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作者 |雪無言
來源 |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
這兩天有一則新聞引起了很多人的熱議。
江西景德鎮一名10歲的女孩,因為和姐姐鬧了矛盾,覺得父母偏心,想要跳樓輕生。
當時,媽媽跪在地上,哽咽著解釋:
「我會改的,媽媽現在已經改了好多了。
你也知道,媽媽平時就是聲音大一點,其實脾氣沒什麼的,哪天有好東西不是寵著你的?
我都說,姐姐有的你也有」。
在場的民警也在極力勸說,可女孩一直不為所動……
最後消防員趁其不備將小女孩成功救下。
很多人都說,現在的孩子太脆弱,一點不知道體諒父母,怎麼那麼不懂事啊。
是啊,孩子的行為確實任性,可一個年僅10歲的孩子為什麼沒有了活下去的欲望?
評論區有句話引起了很多人的共識:媽媽愛孩子是一定的,但是恐怕沒有一碗水端平。
從媽媽那句「我已經改了很多」,可以看出孩子受的委屈可能不是一次兩次,她的爆發一定是積攢了太久的失望。
在孩子的心裡,父母是自己唯一的親人,他們有意無意的偏愛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最深最痛的傷害。
這種傷害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留下的陰影,有些人長大後可以微微一笑,但有些人卻遍體鱗傷,甚至一生都走不出來。
父母偏心,在大多數非獨家庭裡,是一個心照不宣的秘密。
美國加州大學教授凱瑟琳.孔戈爾通過調查研究發現,
70%的父母會不自覺地偏愛某個孩子。
我們總覺得孩子小,不懂事,可父母的偏愛是否帶著私心,孩子的感受比任何人都要真實和強烈。
去年三月,杭州一個14歲的女孩,因為奶奶只給弟弟做了一碗蛋花湯,
她越想越委屈,便吞下了30粒鎮靜類藥物試圖自殺。
對此家人還一再解釋,「可能弟弟年紀小就照顧多點。」,不存在偏心。
很多時候,家人隨口而出的一句:
「大的要讓著小的,「小的要忍著大的」,讓多少孩子覺得自己永遠是不被愛的那一個。
育有三個女兒的小S曾發微博,感慨二女兒的貼心,對她虧欠太多。
原來小S也是個「偏心」的媽媽。
她在綜藝節目上說,老大出生的時候,她每天一定要念故事給女兒聽,一定要陪女兒很久很久。
而老二出生時,她覺得那「就是一塊肉」,只是個什麼也不懂的小嬰兒,
沒有必要與她互動,反而要多顧及老大的感受。
後來老三的出生,又重新燃起她對嬰兒的愛,對她呵護備至,老二自然被晾到一邊,受盡冷落。
這種不對等的愛,差別化的關註,讓老二開始變得敏感、害羞,
即便想表達對媽媽的愛,也隻敢寫在賀卡上。
女兒那一句「不管你老還是年輕,都很美,等你老了我會照顧你」,讓小S淚流滿面。
那一刻她才明白,那個一直被她忽視的小孩是多麼渴望愛——
她一直小心翼翼,想盡辦法討好父母和家人,只為了獲得親人更多的關註。
被愛的孩子能理直氣壯地接受別人的給與和愛,不被愛的孩子遇到一點恩惠都怕覺得虧欠對方。
在父母偏心的家庭裡,被父母忽視的孩子總是特別讓人心疼。
好友說,小時候她有次高燒,一星期不退,媽媽每天要請假帶她去診所打針。
有天回家,她躺在沙發上閉著眼,媽媽以為她睡著了,小聲嘀咕了一句,
「天天忙的腳不沾地,你還要拖累著我,還不如現在病死呢。」
她當時心裡咯噔一下,眼淚刷的就流出來了。
第二天燒沒退背著書包就上學去了,假裝什麼也沒發生。
可過了幾天,哥哥也感冒了,媽媽就請了半個月的假看著他,
每天變著花樣做好吃的,對他噓寒問暖,關心備至,……
盡管明白媽媽也很辛苦,但從那以後一直不能釋懷,和媽媽總是無法親近,距離越來越遠。
這種有選擇性的偏心無論對誰都是侵皮蝕骨。
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裡有一句話,
「明明是一家四口,可他們仨看起來真幸福啊。」
字字戳心!
父母的偏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家裡的「外人」,
如果長久對孩子偏心,感受不到父母關愛的孩子,他們的心理創傷將伴隨著一生。
知乎上有個問答:」父母偏心,對孩子的成長有什麼影響?」
一條條回答看下來讓人心酸:
在家基本不說話,因為說了也沒人在意;
自卑,性格比較唯唯諾諾,不敢表達不一樣的意見;
敏感,特別在意是否公平,情緒難控制;
缺乏安全感,長大了覺得沒人愛自己,更不相信有人能對自己好;
……
看著看著猛然被一句話擊中:
總是活得小心翼翼,每次要忍不住的時候,總是想,「沒關係,我馬上就要離開這個家了。」
這也許就是唯一支撐這些孩子在自己的家裡「活」下去的希望吧?
他們盼望著長大,盼望著逃離,盼望著有一天遠走天涯……
小時候受的傷,長大之後半夜都會哭醒。
就像好友,她總是在我們跟前說:
「以後無論男孩女孩隻生一個,都會把全全心全意的愛給他。」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說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一個人的家庭就是一個人的宿命。
孩子多了,處理不好關係,會給孩子以及家庭帶來極大的困擾。
在《老師有話說》節目中,11歲的小男孩暢暢哭著訴說了自己的委屈:
爸爸媽媽太寵著4歲的妹妹了!如果妹妹搶他東西,爸爸就會強制要求他讓著妹妹,否則就會挨罵甚至挨打……
可當主持人問他想達成什麼目標時?
暢暢的要求卻很簡單:「希望爸爸媽媽能對我們倆平等。」
是啊,愛不是患寡而怕不均,孩子們要的是理解,是呵護,是尊重 ,是一視同仁。
二胎時代,最難的不是養育,而是如何給與愛。
身為父母如何才能端平那碗水呢?我們不妨試著這樣做;
要關心孩子的感受。
有次賈靜雯在哄小女兒波妞玩的時候,忽略了咘咘。
咘咘想要得到媽媽的關註,她伸手推倒了波妞。
這時,賈靜雯明白咘咘是因為感到被忽略了,所以才故意動手的。
她沒有立馬發火指責,而是溫柔地把她拉到懷裡,
告訴她「媽媽知道,你們都想讓媽媽抱吧?」然後摟著咘咘。
得到媽媽理解的咘咘,不好意思地承認自己做錯了。
很多時候,父母和孩子的不良關係就是因為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理解孩子,只用成年人的思維觀察、認識和了解孩子。
孩子之間,不做任何比較。
「你們兩個,哪個聽話就愛那個。」
「你看姐姐(弟弟)做的多好!」
……
這些話會向孩子傳遞「愛是有條件」的錯誤觀念,會在不知不覺中加劇他們之間的競爭。
為了爭取父母的愛,有的孩子會用自己最好的一面來取悅父母,但也會讓一些孩子懷疑父母到底愛不愛我,有些不自信的孩子甚至陷於自卑。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多子女家庭的父母要學會發現和欣賞每個孩子的獨特性。
先通情再達理,隻對事不對人。
家有倆娃,做父母的要提前建立好公平的規則,向理不向人。
當大寶欺負二寶的時候,要絕不姑息;
而當二寶搶奪大寶的東西時,也要教會二寶學會尊重。
《少年說》裡有個小女孩控訴爸爸在她和妹妹鬧矛盾的時候,總是不管是非黑白,直接教訓她。
爸爸的理由就是,「妹妹小不懂事,你要讓著她。」
這種對人不對事的做法,只會惡化孩子間的關係。
真正聰明的父母會把教育放在爭吵後,委婉給犯錯的一方灌輸道理,
這就大大緩和了孩子之間的矛盾,不會讓一方過於驕縱,也不會讓另一方一直備受委屈。
瑞典兒童文學作家林格倫曾經說過,
「孩子的喜怒是無常的,更是單純的,父母的善意引導,會影響他們看待世界的眼光。」
對於孩子來說,當他們感受到了父母的愛,他們的愛同樣也會在兄弟姐妹間傳遞,感情自然會越來越深厚。
每一個看起來「幸福的家庭」背後都有數不盡的用心和關愛。
希望,天下的父母能夠一碗水端平,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溫暖的家裡安心成長。
作者:雪無言,一個滿足兒女嬉戲牽人衣的媽媽,漫漫人生,慢慢走。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傳遞專業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內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的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註:本文部分圖片來自於網路。
往期精彩文章
點擊☞李文亮去世第126天,兒子出生,妻子一條朋友圈惹哭全網……
點擊☞突發!家長確診,全市小學一二三年級暫不返校!這4點防疫建議,請老師轉給學生家長!
點擊☞13歲女生被4男生「侵犯」細節曝光,霍思燕卻一句話打臉千萬男孩父母!
點擊☞最好的教育是:家長不護短,老師不姑息,我們並肩努力!(再忙也要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