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孩子說的話越多,孩子智商越高?原因竟然是……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周末去逛商場,各種各樣的早教機構都在做活動宣傳。站在一個機構的玻璃窗外,看到3個寶寶正在爬行,爬到老師的身邊領一個圈圈,再把圈套到指定的位置上,另一旁有4個三歲左右的寶寶和兩個老師玩拋球,門口的休息室,父母們坐在沙發上刷著手機。

現在大家的經濟條件都比較好了,在孩子身上也捨得花更多的錢,尤其是中國人傳統思想:「窮自己也不能窮孩子!」「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直到現在還影響著每一代的父母。

在孩子幾個月大時就開始報早教班,再大一些就是各種興趣班,上學了則是各種輔導班,希望能讓孩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家長都希望通過專業的老師來教育孩子,讓孩子能掌握某些技能,給孩子報早教班,父母在外面等候玩手機,真的是個好方法嗎?

父母的語言對孩子的意義

美國婦科及兒科教授達娜•薩斯金德博士和她的團隊研究發現,在孩子三歲前,父母對他們說的話直接影響其大腦發育。父母的語言對孩子的意義,可能比任何昂貴的早教班都更加深遠。達娜•薩斯金德博士發起了「3000萬詞匯倡議」,並將研究寫進了《父母的語言:3000萬詞匯塑造更強大的學習型大腦》這本書裡。

書中提到薩斯金德博士為兩個先天性耳聾的孩子做了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分別是男孩紮克和女孩米歇爾,他們的先天條件相同、手術相同,卻有著不同的術後效果。


紮克的父母受過良好教育,在很多方面都表現得很積極。在紮克還沒做手術之前,他們就通過學習手語來實現與紮克的溝通,把紮克的小手放到喉部讓紮克感受聲音通過喉嚨時的振動。

做完手術後,紮克可以聽到聲音了,他的父母不斷地與他溝通交流,教他說話,他們的家裡充滿了談話聲、讀書聲和歌聲。在紮克三歲時,他終於開口說話了。後來,紮克去了普通學校,成為一名正常的學生,能和別的學生一樣聽說讀寫。

米歇爾的父母卻沒有做到這些。米歇爾先接受了聽力輔助治療,在治療不久米歇爾就因搬家中斷了治療。一年後,米歇爾雖然做了人工耳蝸的植入手術,聽力達到正常人的水平,但是她完全聽不懂,無法理解說話內容。後來米歇爾去了殘疾人學校,只會說一點點,比劃幾個簡單的手語。

為什麼兩個孩子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

研究結果表明,早期語言環境的好壞直接決定著孩子今後在學業中的表現。耳聾的孩子需要具備的不僅僅是聽見語言的能力,他們更需要聽懂語言的能力。必須沉浸在豐富的語言環境中,這樣才有利於他們的學習,因此需要父母不斷地與孩子交流,跟他們對話,讓他們理解語言所表達的含義。

家長與孩子的對話越多,孩子詞匯量會增長得越快,孩子的智商會越高。不同家庭語言環境的差距可以達到3000萬個詞匯。

在3歲孩子累計聽到的單詞量研究中發現,高收入家庭的孩子是4500萬個單詞,而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是1300萬個,相差3200萬個單詞。這些詞匯的差距,造成了孩子日後智商的高低,也會影響孩子數學、空間推理和讀寫能力的發展。

因此,與其讓孩子在早教班學習,而自己在門口刷手機,還不如從孩子一出生後,多跟他說話,用自己的語言,給孩子最好的早教。

怎樣才能通過語言提高孩子的大腦發育呢?

0-3歲是寶寶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構建一個豐富的語言環境,不單是開發孩子的智力,還能改善親子關係。4T原則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與孩子溝通:

1、共情關註(tune in)

即孩子關註什麼,你就關註什麼,及時對孩子的行為作出回應。比如媽媽拿來故事書給寶寶講故事,可是寶寶聽了一會就去玩積木了,你是會把寶寶抱回來繼續聽故事呢,還是陪寶寶玩積木?

要做到共情關註,可以先陪寶寶玩會積木,再邀請寶寶一起聽故事,或者是一邊玩積木一邊給寶寶講故事。研究表明,如果寶寶不情願參加某項活動,那麼他很難學會活動中使用的詞匯。

2、充分交流(talk more)

即父母多跟孩子交流,可以一邊做家務,一邊描述每一項家務,這有助於大腦的開發,讓孩子知道詞匯與活動之間的聯繫。

比如在給孩子換紙尿褲的時候,不能隻說:「寶寶,換紙尿褲了。」就沒有下文了。可以嘗試多做一些描述:「媽媽來給你換紙尿褲啦!看看,都濕透了,聞聞,好臭啊!」

「我們要換新的紙尿褲了,來摸摸,是不是幹爽又柔軟,舒服多了?」

「現在,我們要穿上你的粉色小褲子了。」

書中提到,在與寶寶溝通時,最好是有眼神的交流,這樣孩子不僅能吸收詞匯,還能感受到家人的溫暖。

有一個需要避免的做法是:少用代詞。少用「那個」「這裡」「那些」等,比如孩子畫了一幅畫遞給你,你說「我喜歡你的畫!」,孩子會明確知道你真的喜歡,如果說「我喜歡它!」 孩子可能會困惑,它是指畫還是指畫上的某一樣物體呢?

3、輪流談話(take turns)

即父母和孩子在交流時輪流參與談話,這是4T原則中最重要的一環,對於開發孩子的大腦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父母在跟孩子溝通時,多給一點時間孩子,耐心地等待孩子的回應。

但不是所有的對話都是有利的,比如「這是什麼?」「球是什麼顏色的?」 孩子只需要回答熟悉的單詞就可以了:「蘋果」、「紅色」,這種對話對詞匯的積累是沒有益處的。另外用「是」或者「否」可以回答的疑問句也是沒有什麼幫助的。

薩斯金德博士建議用開放式的問題來實現輪流談話的目的,家長可以拋給孩子「怎麼辦」、「為什麼」,孩子就可以在自己的思維世界裡天馬行空了。

比如「寶寶,媽媽很喜歡你的畫,不過,你為什麼要在房子上面畫一朵小花呢?」 開放式的問題能夠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4、關掉電子設備(turn it off)

這個不用解釋也知道,關掉電腦、手機、平板電腦等一切電子設備,不僅是大人要少玩電子設備,也要讓孩子少接觸,多陪孩子玩耍,多交流。


《父母的語言:3000萬詞匯塑造更強大的學習型大腦》這本書讓我們了解到,父母的語言能幫助孩子智力的開發,在孩子3歲之前多與孩子互動溝通,能使孩子學習更多的詞匯,智商更高。父母要多花時間陪孩子,通過書中的4T原則實現高效溝通,養出聰明且能獨立思考的孩子。

從今天開始,多跟寶寶說話吧,以後寶寶智商高低就看你的了!

點我分享到Facebook

>父母和孩子說的話越多,孩子智商越高?原因竟然是……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