是的,是媽媽想訓練寶寶自主入睡。

孩子:不可以訓練,訓練會變成機器人,變成機器人就會不需要媽媽,就會不再愛爸爸媽媽了。

……

3個月女兒窒息身亡,媽媽全程糾結:「我要不要幫她?」 親子 第12張

孩子最需要媽媽做什麼呢?

心理學裡的「視崖實驗」解釋了這件事:大多數1歲以上的孩子有了縱深感,是不敢爬玻璃桌面的。

但是如果媽媽在後面給予回應,他們就可以順利爬過去。

孩子所需要的,無非是父母愛的回應。

每個孩子一生中要有很多次「視崖實驗」。

在他們每一次哭泣時,在挫折、不被認可、被質疑、被傷害時,媽媽是最後的避風港。媽媽愛的回應,是他們能夠好好長大的根基。

只是太多父母搞錯了重點。

有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有的人可以一生被童年治愈。

父母是孩子大多問題的根源,愛和自由是最好的答案。

-End-

作者:豆瓣醬,自由撰稿人,心理學研究者,理性與文藝的矛盾體。部分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轉載於凱叔講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3000萬孩子的故事大全 ,爸媽的育兒寶典。

長按下方圖片識別QRCode

關註醫知袋鼠

陪您和孩子一起成長

3個月女兒窒息身亡,媽媽全程糾結:「我要不要幫她?」 親子 第13張

3個月女兒窒息身亡,媽媽全程糾結:「我要不要幫她?」 親子 第14張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