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母親大學
點擊關注
每一個幸福快樂的媽媽
都在「母親大學」找到了力量
來源 | 網路
李玫瑾教授,77年就讀於人大哲學系,82年開始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任教,主攻犯罪心理學,是一位著名的犯罪心理學教授。
得益於工作方向,李玫瑾教授在理論研究中發現,很多成年人的犯罪行為都和小時候的成長環境及家庭教育有著密切的關係。對此,李玫瑾教授在兒童心理學以及育兒理念等方面也頗有建樹,李玫瑾教授通過電視、網路和廣大民眾分享過很多獨到的育兒理念以及人生哲理。李教授的大部分育兒理論、觀點都得到了很好的證實,也讓很多父母在育兒路上輕鬆了不少。今天,我就給大家總結了18條李玫瑾教授的演講的精彩觀點及內容,希望能對螢幕前新手寶媽及準媽們提供一些幫助。1、多數孩子的問題根本原因在於父母或監護人,孩子心理的每種變化、產生的問題或者行為,肯定和父母的行為脫不開關係,和父母的教育密切相關。2、心理髮展是循序漸進的,同時也存在關鍵時期,未成年的時候心里關鍵期大約分為兩段,12歲之前屬於依戀期,這個階段也是孩子心理髮育歷程的最關鍵時期,良好的家庭教育猶為重要,不可缺失。12-18歲則是我們熟知的青春期,「叛逆」也是孩子這個階段最鮮明的標籤。青春期除了關鍵的家教之外,社會元素的參與更顯重要。
3、小孩子如果從小就沒有善待過,那麼你指望他成人之後對這個社會善良,幾乎是不可能的。4、孩子在3歲之前,最好不要離開父母,由母親撫養。孩子小時候的心理是十分脆弱的,對於家長尤其是母親是非常依賴的。並且這時候孩子的喜怒哀樂都和撫養者息息相關。換句話說,母親如果心情大好積極向上,孩子也多數會非常開心,這對於孩子早期的心理建設十分重要。同樣,父母這個時候由於孩子的依戀,也能輕鬆獲得撫養孩子的心理資本。5、成年後脾氣大、易激動、自控力差的人基本上都是小時候虧欠撫養的人,相反,成年後性格溫良、大度、平易近人的人,小時候的父母撫養肯定是非常到位的。6、在真正的養育過程中,家長的嘮叨是不可避免的,語言的教育刺激是必然要素,這被稱為「有親情撫養」,相反則是「無親情撫養」。在這兩種撫養模式下長大的孩子在未來成人後,在語言發育、社交關係、認知能力等方面都會存在很的差異。顯然前者撫養的孩子更加優秀。
7、相較而言,我認為孩子成長過程中心理健康陽光要比智力發育更加重要。哪怕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學,我也一定要讓他過的快樂開心。遺憾的是,很多家長意識不到這一點,一味追求高非高學歷,結果到頭來發現,孩子確實上了好學校,但也出現了一堆心理問題,有的甚至無法解決。
8、面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他索要的東西不能給他,家長該怎麼辦?做到四個不要:「不罵不打不說教,因為此時孩子是聽不到你在說什麼的,你所有的言語在他的耳朵里都是噪音,第四點,家長別走開,孩子這時候鬧就是鬧給你的看的,所以家長一定要配合看著他鬧,然後堅定的拒絕。」這時候家長要對孩子進行一克制訓練,孩子哭鬧你可以抱起他回到家里,不打也不罵,可以把他放進臥室,然後自己也陪在身邊,就這麼看著,等孩子哭累了,你可以給他用濕毛巾擦擦臉,然後抱一抱孩子,但要記住,即便此刻也不能答應孩子的要求。幾次之後孩子就會有一定的克制力。9、未成年人的很多問題都存在滯後性,當你發現孩子身上的毛病想要去改正去教育的時候,通常會發現已經晚了,而這些問題的根源其實在很早之前就埋下伏筆了。10、青春期的孩子是非常叛逆的,此時的教育不同於往時,一定要把握方法。有時候點到即止反而才最合適,一些問題。一些道理點醒孩子,孩子會恍然大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但這時候家長如果非得讓孩子作出表態承認錯誤、道歉,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是非常困難的。如果此時家長對此爭執不休,反而會讓孩子對家長心生不敬。
11、孩子從小時候開始,吃得苦越多,長大之後的承受能力就越強。除了可能性格上會有一點兒暴力(有些苦容易養成暴力的性格。)但在抗壓方面絕對沒問題,這種人也不可能出現稍微遇到挫折就想不開尋死覓活的情況。尤其男孩,這點非常重要。一定要苦養,小時候不要太過順利,更要不照顧的無微不至。很多人長大之後大逆不道都是因為小時候過的百依百順。
12、兒童6歲之前這幾點培養非常重要,克制任性、預防壓抑、學會自控、學會忍耐、預防自私、經歷挫折。6歲之前訓練孩子這幾點,孩子不從,最壞的結果可能是滿地打滾,可12歲再來訓練,孩子受不了可能就會離家出走,再大一些訓練嚴重的後果孩子可能自殺。因此,六歲之前把這些問題整明白非常重要。13、抗壓能力和忍耐力是與意志力息息相關的,而培養意志力絕不是靠語言、智力可以培養的,意志力全是靠體力培養的,所以小時候孩子受一些運動之苦是非常必要。14、二孩家庭兩個孩子起了爭執如何處理?要把目光集中在老大身上,而不是偏袒小的讓老大去一味遷就。倆孩子起了爭執之後,家長把決定權交給老大,讓老大來處理這次的事情,如果老大選擇偏袒自己,家長也不要多言或者出手制止,尊重老大的選擇,下次再有爭執依舊讓老大做選擇來處理,這樣幾次之後老大就會逐漸明白,父母還是在乎我的感受,既然如此,我這個當老大的自然也要照顧弟弟妹妹,這樣老大的心理歷程就會發生變化,在這個過程中成長。
15、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根本,要讓孩子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確實,孩子的學習成績很重要,但顯然成績不是一切。成績好壞、分數高低是老師需要操心的事,家長更注重的應該是孩子的全面發展。上學期間過的開不開心,又有什麼不順心的事,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我能給你什麼幫助等等,這些才是家長該做的。16、讓孩子「參與討論」家中的大事小情,家中發生的大事要告訴孩子,同時讓孩子參與發表看法,培養孩子的主人翁意識。
17、關注一下孩子的交友情況,尤其是孩子最好的朋友,他往往是孩子傾訴的傾聽者,對孩子影響也很巨大。通過觀察孩子的好朋友,通常是了解孩子最方便的方式。如果孩子交友不慎,你可以簡單言語引導,但不要直接干涉。表達意見就好。18、家長要善於反思,從孩子的態度中找出自己的教育的問題。你對孩子用什麼教育方式,孩子就會用什麼方式回饋你。你對他尊重,他對你就尊重,反之亦然。以上,就是我整理的李玫瑾教授提出的18條育兒建議及觀念,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兒童心理教育對孩子將來的成長髮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很大程度上可以決定孩子未來一生的人生走向。希望這些觀點及方法能對你有所幫助 。
父母成長一小步,孩子成長一大步,
我是一切的根源,愛是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