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用盡全力愛孩子,為何反被嫌棄?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導讀

因疫情產生的史上最長假期,成為許多家庭親子矛盾集中爆發期。在一些短視訊平臺,各種版本的「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爸媽眼中的我Vs我眼中的我」等吐槽親子關係的短視訊得到千萬點讚。評論裡,子女們在感嘆「我們都是同一個媽」,父母們則在苦悶「用盡全力愛孩子卻被嫌棄」。

似乎,父母與子女之間隔著一扇看不見的門。家庭親子矛盾頻發的根源在哪裡?孩子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如何解決?北京師范大學兒童家庭研究中心主任邊玉芳教授多年從事兒童青少年心理髮展及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研究,近期她與雨瀨合著的《讀懂孩子·心理安撫橋梁書》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半月談記者對她進行了專訪。

你以為在愛孩子,其實在害孩子

半月談記者:之前接觸過一個案例,一個國中孩子,學習非常好,理想是改變世界,而他的父母卻很痛苦。因為這個孩子有個毛病,一不高興就扇自己母親耳光。類似案例媒體多有報導,有的孩子表面看似正常,其實心理問題很多。對此您是怎麼看的?

邊玉芳:隨著社會的發展,競爭在加劇,知識的重要性越來越被大家認可。許多家長過分重視知識教育,孩子的生活只剩下「吃飯-學習-睡覺」3件事,這種生存狀態對孩子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一些家長認為,孩子學習好才能考上好高中、好大學,再找到好工作,所以我什麼都不要孩子幹,就讓孩子讀書,這就是愛孩子。其實,在我看來,家長的這種行為是最不會愛孩子的表現。

每個孩子首先是一個人,而不是知識的容器、學習的機器,他們需要豐盈的生活,而不是「吃飯-學習-睡覺」這樣簡單生活的重復。家長這麼要求,孩子就會認為「我讀書好,你在外面有面子,我是實現你的理想的工具」。所以當孩子遇到問題挫折時,就會想著向家長出氣,這是其華夏因之一。

半月談記者:有人說,父母最大的悲哀,是付出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現實中,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為什麼會這樣?

邊玉芳:我們不能否認,幾乎每個家長都是愛孩子的,為了孩子好,希望孩子有好的發展、有一個光亮燦爛的前景。一些家庭條件好的家長甚至包辦了孩子的人生,規劃好了孩子每一步要走的路。這導致不少孩子在步入社會前,沒有踏進生活的土壤裡,與外在的世界是隔離的,他們體會不到父母的辛苦與付出、生存的艱難,自然也難對父母有感恩之心。

感恩教育需要讓孩子在真實的生活中去感受。他會了解父母的辛苦與不易,會發現和正確面對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挫折,而孩子一旦可以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習得了戰勝困難的能力與勇氣,就會擁有更好的心理彈性,這對孩子一生都是非常有益和重要的。

父母用盡全力愛孩子,為何反被嫌棄? 親子 第1張

學生手比心形,感謝母親 馬玉 攝

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

半月談記者:許多父母發現,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總會有層出不窮的問題等著解決。他們也閱讀過很多書,卻發現「讀起來句句在理,做起來卻無從下手」,對此您是怎麼看的?

邊玉芳:大家都說育兒很難,其實育兒也可以很簡單,不在於讀書的多少,而在於真正地去了解孩子是怎麼成長起來的,關註孩子成長的關鍵要素,抓住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些本質問題,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就一定差不了。

比如說,0~3歲是孩子口頭語言發展的重要時期,這個階段不要逼迫孩子識字,應重點關註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現在一些家庭教育中,類似「早識字」的超前學習錯誤很多,其實孩子有些能力過早培養,不僅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反會影響其他重要能力的發展,其中最讓一些家長後悔的是一些孩子因此而厭學。

半月談記者:孩子成長過程中有哪些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和成長契機?

邊玉芳:孩子的發展是延續性和階段性的,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需要完成的心理髮展任務和心理建設,重視並完成這些心理髮展任務,能為孩子一生奠定基礎。

如在3~6歲階段,應重點關註提升孩子的自控力、克服恐懼、承擔責任、認知性別、管理情緒、與人分享等能力;6~10歲階段,應注意培養孩子收獲友誼、渴望長大、認識自己、誠實可信、保護自己、拒絕拖延等方面的品質和習慣;8~12歲階段,則要重點教育孩子遠離霸凌、有效溝通、化解誤會、拒絕網癮、尊重生命等方面的技能和意識。要針對不同年齡段孩子的教養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才能幫助家長讀懂孩子、更好地促進孩子成長。

作為家長,如果不了解孩子各方面能力的發展順序、不同時期的特點,就會使他們錯過一些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和成長契機。只有掌握孩子的成長規律,把握孩子不同階段的發展任務,才能減少教育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習教育歸學校,習慣養成歸家庭

半月談記者:現在許多家長認為,學校把越來越多的責任甩給家長。未來教育線上線下融合將加速,家長需要擔負的責任會更重。許多家長抱怨自己成了助教,許多老師又抱怨家長要求太高,老師壓力太大。您怎麼看待當前的家校矛盾?出路在哪裡?

邊玉芳:我覺得家校責任劃分的一種理想的狀態是:學習的事主要由學校負責,而家長要把教育的重點放在孩子習慣的養成、品格的養成上。

家校合作重在明確界限。學校要明白學校責任是什麼,家長也要明白家長責任是什麼,互相支持,大家一起對孩子的成長負責。家校合作的願景就像一個拼圖,拼圖拼接完好,最大的受益者是孩子,讓孩子不僅學習好,而且能全面發展,為他們一生的幸福奠基。

家長擔負著對孩子言傳身教的責任,所以家長的自身素質和以身作則更重要。家長是孩子的鏡子,我們經常發現,一個有心理問題的孩子背後,往往有一個有問題的家庭。家長們需要跟孩子一起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懂得家校配合,把家庭教育該做的做好,把學校教育該做的交給學校,互相溝通,共同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保存長圖,隨時更好地愛孩子

父母用盡全力愛孩子,為何反被嫌棄? 親子 第2張

來源:《半月談》2020年第10期 原標題:《父母用盡全力愛孩子,為何反被嫌棄?專訪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邊玉芳》

半月談記者:原碧霞| 編輯:蘇婭


責編:楊建楠

校對:尤立(實習生)

父母用盡全力愛孩子,為何反被嫌棄? 親子 第3張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