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不是你獨有,盤它!聽專家講故事「疫」起談心 | 十日談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編者按:家庭關係緊張,擔心工作變化,優秀生怕考試,想戀愛不敢談……各種焦慮怎麼破?夜光杯邀請專家與你「疫」起談心。

焦慮不是你獨有,盤它!聽專家講故事「疫」起談心 | 十日談 親子 第1張

藤纏樹的沖突怎麼破?

陳默(兒童青少年心理專家)

娘,姓黃,掩面哭泣,甚是可憐。小腿處幾塊烏青,言,被兒子所踢。

什麼兒子如此惡劣?

兒面孔鐵板,一語不發,唇上細絨毛,青澀毛頭小夥。

教導主任安慰娘、批評兒,諄諄教導,調停這對母子沖突,對他來說已不是第一次了。

「我容易嗎?他爸長年在外地工作,我一個人含辛茹苦地把他帶大,樣樣替他想周到、辦妥帖,考進高中前周末補課不知道多少次送進送出。」

「我不要你管,不要你周到。」兒怒目圓睜。

「對媽媽態度好些。」主任說。

「哇!」兒突然號啕大哭,撕心裂肺。主任和娘都怔住了。

這是某高中教導主任向我敘述的在他的辦公室發生的一幕。主任觀察男孩,認為他是個穩重的、有禮貌的品行不錯的學生,為什麼在家會對媽媽拳打腳踢呢?主任問我。

其實,這種現象不是極個別的,只是大多數人家不會「家醜」外揚罷了。

這是一種母子糾纏現象。嬰兒期的小生命迷戀著母親,吮吸母乳,貼近母親心臟,得到生命安全舒服的力量源泉,彼此建立了母嬰迷戀的關係。母親從女青年漸漸成長為媽媽,母性隨著孩子的迷戀開發出來,母子就是一對戀人彼此需要。

這種迷戀關係隨著孩子的長大,理應漸漸拉開去,到了青春期孩子就該完成轉向迷戀同伴,從同伴那裡汲取成長的力量,但對母親來說,她並不會意識到孩子成長的這個心理需要。她一如既往地(其實和嬰兒期沒什麼兩樣)照顧這個孩子。有的甚至比幼時更關註這個孩子。她總是能發現這個孩子在變化,總是擔心他會「變壞」,所以不停地關心、叮囑、說教。就是把換尿布、餵奶換成了嘮叨、打擾。真正的潛意識需要不停地與孩子發生聯結,不停地讓自己感到孩子是需要她的,離不開她的,只要一想到孩子需要別人,就會深深地失落,然後一定會找到孩子表現不好的碴,以及需要她幫助才能改善的理由。

為了長大,孩子拼命抗爭,想以拉開空間距離來完成解決戀母問題,所以就把門關起來不讓母親進來,不跟母親說話。殊不知,越是不讓母親進門,母親就越是要進來。越是不跟她說話就越是要罵人。逼到孩子憤怒的拳頭砸下來時,雙方都陷入了困境。母親傷心啊,自己的付出換來的是這樣令人痛心的結果。兒子陷入罪惡感中,因為媽是世界上最愛他的人,他最怕的就是她傷心。兒子痛苦不堪,心理能量耗盡,常常會看到這類孩子無精打采,沒有動力,甚至焦慮。

焦慮不是你獨有,盤它!聽專家講故事「疫」起談心 | 十日談 親子 第2張

問題的龐雜還在於:母子雖然已臍帶分離,但潛意識是相通的,孩子不需要與媽講話就知道她的需要,而天底下所有的兒子都是會為母親去犧牲的。在潛意識層面,這個孩子會表現得糟糕,比如不自覺做作業、拖拉、手機玩不停呀,這樣可以讓他媽媽有足夠的理由來管他。這樣,母親的需求滿足了。

「聽上去真的有點繞噢。」

「是啊,這對母子就像藤繞樹,樹要生長,藤越繞越緊,掙不斷,樹死,掙斷了,藤死。」

「那怎麼辦才好呢?」

「母親要成長,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應該尋找一些新的生活內容,和孩子相處以友相待。如再採取保護他、指令他,實在是不會被接受的。尊重青春期孩子,是和他們相處最重要的點。

「那像這樣的媽媽學不會怎麼辦?」

「就叫她像對待單位裡新來的大學生小王一樣對待她兒子,會了吧?」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焦慮無處不在,疫情只不過是放大了焦慮,在居家日子裡親子沖突發生頻繁了。類似藤纏樹的沖突也不少,作為家長要引導甚至矯正他們在這幾個月中出現的不良傾向,但更重要的,是要幫助孩子們在這段經歷的基礎上,寫好他們今後的人生篇章。

焦慮不是你獨有,盤它!聽專家講故事「疫」起談心 | 十日談 親子 第3張

特殊時期如何做好家庭管理?

張結海(上海社會科學院教授)

幾年前,我計劃去歐洲自由行,身邊的親朋好友得知紛紛加入,最終連我自己一共八人同行,沒想到一路矛盾不斷、爭吵不休。

回上海之後,我好好地總結了一下,認為問題主要出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角色分工不明確。從管理學的角度看,這八個人已經是一個小團隊,因為只要2人及以上、有共同的目標,就形成了一個團隊。而團隊形成的第一天,就應該明確各自的角色和分工。

第二,沒有清晰地意識到人與人的差別。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人和人不同,這在口頭上或理論上應該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常識,但是一落到具體事情上,我們經常不自覺地把別人當自己,覺得自己怎麼想的,別人也會這麼想。比如,在旅遊上,有人喜歡隨機應變,看到好的景點就改變計劃;有人希望墨守陳規,嚴格遵守制定好的路線規劃,尤其是改變失敗後,更是抱怨連連!

還有一點很重要,要根據人的不同特點進行分工,比如,有位女士比較斤斤計較,別人算帳基本上到元,後面就四舍五入了,而她一定要算到分。可能很多人覺得她太過「精明」,但實際上她這樣的人特別適合做會計,而會計在這類團隊中是非常重要的。

兩年後,我又去歐洲自由行,又有一些親朋好友加入,這次我們相處得非常愉快,歐洲行還沒結束,就開始計劃下一次的行程!

這次,我幹了兩件事:第一,首先把旅行中涉及到的任務全部事先落到每一個人身上。我把自由行的主要工作羅列了一下:確定行程和路線、找民宿、開車、買菜、燒晚餐和早餐(因為我們全程住在民宿裡)、洗碗。當然,還有我最看重的記帳管錢的工作,碰巧團隊有一個職業會計,她當仁不讓。最終,付過路費、停車費,歐洲各國的方式、標準她現在比誰都清楚。

第二,給每個人測量一下個性和偏好,比如有的人喜歡自己決定景點、有的人喜歡像旅行社那樣什麼都給辦好,有的人歐洲去了好多次、有的人是第一次去,有的人喜歡看歐洲名畫、有的人看不懂毫無興趣等等。當然,有一件事是咱中國人最容易達成共識的,那就是購物。這次我安排了三個大型奧特萊斯,可惜最大、最好的那個周末竟然關門了。

焦慮不是你獨有,盤它!聽專家講故事「疫」起談心 | 十日談 親子 第4張

我當團長,但是我發現我和司機兼副團長經常有分歧,我覺得不錯的景點他經常反對。好在我很快就發現他是風險厭惡型,原來,他反對的不是景點本身,他需要出發前落實好各種細節:行車路線、具體景點、中午哪裡吃飯、遊玩時間等等。所以,之後我再臨時提議新的景點,一並把他關心的所有細節都告訴他,他就再沒反對過。

看來,我的測試問卷還要再增加一些題目。

這次新冠疫情,意料之外,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出了一些問題。我記得當時看了一個小段子:一位女士在視訊裡說,最近整天和老公呆在一起,還真處出感情了!

這個調侃的段子頗具遠見,據報導,疫情結束多地出現了離婚潮。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沖突據說也增多了。有記者採訪我,請我分析其中的原因,我說原因很簡單,就是家庭管理學出了問題。

藥方就是上面的兩條:首先是任務分配。其實,一般家庭原本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都形成了某種固定任務分配的模式,買菜、煮飯、洗碗誰幹大家都清楚,問題是,這種模式之前是建立在正常上班時間,疫情期間整天在家,新出來的任務誰承擔,而且平時的「緊急搶救措施」——叫外賣——疫情期間也沒有了。有些夫妻沒有及時制定新的任務分配方案,就容易出現矛盾。

至於親子關係方面,近些年,我反反覆復強調一個觀點,中國教育最大的一個問題是,成人用一個相對單一的標準要求五顏六色的孩子。所以,我現在逢人就告訴年輕的家長,發現你孩子的優勢與劣勢,因材施教,你的家庭教育一定是成功的。

美國著名作家弗裡德曼最近提出一個新觀點,世界歷史將會被劃分成疫情前和疫情後,我建議各位讀者疫情後學點團隊管理心理學,因為2個及以上、具有共同目標的人就組成了一個團隊。你會發現,管理原來無處不在。

焦慮不是你獨有,盤它!聽專家講故事「疫」起談心 | 十日談 親子 第5張

疫情下的職場人,如何修煉心理「內功」?

趙欣然(上海武志紅工作室 心理咨詢師)

前兩天看到朋友小林發了一條朋友圈,「蚍蜉豈能撼動大樹?做好自己該做的吧」。小林在國內排名前幾的租車公司做人事經理。我問她是不是碰到什麼事兒了,她回復說,因為年後幾個月業務量銳減,公司正在進行大規模裁員,手下一位人事小夥伴也被「優化了」。自己不僅要補上多一倍的工作量,每天還面對著被辭退員工撲面而來的負面情緒。這麼大幅度的裁員減薪是頭一遭遇見,她擔心自己哪天也被一紙令下「優化」出局,內心惶惶不安。

我所在的公司對2020年的銷售價格進行了整體下調,即便如此,這半年的銷售額可以用「慘淡」來形容,原本的招聘計劃也都擱置了。我告訴她,我也有一樣的感受。雖然外面的疫情得到了控制,而「心裡的疫情」還在繼續。

自3月份復工以來,身邊也開始有人經歷公司的破產、裁員。在強烈的情緒沖擊之下,人們可能會退回到早期的狀態,用更加原初的方式來應對超出我們承受能力的危機。

我們主動或者被動接受了疫情、企業經營的資訊,資訊之下湧動的是強烈情感。在這場人類共同的災難面前,每個人的內心都承受著沉甸甸的哀傷和不安,為逝去的同胞難過。我們有時候也會不假思索的把內心的「包袱」丟出去。我們開始對外在的資訊變得敏銳,尋找關於公司的蛛絲馬跡,因為掌控了公司運營的情況就讓自己從裁員的不安中獲得了確定感;主動去搜索疫情傳播的進展,因為掌握了實時的資訊就讓內心的焦慮有所指向。這些下意識的舉動都是為了在不確定的處境中獲得掌控。

尋求適度的掌控感,可以成為我們前進的動力。然而現實的發展豈能全部由我們預料,我們被不斷冒出來的新事件牽動,內心的感受與外在世界纏繞在一起。將控制感依托於變幻莫測外在的資訊,這無疑是讓自己暴露於外界無意識的情感洪流之中。原本是期待獲得掌控,最終卻更加被動,只能隨波逐流,杯弓蛇影。

焦慮不是你獨有,盤它!聽專家講故事「疫」起談心 | 十日談 親子 第6張

我和小林一起停下來,嘗試將外在世界與自己的內心稍微拉開一段距離。我們客觀地討論了身處的環境,目前國內的疫情得到了不錯的控制,整體已趨向穩定。有些行業受疫情的影響確實比較大,但我們似乎忽略了一點,行業的興衰與企業的存亡每一天都在上演著,就像身體細胞的新陳代謝一樣。而各行各業消滅殆盡的可能性非常小。我們一起打開了內心的箱子,也將裡面歸置整齊。回憶疫情剛剛爆發時,我們擔心疾病與死亡,「不明原因」這幾個字更增加了不安;公司經營遭遇現實影響,擔心自己是否將遭遇裁員,也開始憂慮隨之而來的家庭經濟斷流。我們的內在有著一樣的情感。

一個人從孕育到死亡的過程一直在面對未知和喪失,在無法挽回的逝去中,我們漸漸接受了現實本來的面目,有愛與得到,也有恨與失去。我們沒有辦法控制疫情,也無法清除各個行業受到的影響,對於這一點,我們都一樣。就像我們失去過後,依然期待得到,如何帶著這些影響更好的生活,這是留給每個人思考的議題。

有人把這一次的疫情和1918年爆發的西班牙流感相提並論,那一場持續了18個月的流行性感冒最終結束,人們沒有被那場災難擊垮。我們也有理由相信2020年的這場疫情也終將成為歷史。

焦慮不是你獨有,盤它!聽專家講故事「疫」起談心 | 十日談 親子 第7張

優等生為什麼怕考試?

李穎(上海武志紅兒少心理咨詢中心 心理咨詢師)

高考和中考都已進入最後沖刺階段,考試焦慮勢必將會像往年一樣,成為無數學生和家長們共同苦惱的問題,為了考試焦慮步入咨詢室的家庭也多了起來。

安安今年初二,小學時候成就優異,考入了重點國中,對自己的要求很高,只要沒有得到班級第一就不高興。一進重點國中,排名不如在小學時,她對自己的能力也越來越不肯定了。平時作業完成得不錯,上課聽講也認真,但一遇到考試就心煩意亂,坐立不安,就怕考不好,她甚至不敢去考試。

只要聽到家長談論與學習成就有關的問題,安安看人的眼神也會變得特別膽怯,有時會發呆,似乎沒法專註於眼前的事。在家長訪談時,媽媽一提到安安的成就就直搖頭,表示不滿。但在和安安的溝通中我了解到,她的成就並沒有媽媽說得那麼糟,只是時好時壞,有的時候很難的題她都能解出來,但有時又在很簡單的問題上反應不過來。在班級中安安還是體育委員,在班級中人緣也很不錯。

為什麼這麼優秀的安安會有考試焦慮呢?

為了更加了解安安的內心,第一次見面我就和安安進行了一次「房-樹-人」的測試。在落筆前總是猶豫不決,怕自己畫得不夠好。完成後她又對自己畫的人十分不滿意,問能不能重新畫一幅。從繪畫測試中可以看出安安人格中具有明顯的追求完美的傾向,敏感、乖巧、自信心不足,評價體系建立在成人的框架中,是一個極易接受暗示的孩子。

和安安媽媽的溝通中我也感受到了這一點。安安的媽媽是高中班導,平常工作中雷厲風行,帶的班級升學率很高。然而平常難免會把工作中的態度帶到家中來,這對自家的孩子而言就威嚴有餘,慈愛不足了。身為教師,在工作中接觸的優秀學生很多,有了這樣的高要求,在生活中也會常常不由自主地把班級中要求優秀學生的高標準運用到自己的孩子身上。語言表露出來的資訊就是對孩子的表現否定的多,肯定的少。長期的否定對安安這樣敏感、極易接受暗示的孩子而言有著十分不利的影響。

焦慮不是你獨有,盤它!聽專家講故事「疫」起談心 | 十日談 親子 第8張

每個父母都是孩子天生的「催眠大師」。從催眠的本質來看,每個孩子都是在父母貫穿整個人生的催眠中長大,因為催眠的本質是暗示。父母平時的表現,對孩子說的話、做的事,甚至父母為孩子選擇的成長環境都起著暗示的作用。孩子是最佳的學習者,他們時刻以敏感於成年人幾百倍的身心觀察、模仿父母的言行舉止,因此對於父母的心理暗示發揮威力提供了良好條件。家長經常用重復的話語批評孩子,便會產生一種負面催眠效應。

那麼作為父母可以做什麼呢?

如果一直在給孩子巨大的壓力,並且孩子顯然出現了考試焦慮,那麼可以找個合適的時機和地點向孩子道歉,說:「對不起,我們以前給了你太大的壓力,我們有錯。」

孩子會從我們的道歉中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與關註。在很多家庭中,父母極少承認自己的錯誤,所以不少孩子在聽到父母真誠的道歉之後,都控制不住流下淚來。一般經過鄭重的道歉與溝通之後,孩子面對下一次考試的焦慮與壓力會減少許多。這種全新的親子體驗不僅能緩解孩子的考試焦慮,更能為親子關係的穩固發展打好基礎。

除了道歉之外,同時還要和孩子強調:「無論你考得好還是考不好,無論你進了什麼樣的學校,你都是我們最愛的孩子,我們會一如既往地愛你。我們不是因為你優秀才愛你,我們愛你因為你是我們最親愛的孩子。」

有了愛的保證,一個孩子就會獲得自由,會充分地享受學習。當然,遇到重大的考試,他也會有焦慮,但那是正常的焦慮,而所謂的病態的考試焦慮,就極少會出現在他身上。

焦慮不是你獨有,盤它!聽專家講故事「疫」起談心 | 十日談 親子 第9張

目睹爸爸突然離世,10歲女孩如何面對?

吳亦君(上海樂事社工師事務所副理事長,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人生總是令人猝不及防,當命運露出猙獰的魔爪,身陷其中的人便被牢牢套住,只能靠自己的意志力苦苦掙紮。這一刻,坐在咨詢室的她,便是如此。

她35歲的年紀,高學歷高顏值,有著令人羨慕的工作事業,兩天前還有著美滿幸福的家庭。夫君是大學同學,同樣的高學歷事業有成;10歲的女兒,聰明懂事,學業優秀。然而就在兩天前的那一刻,她的美滿家庭突然就散了。

那天早晨,延續幾周加班剛回家的夫君突然倒在地上,等救護車趕到送進醫院,卻回天乏力。醫生告知的死亡原因,是心臟猝死。

從驚愕到悲傷,從驚慌失措到強自鎮定處理後事,她已經獨自撐過了人生中最艱難的兩天。此刻她來到咨詢室,最急切求助的,是對女兒的深切擔憂。10歲的女兒親眼目睹了父親被救護車拉走,這兩天來表現得比以往更乖巧更獨立,獨自照常上學、努力做作業,只是神色緊張地偷聽大人的每一句談話,不時偷窺大人的表情和行動,卻始終沒有開口詢問父親的生死。

她害怕面對女兒詢問的目光,不知道該如何告知女兒父親的噩耗;出於保護女兒的愛心,她甚至還心存僥幸,是否可以暫時瞞過,讓女兒留有些希望?卻也猶豫再三,兩天後就是追悼會,這是女兒與她父親見最後一面的機會,如果不讓女兒見爸爸,將來女兒會否有終身的遺憾?

在咨詢過程中,她漸漸明白,事實上更大的可能是女兒已經猜到了真相,只是為了配合媽媽裝作不知。10歲的女孩,以其年齡已經擁有的智商情商和生活經驗,不會感覺不到家中的變故;女兒因為懂事配合媽媽而掩飾自己內心的悲傷恐懼,甚至在這種「等待第二隻靴子落地」的忐忑不安中,失去了公開表達悲傷、獲得長輩親人安撫的機會。其實這種隱忍才是對女孩最大的折磨和傷害。而且,10歲的女兒已經有能力分辨事實,作為爸爸最愛的女兒,她有權利知道真相,有權利見到爸爸的最後一面,與爸爸好好地告別。

於是,在咨詢師指導下,她鼓起勇氣,回家與女兒進行了一場認真的談話,坦誠地告訴了孩子真相。女兒與媽媽抱頭大哭了一場,母女倆這兩天來內心積聚的悲傷情緒終於釋放出來,奇怪的是,那一刻,她內心竟然感受到了兩天來從未有過的放松。

焦慮不是你獨有,盤它!聽專家講故事「疫」起談心 | 十日談 親子 第10張

接下來的幾天,她招呼女兒與自己一起為告別爸爸做點事,做小黃花、做花圈,參與家中布置靈臺等,用行動寄托哀思;也鼓勵女兒把自己想對爸爸說的話寫下來,或者直接對著照片告訴爸爸,盡情傾訴對爸爸的思念與愛。此外還特別安排機會,讓女兒在追悼會前單獨與爸爸告別,給女兒更多父女之愛的特別感覺。

追悼會後,她與女兒平靜地談起以後的生活,鄭重承諾孩子,爸爸離開後他們的未來的生活仍然有保障,並對孩子說出具體的生活與經濟安排。女兒靜靜地聽著,雖然難掩悲傷,但顯然內心已經對未來有了更多的信心。

人生真的是無常,誰也不知道災難哪天會降臨,當命運裸露出生活的殘酷,即使年幼的孩子也無法幸免時;作為媽媽,她選擇堅強勇敢不逃避,陪伴幫助孩子一起面對,鼓勵孩子去承擔她自己的生命之重,是一種更有勇氣和擔當的母愛吧!

焦慮不是你獨有,盤它!聽專家講故事「疫」起談心 | 十日談 親子 第11張

她想戀愛,為什麼不敢?

趙藝璟(看見自己(上海)心理咨詢中心 心理咨詢師)

孫阿姨快60歲了,住在我隔壁。她有一個女兒,麗麗,和我差不多年紀。前些日子,忽然她來家裡找我:

「趙老師啊,唉,我想請你幫個忙。」

「您客氣啦,有什麼需要直接說,能幫得上的我一定幫。」嘴上這麼說,可心裡有點打鼓:孫阿姨遇上什麼事了?我能幫的上嗎?

「嗨,還不是我家麗麗。你看她,這麼大的人了,畢業那麼久,還沒個男朋友,可把我愁壞了!這樣下去,年紀越來越大,好男生都被別人挑完了,可不是越來越難找了嘛!」

孫阿姨平常很照顧我,既然她開口了,又是我做得到的,自然答應下來。

我發微信給麗麗,約她出來吃甜品。麗麗答應的很乾脆,看來也是很想找個人吐吐苦水了。

「最近在和哪個小鮮肉約會吶?「我開門見山的試探道。

「哪有時間啊!每天在公司累死累活,好不容易到家,就想一個人待著輕松一點休息一下。」

「那麼,有看到哪個男生還不錯麼」我繼續問到。麗麗愣了一下,眼神落在面前的栗子蛋糕上。過了好一會兒,她才開口:「有。可是,我連打招呼的勇氣都沒有。前幾個月去參加一個朋友的生日派對,她老公邀請了一些單身男性朋友。有個男生,我進去第一眼就看到了,整個人群中只有他是閃閃發光的,我猜這個男生一定很優秀!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我接著就緊張起來,整個人都不對勁兒了,心跳加速,手心流汗,走路都走不穩,一個人去洗手間待了好久才平復下來。等我出來的時候,他已經和其他女生在很開心地說話了,我覺得自己已經沒有機會擠入那個空間。所以整場下來,很失落,也沒怎麼和其他人互動。現在想起來,當晚的我那麼低氣壓,估計沒人想靠近我。」

「為什麼會忽然緊張呢?」

小麗想了一會兒,說:「或許,是因為覺得自己還不夠好。覺得這麼優秀的男生,是屬於另外一個優秀的女生的;而不夠優秀的我,好像,配不上他。」

「是不是可以說,你工作忙沒時間,這些都是你不談戀愛的表面原因。深層原因是,你對自己有所懷疑。你不確定別人會不會喜歡以及接納你自己,因為連你自己對自己都不足夠欣賞與接納。你總是看到自己的缺點並且批評自己,這種批評的聲音在你腦子裡面已經形成慣性了。所以,在你遇到珍貴的機遇時,這些聲音都在打擊你,讓你在原地焦慮,而不是前進抓住幸福。」

麗麗直直地看著我:「我忽然覺得,我在批評我自己的聲音,就像我媽媽嘮叨我的聲音。從我下班到家,她就開始嘮叨。說我也不出去社交怎麼認識優秀男孩子,說我年紀越大越沒人要,說我脾氣差沒人受得了——你聽聽,這是一個當媽的應該說的話嗎?」

我也直直地看著她:「是的,很像。如果不想受到這些聲音影響,就要明白,那些批評的聲音,只是一個聲音而已,無論是來自自己的還是來自老媽的。從現在開始,要學著把這個聲音放在一邊。」

麗麗若有所思。

焦慮不是你獨有,盤它!聽專家講故事「疫」起談心 | 十日談 親子 第12張

這頓飯後,我趁麗麗不在家,專門找孫阿姨聊了聊,也提到了她對麗麗的批評式嘮叨。孫阿姨說,嘮叨麗麗也是因為自己對女兒的終身大事太擔心,有時候越想越著急,越著急越容易發脾氣,結果就是脾氣全對家裡的另外一個大活人發出去了。現在回想起當時說的話,孫阿姨很後悔,也終於理解了女兒心裡壓力很大,做母親的,這個時候更應該多鼓勵多表揚,女兒才能重回自信。

「她昨天染的頭髮還不錯,洋氣得很。待會我要告訴她,我很喜歡。」孫阿姨喃喃道。

過了幾日,再見麗麗,整個人重新散發出了自信與朝氣,看到她就像看到了小太陽。沒出一個月,收到她發給我的資訊:「跟你提過的那個男生,我加了他微信。「

「然後呢?」

「然後,我們約了今天晚上吃小龍蝦。我和他。」

我的內心開心極了,為麗麗,也為孫阿姨。不禁感嘆道,無論什麼年紀的人,都會受到自我評價的影響,父母對孩子自我評價的影響更深,直接觸及到孩子對自己的底層認知——畢竟,父母是孩子最親最不設防的人。可如果一個人對自己評價很低,我們如何奢望他/她會相信,自己值得擁有一份珍貴的愛。而一個想愛又無法擁有愛的人,我們又如何期待他/她能在生活中緩解自己的情緒,不被困在焦慮與困境中。


關於我們:

本公眾號乃上海發行量最大的報紙《新民晚報》副刊《夜光杯》的官方微信,《夜光杯》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報紙副刊,在微信平臺,我們將以全新的面貌繼續陪伴您。歡迎免費訂閱,我們將每日精選兩篇新鮮出爐的佳作推送到您的手機。所有文章皆為《夜光杯》作者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點擊下面的篇目鏈接,可重讀夜光杯微信公眾號5月高點擊率美文:

上海人吃蘇州拌面

葉辛:相隔半個世紀的照片

說起淮國舊,上海誰人不懷舊

立夏,在江南

西坡:知道「淮國舊」,你厲害;知道「南國舊」,你才算牛!| 讀者·作者·編者

文章已於修改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