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9.5:這本實戰秘籍,手把手教你從新手爸媽變育兒高手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日本作家 伊坂幸太郎

前段時間,我看到一個很讓人痛心的新聞。一個七歲的小女孩因為吃飯習慣不好,被母親訓斥責罵、打傷致死。

新聞評論中,網友們都在憤慨訓斥。有人表示自己也曾遭受這樣的家庭暴力,還有人發出靈魂拷問:為什麼現在的教育這麼極端,不是過分溺愛,就是暴力輸出?

……

魯迅先生也批判過這個問題。他說:

「中國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兩種方法。

其一,是任其跋扈,一點也不管。罵人固可,打人亦無不可,在門內或門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網的蜘蛛一般,立刻毫無能力。

其二,是終日給以冷遇或呵斥,使他畏葸退縮,仿佛一個奴才,一個傀儡。然而父母卻美其名曰「聽話」,自以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來,則如暫出樊籠的小禽,他絕不會飛鳴,也不會跳躍 。」

既然溺愛和打罵都教不好孩子,那麼我們作為父母,特別是新手父母,該怎樣去找到一個平衡點呢?

有沒有既不輕易放縱,也無須嚴厲懲罰孩子的教育方法呢?

有。美國實戰派育兒專家伊麗莎白•克拉裡總結自己40年的幼教經驗,給出了肯定答案。

《與打罵和溺愛說拜拜》一書中,她針對0—6歲孩子的十幾個常見問題(坐不住、做事拖拉、不按時吃飯等),給出了一套具體又有效的方法論,幫助家長擺脫打罵或者溺愛的教育怪圈,培養出獨立、積極、有幸福感的孩子。

《與打罵和溺愛說拜拜》就像一本武功秘籍,從內功心法實戰招式無一不包。它沒有深邃的理論,只有簡單實用的方法。有了它,我們也可以從菜鳥輕松進階為高手

武功秘籍裡的心法是一切學習的指導,它決定了你修煉的功法是否強大。

育兒同樣如此。

在書中,伊麗莎白給出了育兒指導的心法——「三腳凳理論」。她認為,兒童教育好比一把三腳凳;凳子要立穩,就必須有三條腿支撐。

第一條腿:父母對自身價值觀的了解

如果父母清楚地知道自己希望孩子擁有哪些特質,那他們就能明確自己的教育目標,這有助於父母決定是否干涉孩子的行為。

比如,就遠期目標而言,你希望孩子學會獨立;就近期目標而言,你希望孩子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那麼,當兩歲半的兒子要求自己穿衣服時,你就不要阻止他,即使這會花很長時間。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價值理念是相互沖突的。

例如,你告訴女兒要誠實,自己卻為了獲得優惠而謊報她的年齡,那她就會認為省錢比誠實重要。

因此,我們需要理順自己的價值觀,以便日後的行為和想法保持一致。

第二條腿:父母對孩子的合理期望

許多父母因為孩子的行為能力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而感到憂慮和沮喪。看到別人家孩子都會叫「爸爸媽媽」了,自己家孩子還在「咿呀呀」的,別提有多心塞了。

其實,每個孩子的發育水平、掌握技能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明確這一點,可以防止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過高而導致焦慮。為此,伊麗莎白提供了一張兒童技能發育示意圖。

第三條腿:父母對自我需求的尊重

在親子關係中,如果父母自我感覺良好,和孩子的相處就比較輕松愉快。

相反,如果父母心裡有事,壓力山大,孩子也許只是打翻牛奶,就會引發一場戰爭。

因此,想要跟孩子實現更好的互動,我們需要讓自己心情愉快。

最簡單的方法是抽出時間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這可以很簡單,比如安安靜靜地獨處一會;也可以龐雜點,比如來一場旅行。

有些父母會對拋下孩子獨自玩樂感到十分內疚,這種想法其實是不必要的。

父母滿足了自己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滿足孩子的需求;只有父母快樂了,孩子才知道什麼是快樂。

1.減少孩子的不良行為

第一招:忽視法

有時候,孩子會為了買到心愛的玩具在公眾場合哭鬧,而我們既不能當場打罵,又不甘心妥協,那怎麼辦呢?

不如試一試忽視他。

「沒用啊。」朋友周周跟我說:「我不理他,結果他越哭越大聲。」

怎麼會這樣呢?

原來,周周以前因為兒子哭鬧,給他買過玩具。在孩子看來,哭能得到玩具;如果不能,那就是哭得不夠大聲、不夠久。

在這種「堅持」下,周周幾乎每次都妥協了,結果反而強化了這種不良行為。

因此,忽視法的訣竅就是——每次發生這樣的行為,一定要置之不理。久而久之,孩子的這種不良行為就會慢慢消失。

如果實在心疼孩子哭鬧,還可以嘗試這種方法:選一種孩子喜歡的活動,吸引他的注意。

記住,不要一直看著孩子,也不要直接叫他參與。你可以對孩子說,前面有好玩的遊戲機/好吃的冰淇淋。然後走過去自己先玩/吃,裝成很有趣的樣子來吸引他。

第二招:替代法

替代法是指用我們可以接受的行為替代不可接受的行為。它從改變方式和地點兩個方面告訴孩子,如何進行活動才能令人接受。

比如,用木槌敲打牆壁是不對的,但可以用木槌敲打敲敲樂玩具;在屋裡玩籃球是不對的,但可以到室外玩。

敲敲樂玩具

父母可以放飛自己的想像力,找到合適的替代物,這樣既能滿足孩子探索事物的需求,又能實現自己對安全與規矩的要求。

第三招:調整環境法

(1)改變環境

有時我們很難找到合適的替代物。比如,孩子正在屋裡揪盆栽的葉子,你想找另一盆來替代,或者讓他到室外繼續揪,這都是不可行的。

但是,你可以改變環境——把盆栽放到孩子夠不著的地方。

這種做法能讓父母省不少心——把電器放到高處,能減少它們對孩子的誘惑;給抽屜裝上保護鎖,能阻止孩子亂翻東西;安裝電源保護蓋,家裡會更安全。

(2)限制環境

減少選擇和限制空間同樣能阻止孩子的某些行為。

當孩子不願意上床睡覺,父母可以減少他的睡前選擇——把原來看電視、玩遊戲這些讓人興奮的節目換成看書、講故事,這樣孩子上床睡覺就容易多了。

(3)拓展環境

父母可以增加孩子感興趣的東西,也可以擴大孩子遊戲的空間。

我帶熊寶到朋友家做客的時候,會帶上他喜歡的玩具,這樣他就不會因為無聊而故意搗蛋了。

第四招:行為後果法

這是兒童心理學大師魯道夫•德雷克斯提出來的。在使用時,父母要在孩子行為之前講明該行為的後果。

(1)必然後果法

必然後果法就是讓孩子體驗自己的行為帶來的必然結果。

比如,不吃飯,會挨餓;不起床,上學會遲到;不寫作業,老師會生氣,等等。

(2)邏輯後果法

有時候,孩子的不良行為不一定會產生嚴重的後果。比如,孩子跑到街上玩,有可能平安無事,也有可能被車撞到。

如果希望什麼事都不會發生,父母就需要在孩子跑上街的時候,把他抱回家。這種在父母的干涉下,讓孩子體驗自己的行為帶來的邏輯後果,就是邏輯後果法。

使用時,父母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2.一招強化孩子的良好行為

從長遠來看,強化孩子的良好行為比減少其不良行為效果更好。

這聽起來有點兒奇怪,但事實確實如此,因為它跟孩子的內在需求有關。

從出生起,孩子就一直在學習兩樣東西:如何得到關註和如何才能得到更多關註。

如果他因為把玩具擺放得整整齊齊而受到表揚,他就會一直這樣做;但如果他得到關註的唯一方式是對妹妹動粗,他就會一直打妹妹。

因此,當我們想讓孩子變得更好,就應該多關註他的良好行為,這就是正強化法

你可以給孩子強化你喜歡的行為,比如自己吃飯、穿衣;也可以強化你看重的性格特點,比如你希望孩子自律,那就多強化孩子的自我約束行為。

使用正強化法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1)遵循「三腳凳」理論

父母必須明確自己對孩子的期望,判斷孩子的行為是否適應年齡階段,並且留心觀察他表現良好行為的次數。

(2)使用正面強化物

強化物就是及時出現在正面行為之後,能增加其頻率的事物。它可以是孩子渴望得到的任何東西,比如表揚、食物、玩具等。

通過下面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看正強化法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爸爸觀察到,2歲半的愛麗絲偶爾會把換下的髒衣服丟進髒衣籃。

他決定用表揚的方式來強化這個行為。於是,只要愛麗絲把髒衣服放進籃子,爸爸就會立刻表揚她:「很高興看到你把髒衣服放到籃子裡。」

持續三天之後,愛麗絲在第四天忘記了,但爸爸什麼也沒說。

第五天、第六天……愛麗絲都記得把衣服放進髒衣籃。她每做到一次,爸爸就表揚(強化)一次。

(3)及時強化很重要

每當愛麗絲表現良好,爸爸都及時鼓勵,予以強化。

這非常重要。如果孩子的良好行為出現,父母的強化行為卻沒有跟上,正強化法就失去了效果。

有些父母會疑惑:「孩子只是做了他應該做的事,我為什麼要表揚他?」

因為比起不受鼓勵的行為,孩子更願意做能得到鼓勵的事;就像衣櫃裡兩件差不多的襯衫,你會挑選別人稱讚過的那件來穿。

(4)有計劃地減少強化頻率

如果每次都要及時表揚,父母會變得很累。因此,在孩子完全學會良好行為、養成習慣之後,我們可以慢慢地減少強化頻率。

第一次不做強化鼓勵時,我們最好裝作在忙其他事情,而不是不想鼓勵。然後,在孩子第二次表現出良好行為時,一定要加以強化。

接下來,我們就可以由之前的每次強化,慢慢減少到每周1次,最後到每月1次。

(5)查驗成果

如果你努力強化某種行為,但它的頻率始終不見增加,那麼一定是出問題了。你應該重新考慮自己是否認真遵守了以上4個原則。

3.培養孩子的新行為

從牙牙學語到吃飯穿衣,孩子一直在學習的路上。作為引路人的父母,我們可以通過4個步驟,教他更好更快地掌握新的技能。

……

在前面的篇幅中,我們已經介紹了很多不良行為的解決辦法。

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在某個年齡段有效的方法到了另一個年齡段也許就不再有效,適合某個孩子的方法用在另一個孩子身上可能就毫無效果。

這時候,我們就需要想想別的辦法。想出的辦法越多,就越有可能找到一個真正適合的好辦法。

正如童話大王鄭淵潔所說:

「真正好的教育應該是用50種方法去教一個孩子,看他最適合哪一種,但是我們往往用一種方法教50個孩子。」

找到50種方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不過,如果你按照伊麗莎白提出的五個步驟進行思考,就能想出盡可能多的辦法,從而找到你的「專屬絕招」。

下面我們將舉例說明。

情境:

每天早上,我都很抓狂。因為不管我提醒熊寶(4歲半)多少次,他都不能在7點之前穿好衣服。

為了能讓他按時上幼稚園,我只好守在旁邊看著他穿。

為了找到好的解決辦法,我將通過以下五個步驟進行思考:

………

最後,我們來回顧一下《與打罵和溺愛說拜拜》的主要內容:

網上有段子說,一個爸爸抱怨自家孩子難教:

「為了讓他不要打人,我都不知道揍過他多少回了。」

這聽起來很好笑,卻在生活中真實存在著。對此,伊麗莎白在《與打罵和溺愛說拜拜》中明確指出:

「我們對待孩子的方式,將決定他們未來應對這個世界的方式。」

溺愛或者打罵,都不能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只能讓他們畏縮不前或者野蠻生長。

真正合格的父母,應該是溫和、平靜又堅定的。溫和讓孩子親近你,平靜讓孩子有安全感,堅定讓孩子信服你。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培養出獨立、積極、有幸福感的孩子。


教育是一門通過改變父母行為來使孩子表現更好的藝術,而我是藝術工作者。

我是小熊姐姐,專註兒童教育。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關註我的頭條號或者微信公眾帳號:教熊寶與世界相處,我將分享更多育兒乾貨。

>豆瓣評分9.5:這本實戰秘籍,手把手教你從新手爸媽變育兒高手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