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看過李玫瑾教授的一次演講,作為青少年領域研究代表的李教授,在該次演講當中提到了一個論點是:性格教育可能比能力教育要尤為重要。
這一個觀點給人留下的印象比較深,因為當下很多家長都願意掏錢給孩子們報一些早教班或者是興趣班來提升孩子們藝術和能力各方面的造詣。
但是關於孩子們身上的性格教育,似乎被談及的概率並不大。
那麼把孩子培養好,到底是性格教育更重要,還是能力教育排第一呢?
…
關於孩子身上的性格這一話題,很多家長可能都認為每一個人的性格都是天生的,如果想在後期把孩子的性格改變掉是很難實現的。
其實這是一個錯誤。
孩子身上的性格可以在後天慢慢改變,因為有一個詞叫做影響或模仿。相信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生活環境情況下培養出來的孩子,在轉變生活環境之後,性格發生了極大改變的情況。
所以想改變孩子的性格,在後天教育中完全有可能。
與此同時,家長和孩子們都應該明白,未來生活中一個人身上有怎樣的性格,有可能會直接影響自己遇到怎樣的命運結局。
記得李教授親自舉過這樣一個論句:你看現實生活當中,有很多能力比較強,工作態度也比較好的優秀幹部,但是他們在表現優異的同時,卻私底下面對一些誘惑時無法克制自己,所以他會遇到種種危險。
同時李教授還說:我更相信能力這種東西它反而更依賴於自身的天賦。比如說孩子在繪畫這方面完全沒有興趣,反而去逼迫他去獲得繪畫造詣,那麼他也許會表現得比較吃力。所以說相比於大家認為性格是天生的,我個人相信孩子的能力反而更傾向於天賦需要。
所以,家長們試圖想改變孩子身上的能力問題,不妨可以轉個方向,去改變一下孩子身上的性格。
…
那孩子的性格該怎樣培養呢?
不論是教孩子原則也好,還是教孩子規矩也好,你得讓他懂這些。像很多家長認為,雖然幼稚園教不了孩子些什麼東西,但是可以建立起他們學習的興趣或者是養成生活良好習慣。因為在幼稚園裡有老師教孩子們上課時該做什麼,下課時該做什麼,遇到人應該怎樣打招呼?做錯了事情應該怎樣對待這樣的教學內容,這些就有一定的原則性,這也就是在慢慢地教孩子們什麼是規矩。
不論孩子喜歡說話還是先天自卑,都應該告訴孩子:你不論什麼性格都要學會與人溝通。在社會當中有很多成年人可能都不善於溝通,也不會如何表達,這可能就和他們孩童時期,沒有人教他如何語言表達和教他溝通有關。所以孩子們在成長中就應該獲得與人溝通的機會,家長們也可以聽孩子訴說,也可以發表意見。另外要尊重孩子們的溝通內容,不輕視不鄙視。
…
最後是告誡孩子們如何處理被誘惑問題。可能有家長會說,即便是成年人,也不一定會經受得住誘惑,這樣的情況又怎麼去教會孩子如何理智去面對誘惑呢?
其實正因為成年人控制不了誘惑,所以其危害性之大,就更應該在孩子們小的時候,就要慢慢學習如何抵制誘惑,在理智情緒之下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緒。像孩子在童年時期想要多玩一會遊戲,想要多要一些零用錢,想多買一些玩具等等,這些就是控制不了的誘惑。這時可以從孩童時期的誘惑開始一點一滴去教孩子們如何抵制內心沖動。
所以,不要一味地去滿足孩子所有的需求,要教孩子用耐心處事,同時也可以鼓勵孩子們想獲取一樣禮物,應該需要付出耐心和等待,在等待的這個過程當中,你要用自己的實力去證明自己有本事可以獲得這個禮物。
…
這個世界有能力的人太多了,相信當下的孩子們長大之後,也會遇到社會中各色各樣的優秀才能者。但是誰又敢保證那些表現優異的才子佳人,身上真的就具備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性格呢?
有能力是孩子自信的底氣不錯,但是尊重性格與健全人格,才會讓孩子們避免危險。
>育兒的道路上,到底是孩子性格培養重要?還是能力的培養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