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升職」的爸媽看過來:新生兒的常見疾病和護理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腹瀉

腹瀉是新生兒常見的腸胃道疾病,主要是因為新生兒的免疫功能差,不能抵抗細菌、病毒的感染而引起的。積食、過敏、感冒也會引起腹瀉,父母在餵養過程中一定要當心。

腹瀉的判斷方法

腹瀉時,孩子的大便稀薄、水分多,呈蛋花樣或為綠色稀便,嚴重者水分甚多而糞質很少。母乳餵養的孩子如果精神好、吃奶正常、體重增長正常,每天大便11~12次都不屬於腹瀉;人工餵養的孩子每天大便5次以上,大便中出現鼻涕狀黏液或含大量水分,就可以判斷為腹瀉。

腹瀉孩子的護理

餵養不當所致的腹瀉應在1~2天內減少奶量,或把奶液稀釋為原來的1/2~2/3,一般可以奏效。也可喂服媽咪愛和思密達,以調整腸道正常菌群,保護腸黏膜,並借以止瀉。

腹瀉時,父母應注意保護孩子的腹部,不要讓孩子著涼;還可給孩子口服補鹽液(ORS)。每次大便後,父母應清洗乾淨孩子的肛門,還要注意勤換尿布,以防出現「紅屁股」。

哪些腹瀉應該特別重視

如果孩子的大便有膿血,並伴有食量減少、嘔吐、尿少等症狀;或大便呈稀水樣,每天達10~20次,伴有高燒、嗜睡,甚至出現手足涼、皮膚發花、呼吸深長、口唇呈櫻紅色、口鼻周圍發紺、唇幹、眼窩凹陷等情況,父母應立即帶孩子到醫院診治搶救。

腹瀉時,父母應注意保護孩子腹部,避免其著涼。

便秘

正常新生兒起初每天大便3~6次,幾周後減少到每天1~2次;如果孩子2天才有一次大便,或大便幹結、偏硬,顏色發暗,可能就已經便秘了。

引起便秘的原因

孩子飲食不當:由於配方奶中蛋白質的含量比較高,容易導致嬰兒上火,造成大便乾燥。所以,人工餵養的孩子容易發生便秘。

母親飲食不當:母親哺乳期間吃太多辛辣、燥熱的食物,也會引起吃母乳的嬰兒便秘。

乳量不足:新生兒的消化道肌層發育尚不完全,如果吃奶太少,或嘔吐較多,就會引起暫時性的無大便。

疾病影響:肛門狹窄、先天性肌無力、腸管功能不正常、先天性巨結腸等疾病也會造成新生兒便秘。這種情況引起的便秘應該立即就醫,及早診治。

精神因素:受到突然的精神刺激(如驚嚇、生活環境突然改變等),孩子也會出現暫時性的便秘現象。

如何預防

改善飲食:最好實行母乳餵養。如果實在沒有條件,就要給人工餵養的孩子適量喝一些水或稀釋的鮮榨果蔬汁,以增加孩子腸道內的纖維素數量,促進胃腸蠕動,促使排便通暢。

培養孩子定時排便的習慣:根據孩子的進食規律弄清楚孩子的排便時間,到時間就適當幫孩子把把大便,以培養孩子的便意。

增加活動量:父母應該多抱孩子,多幫孩子揉腹部,保證孩子每天達到一定的活動量,不要長時間讓孩子獨自待在嬰兒床上。

發現孩子便秘怎麼辦

藥物治療:適合嬰幼兒的口服藥物有媽咪愛、整腸生、金雙歧片、四磨湯口服液等,具體用法及用量應遵醫囑。

按摩通便:讓孩子仰臥,大人的手掌向下平放在孩子的臍部,以肚臍為中心由左向右旋轉摩擦,按摩10次休息5分鐘,再按摩10次。每天按摩3次。

外用藥物通便:如果便秘十分嚴重,父母可使用開塞露、甘油栓為孩子通便,但動作一定要輕,以免弄疼或弄傷孩子。

病理性黃疸

大部分新生兒出生後第3天開始出現黃疸,大約持續1周後消失。如果孩子在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並且黃疸的程度重、發展快、消退晚,或消退後又重復出現,就可能是病理性黃疸,需要及時到醫院治療。

病理性黃疸的原因

新生兒溶血症、新生兒感染、膽道畸形、新生兒肝炎等疾病是病理性黃疸最常見的原因。不管是哪種原因引起的,病理性黃疸嚴重時很可能對新生兒神經系統產生損害甚至發展為可以致死的「核黃疸」,一定要加強預防和治療。

哪些措施可以預防

● 如果是母乳餵養,母親要忌用含有氧化劑的藥物,忌食蠶豆,忌與樟腦丸、廁所清潔劑等含萘的物品接觸。

● 盡早開奶,促進孩子胎便的排出。

● 注意保持孩子皮膚、臍部及臀部清潔,防止破損感染。

● 孩子用的衣服物品決不能接觸樟腦丸或其他含有萘的化學物質。

● 出生時給孩子接種乙肝疫苗。

● 絕不給孩子使用容易誘發溶血性貧血的氧化劑類藥物。

照顧黃疸孩子應注意些什麼

注意給新生兒補充水分;嬰兒房的光線不要太暗,以便觀察孩子皮膚顏色的變化,並注意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如果除黃疸外還伴有少哭、少動、少吃或體溫不穩定等現象,就要及時帶孩子到醫院診治。

鵝口瘡

鵝口瘡又稱「雪口病」,是新生兒口腔黏膜受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狀為新生兒口腔兩側、上腭或舌頭上長出類似奶塊、稀粥殘渣狀的乳白色斑膜,開始時為小點或小片狀,逐漸融合成大片,嚴重時蔓延到孩子的咽喉後壁、食管、腸道、喉頭、氣管、肺等部位。

「鵝口瘡」初期不會疼痛,也不影響孩子進食,但不能任其發展,否則會造成孩子吞咽困難、嗆奶、嘔吐、聲音嘶啞、呼吸困難,甚至引起敗血症、腦膜炎等嚴重並發症。

疾病原因

鵝口瘡的致病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母親的陰道中有白色念珠菌,分娩時胎兒被產道內的白色念珠菌感染;二是母親沒有做好清潔衛生工作,餵奶時白色念珠菌通過不潔的乳頭、奶瓶、奶嘴或手指傳染給孩子,使孩子受到感染。

實例 

誤把鵝口瘡當奶塊,險些實例擦出敗血症

寧寧出生半個月時,媽媽發現他的嘴裡有許多小白點,以為是吃完奶後的奶塊,就用手帕去擦。開始媽媽的動作很輕,可是擦不掉,就稍微用了用力,結果把寧寧的嘴擦破了。三天後,寧寧開始頻繁哭鬧、發燒,還不肯吃奶。媽媽很驚慌,急忙帶孩子到醫院檢查。醫生說,寧寧屬於鵝口瘡感染,幸虧檢查得早,要是再晚幾天,就可能轉成敗血症了。

專家點評:

把鵝口瘡當奶塊、隨便給孩子擦口腔是新手父母很容易犯的錯誤,一定要引以為戒。孩子的口腔非常嬌嫩,很容易被擦破,而一旦擦破就很容易感染,治療稍不及時就會發展成敗血症,威脅孩子的生命。所以,父母最好不要給孩子擦拭口腔黏膜,以免引起危險。

如何預防

除了分娩時由產道內黴菌感染,新生兒鵝口瘡是可以預防和避免的。

● 餵奶前、接觸寶寶前充分洗淨雙手,杜絕致病菌的傳播。

● 保持乳房及乳頭的清潔。

● 每次結束哺乳後,母親可擠出少量乳汁塗在乳暈處,利用乳汁的抑菌作用隔離病菌。

● 餵奶後給孩子喂幾口溫開水,沖去留在口腔內的奶汁,防止病菌滋生、繁殖。

● 人工餵養嬰兒的奶瓶、奶嘴應充分清洗,並定期煮沸消毒。

● 嬰兒用的毛巾等物品要與成人分開,並及時煮沸或曝曬消毒。

如何發現鵝口瘡

患鵝口瘡的新生兒一般沒有什麼症狀,所以平時不太容易發現。媽媽可以在孩子張開嘴笑或者啼哭時查看孩子的口腔,如果發現舌面或口腔黏膜上附著有乳白色的、像棉絮或奶塊樣的東西,並且不易擦掉,那麼孩子就很有可能患了鵝口瘡。

如何護理患了鵝口瘡的孩子

孩子患了鵝口瘡,爸爸媽媽不用太著急,因為鵝口瘡是比較容易治療的。治療鵝口瘡不要急著用抗生素,可先用棉簽蘸些制黴菌素溶液(每10毫升冷開水中含20萬單位制黴菌素)塗患處,可能用2%~3%碳酸氫鈉(也就是小蘇打)溶液為孩子清洗口腔,還可以塗些冰硼散或硼砂甘油。每天塗3~4次,延續塗3~7天,一般即可治愈。塗藥的同時要注意補充復合維生素B和維生素C。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鵝口瘡容易復發,治療見效後(一般1~3天即可見效)應再堅持用藥3~4天,才能使孩子徹底好起來。

新生兒肺炎

新生兒肺炎是新生兒時期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病,很容易引起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敗血症乃至死亡,一定不能掉以輕心。

新生兒肺炎的症狀

新生兒肺炎的早期症狀主要為:口周發紫、口吐泡沫、呼吸快、鼻翼扇動、食欲不振、容易嗆奶、精神萎靡、煩躁不安、顫抖、腹瀉等。重度肺炎的主要症狀為:呼吸急促(每分鐘可達80次以上)、鼻翼扇動、有「三凹征」(吸氣時孩子的胸骨上窩、肋間隙和鎖骨上窩出現凹陷),呼氣時呻吟、臉及四肢末端明顯發紫、面色蒼白或青灰、呼吸不規則甚至暫停呼吸、兩肺有密集的細濕囉音。

判斷新生兒肺炎的簡易方法

1 數呼吸:在孩子安靜狀態下數孩子呼吸次數,一呼一吸才算1次,每次數1分鐘。如果孩子每分鐘的呼吸次數大於或等於60次,就說明可能得了肺炎。

2 觀察胸凹陷:不足2個月的肺炎患兒吸氣時可以看到胸壁下端明顯向內凹陷,醫學上稱之為胸凹陷。這是孩子需要比平時更用力吸氣才能完成氣體交換所致。如果孩子既出現呼吸增快又有明顯的胸凹陷現象,就說明已經患了重度肺炎,必須住院治療。

怎樣預防新生兒肺炎

● 父母及其他親屬在護理新生兒時應先洗淨雙手。

● 新生兒的房間應當保持潔淨,還應定時通風,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新鮮。

● 新生兒的衣被、尿布應柔軟、乾淨,哺乳用具應勤消毒。

● 家中如果有人患感冒,要盡量避免接觸新生兒。母親如果患感冒,照顧孩子和餵奶時應戴口罩。

怎樣護理患肺炎的新生兒

● 密切觀察孩子的體溫變化、精神狀態、呼吸情況,出現發展變重的跡象及時求醫。

● 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四季均應通風換氣,但不要使孩子處在有對流風的地方。

● 保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室溫宜保持在18~20℃,濕度宜保持在50%~60%。

● 患新生兒肺炎的孩子衣被要輕柔,衣服要寬鬆,以免影響呼吸。

● 及時清除鼻痂及鼻腔分泌物,保持孩子呼吸道通暢。

● 經常給孩子翻身、改變睡眠姿勢或輕拍其背部(合併心力衰竭者除外),以利於排痰。

● 注意補充水分和熱量。除注意餵奶、喂水外,還可注射葡萄糖。

● 不要用奶瓶餵奶,應改用小勺喂。

尿布疹

尿布疹在醫學上又稱為尿布皮疹,俗稱「紅屁股」,是新生兒尿布接觸部分的皮膚出現成片分布的鮮紅色紅斑,甚至發生丘疹、水皰、膿皰、糜爛的皮膚疾病。造成孩子「紅屁股」的原因主要是氨刺激。如果孩子大小便後不能及時更換尿布,或尿布沒洗乾淨,或長期使用不透氣材料的尿布包裹孩子的臀部,尿液中的氮就會產生具有刺激性的氨,長期刺激孩子的皮膚,就會使孩子出現「紅屁股」。

孩子出現「紅屁股」後的護理

● 用細軟、吸水性強的純棉布作尿布,最好選白色或淺色的布料,不要用黑、藍等深色調的粗布、化纖織物作尿布。

● 尿布要勤換,每次尿濕後應立即更換。

● 不要用塑膠布包尿布。

● 每次大便後用溫水沖洗孩子的臀部及外陰部,輕輕擦幹後塗上護臀膏、凡士林或消毒過的植物油。

● 不要用熱水和肥皂洗孩子的臀部。可用喝剩的茶水為孩子洗臀部,不但有利於清除油膩,還有消毒、滅菌的功效。

● 經常讓孩子的臀部曬太陽。

● 如果出現破皮現象,可用40瓦白熾燈燈泡在距孩子臀部30~40公分處照射孩子臀部的皮膚,每次照射20~30分鐘。照射時需有專人守護孩子,避免燙傷。

慎用爽身粉

粉劑吸水後容易結成顆粒,不但無法幫孩子保持乾燥,還對孩子的皮膚有刺激作用。有些爽身粉中含有鉛、氧化鎂、硫酸鎂等物質,容易對孩子造成傷害。爽身粉中的粉末還容易通過女嬰的外陰進入陰道、宮頸,誘發卵巢癌。所以,父母應少給孩子撲爽身粉。

新生兒脫水熱

新生兒脫水熱是新生兒由於天氣乾燥炎熱、室溫過高或保暖過度導致脫水引起的發熱,多在出生後2~4天時發生。發熱時,孩子體溫突然升高(有時可達39~40℃),有的孩子會變得煩躁甚至愛哭,前囟凹陷,唇和口腔黏膜乾燥,皮膚彈性較差,尿量減少,補充足量水分後體溫則會迅速下降。新生兒脫水熱極易引起一系列並發症,尤其是體溫升高過快時可能引起呼吸暫停、呼吸衰竭,繼而導致腦損傷或死亡。

如何預防

● 將室溫保持在22~28℃之間。

● 不要給孩子穿得太多、太厚。

● 如果母乳不多,兩次餵奶之間最好加喂20~30毫升溫開水或濃度為5%的葡萄糖水。

如何護理患脫水熱的新生兒

● 補充水分:每2小時喂一次濃度為5%的葡萄糖水(若家中沒有,也可用白糖水代替),每次喂15~30毫升。如果喂水有困難,可考慮靜脈滴註補液。

● 盡量實施母乳餵養。

● 不要濫用退燒藥。

● 發熱或退熱後48小時內不要給孩子洗澡。

● 高熱不退(腋溫≥40.5℃)或出現抽搐者應立即送醫院救治。

如果您想成為一名托育老師,參加托育培訓與考試、獲取《保育證》,詳情請點擊下面的鏈接,了解更多資訊

>新「升職」的爸媽看過來:新生兒的常見疾病和護理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