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作者:教育編輯部
來源:教育 ID:edu618
01
2020年,距離高考僅剩9天時,武漢考生趙延灼從三十樓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當天,趙延灼在學校女廁所偷拍,被發現後供認不諱,表現得十分冷靜。
在老師的教育下,趙延灼寫下了保證書,並向女生真誠道歉。
老師考慮到學生馬上高考,也可能是出於過大的精神壓力才會犯錯,便同女生溝通,希望給趙延灼一個機會。
善良的女生同意了,只要求趙延灼和父母一起向自己道歉。
本以為事情將告一段落,可一提到告知父母,趙延灼立刻緊張起來,甚至苦苦哀求老師不要告訴家長。
老師見狀便同意孩子自己告知家長,未曾想,趙延灼回到家中扔完垃圾,就從頂樓一躍而下。
父母後來才發現,兒子扔掉的垃圾袋,裡面有一張紙條,寫著「害怕」二字。
悲痛的父母不斷質疑學校的處理,在他們心中,孩子雖然性格內向,但卻十分乖巧懂事。
在與學校溝通時,父親一見到兒子的班導便打了一耳光,甚至不停辱罵近三個小時。
有網友說:也許就是因為父母這樣火爆的性格,才讓孩子認為,向父母說出自己的錯誤比死更可怕。
深以為然。
父母眼中內向的趙延灼,其實不是話少乖巧,而是在父母的「威懾」下不敢發出聲音。
心理學家武志紅在書中提到,孩子不敢在父母面前表達憤怒、悲傷等負面情緒,
說明孩子對父母不信任,而這一切很可能源於父母對孩子情緒傾訴的粗暴打斷。
孩子便只好獨自消化負面情緒,因為很可能一開口,得到的不是安慰,而是父母暴躁的指責。
長此以往,孩子便再也不敢表露內心,也漸漸關上了那扇與父母交心的大門。
孩子不表達,不代表不存在,情緒教育的缺失,終究會為孩子的人生埋下隱患。
02
你的孩子不是乖巧懂事,而是不敢表達
被7公分長的鋼釘穿膛,你到底能忍多久?
恐怕一分鐘都忍不下去。
最近,常州一位6歲的女孩隨爸爸到工地玩耍,在幫忙收拾工具的時候,一枚鋼釘嗖得一下射進了女孩的胸膛。
由於沒有流血,女孩一直隱忍不發,直到晚飯後實在疼痛難忍,才說出實情。
送到醫院檢查以後,醫生都心驚不已,7公分長的鋼釘距離孩子的心臟僅有26毫米。
真是想想就心疼,一個六歲的孩子忍受著鑽心的疼痛,在那未知的幾個小時裡承擔著無盡的孤獨與恐懼。
本該是孩子第一時間與之分享快樂與痛苦的父母,卻成了孩子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
只因為,一旦向父母坦白,得到的不是安慰與心疼,而是一頓劈頭蓋臉的責罵。
《正面管教》一書中說:孩子的觀察能力很強,但是解讀能力卻很差。
對父母來說,每一句責備都是愛的關心,可在孩子心中,父母的訓斥卻如洪水猛獸般可怕。
同天下的父母一樣,焦俊艷的父親也渴望走進女兒的心:
「如果你幸福,你分享給我們,我們大家都幸福。如果痛苦,分擔給我們,就會減輕一半的痛苦。」
焦俊艷輕笑了一下,略帶無奈地回答道:
「我覺得不是這樣的,痛苦說給你聽,我會得到雙倍的痛苦。」
看似一句玩笑,卻揭露了多少家庭的真相。
父母在孩子的心牆之外徘徊,孩子卻不敢打開那扇心門。
心理學認為,感受是家庭溝通的核心,當父母不注意傾聽孩子的感受,
就會導致孩子不願意與父母溝通,甚至不敢溝通。
情緒是感受的核心,父母只有學會接納孩子的所有情緒,耐心引導,才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知心人。
否則,孩子只能一再壓抑自己的情緒,
就仿佛在努力按壓快要溢出的垃圾箱,那些負面的情緒垃圾也終究會爆發。
03
別讓孩子不願意與你分享快樂
曾看到有人問:孩子為什麼寧願抱著手機和朋友嘻RAP哈,也不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快樂。
高讚回答寫道:因為父母非但不會收獲快樂,反而會潑下一盆涼水,這有什麼好笑的。
在父母的打擊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在愛裡是可憐的乞求者,也無法成為向父母敞開心扉的分享者。
《少年說》中,小姑娘景頤便演繹了孩子對父母關閉心門的全過程。
景頤吐槽媽媽總是拿她與學霸作比較,孩子紅著眼眶,
喊出了自己的疑惑:「為什麼我的努力你永遠看不到?」
媽媽絲毫沒有關註女兒瀕臨崩潰的情緒,自顧自地回答:媽媽是比較客觀的,我認為你要不受點打擊,你會有點飄。
媽媽的話,仿佛一把刀劃在了女兒的心上,景頤的眼淚終於奪眶而出。
媽媽一次次的「拍打」,抹殺了景頤所有的努力,孩子也再難打開心扉,與媽媽分享自己的進步。
父母與子女的心牆,就是這樣,越砌越高。
閨蜜性格開朗,與任何人都能聊得火熱,可唯獨與母親,連單獨相處都略微尷尬。
原因要追溯到閨蜜小時候,媽媽每天不停地數落她,吃飯慢、成就差、身材胖……
還美其名曰「為你好」。
無論做什麼都得不到認可的閨蜜,乾脆遠離,國中起便開始了寄宿生活,
成年後回家的次數更是屈指可數。
閨蜜愛媽媽,會給媽媽買按摩椅、選禮物,可就是無法與媽媽聊聊心裡話。
因為,那道叫作「溝通」的橋,早在媽媽的一次次否定中,悄然斷裂了。
心理咨詢師陳了凡曾說:
對待孩子的所有情緒,父母不要壓制,而是要弄清楚孩子情緒背後的訴求。
孩子得意洋洋,也許是想得到父母的一句誇獎;
孩子傷心落淚,也許只是需要父母的一句安慰。
心理學研究表明,
孩子的性格、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社會適應能力都與情緒管理,尤其是對負面情緒的處理密切相幹。
可是在父母的打擊下,孩子連分享情緒都成為了負擔,更無從談起學會正確的情緒管理了。
04
懂得愛自己的孩子,背後是平等的家庭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珍視自己,
殊不知,很多委屈自己的孩子,是父母親手剝奪了孩子愛自己的權利。
韓劇《天空之城》中,就講述了這樣一個家庭。
父親是著名醫院的院長,兒子英才考上了韓國頂級大學,一家人外表光鮮亮麗,可內裡,卻布滿了蛆蟲。
英才在家中沒有任何發言權,甚至無權難過,唯一能做的就是學習。
每當英才感到痛苦,想要反抗,父親便會以強權壓制兒子,甚至舉起獵槍對準兒子的頭,以此使兒子屈服。
英才的心理也漸漸扭曲,甚至開始了自虐式學習,「只要還能呼吸,就必須學下去。」
在他心中,只有考上頂尖的大學,再放棄入學資格,才是對父母最好的報復。
最終,英才實現了自己的計劃,隨後離家出走。
母親在得知真相後絕望自殺,父親妻離子散,變成了一個尋找兒子的流浪漢。
英才甘願以犧牲自己為代價,毀掉一切,因為他恨這個家,但是他同樣不愛自己,甚至對自己的未來毫不在意。
因為,他已經在父母的壓迫下,喪失了愛自己的能力。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
「想要體驗當皇帝的感覺很簡單,生個孩子就可以了,想怎麼對待就行,然後道德與文化都可以說,父母這麼做都是為了愛你。」
正因如此,孩子面對高高在上的父母,會拒絕表達情緒,只是一味地服從,
即使並不願意,也會委屈自己,去做一個「聽話」的孩子。
看似懂事,卻失去了愛自己的勇氣。
曾看到這樣一個故事,老師在課上批評一個女孩,女孩寫了一封信向老師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女孩先是表達了內心被老師關註的感動,接著便指出了老師的一些話過重,最後還不忘祝福老師。
一個孩子被老師說了重話,沒有哭哭啼啼,反而思路清晰地表達了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既讓老師感到了真誠,又絲毫沒有委屈自己。
這樣的孩子,一定是在充滿愛與平等的環境中長大,才敢在「權威」的老師面前,提出質疑和建議。
父母只有把孩子當做獨立的個體,讓孩子感受到尊重與平等,孩子才能學會珍視自己,聽從內心的聲音。
正如教育專家蘭海所說:
對於孩子,真實的情緒比正確更重要,家長應該給孩子營造自由表達的空間,才能培養一個幸福快樂的孩子。
唯有如此,才能讓孩子勇敢地表達自己,也能毫不猶豫地愛著自己。
心理專家說:情商低的大人是因為小時候沒哭夠。
小時候,父母對孩子過度的責備與打壓,往往讓孩子的喜悅與悲傷都無處釋放,
在社交中也無法拿捏分寸,長大後的人際相處則變得尤為艱難。
父母最好的情緒教育,便是傾聽孩子的每一種感受,耐心地給出建議,
讓孩子得到理解,而不是用指責堵住孩子的嘴,讓他再也不願開口。
願所有孩子都能被傾聽,在人生的路上,有勇氣表達自己,
有底氣愛自己,自此,無畏向前。
喜歡今天的文章,請點「在看」。
如果我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就把我們設為「星標」吧!
這樣就不會錯過每天推送啦!筆芯~
關於作者
陳千朵,愛笑愛思考的真誠少女,用情感溫暖你,用真心陪伴你。來源:教育致力於為0~15歲兒童打造前沿、權威的家庭親子教育平臺,通過解讀國內外先進教育理念、跟進教育部政策,為家長提供有指導價值和意義的內容。本文由教育編輯部原創,轉載請聯繫微信號(ID:judushu)授權。
▲長按QRCode「識別」關註
預覽時標簽不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