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記得「星標」我喲,不然就找不到我了~
作者|初寂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提問:「女兒很反感我,不願跟我溝通,咋辦?」
題主說,他女兒非常煩他,送她上下學的路上,幾乎不跟他溝通。他自認是個三觀正,也從不虧待孩子的好父親,可孩子長大後卻這樣對他,讓他非常苦惱。
看到他的經歷,我特別能感同身受。
女兒上國中後,和我也是越來越不親了,每天說不了幾句話,她就會發火。
前天晚上,她回家比較晚,我很擔心,就多說了幾句「怎麼回來這麼晚,太晚回來不安全」之類的話。
結果她一臉不耐煩地回我「知道啦!知道啦!」然後就把自己關到房間裡去了。
我站在門口,想敲門又不敢敲門,千言萬語最後只能化作一聲嘆息。
已經記不清多少次這樣被她拒在門外了,明明小時候那麼黏我,總喜歡在我懷裡撒嬌,和我有說不完的悄悄話。
如今長大了,卻和我越來越疏遠,我們徹底變成了一個屋簷下的「陌生人」。
為什麼我的孩子什麼都不願跟我說了?
你想說的,不是孩子想聽的
在節目《超級育兒師》裡,有這麼一個家庭,父母對孩子百般在意,常常主動交流,可兒子鈺宸卻對他們愛答不理、很不耐煩。
本以為這是一個叛逆孩子不懂尊重父母的故事,可看完節目才發現,不是鈺宸不願交流,而是父母的「交流」太讓人窒息——不是談學習,就是拿他和妹妹比較。
比如午飯時間,鈺宸剛走到餐桌前,媽媽不是讓他先吃飯,或是聊些輕松的話題。而是拿出一張卷子,問鈺宸第一題選哪個,在鈺宸答對後,又說還給他準備了一套數學試卷。
鈺宸越聽情緒越暴躁,連說幾聲「好好好」後,就不再理媽媽。
可沒過多久,媽媽又開始聊鈺宸的考試成就,這下鈺宸徹底沒了耐心,直接回房間了。而媽媽一臉失落,始終沒意識到,逼走孩子的正是她的那些「好言好語」。
我們對和孩子交流,常常存在一個錯誤:總把質問當聊天,而且聊的內容很單一,不是問學習就是問溫飽,好像除了這兩樣,孩子再沒其他需求了。
不僅如此,當孩子對某些問題表現出不同意見時,還會被我們指責,並灌輸大道理。
李玫瑾教授說:很多父母跟孩子交流的過程中,最大一個特點就是沒有選擇。
我們的交流,常常是打著「為你好」的燈號,再用「威脅利誘」的方式讓孩子認可。
成功了,這就是一次愉快的交流,證明孩子願意和我們溝通。反之,就是孩子難以溝通。
我們想說的,只是我們在意的,而不是孩子在意的。所以孩子才會越來越排斥溝通。
孩子想說的,不是你想聽的
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說:當語言傾向於忽視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疏遠和傷害時,這種溝通方式會讓人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
感受不到愛的交流,無法走進心裡。
很多時候,孩子的交流欲望,正是被我們扼殺了。
「媽媽,我覺得很難過。」
「沒必要難過,堅強點。」
「媽媽,我今天看了一本很有趣的小說。」
「看小說會影響學習,不許再看了。」
「媽媽,我同桌說她喜歡我們班長。」
「這麼小就早戀,不自愛,你可不能這樣。」
……
當我們這樣回應孩子時,說錯了嗎?沒有。
但孩子以後卻不願再和我們交流了,因為他們說什麼,我們都在拒絕、否認,甚至打斷,只因我們覺得這些話題不值一提。
我們完全忽略了,這些都是成長中很重要的東西,孩子會因為這些事哭和笑,一味的否認孩子的感受,只會讓孩子離我們越來越遠。
在微博一個「生活的煩惱和媽媽說說越說越煩,工作的事情和爸爸談談越談越崩」的話題下,很多網友都在吐槽:跟父母太難溝通,說什麼都成了自己的錯。
再回想起平時和女兒的交流,很多時候我也犯了這樣的錯誤:對於自己不認同的觀點,總是打斷,甚至批評教育女兒。
因為很多時候,我們想聽的只是自己認可的事,而不是孩子內心真實的感受和想法。
長此以往,孩子會認為,和父母交流是沒用的。
本想說服孩子的心,最後卻縫上了孩子的嘴。
1.接受觀點
作為父母,我們應隨時保持空杯心態,不管孩子說什麼,都先放進去,等孩子把話說完。
要相信「存在即是合理」,孩子不會憑空產生某些觀點,我們要做就是盡量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去思考。
比如,當孩子說「高三談戀愛不會影響學習」時,哪怕心裡再擔憂,也不要著急否定,而是耐心傾聽孩子的看法。
2.不加評論
有人說「知識和經驗,是理解外圍的一種障礙。」
如果我們隻依據過往的知識和經驗,就對一個觀點妄下評論,那麼這些東西就會成為我們理解孩子的障礙。
「人之忌,在好為人師。」
不加評判,不亂訓導,孩子才會願意繼續與我們分享他的喜怒哀樂。
3.看出他人情緒
當孩子和我們說話時,要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是高興、悲傷,還是平和。
根據孩子當下的情緒,來判斷回應他的方式,避免使用相反的回應給孩子造成二次傷害。
比如當孩子情緒低落時,我們不以為意,甚至取笑挖苦,孩子便會傷上加傷;當孩子高興時,我們潑冷水,孩子快樂的感覺被迫中斷,就會變得很痛苦。
那麼,以後再遇到類似的事,他們就不會再告訴我們了。
4.嘗試與他交流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一書中說:「孩子並不需要我們認同他們的感受,而是需要我們回應和了解他們的感受。」
交流不是給建議,而是嘗試了解、接納孩子的感受。
日常交流時,我們可以多問問孩子:
「你是怎麼想的?」
「你為什麼覺得那麼生氣?」
或是陳述孩子當下的感受:
「你一定很擔心。」
「你看起來開心極了。」
當我們能夠看見、接納孩子的感受,並願意去了解他時,孩子就會覺得父母是懂我的,是值得交流的,孩子的心才會向我們敞開。
《媽媽知道怎麼辦》一書中說:「溝而通,一通百通;溝而不通,不通則痛。溝通,有道,有術,充滿奧秘,不是張嘴說話那麼簡單。」
這世上,每一種溝通都需要走心,親子溝通更是如此。
那天晚上,我久久不能入眠,最後爬起來給女兒寫了封長長的道歉信,塞進她門縫裡。第二天早上,女兒突然塞給我一張紙條,就飛奔出門了。
打開紙條,上面寫著:媽媽,我愛你。
我握著紙條,忍不住落淚。
孩子是如此的單純和敏感,父母的每一次敷衍和拒絕,他們都會受傷,父母的每一次理解和接納,他們都會感激。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裡說:每一顆心都需要愛,需要溫柔,需要寬容,需要理解。
願我們的孩子都能在愛的澆灌下,和我們無話不談,越來越親。
星標福利
本期活動:關註「超級育兒師」並設為星標,發送截圖至後臺,前五名粉絲就能獲得繪本《小恐龍可可奈》系列中的隨機一本!
▼截圖長這樣:
活動的關鍵資訊總結如下:
1、關註「超級育兒師」,設為星標並截圖發送至後臺。如果是未關註的狀態,需要先關註「超級育兒師」,才能星標哈!
▼操作範例圖如下:
2.公布時間:發送截圖前五名後臺會回復消息,中獎用戶的截圖在6月30日的文章下公布。
請中獎的親們及時回復收貨資訊噢(6月30日前不提供收貨消息視為放棄),記得到時來看噢!
文中所用圖片等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無法一一和版權所有人聯繫,如無意中侵犯了版權所有人的智慧財產權,請及時通知我們,以便我們迅速採取適當措施。
聯繫我們:
文章轉載:supernannyipcn2018(微信)
文章投稿:supernannyipcn2018(微信)
點個「在看」吧,愛你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