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1
周杰倫新歌《說好不哭》爆火。
發布一小時,數字專輯銷量即突破 300 萬。
粉絲高漲的熱情一度導致 QQ 音樂服務器癱瘓。
截止 9.25 日,僅 QQ 音樂的評論數就突破 22 萬。
作為一個刷屏事件,《說好不哭》的重點——哭,也成了媽媽群里熱議的話題。
關於哭,這世界上哭得最多的自然是孩子。
小孩子一哭鬧,全世界都跟著忙碌起來。
不過,你真能搞懂孩子為什麼哭嗎?
由於搞不懂,國外有位叫 Greg Pembroke 的爸爸,專門建了一個博客——Reasons My Son Is Crying,來吐槽孩子莫名其妙的哭鬧。
該博客人氣一路攀升,最終演變成了一種「全民曬哭」的網路現象。世界各地的父母紛紛上傳自家娃的哭照,自嘲哭鬧背後讓人難以琢磨的理由。
微波爐吃了他的午餐,嗚嗚嗚~
我把奶酪掰成了兩半,嗚嗚嗚~
卡住惹……嗚嗚嗚~
猛然發現麵包里藏有香腸,嗚嗚嗚~
這些照片,有共鳴吧?(偷笑)
家長曬哭,爆笑的背後,其實是欲哭無淚的無力感:娃,你到底為什麼子哭?你想要老娘做哪樣?
2
朋友上周剛跟我吐槽了她 5 歲的兒子。
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她一邊開車,一邊給孩子打預防針:「回家後,媽媽得先打幾個與工作相關的電話。我打電話時,你自己把書包放回房間,然後換好衣服,好不好?」
孩子當時說得好好的,可是,一到家,把書包往地板上一扔,就沖進廚房,吭吭唧唧要吃的:「我很餓,要吃零食!我現在就要喝到熱牛奶,我快要餓死了!」
她提醒兒子,路上咱們說好了,媽媽要先打電話,就 15 分鐘,你放好書包,換好衣服,媽媽就給你準備好了。
可孩子哪里聽得進去?自己打開冰箱,開始胡亂找吃的。
她也顧不了那麼多了,說好了要給新客戶打電話,現在已經過了約定的時間,她只好躲進廁所,匆忙撥通電話。
電話打到一半,她聽到兒子在廚房尖聲哭叫。捂著手機過去看,牛奶盒掉在地上,孩子跌坐一旁,滿身滿地都是牛奶……
後邊的親子大戰,我就不細說了,此處省略 2000 字。
圖源:動畫《頭腦特工隊》 | 小小的世界,悲傷逆流成河~
整個事件,朋友覺得孩子不可理喻,15 分鐘都等不了;而且提前打過預防針,彼此都說得好好的,怎麼可以置若罔聞?
但發完牢騷,朋友又覺得愧疚:孩子只有 5 歲,我對他要求是不是太高了?
3
其實,朋友若不堅持己見,留心觀察孩子的需求,這場親子大戰,完全可以避免。
我問朋友:你注意到孩子向你發出的求助信號了嗎?
朋友一臉錯愕,什麼信號?
孩子哭鬧發脾氣,除了釋放情緒,還會發出各種求助信號。從亂扔書包,到自己開冰箱找吃的,再到弄灑牛奶,孩子至少發出了 3 個求助信號——
❶ 信號一:能量不足
能量 = 吃飽 + 睡好。
孩子的身體機器能量不足時,就容易鬧情緒。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俄亥俄州立大學溝通與心理學教授布拉德·布什曼(Brad Bushman)稱之為「餓氣」(hangry),也就是 hungry+angry,饑餓+生氣。
圖源:動畫《千與千尋》 | 什麼都不管了,吃飽了才有力氣
仔細回想孩子日常哭鬧的場景,你會發現,大多數都跟孩子能量不足有關。
這種情況,處理起來很簡單,孩子餓了,給他補充點零食;孩子累了,讓他安靜地休息一會兒;孩子沒睡好,時間允許就讓他打個盹兒,其他的就都不是問題了。
機器沒油了還不轉呢,何況是孩子?
朋友若能察覺到這一點,在孩子吭吭唧唧說餓了時,允許他先補充點零食。孩子吃著零食,媽媽打著電話,兩不耽誤,可能什麼事都沒有了。
❷ 信號二:能力不足
孩子想喝牛奶,媽媽忙工作,孩子只能自己打開冰箱找吃的。
牛奶放在高處,孩子需要踮起腳尖才夠得到。由於站立不穩,且用力過猛,牛奶盒一下子掉到了地上。
這種能力上的不足,很容易讓孩子產生身陷麻煩卻無能為力的無助感。
圖源:網路 | 天哪,我居然給搞砸了,嗚嗚嗚~
朋友說,不是我不幫忙,是因為在路上我們已經說好了,他應該有這個心理預期。
這個……孩子可能還真做不到。這涉及孩子認知層面的能力不足。
腦科學研究發現:學齡前孩子感知事物的方式與成人有很大的不同,孩子的注意力更發散,自控及邏輯思維能力也都比較弱。
即便媽媽在車上跟孩子說好了,孩子當時嘴上也說好,但他當時可能正在玩,只是嘴上應承。而且,他也無法預知回家後他會那麼餓。
以至於最終,媽媽覺得孩子哭得莫名其妙,完全沒道理;孩子還覺得自己很委屈,媽媽不幫忙,還訓斥自己。
圖源:電視劇《虎媽貓爸》
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可有效避免孩子因能力不足而產生的無力感。
生活層面,比如孩子夠不到高處的東西,可以教他學會借助小凳子;再比如日常系扣子、鞋繩等,可以教給孩子具體的方法。
認知層面,大家不必著急,孩子成長都有一個過程。除了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幫孩子搭建腳手架,更多的就交給時間吧,孩子大了自然就好了。
❸ 信號三:尋求關注
孩子打翻牛奶後尖聲哭叫,其實是在尋求關注。
朋友家的孩子已經算很省心的了,有些孩子甚至會通過搗蛋或搞破壞的方式來吸引父母的注意。
比如故意把玩具(魚缸里的魚)扔到地上,推弟弟妹妹一把,把他們弄哭等等。
對於因尋求關注而哭鬧的孩子,在孩子情緒上來的時候,可以積極地忽略(注意是積極地,跟無視是兩回事),你可以說:想哭就哭一會兒吧,等你哭完了咱們再解決問題。
圖源:動畫《櫻桃小丸子》
等孩子情緒緩和了,盡快給予情感反饋:媽媽知道,你現在正在因……而難過。
這個時候,一定要抱住孩子,通過擁抱,增進親密感。
孩子願意說話了,問問他:你希望媽媽怎麼做?
平時還要給孩子足夠的情感儲蓄,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和力量感。
4
荷蘭心理學家阿德·溫格霍伊斯認為,「眼淚具有很強的符號意義」「哭泣具有社交功能」,言外之意,眼淚作為一種社交符號,孩子哭鬧就是為了被你看見。
孩子很脆弱,他通過哭聲向你發出的求助信號,一定要重視。
孩子日常的各種哭鬧,我們都可以從上述三個信號出發,尋找有效的安撫方式。
不過,現實中,很多家長常常無視這些信號。
當孩子開始哭時,我們通常會心煩意亂地連聲說:別哭了,別哭了。
似乎只要孩子不哭,問題就解決了。
真相還真沒那麼簡單。
圖源:動畫《怪獸電力公司》| 情緒的小火山爆發了……
生理上,哭是一種良性的生理機制,能幫孩子宣泄壓力和緊張,使身體更加健康向上。
不讓孩子哭,壓抑孩子的感受,容易蓄積起情緒的小火山。
心理上,哭是孩子面對挫折的開始。小嬰兒分不清主客觀,認為自己是全能的,孩子需要借助哭泣和悲傷來哀悼自己失去全能感( omnipotence )的過程。這種哀悼,要比維持表面的歡笑,更能給孩子力量。
我們見不得孩子哭,反倒會剝奪孩子這一寶貴體驗,延緩孩子認清現實的進程。
此外,哭還能增進親子依戀,提高孩子的智商。有研究發現,那些容易哭鬧的孩子,長到 4~5 歲時,智商會明顯高於其他孩子。
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因為父母不得不與愛哭的孩子多接觸,使之得到了更多的關心和照顧,從而潛移默化地開啟了孩子的智力。
相反,很少哭鬧的孩子,反倒會因為太乖而被忽視。總是一個人玩,和父母對話交流減少,從而導致「功能性智力落後」。
從這個角度來看,孩子哭鬧真不是一件壞事。它可能是進化對孩子的一種獎賞。
圖源:網路 |親愛的孩子,你終於哭出來了~
5. 小 結
在孩子的世界里,哭,可能不需要理由。
但是,作為父母,不搞明白孩子哭鬧的原因真的容易抓瞎。
而如果父母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正常通道,那孩子就會通過非正常管道來達到他的目的。
從我自己養娃的經驗來看,你越懂孩子,他哭鬧的頻率就會越低。
另外,一件事兒值不值得哭,不能由成人來判斷。作為父母,我們的職責是滿懷同理心地守護孩子,關注孩子的需求。
孩子哭鬧的時候,也正是他最無助,最需要你的時候。不錯過孩子發出的求助信號,適時給出情感反饋,理解他,尊重他,孩子會更快樂,你的養育也會更從容。
小 愛說
關於孩子哭鬧,你有什麼好辦法嗎?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小愛搜資料的時候發現,國外的爸爸確實比較會玩。
除了文中提到的曬哭爸爸,小愛還發現了一位發明了「比哭大法」的爸爸——以遊戲的方式,通過跟孩子輪流比哭,來幫孩子釋放情緒。玩著玩著,兩個哭鬧的孩子都親口說:我不要哭了!
這個方法真的好玩又好使。
掃描上方二維碼,關注「愛貝睿」公眾號,在微信對話框回復關鍵詞「哭鬧」,即可獲取觀看地址。
更多精彩文章請戳:
👉孩子智力有問題?對完這份0-5歲認知里程表,我大松一口氣
👉當心,有一種自戀流行病叫:跟孩子做朋友
👉諾獎得主批東亞教育:少了這一點,孩子學再多也沒用
養孩子是件比造火箭還難的事情,到底怎麼個養法呢?愛貝睿科學早教計劃 —— 未來腦計劃,將家長最應該重視的能力,概括為智力腦、情緒腦、運動腦、語言腦、創意腦五大部分,並通過行為觀察評估、大腦訓練遊戲,讓你從前沿靠譜的大腦、認知、兒童發展研究成果出發,科學育兒。
如果您已經未來腦計劃 VIP 會員,現在續費非常優惠哦。
日常續費價488 元,今天僅需 388 元,還能免費獲得價值 149 元的來自台灣輔仁大學揚名老師的精品大課《玩出學習力,為孩子未來賦能》。活動在 9 月 30 日就截止啦,感興趣的媽媽一定不要錯過優惠!
活動倒計最後4 天立即掃描二維碼,抓住優惠!▼ ▼ ▼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詳細的活動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