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淅爸,一枚二胎寶爸,大寶淅淅6歲半,二寶湯丸5歲。在這裡分享我的育兒經,歡迎關註
對於嬰兒(0~6個月)而言,有的父母會有疑惑:為什麼別人的孩子在嬰兒期那麼好帶,而我的孩子卻是那麼讓人糟心?難道這是傳說中的來報仇的孩子?
曾經我也這麼認為,但後來通過學習以及實踐對比,這樣的狀況完全可以用心理學這門科學來解釋,並且做到預防。
…
新生兒的心理狀態及需求
一個嬰兒來到這個世界是什麼心態?心理學家們認為孩子應該是恐懼的。這並不難理解,這個世界的一切是那麼陌生,對他那麼不友好,而嬰兒自身又對此無能為力,只能任人宰割。
在這樣的情況下,說孩子是恐懼還是輕微的,換成一個成年人來感受,我想應該是絕望。
- 新生兒的自保–沉溺於自當個創世神中
一個新生兒多數時間會用在睡覺上面,醒來也只是因為餓了、尿濕了或者感到不舒服了,即便清醒著他也不多願意搭理人,這一切就仿佛在子宮裡的情況一樣,整個世界只有他和媽媽以及…食物。
在此時,孩子仍未意識到自己已經與母親分離成為一個獨立個體,出於自保他選擇了與世隔絕–唯有如此才能抵抗那份恐懼感和絕望。
這是一種物競天擇的選擇,在所有動物中,人類的嬰兒是最脆弱的,他們不像自然界的其他哺乳動物幼崽般,一出生就有行動能力。
而當一個人沉溺於自當個創世神中時,心理問題就會隨之而來:自閉且自戀。
著名心理學家瑪格麗特·馬勒經過大量細致的觀察,將從出生到1個月的孩子的心理狀況稱之為正常自閉期。這個階段的嬰兒大部分時間用來睡覺,他需要撫摸和照顧,但仿佛隻沉浸在自己的簡單世界裡。
…
- 新生兒的哭–權力之爭
新生兒為什麼那麼喜歡哭?他就不可以醒來就乖乖的嗎?作為父母我自然知道他要吃奶了,要換尿片了,他不舒服了…他的哭聲好煩人!這是一些新手父母所面臨的困惑。
嬰兒剛剛出生時,他仍未能認知到自己和母親已經分離,即認為自己和母親仍然是一個整體。當一個「身體」怎麼能容忍兩個意志呢?必然要有一個主宰地存在,而那個主宰,孩子認為是自己–因為在子宮裡他就習慣了當主宰。
雖然保持著和在子宮時一樣的生活習慣,但是很快他就察覺到了不同:
在子宮裡,他不需要考慮餓了,因為有臍帶給他輸送養分,現在不同了,他會感到饑餓;在子宮裡,他感受不到排泄物,周圍有羊水環繞,保持著皮膚的濕潤和舒適,但現在不同了,他會感受到體表的變化;
作個不怎麼恰當的比喻,在電視上我們會看到「陰陽眼」的靈異狀況,某一天突然你發現你真的有這個能力,能看到別人所看不到的東西,但你僅僅能看到,無論它們對你做什麼你都無能為力的時候,你會感到恐懼。
孩子同理,這些過往所沒有的不舒適、饑餓感讓他們感到陌生而恐懼,他們只能用自己的聲音來表達自己的恐懼。這也產生了他們最初的不安全感。
…
這些生理所引起的不安全感,產生了孩子最初的心理需求,他只能通過哭喊來表達自己的需求,而他所表達的意思有兩層:
1.我是世界的主宰,快!滿足我!
2.如果你不滿足我,我就要用哭聲毀滅這個世界!
那份哭喊,代表著不滿,同樣代表著他的力量–他唯一且僅有的力量。在此時,父母的響應,就決定了這個孩子接下來是否好帶。
…
新生兒的心理需求:安全感
有的父母會說,孩子一哭我就已經滿足了他–我給他喂了奶,給他換了尿片,帶他去看醫生也確定了他身體健康沒有不舒服,怎麼他還是那麼難帶?
這必然是因為他的心理需求沒得到滿足。一個人的健康離不開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結合,嬰兒同樣如此。我們要通過兩個心理學的實驗來認知這一點。
- 哈洛的鐵娘子實驗–孩子需要食物,更需要安全感
這是一個極其殘忍的實驗,心理學家哈洛把新生的幼猴和母猴分開,軟禁在一個鐵籠子裡,裡面放有以個「代母」:一個鐵猴子媽媽。
鐵代母身上有幼猴需要的母乳,同時有各種殘酷的裝置能折磨幼猴,包括能對幼猴吹出冷風、能紮得幼猴頭破血流的鋼針…
幼猴是怎麼樣的反應呢?不管鐵代母如何虐待幼猴,幼猴始終不會離去。當虐待行為開始時,它們會與代母保持一定的距離,等這種虐待行為已結束,它們便會立刻返回,還像以前一樣緊緊的抱住代母,那些被虐待的幼猴似乎依然很愛甚至迷戀那些虐待它們的代母。
實驗的最終結果顯示,這些沒有母親照料或者其他玩伴陪伴的小猴子長大後都出現了憂鬱、自閉等心理和行為問題,甚至有個別小猴子選擇了絕食而亡。
而這些被實驗的幼猴長大後被投放到那些正常成長的猴群中,進行了二次實驗「絕望之井實驗」
在這個實驗中,他們發現這些猴子不會主動交配,於是哈利哈洛做了一個殘忍的決定,就是從這些猴子中挑選出母猴捆綁在一個架子上,然後讓正常的公猴與其發生關係,使其受孕並生下小猴子。
最終實驗結果顯示,這些猴子雖然生下了小猴子,但是卻不會積極主動去哺養自己的孩子,絕大多數母猴子會對小猴子置之不理,有一部分還會虐待小猴子,甚至還有一個母猴把自己的孩子摁倒在地咬掉了它的手指和腳趾。
…
- 麥克吉爾實驗–孩子的安全感,來自與與外界的聯繫
1954年, 心理學家貝克斯頓(W.H.Bexton、赫倫(W Heron)和斯科特(T.H.Seott)等,做了一個感覺剝奪實驗:
他們把實驗者的感官剝奪,這樣就剝奪了他們與外界的一切聯繫:帶上半透明的塑膠眼鏡,手和臂上都有紙板做的手套和袖頭,實驗在一個隔音室裡進行。用空氣調節器的單調嗡嗡聲代替其聽覺
一開始,許多實驗者都是大睡特睡,或者考慮其學期論文,然而兩三天後他們決意要逃脫這種單調乏味的環境。
在實驗過後的幾天裡,被試者注意力渙散, 思維受到干擾, 不能進行明晰的思考,,智力測驗的成就不理想。另外, 生理上也發生明顯的變化。
通過對腦電波的分析, 證明被試的全部活動嚴重失調, 有的被試甚至出現了幻覺( 白日做夢) 現象。
在現實生活中呢?在美國一位先天失聰的寶寶,經過父母的重重努力他戴上了助聽器, 當寶寶第一次聽到媽媽聲音後,她的眼睛一下子明亮起來,露出了一抹甜甜的微笑,好像發現了新大陸。
而在聽到媽媽說「我愛你」時,寶寶非常激動,癟了癟小嘴,努力睜大眼睛,然後流下感動的淚水。她的表情就像是在告訴媽媽:"我知道,我也愛你。
…
通過這兩個實驗我們可以得知,新生兒對安全感的需求遠大於對食物的需求,若果說沒有食物他們活不下去對孩子而言是被動的生命剝奪,那麼沒有安全感,就是孩子讓主動失去生的希望。
好帶的孩子,源自充足的安全感
有心理學家把新生兒分為三個類型:安全感充足型,發展緩慢型,以及安全感不足型。
- 安全感充足的孩子通常生活比較規律,對外界的新事物保持友好的狀態;
- 安全感不足型則完全相反,他們的生活節奏完全無規律,對外界的新事物程拒絕狀態;
- 發展緩慢型看起來和安全感不足型相似,同樣的生活節奏無規律,對外界的新事物程拒絕狀態,但只要稍微給他們一點時間,他們就能很快適應過來,接受被安排的生活節奏和新事物。
對於如安在母體時就培養孩子的安全感,有很多種說法,因為我錯過了這個時期也沒三胎的打算,所以沒有過多的學習,在此不敢發言。
但對於孩子後天應該如何培養他們的安全感,我想通過我家兩個孩子的對比來進行:
不好帶的淅淅:
淅淅大概就是被人稱之為來「報仇」的孩子,她很難帶,三天兩頭的感冒,毫無規律的作息,她可以隨時地睡著,又可以玩到半夜兩三點都不睡覺,而且她經常吐奶…
好帶的湯丸:
湯丸與淅淅不同,他就是被人稱之為來「報恩」的孩子,很好帶,吃飽就睡,睡飽就吃,很少哭鬧,很少會生病,基本不吐奶…
PS:我有意識地學習並實踐心理學的育兒知識時,是從發現淅淅的問題並且湯丸還未成為受精卵之前。
…
我把這一切歸結於我們對兩個孩子的養育方式的不同:
第一、丈夫的陪伴影響母親的心情
在淅淅出生的時期是我事業最忙碌的時期,由於工作性質,我過著「美國時間」:白天睡覺,晚上通宵工作。
在坐月子期間,我幾乎沒有給予妻子應有的陪伴,在後來我的妻子告訴我,其實在坐月子期間她去看過心理醫生,並且患上了輕微的產後憂鬱症。
自身的心理狀態呈負面增長,而一個新手媽媽要獨自照顧孩子,那份艱難可想而知,這就造就了妻子抗拒孩子,喂飽就放下,自顧自地刷新聞刷劇。
到了湯丸的時候我非常注意陪伴的問題,請了大長假就在家裡陪伴他們度過月子期,妻子的心情大好,對孩子的狀態也好了許多。
第二、母乳餵養
淅淅沒有進行母乳餵養,因為母乳不足,而湯丸則是母乳餵養到了一歲半(在生湯丸時,朋友介紹才知道有催乳師)
在母乳餵養的時候,母親和孩子之間的眼神交流,以及撫摸非常重要,而更重要的是,通過母乳的吸吮建立了母親和孩子之間實質的聯繫。
…
第三、撫摸及擁抱
在淅淅的時期,我基本沒有時間陪伴她,抱她的次數也十分有限,妻子因為拒絕孩子所以也鮮少會主動逗弄她,給她愛撫。
但在湯丸的時期則完全不同,首先每一次母乳餵養都是一次擁抱和愛撫,帶過孩子的基本都會遇到一種狀況:孩子一邊吸奶一邊流汗,流汗給孩子的肌膚帶來不適,母親的擦拭讓孩子感到了舒適。其次,我們有意識地增加了逗弄孩子的時間和次數。
同時也給淅淅撫摸和擁抱,增加陪伴她的時間–畢竟她已經錯過了母乳餵養這一建立安全感聯繫的關鍵時期。
第四、及時的給予反饋
當孩子哭鬧的時候,要及時給予孩子反饋,這個反饋並不是指響應孩子的生理需求,而是先關心孩子的情緒。
前文所述,孩子哭鬧的時候有兩重意義:恐懼和宣泄力量。很慶幸,在湯丸的時候我們學會了「飛機抱」,這是一種模擬孩子在子宮時體資的抱姿,能讓孩子迅速安靜下來,其底層原理還是給予孩子安全感。
所以每當湯丸哭鬧的時候,我們並不是馬上響應他的生理需求(例如餓了、尿濕了),而是先用溫和的聲音、愉悅的表情以及飛機抱來安撫他,一邊安撫一邊檢查他是何種需求。
…
淅爸寄語:沒有天生來報仇的孩子,也沒有天生就來報恩的孩子,父母的養育方式才是決定孩子是否好帶的關鍵。
>為何你家的新生兒難帶?懂點嬰兒心理,助你培養「報恩」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