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孩子宅家幾個月,待返校復課、回歸正常的校園生活後,您最希望他完成哪件事?
——「在家學習了這麼久,不知道效果到底怎麼樣,趕緊考試摸個底!」
的確,線上學習效果可能真的需要適當查驗一下,根據結果查漏補缺。
——「學習去!別人家孩子都彎道超車了,被拉下這麼多,必須奮起直追!」
確實,有的孩子在這段時期稍稍「掉隊」,也需要在合適的時候補足差距。
但事實上,當疫情逐漸平穩,孩子終於重返熟悉又「陌生」的校園後,有這樣一件事必須要做:
跟小夥伴一起出去玩,去聽、去看、去交流、去觸摸、去感受真實的世界!
這些影響不容忽視
為什麼主張讓孩子「玩」起來呢?這是因為長時間的居家隔離,受限的生活空間、社交環境等無形之中給孩子造成巨大影響:
1
空間的隔離
空間環境的封閉對人體生理功能會造成巨大影響:外部刺激減少,大腦功能甚至可能減退。
長期處在封閉的環境中,會導致孩子對外部世界感知模糊,甚至同時影響到空間和時間的感知,造成生物鐘雜亂,黑白顛倒,作息不規律。
2
人際的隔離
人是社會性動物,封閉在家導致人與人之間實際接觸大大減少,對青少年來說影響尤其巨大。
許多父母整日為孩子的學習操心不已,親子間的溝通話題僅局限於學習。但當家長們過分關註於孩子學習狀態、學習效率、學習效果時,卻往往忽視了孩子的生活狀態。
當父母復工後,孩子和老人白天在家,晚上回家後父母可能也比較忙——家人間交流越少,對孩子的影響越大。
事實上,很多孩子在居家學習期間無法投入學習,完成學習任務,或多或少是受心理或情緒因素的影響——
-
封閉的空間環境導致外部刺激減少;
-
長期缺乏真實接觸的孤獨人際環境;
-
外出頻率降低,缺少陽光日曬和運動。
以上這些因素都會導致神經遞質和激素分泌水平的降低,使情緒長期處於一個相對低迷的狀態,嚴重時會直接導致憂鬱。
警惕「校園水土不服」
復課後,有些孩子會無故發脾氣、失眠,個別孩子還出現一到學校就頭痛、發熱、情緒低落等適應問題。「校園水土不服」的更多「症狀」需要引起家長重視:
——出現社交退縮行為。如語言表達不想開學、不想和同學主動交流、討厭學校甚至和父母爭吵。
——焦慮感嚴重。表現為過度擔心,如擔心跟不上學習進度,考試成就差被老師批評等。或糾結於細枝末節,如反覆檢查文具、課本是否裝好,反覆詢問同樣的問題,得到答復後仍不放心。
——產生極端情緒。表現為心情低落、愉快感喪失、容易哭泣。或是因一點小事就會作出摔東西等破壞性行為。
除了上述行為、情緒症狀外,一些孩子還會出現軀體症狀,如頭痛、頭暈、腹痛、胸悶、喘不上氣等。
有些家長可能會說,我家孩子情緒看起來還好,也沒看到有明顯心理問題,所以肯定還是要把學習放在首位啊!
完全能理解父母的著急擔心,但有句話叫做「磨刀不誤砍柴工」,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更是如此。
經歷過幾個月的隔離,越是著急孩子的學業,越是需要先關註到孩子的心理狀態和情緒狀態。歷史證明,在很多大的災難過後,人們的PTSD(創傷後應激反應)才逐漸浮出水面。
如果孩子學習效率低下、情緒狀態不穩定,看起來退縮沒有自信,需要先解決疫情期間積壓的情緒問題,需要有實際的人際互動,來恢復心理能量。
「出去玩」如此重要
宅家期間,孩子們缺少了與老師、夥伴和他人面對面交流、互動、爭論、分享的機會,加上居家線上學習嚴重依賴電腦、手機,他們在虛擬社會和網路世界中可能會出現或進一步加重「自閉」心理,回避與他人的溝通和交流。
因此,在重返校園後,一定要多多鼓勵孩子們尋找夥伴,積極參加社交活動,逐漸調整好精神狀態。
與同伴一起玩,能提供父母給不了的精神能量。
同伴關係對兒童智力、情緒能力、社會化、自我概念和人格,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居家學習結束後,不管表面上看起來狀態如何,孩子們內心都已經有一個深切的感受,就是——「被憋壞了,悶死我了!」
而最能幫助孩子緩解焦慮和憂鬱情緒,補充疫情期間缺失的心理能量的,就是「盡情去跟小夥伴一起玩!」
請給孩子一些時間,允許他們用科學、健康、積極的方式,與同伴們釋放情緒,玩出正能量吧!
來源:首都教育
了解更多資訊,請長按下方QRCode,點擊下載央視少兒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