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我兒子病了1個月了。上了 1 個月的幼兒園,病了 1 個月。雖然是小感冒,偶爾流流鼻涕,但是一直不見好。中途我稍微放鬆點警惕,病情就加重。今天早起,明顯感覺他又發燒了,一直嚷嚷喉嚨疼。我問他午睡脫沒脫衣服,他說沒脫,直接蓋被子睡的,睡起來還要馬上去操場做操。
我的天,難怪天天生病啊!
我正琢磨著這事該咋跟老師說,可巧老師就打來了電話——
這是愛貝睿用戶@毛毛媽 分享的真實案例,為表述方便,下面我們做一個假設。
假設老師打來電話直接說:「你兒子午睡穿脫衣服磨磨蹭蹭,又不讓老師幫忙⋯⋯」
你首先感受到的是什麼?是來自老師的指責,然後會本能地自我保護,心直口快的可能會直接懟回去:「就因為孩子穿衣服慢,你們就讓他穿著衣服睡覺?難怪天天生病!」
而現實中,毛毛的老師是這樣說的:
「我和其他老師討論過毛毛的事,我們非常希望他能在幼兒園睡好午覺。我們都覺得,對毛毛來說,掌握穿脫衣服的技能比較重要,不僅能讓他多點午休的時間,也能避免起床後著涼。您覺得呢?」
毛毛媽原本有一肚子話要跟老師理論,可聽了老師的話,她當即表示,「毛毛早就該學會穿脫衣服了,我一定配合老師⋯⋯」
有沒有發現,後一種方式,很自然地就把矛頭從「問題解決」,轉移到了「技能學習」。
而且,跟孩子和家長談論技能學習,而非克服問題,能夠讓大家用更有建設性,也更容易合作的方式,合力解決孩子的問題。
這種把問題轉化成技能學習的方法,就是「兒童技能教養法」。
兒童技能教養法源於芬蘭,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將焦點解決融入親子教育的教養方法,目前已在22個國家推廣,獲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首先,孩子們喜歡它。
比如,孩子在幼兒園不受歡迎,如果你直接說「你不能⋯⋯」、「你要改掉⋯⋯」,孩子可能會很受挫,可能也很難配合。因為孩子會覺得你在否定他、「修理」他。
圖源:pexels
而技能教養法會對孩子說:「寶貝,我們或許可以學習一種什麼新技能,讓小朋友更加喜歡你呢?」這會讓孩子覺得,媽媽是在幫我呢!
其次,受家長、老師歡迎。西方心理學有一種觀點流傳甚廣,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
不是孩子不好,是你沒把孩子養好。受這種認知的影響,孩子出了問題,家長,尤其是孩子的主要照顧者,就會陷入各種被責備的風暴——「難怪孩子會這樣,都是你們逼的⋯⋯」、「你看你把他慣成什麼樣了?」
技能教養法不會將所有的問題都推給家長,而是換一種方式幫家長、幫孩子指明新的道路。這樣一來,家長沒有負罪感了,夫妻之間、家校之間也不互相指責了,大家樂樂呵呵團結一致來培養孩子的技能,讓孩子的成長有路可走。所以,家長、老師們都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圖源:pexels
《兒童技能教養法》一書的作者本・富爾曼認為,孩子們生來就具足資源,他們能夠克服自己的困難、能夠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我們的職責不是解決孩子的問題,而是欣賞他們的天賦,為他們的創造力注入活力⋯⋯
去年,我們就給毛毛媽推薦了這本書(發誓不是廣告,純粹覺得方法好,推薦給大家)。後來,她和幼兒園老師一起,不僅培養起了毛毛穿脫衣服的技能,還讓毛毛學會了其他本領。下文我們會繼續提到毛毛小朋友。
《兒童技能教養法》給出了兒童技能教養的 15 個步驟,每個步驟都很清晰,運用的元素也比較多,不過這在實操上可能會比較麻煩。鑒於此,愛貝睿教研組結合積極心理學,常見的兒童教養、親子溝通方式等,給大家梳理出了一個更簡化的步驟。
❶把問題轉變為技能
兒童技能教養法基於這樣一個認知:孩子通常都沒有什麼問題,只有尚未掌握的技能。解決孩子現存問題的最好方法,就是幫助孩子掌握一門能解決這個問題的技能。孩子有了正確的行為方式,自然會摒棄不好的方式。
❷ 商定要學習的技能
孩子是技能學習的主體,想讓孩子更好地執行,一定要事前商量。
孩子太小,不知道要學什麼,可以請他的小夥伴來提提建議。
家長給孩子推薦技能時,重在跟孩子一起探討擁有該技能的好處。
可以運用「if……then……」,比如,(If)如果學會了快速穿脫衣服,(then)那麼你就不用再穿著衣服午睡啦,睡醒起來做操也就不容易著涼,不會老生病啦~
逼著學不如引導孩子主動學,曉之以「利」,讓孩子意識到這項技能很值得學,他才會形成內在驅動力。
暢想美好前景的同時,你還可以跟孩子一起策劃一個慶祝方式,相信孩子會屁顛屁顛地進入學本領的狀態。
圖源:giphy
❸ 給技能起個酷炫的名字
為了增加技能學習的遊戲性,可以讓孩子給新技能起一個酷炫的名字。一開始想不起來也沒關係,孩子慢慢玩起來就會找到靈感。
比如,毛毛將他快速穿脫衣服的技能起名為「光速」。他還選擇了一個「飛碟」玩具當魔法寶貝來助陣。
每天晚上洗澡前他都會表演他的「光速」技能。他一邊旋轉飛碟,一邊喊口令「光速前進——」,然後迅速脫下衣服。每天早上穿衣服,他也會重復同樣的口令。
❹ 招募支持者
如果魔法寶貝算一個心理支持者的話,孩子可能還需要一些現實中的支持者。支持越廣,孩子會越有信心。
這些支持者,可以是觀眾,也可以是能為孩子提供實際支持的人,比如幼兒園的老師和小朋友。
家長可以廣而告之,比如,「毛毛要學習穿脫衣服的新技能啦,大家多多支持哦~」
也可以讓孩子拿一張表格,請每個願意支持他的人給他簽個名(不要小看這一點,孩子的事情,形式可能比內容還重要)。
❺ 練習技能
為了盡快學會新技能,除了實用場景之外,我們還應該給孩子提供練習的機會。
比如,毛毛除了洗澡前、早起練習穿脫衣服之外,每周五還會「集中練習」。他會站在一大堆衣服旁邊,給大家表演他的「光速」技能。
熟練了之後,在老師的組織下,他也開始在幼兒園表演給小朋友們看。這種表演,對毛毛來說,就像參加運動會的比賽一樣神氣。
毛毛招募的支持者們給他帶來了很大的支持。在家爺爺奶奶是忠實的觀眾;在幼兒園,最初是支持者名單上的幾個小朋友,慢慢擴大「影響」範圍,現在,毛毛已經是幼兒園里穿脫衣服的權威啦!
❻ 慶祝成功
孩子掌握了一項技能,一定要記得幫他慶祝一下!呼應一下最初的美好設想,讓當初策劃好的慶祝儀式變成現實。
技能慶祝是一個里程碑。孩子站在一項新技能之上,會由此變得自信。
圖源:pexels
孩子覺得自己是這方面的權威,也會更願意把技能教給別人。而做老師又是一種高效的學習,對別人有好處,對孩子自己也是一種提高。
有一次,毛毛在遊樂場遇到了一個小女孩。遊樂場都要關門了,那個小女孩就是磨磨蹭蹭穿不好外套和鞋子。媽媽要幫忙,她就大聲哭。
毛毛看了看媽媽說:「我以前也是這樣的,我去幫幫她。」他走到小女孩跟前,說:「我來教你吧,像這樣,先找到外套的袖子,用手握住內衣,先把胳膊穿進去⋯⋯然後再穿另一只胳膊,穿好調整一下,拉上拉鏈就好了⋯⋯你也能學會的。」那個哭鬧的小女孩驚奇地看著毛毛「表演」,居然真的照著做了。
孩子天生就是其他孩子的老師。看看國外那些多孩家庭,年幼的孩子跟著哥哥姐姐學就夠了,很少要爸爸媽媽教。孩子很多時候比成人更善於給他們的「同類」當老師。
結語:著手下一個技能
學會了穿脫衣服,午覺不再和衣而睡,毛毛的病很快就好了。可是,活蹦亂跳的他很快又重現「魔童」的真面目,各種調皮搗蛋!
隨之而來的是各種新問題:亂扔玩具;公眾場合大喊大叫;惡作劇騙媽媽說肚子疼,要去看醫生⋯⋯
毛毛媽感慨:孩子的問題永遠解決不完!有了孩子,你就會替他著一輩子的急,不是這方面就是那方面,直到你閉眼的那一天!
好吧,這都是當爹媽的宿命⋯⋯🤦♀️🤦♀️🤦♀️
不過好在有兒童技能教養法,我們或許應該換一種想法——我們終於可以想想辦法培養娃的下一項技能了!
怎麼樣,好方法用起來吧~
小 愛說
你覺得最應該培養孩子什麼技能?來留言區與其他媽媽聊一聊吧~
更多精彩文章請戳:
👉諾獎得主批東亞教育:少了這一點,孩子學再多也沒用
👉左撇子,是異端還是天才?科學研究這樣說
👉玩手機的孩子更有優勢?BBC紀錄片顛覆認知,聰明的父母這樣教娃用手機
▼ 進入愛貝睿商城,了解更多學前啟蒙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