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8 月快要結束了,很多小朋友都要進入幼兒園啦。對於很多家長來說,終於把一個 3 歲多的娃送進幼兒園,簡直就是解放!
然而有的人遇到的情況是,大人以為解放了,孩子卻因為一些能力不足在幼兒園里「遭罪」,幼兒園老師不得不和家長單獨約談……
愛貝睿家長教練李晶老師,就遇到了這個問題。原來,進入幼兒園之前,孩子不是說話流暢、會做遊戲、會閱讀就可以了,要有好的自理能力,才能在幼兒園玩好學好。
為什麼自理能力如此重要?來看看李晶老師今天分享的乾貨吧。
我和家人一直覺得,我們對大兒子樂樂的養育挺成功的:
樂樂從小很少生病,也很少磕碰;知識啟蒙也做得不錯,上幼兒園之前就能獨立閱讀繪本。
我們為這些感到自豪,覺得幾年的辛苦沒白付出。可是現實很快就把我們的自豪感擊了個粉碎。
樂樂上幼兒園以後出現了嚴重的適應問題:
圖源:giphy
反思我們的養育,作為第一個孩子,樂樂被剝奪了太多自理的機會:
看見他爬上凳子,我們趕緊緊張地把他抱下來,同時告訴他:「不能爬,危險!」
我們不能忍受不整潔和慢吞吞, 2 歲了還在喂飯;
我們不能忍受秩序的錯亂,鞋子穿反了,樂高搭錯了,心急地糾正他⋯⋯
我們幫樂樂搞定所有的事情,不用他動嘴,他的需求就能得到滿足⋯⋯
觀察周圍,雖然程度可能不同,但像我們這樣初為人父母,或者是家里的老人,對孩子緊張、焦慮、過度保護,注重智力忽略生活能力培養的情況,不在少數。
但是,孩子總要離開家庭的庇護,加入到集體生活中去,我們不能指望通過給予孩子柔情蜜意來讓他去抵擋外面世界的風風雨雨。
而且,那些在集體中不能照顧自己的孩子,會成為其他孩子眼中「與眾不同的人」,或多或少會受到排斥。
獲得美國心理學會「喬治・米勒獎」的朱迪斯・哈里斯在她的書里寫到:
每個孩子都不希望自己與眾不同。從他三歲邁出家門開始,他的社會化過程就開始了。
也就是說,他會逐步跟著別的孩子學習怎樣行為得體,努力變得越來越出色,以便在同齡人群體里做到遊刃有餘。
對於童年期的孩子,具備比同齡人更加成熟的生活技能和與人交往的能力,能為他們贏得更高的群體地位,而群體地位的高低會對一個人的人格產生永久的影響。
所以,父母要為孩子提供必要的知識和訓練,讓孩子走出家門之後能夠應付外面的世界。
這一點,在樂樂升小學後得到了進一步的印證。在小學新生家長培訓會上,樂樂班主任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她說:「作為小學老師,我們不怕孩子學前無基礎,就怕孩子學前無能力。」
具備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能更好地促進孩子學業。
老師講了一個故事。在開學的第一天,她就注意到,班里的一個戴眼鏡的小女孩,每次擦完眼鏡,都會把眼鏡布疊得整整齊齊放進眼鏡盒里,然後收到書包里。
和這個女孩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班里的一個小男孩,他經常面對擺了一桌子的文具、餐具不知所措,完全不知道下一步該幹什麼。
老師了解得知,小女孩在家里得到了不少生活技能訓練,而小男孩的家長對此並不重視。
圖源:pexels
在以後的學習中,小女孩做事的條理性幫她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她在各方面都表現得非常突出。
而小男孩,在適應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他不得不把很多時間用來處理各種生活問題,沒有辦法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學習中。
老師說:「這兩個孩子只是我從教二十多年來的兩個代表。雖然我們現在倡導減負、快樂學習,但是如果孩子能力欠缺,他就跟別人不一樣,他是快樂不起來的。只有孩子掌握了必須的能力,才能讓他在同學之中有自信,這才是快樂學習。」
在培訓的最後,老師給出了一個能力清單,要求家長在開學前重點培養。
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後台對話框回復「能力清單」獲取。
其實,很多能力和習慣,臨時突擊是很難培養出來的,我們不妨從孩子學齡前就開始幫他逐步養成。
培養孩子自理能力,家長容易有兩個極端:要麼放手不管,要麼人為地給孩子製造困難。
其實,這兩點都不可取。
美國心理學家魯道夫·雷德克斯給出的建議是,父母要做孩子的「過濾器」,過濾出孩子可以應付的或者稍稍超出孩子能力範圍的情況。然後,再根據孩子的情況給予必要的幫助。
❶ 給孩子必要的鼓勵和幫助
在孩子嘗試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後退一步,同時關注著孩子,必要的時候給他鼓勵和指導。
兩歲左右的孩子開始萌發獨立意識,這是開始培養自理能力的好時機。他們會很樂於自己做事,但是由於能力有限,經常會失敗,我們可以給他做下示範,分解一下動作,或者在他需要的時候扶一下、幫一把,在他成功之後及時給予肯定。
我之前看到一個兩三歲的小女孩,在玩拼插玩具的時候遇到了困難,就向坐在旁邊的爸爸求助。爸爸看了一眼她手里的玩具,說:「自己想辦法。」然後低頭繼續做自己的事情。
小女孩很乖巧,聽到爸爸的話,就繼續自己嘗試,但是很快又失敗了。她又向爸爸求助,爸爸還是那句話:「自己想辦法。」
幾次以後,小女孩還是沒成功,就開始哭了。爸爸一下急了:「哭什麼呀!這有什麼好哭的!」三兩下把玩具拼好,但是他的訓斥讓孩子哭得更兇了。
我們可能會覺得,讓孩子自己想辦法,能提高他的獨立性,但前提是孩子對自身的能力有信心。
孩子遇到困難,大人幫他一下,和他一起想辦法,並不會降低他的獨立性。
而且,在你的幫助下,孩子獲得了一個個的小成功,有助於孩子習得樂觀,更有能力突破困境做到目標。
圖源:pexels
前陣子,我帶樂樂去一個遊樂場,那里有一個離地很高的拓展設備,他想嘗試一下。工作人員看看他瘦弱的樣子說:「你確定要嘗試嗎?這個設備挺難的,很多比你年齡大的孩子走到一半哭著下來了。」
樂樂點點頭,工作人員就麻利的給他穿上了護具。果然,不一會兒他就遇到了麻煩,我告訴他應該怎麼走他也聽不進去,緊張得一個勁大喊。
當時,我什麼也沒說,只是蹲下來幫他扶了一下活動的踏板,沒想到這個動作居然讓他放鬆了下來。最終,在我的幫助下,他晃晃悠悠地走完了全程。
下來以後,他特別高興,還有點意猶未盡。
這次成功讓他信心大增,後來每次路過那個遊樂場他都要再嘗試一下,而且不需要我的幫助就能非常熟練地完成。
❷ 必要時幫孩子降低難度
如果事情的難度超出孩子的能力範圍很多,或者孩子很抗拒、不自信,我們不能操之過急,需要想辦法幫助孩子降低難度。
有一次,在小區里的遊樂場里,有一個奶奶領著她兩歲多的孫子玩滑梯。小男孩爬到了三、四米高的旋轉滑梯口以後,因為害怕不敢往下滑了,而且他的身後很快排了好幾個小朋友。
就在他進也不是,退也不是的時候,他的奶奶一直在下邊訓斥他:「怎麼膽子那麼小,趕緊往下滑呀!」片刻以後,伴隨著尖叫和大哭,他滑了下來,並且在滑下來以後還繼續大哭。
我想,可能在以後很長一段時間里,這個小男孩都不敢再玩這個滑梯了。如果他奶奶能在他緊張、恐懼的時候指導他退回去,然後帶他在低一點的滑梯上多練習幾次,在他做好準備以後再鼓勵他嘗試旋轉滑梯,可能這個小男孩很快就能體驗到旋轉滑梯帶來的樂趣了。
後記
最後,給大家分享一下樂樂的情況。
當時,樂樂因自理能力問題不願去幼兒園,我特別焦慮,但我沒有逼他去,而是讓他在家歇了一陣子。在他終於學會自己上廁所之後,他開始願意繼續上學了。
後來,大約經過一年的努力,樂樂的自理能力終於趕上了他的同學,他也終於可以在搞定日常生活之餘,來追求他的興趣了。如今,他對科學的熱愛一天天的凸顯了出來。
相信如果我們一開始就能重視自理能力的培養,樂樂入園後的體驗也會大不一樣。
如果可以重新來過,我一定會把培養孩子的生活技能作為重中之重。
以上,與大家共勉,希望大家不再走這樣的彎路。
小 愛說
樂樂的例子並非個案,你家孩子是否也曾受自理能力的困擾?你又如何幫助孩子解決自理問題?
歡迎在評論區給我們留言。
我們為你準備了一份《小學新生入學必備的能力清單》,在後台對話框回復「能力清單」就能獲取啦。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愛貝睿」後台對話框回復「能力清單」獲取資源!▼ ▼ ▼
更多精彩文章請戳:
👉不雞娃,還有出路嗎?有。有本事培養一個自雞娃
👉我的孩子心大,你的孩子愛作?每個家長都應該看看
👉學齡前孩子如何運動?南開博士媽媽有 3 點小建議
◆◆◆ ◆◆
愛貝睿,知名科學家聯合創立的兒童教育機構,專注於為 0-6 歲家庭提供科學循證導向的兒童早期教育產品與服務。加入愛貝睿科學早教計劃 —— 未來腦計劃,與世界名校專家一起科學早教!
在看的媽媽都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