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孩子在幼稚園裡多交朋友。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只需這幾招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每個人都生活在群體中,都希望能有自己的好朋友。亞裡士多德說:「人在本質上是社會性動物。「這說明人的存在不是完全獨立的。兒童人際關係方面的研究發現,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是否能交到好朋友,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而且,他交的朋友是怎樣的朋友也會影響他的行為。好的朋友在一起會互相幫助、互相鼓勵、能提供支持,還能激勵著孩子。

根據研究,2歲左右的幼兒會選擇自己喜歡的朋友進行互動。在3——7歲時,孩子進入「玩伴」階段。今天和誰在一起玩,誰就是自己的好朋友。他們的好朋友會不斷的變化,並不是固定的。

特別是3歲的孩子,他們的自我意識比較強,很多時候都會自己一個人玩。4歲時,開始會有固定的好夥伴。如果過了一段時間後,孩子沒有在幼稚園交到好朋友,父母也不要著急。可以一起來幫孩子找找原因。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包括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兩大方面。

孩子們在一起玩。

一、人際交往。

1、父母要為幼兒提供人際交往的機會。

在家庭中,父母要讓孩子多和親戚裡的兄弟姐妹來往。讓孩子融入到這些孩子當中去。家庭裡的孩子更容易相處。當孩子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有了一定的交往能力後,父母可以讓孩子接觸其他更多的小夥伴了。

比如:父母可以經常帶孩子與鄰居家的小夥伴們一起玩。並且鼓勵孩子帶一些玩具分享給大家一起玩。這樣,小夥伴們之間也會有一些話題。或者,還可以讓孩子邀請一些玩的好的小夥伴到家裡來玩。這樣可以創造一種良好的愉快的氣氛。

父母要為孩子多提供人際交往的機會。

2、父母要教孩子對他人有禮貌。

孩子在與人交往的時候,要對別人有禮貌。要學會一些禮貌用語。比如,當小朋友在玩的時候,要有禮貌地問對方:「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嗎?」要懂得尊重別人的意見,而不要強行打擾別人的遊戲活動。當小夥伴隨意一起玩時,就可以加入進來了。如果小夥伴不答應的話,可以先在旁邊看一看。

在平時,也要對他人有禮貌。經常使用禮貌用語。比如:「請、你好!謝謝!對不起!」等等。沒有禮貌的孩子誰都不喜歡。有的孩子在看到小夥伴在玩搭飛機的建構遊戲時,少了幾塊積木,於是,他會把自己的積木給他,幫助他把飛機搭好。這時,小夥伴會很高興。有時,他也會主動提出來我們一起玩吧!因此,想交到好朋友,還可以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去幫助對方。

教孩子要有禮貌。

3、要友善的與小夥伴們相處。

如果出現矛盾後,可以用語言來解決矛盾,而不要動手打人。比如:一個小朋友推了孩子。那麼父母可以教孩子用語言表達出來:「我們是好朋友,希望你以後不要推我。」一般來說,如果能用一種友善的方式去解決的話,另一個小朋友是不會再去打他的。但是如果對方再打人的話,那麼就不要與他一起玩了。在自己解決不了的情況下,父母要教孩子告訴大人,讓大人來解決。

總之,在交朋友的時候,孩子要對別人有禮貌、友善,寬容。這樣,容易交到朋友。如果別人不想和孩子玩,那也不用一直去討好別人。

要友善的與別人相處。

二、社會適應。

社會適應能力是指人們為了在社會上更好地生存而進行的心理上、生理上以及行為上的各種適應性的改變。是與社會達到和諧狀態的一種適應能力。

幼兒的社會適應主要包括喜歡並適應群體生活、遵守基本的行為規范和具有初步的歸屬感。

1、鼓勵孩子願意參加群體活動。

有的孩子性格較內向,他們不願參加遊戲活動。3——4歲的孩子社會適應能力較差。當父母叫孩子去與別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他們也不願去。有的孩子會拉著父母的手,要父母與他一起過去玩。孩子在4歲以後,就能主動參與遊戲活動了,並能體驗到遊戲的樂趣。

父母要多鼓勵3歲的孩子,可以帶孩子與鄰居家的孩子一起玩。現在,很多小區裡都有孩子們玩的地方,讓孩子多接觸別的孩子,慢慢孩子間就會清除陌生感,願意與其他孩子一起玩了。在玩的過程中,父母不用過多參與,只做一位陪伴者。有事情讓孩子自己去與其他孩子交流,這樣能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

鼓勵孩子參加群體活動。

2、教孩子了解規則並能遵守規則。

社會需要秩序,如果沒有秩序,就會出現混亂。孩子在與別人交往時,也要有規則。每個人都要遵守規則,如果不遵守規則的話,別人就不願意與這樣的人交往的。父母要讓孩子逐步樹立規則意識。比如:平時帶孩子出去的時候,在公共場所要保持安靜。不能到處亂跑影響別人。

蒙臺梭利主張要信任兒童內在的生命力,而不要以教育為借口過多地干涉孩子。她還主張尊重兒童的本性自由,從而幫助兒童發自內心地建立合理的秩序。意思就是父母們在幫助孩子建立社交秩序的時候,不要採取強迫的手段,而是要充分尊重孩子的自由本性。讓孩子發自內心地接納秩序,才能讓孩子真正遵守秩序。

教孩子要遵守規則。

比如:孩子們都很喜歡坐滑滑梯,有的孩子一來就想玩,不想排隊,馬上就插隊,這樣就會引起別的孩子的不滿。對方可能會把他推開,而發生矛盾。此時,父母不要大罵孩子,可以溫和的問問孩子:如果你在玩,別人來插隊時,你會有什麼感受呢?讓孩子懂得換位思考,從內心裡知道要遵守規則,要排隊。

當孩子在家裡與父母玩遊戲時,父母也要教孩子遵守遊戲規則。比如:父母在陪孩子下棋時,孩子如果走錯了一步不能拿起來重新走過,落子不悔。走了就是走了,輸了就是輸了。玩遊戲也要遵守遊戲規則,否則形成了習慣,孩子以後就更不會遵守規則了。孩子與父母一起玩如此,與別的小朋友玩也自然知道要遵守規則了。只要這樣,別人才願意與他一起玩。

父母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要強化規則意識,要細心觀察孩子 ,發現孩子有不符合行業規范的行為時,要及時的提醒和制止孩子,讓他改正錯誤。當孩子做得好的時候,父母也要鼓勵或表揚孩子,以激勵孩子做得更好。

大家在一起玩時要排隊。

3、孩子能愛護玩具和公物。

年齡小的孩子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如:看到別人的東西就想要;如果不想玩了或發脾氣了,就會把玩具到處亂扔。我在幼稚園看過很多這樣的孩子。有時別的孩子在玩,他會把別人的玩具扔到地上,這使得其他小朋友很生氣,不願和這樣的孩子在一起玩。扔在地上的玩具也不撿起來,自己坐的椅子倒了也不願扶起來。如果孩子從小就沒有良好的行為規范,等他們長大後,他們同樣也不能遵守這個社會的行為規范。

因此,想讓孩子具有良好的行為規范,當孩子在家裡時,成人就要提醒孩子愛護玩具、自己收拾自己的東西,養成良好的習慣。如果孩子不能愛護玩具的話,可以先把這些玩具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直到孩子願意收拾玩具為止。另外,父母也要教育孩子不能別幼稚園或別人的東西帶回家。

孩子要愛惜玩具。

4、讓孩子具有初步的歸屬感。

每個孩子都需要有歸屬感。歸屬感來自於家庭、幼稚園和社會。孩子能在這些群體中得到溫暖、幫助和關愛,從而會清除他們的孤獨感。當他感到自己是被別人愛的時候,他也會愛大家、愛這個家和一個集體。

當孩子在家裡時,父母要對孩子進行有效的陪伴,及時回應孩子說的話。有的孩子在家裡也總是叫「媽媽」,他們是希望得到媽媽的回應。如果媽媽這個時候正面廚房裡忙,可以稍微陪一下孩子,然後告訴他,媽媽過10分鐘再來陪他。每天與孩子約定一個特殊時光來陪伴孩子,孩子會有歸屬感。

一個有歸屬感的孩子也會有安全感。他們相信即使媽媽離開他一下也很快就會回來的。他們敢在一個安全的範圍內去進行探索,並與他人進行社會交往活動。歸屬感對孩子的社會交往也起到了促進的作用。

讓孩子有歸屬感。

當父母從以上幾個方面去教育孩子時,孩子的社會能力就會得到很好的發展。他們就會很自然的在幼稚園裡交到好朋友了。

我是雨後山林靜,一位正面管教家長/學校講師、鼓勵咨詢師、國家高級家庭教育講師/指導師。致力於家庭教育。感謝您為我點讚並關註我!

點我分享到Facebook

>想讓孩子在幼稚園里多交朋友。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只需這幾招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