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今天是六一國際兒童節,恰如6月1日這個一年過半、充滿力量和希望的日子一樣,與孩子們相幹的話語總是美好的。童真、童趣、童心、爛漫天真……瞧,連強行在這一天過節的成年「寶寶」們都互相道一聲「願你永葆童心」,以示安慰與自勉。熱搜上,人們在「童年景分表」話題下討論不休,零食、動漫、遊戲、淘氣被揍、作業……大人們回想著構成自己童年的每一項成分,孩子們正陶醉在這些成分裡。如果說還有一項人人必備的「童年景分」,那一定是故事莫屬了。
「人類天生需要故事,也具備講述故事的能力」。小時候臨睡前,大家最喜歡應該還是媽媽繪聲繪色地講她知道的那些故事吧,故事中有猴子、布谷鳥等元素,這些記憶到現在依然清晰。仔細想想,從媽媽那裡聽來的故事成為我們想像力最早的啟蒙,跟著她的故事進度,會根據腦海裡僅有的對這個世界的初步印象對故事進行一番加工,然後形成自己獨有的故事畫面。這些故事並非是媽媽從書本上獲得的,也有可能是來自外婆的「傳承」,後來我們也成了聽故事的那個小孩。愛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故事便成了促進親子關係的潤滑劑,也在一代又一代的傳遞中成為某種親情紐帶。那些經久不衰的童話故事,就在世代講述中誕生了。
這個兒童節,深港書評要為大家分享一份書單,說說童年裡那些形形色色的故事,將它們分享給每一個孩子,也給每一個曾是孩子的大人。
貫穿幾代人童年的經典故事
如同幾代人口口相傳的童年故事一樣,很多誕生於文學作家筆下的童話故事經過時間沉淀,也會歷久彌新,成為經典,激發我們的想像力。變成白天鵝的醜小鴨、七個小矮人與白雪公主、那個不會長大的小男孩彼得·潘,魔法世界裡的哈利·波特……經典童話故事沒有國別與語言之分,它們劃破代際鴻溝,讓孩子與大人得以共享同一個童年時光,在它們面前,我們都是孩子,純真而簡單。
《我愛讀經典:彼得·潘》
(英) 詹姆斯·馬修·巴裡 著
(英)米娜利馬 繪
楊靜遠 譯
後浪·大象出版社
2020年1月
這是一個充滿幻想的故事。達林先生家的三個小孩,夜裡背著父母,跟著一個神秘的小男孩飛向神奇的「永無鄉」。那裡有兇猛的野獸,有原始部落中的印第安人,有可怕的海盜,當然還有仙子和美人魚,兒童幻想中的一切都在這裡。在永無鄉,他們「過家家」,與猛獸搏鬥,與海盜打響戰爭……這個神秘男孩就是彼得·潘,這個永遠長不大,永遠不回家的孩子,把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帶離家庭,讓他們在永無鄉度過了自由自在的童年時光。
彼得與小仙子叮叮鈴、達林姐弟和胡克船長的魔法冒險故事已被改編成各種各樣的電影、電視節目和音樂劇。作者詹姆斯·馬修·巴裡也因創作了「彼得·潘」這個角色而聞名於世。兒童讀時,會深陷這個冒險故事無法自拔,這不正是存在在他們腦海裡的天馬行空的世界嗎?成人讀罷之後會不由得感嘆童心的美好與易逝。正如本書譯者所說:巴裡為我們揭開了記憶帷幔的一角,那裡深藏著我們久以淡忘的童稚世界,但我們卻已回歸無路。
《講了100萬次的故事》叢書
(挪)彼·阿斯別約恩生 約·姆厄
(俄)阿法納西耶夫 等編著
喬步法 朱榮法 沈志宏 方子漢 等譯
樂府文化·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20年4月
故事可以是個體內心的密碼,也可以是群體信念的表達,故事可以安慰一個人,也可以激勵一群人。故事幫助人類應對世界的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一代一代改變著,但故事還在。只要人們還在講著故事,我們就還是我們。經歷了千百年之後,很多故事依然活得好好的,因為它們在某個不起眼的時刻,被悄悄種進了一個孩子心裡。比如「小紅帽」或者「灰姑娘」,大多數孩子都會喜歡,但如果要讓每個孩子選出自己最喜歡的那一個,答案可能就會八門五花。
《講了100萬次的故事》叢書包括「北歐卷」「俄羅斯卷」「德意志卷」「挪威卷」「芬蘭卷」「印第安卷」「法國卷」「非洲卷」,這是一套來自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的故事合集,完全源於口頭傳承。書中故事,有些已傳承了千百年,甚至更久。與此同時,這些故事被寫定為現在這個樣子,則只是一段「剛剛發生的歷史」,離我們最近的一部分文檔,甚至只有不到40年的時光。這些書曾在不同的國家,在不同的時代,以不同的形式出版過,它們唯一的相通之處就在於,它們都出自那些「尋找故事的人」之手。它們被記錄下來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醒人們,不要遺忘,而這正是故事傳播的動力所在。那些「尋找故事的人」記錄下來的,不僅僅是故事,更完整傳承了人類的童年和歷久彌新的人性與記憶。
讓人忍不住去冒險的故事
文學裡的冒險與做夢是那樣不計成本,你大可以跟著作家的構想,一頭栽進故事裡,去不曾想像到的樂園遊蕩。冒險故事起源於人們對遠方的向往與認識世界的沖動。從《魯濱孫漂流記》以來,兒童冒險小說有些是為了向讀者展示當時的異域世界,有些是鼓勵主角進入到作家完全虛構的幻想王國。成人眼中豐富多彩的童年時光在孩子們眼中也許是一座牢籠。多少人渴望逃離擺脫日常的束縛,乘坐幻想的氣球去往充滿未知的遠方,而為戰爭、瘟疫、災難等所困的孩子們更是如此。他們只能通過有限的碎片資訊了解這個世界正在發生什麼。
《布萊頓少年冒險團》
(英)伊妮德·布萊頓 著
杜夕如等 譯
浙江文藝出版社
2020年3月
《布萊頓少年冒險團》的創作初衷就是為了滿足孩子想了解外面世界以及想要走出家門,親近自然的渴望。七十多年前,被戰火蹂躪的英倫三島,英國殿堂級兒童文學作家伊妮德·布萊頓正是用自己的筆幫助孩子們度過了那段戰火紛飛的時光。「布萊頓少年冒險團」不同於其他兒童冒險小說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反映了當時人們對於正在急劇變化的世界的關註。
「布萊頓少年冒險團」一共有八冊。故事中,傑克是癡迷於尋找大海雀的鳥類狂熱愛好者,菲利普擁有吸引各種動物的能力,從蜥蜴到熊都是他的好朋友,黛娜充滿勇氣,真正喜愛冒險,露西安喜愛自己與其他夥伴們組建的新家庭。當然,還有那隻聰明、饒舌又善於模仿各種聲音的鸚鵡琪琪。她總是能在正確時間幫助孩子們脫離困境。他們一起經歷了一次又一次非凡的冒險。這些家夥無論走到哪裡,哪裡都會有冒險發生。
《矮人星上的矮人》
(意)翁貝托·埃科、歐金尼奧·卡爾米 著
王建全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20年5月
這個世界依然有瘟疫、沖突、戰爭、污染……但我們還是可以向往美。《矮人星上的矮人》是義大利當代最有趣的思想家翁貝托·埃科寫給孩子和大人的科幻寓言。
書中,翁貝托•埃科聯合義大利著名畫家歐金尼奧•卡爾米創作了三則科幻圖文故事:《炸彈和將軍》《三名太空人》和《矮人星上的矮人》,世界觀、地球觀和宇宙觀,這些看似深邃的話題,通過三個有趣的小故事和幽默諧趣的插畫娓娓道來,簡單卻不失深刻,傳達了兩位作者對現代文明的警醒和對人類未來的思考。
繪本裡五彩斑斕的故事
文字讓人陷入無限遐想,擁有畫面與色彩的故事書則為我們帶來一場視覺與想像的聯動盛宴。當口口相傳的故事有了印刷而來的畫面,孩子抑或大人,便有了再一次激發和改造想像的機會。正如日本繪本大師赤羽末吉所說,「繪本是屬於讀者的」,他認為,繪本的特點不同於其他文學形式,而在於文圖合一後所創造出來的視覺效果。一位好的繪本畫家,最好能夠練就一身柔道功夫:不套程式,不外露鋒芒,卻能使故事生動地躍然紙上。
《赤羽末吉中國故事繪本》系列
(日)赤羽末吉 繪
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唐亞明 譯
2020年1月
這套繪本包括《燈花》《獵人海力布》《龍牙顆顆釘滿天》《九兄弟鬥土司》四部作品,故事均取材於中國民間故事,這些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傳說,讓父與子兩代人的童年在書中重疊,遠古的中國智慧以現代繪本的形式展現在新一代的兒童面前。繪畫由亞洲首位安徒生獎畫家獎獲得者赤羽末吉所作。
《燈花》
肖甘牛收集
(日)君島久子改編
這是有關勤勞與幸福的苗族民間故事。小夥子都林由勤勞變得好吃懶做,後來在百合花的感召下又變勤勞,獲得幸福。小朋友有時候會犯懶,也許他們會問,為什麼不能每天吃吃喝喝,不工作、不學習,光玩耍呢?但看了都林的故事,他們可能會知道,勞力可不是因為要賺錢這麼簡單哦,因為勞力還事關幸福感。
《獵人海力布》
(日)大塚勇三 改編
這段有關善良、責任感的蒙古族民間故事中,海力布為了救村民,犧牲了自己。大多時候,英雄可能只是個平凡人,但在面臨犧牲自己和拯救他人的選擇時,他選擇了保護他人。我們每個人內心裡都住著懦弱、害怕的小人,這是本能。但在面對他人的苦難時,我們心中會有一股力量,讓我們戰勝本能選擇站出來,哪怕會因此失去生命。而這股力量叫做善良、叫做悲憫。
《龍牙顆顆釘滿天》
肖甘牛收集
(日)君島久子改編
這是關於勇敢無畏、關懷蒼生的苗族民間故事。小夥子英雄哥勇敢無畏,與老熊王女兒白妹一起歷盡艱險用龍牙補天。英雄哥在補天的路上遇到很多困難,比如拔龍牙、斷龍角,他沒有望而生畏,而是勇敢面對,不僅補了天,還創造了美麗的銀河。這大概就是我們自己的「超級英雄」了!
《九兄弟鬥土司》
(日)君島久子改編
這個彝族民間故事裡,九個長得一模一樣、各自身懷絕技的兄弟,團結起來各顯神通,鬥智鬥勇,戰勝邪惡的土司。也許孩子並不懂什麼叫「兄弟齊心 其利斷金」,那就和他一起讀讀這個故事吧。
《可愛的鼠小弟》系列叢書
(日)中江嘉男 文
(日)上野紀子 圖
(日)猿渡靜子 譯
愛心樹童書·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20年1月
《可愛的鼠小弟》系列叢書是日本繪本進入世界舞臺的起點,是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啟發性的繪本作品,也一直是孩子們喜歡的繪本讀物。本次深港書評要分享的是今年該系列出版的6本新書,包括《下雨了,鼠小弟》《我不喜歡你了!鼠小弟》《變變變!鼠小弟》《妖怪來了!鼠小弟》《請來我家吃飯吧,鼠小弟》《太小啦!鼠小弟》。這些故事中,可愛的鼠小弟與鼠小妹以及夥伴們——烏龜先生、小鴨子、海獅先生、河馬先生、大象哥哥之間又發生了一系列有趣的故事。
《書中漫步》
(韓)李炡昊 著繪
王志庚 譯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魔法象童書館
2020年4月
就像快樂不僅僅專屬兒童節,它屬於每一天。繪本也可以是成年人與兒童共有。《書中漫步》更像是一本為大人量身打造的繪本世界。這是一本以書為主題的繪本,展現了閱讀帶給我們的廣闊世界:書可以是飛機的機翼、橫條紋的天花板、流光溢彩的水池,一個夢幻的國度、一個可以探險的樂園、一個可以鉤沉星光的池塘。書可以變成你的天空,或者只是一個安靜的小小角落。書還像一盞溫暖的明燈,在深夜等候你歸家……翻開這本書,漫步於書的國度,跟隨閱讀上天入地,抵達遠古與未來。
孩子被他所聽到的文檔和故事塑造
最後,要特別分享的是來自美國作家塞思·勒若的《兒童文學史:從<伊索寓言>到<哈利·波特>》,與上述其他作品不同,《兒童文學史》是長期專註於文學史、語言史及兒童文學研究的塞思·勒若,梳理的一部兒童文學發展史。文學在故事中產生,孩子和大人一樣都需要故事,於是便有了兒童文學。
《兒童文學史:從<伊索寓言>到<哈利·波特>》
(美)塞思·勒若 著
啟蒙編譯所 譯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20年3月
男孩讀物與女孩書籍各自的書寫傳統是什麼?文學閱讀塑造了兒童嗎?塞思·勒若認為,自有兒童之日起,便有了兒童文學。早在約翰·紐伯瑞成立第一個專門出版童書的印刷廠以前,就有了講給孩子聽、寫給孩子看的故事。原本為成年讀者寫的書也會經過仔細改寫和選編,使之適合年輕讀者。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教育傳統植根於閱讀和背誦詩歌、戲劇。兒童文學史與童年史密切相幹,因為孩子是被他所學到、聽到和講述過的文檔和故事塑造的。學習如何閱讀是終生的經驗,也是決定性的經驗。他在書中呈現出從古典到當代的西方對兒童、兒童讀物以及閱讀本身的思考,並以文學、歷史、哲學與社會政治的交叉視角,對眾多兒童文學大師的經典作品做了獨到分析。在給孩子講述故事或者選擇讀物前,大人們或許先該了解兒童文學史。
END
記者/段鳳英
本文為獨家原創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深港書評
– 延續不斷的發現 –
編輯 | 鄧曉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