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記得「星標」我喲,不然就找不到我了~
作者|莫米
有一期《婆婆和媽媽》中,被薑潮快滿一歲的小兒子給逗樂了。
薑潮提到,有時候自己帶著孩子玩,孩子頭不小心碰到哪裡,即便是輕輕地,也會立刻原地假哭。
為了向媽媽實力說明「孩子不要一哭就抱起來哄」的觀念,夫妻倆開始了現場還原演繹,上演了一場《撞牆表演》。
薑潮一手抱著寶寶,一手護住寶寶的小腦袋,假裝輕輕地往牆上撞去。
之後,兩個人又趕緊撫摸著寶寶的頭表示安慰。
結果,上一秒還愣著神不知所以的小家夥,下一秒就十分配合地表演起了瞬間哭泣。
這一幕,讓一旁「看戲」的薑媽媽也忍不住笑了場。親爹薑潮調侃到:不愧是影帝的兒子!
01
要說孩子會「假哭」,還真不是個例。
想起之前在微博看到過一個視訊,舅舅假裝打針的樣子,把手指壓在小外甥的胳膊上,小家夥思索片刻,就撇撇嘴哭了出來。
這演技,叫一個精湛。
還有這個小家夥,躺在一邊嚎啕大哭了好一陣,發現沒有人來哄自己,就悄悄暫停了哭泣,斜著眼偷偷瞄了一下正在錄視訊的媽媽。
這一眼,著實讓人忍俊不禁。
不由感嘆,這些小家夥們,在「假哭」這件事上,都是天生的小戲精啊。
英國樸茨茅斯大學心理學教授雷迪曾在對50多名兒童進行研究後指出:
假哭是寶寶最早出現的「欺騙」方法之一,有的寶寶甚至在6個月大的時候就已經會「假哭」了。
即使一切正常,寶寶也會用這種方法博取關註,甚至有時他們也會暫停哭泣,看看母親有無反應,再決定是否繼續假哭。
這種現象顯示,他們能夠分辨什麼行為可以奏效。
孩子會假哭,是成長階段普遍會出現的正常現象。
02
其實,有時孩子假哭並非有意而為之。
01
引起大人的關註
哭是孩子的本能,也是孩子最初始的表達方式。
當孩子的表達能力受限時,就會通過哭的方式來表達需求、引起關註。
「
日本東京聖心女子大學研究員中山博子,曾針對11個月大的嬰兒哭泣進行了為期6個月的研究,研究發現:
嬰兒在開始哭泣之前和停止哭泣之後總是不開心,當母親因為寶寶哭泣走近時,寶寶情緒會明顯好轉,
當母親離開寶寶身邊再次折返時,嬰兒臉上甚至會露出笑容。
」
在一次次的反覆驗證之後,寶寶逐漸掌握了這種「戰術」,會用哭的方式來吸引周圍人尤其是父母的關註。
02
家長無意間的「誘導」
有時,孩子裝哭不是因為「矯情」,而是覺得「應該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最初的溝通表達方式,都是通過模仿身邊的撫養者來學習的。
也是通過和撫養者之間的互動,來試探該如何回應不同的狀況。
如果孩子一有磕碰,家長就抱起來哄、心疼安撫,即便沒什麼事,也會讓孩子以為這種時候「應該哭」。
就像渴了說「渴」,餓了說「餓」一樣,這種哭不是因為疼痛或者難過,而是一種表達和回應。
03
自我意識的覺醒
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逐步增強,會學會主動試探「哭」的威力,利用「哭」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如果父母給予的回應大多數是有利於滿足需求、實現願望的,那孩子就會接收到父母對「哭鬧」的強化信號,形成一種「哭可以達到目的」的預判。
從而會更多地利用「假哭」的方式實現自己的願望,比如索要糖果和玩具。
而這,其實是父母最不願看到的局面。
03
面對孩子的哭鬧,家長不免犯了難。
放任孩子哭泣不理,怕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對孩子一哭就哄,又怕把孩子養「矯情」了,拿著哭鬧當武器。
其實,面對孩子的假哭,不妨這樣試試。
1.看到孩子「假哭」背後的「真情緒」
孩子哭是假的,但內心的情緒需求卻是真的。
其實,孩子沒有無緣無故的哭鬧,生氣、委屈、後悔、尷尬等等,孩子哭鬧的背後一定藏著各種各樣的「真實情緒」。
只是,他還不知道該怎樣表達和應對。
看見孩子背後的「真情緒」,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第一步。
接納孩子的情緒,對孩子的真實情感給予回應,教他認識什麼是生氣、什麼是委屈,教給他該如何應對不同的情緒。
當孩子學會了正確有效的應對之法,他自然會摒棄「假哭」的方式。
2.轉移注意力,進行積極誘導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難免磕磕絆絆,但是哭並不能解決問題。
《一起出發吧》中,孩子們玩捉迷藏時,何猷君擔心小朋友會摔倒,包貝爾便向何猷君傳授了自己教育餃子的經驗。
小朋友磕磕絆絆很正常,摔倒了不要著急去扶,告訴他很勇敢,鼓勵他自己站起來。
餃子就是這樣成長的,摔了多少回也不哭不鬧,自己站起來笑著喊一聲「勇敢」,也就沒事了。
其實,孩子更需要的正是這種積極的誘導。
比起每次忙著哄孩子,不如告訴孩子比起「哭」,還有什麼更好的方式能夠應對磕磕絆絆,教給孩子用積極的心態去應對,學會自己喊著「勇敢」向前進。
3.對於無理取鬧,溫柔而堅定地說「不」
抖音上看到一個孩子吃飯的視訊,被這個小「戲精」逗樂了。
孩子只吃白米飯,爸爸強制讓他吃青菜,為了表示反抗,孩子開始了「裝哭」的表演,眼淚說來就來。
期間還不忘偷瞄兩次一旁的媽媽,試圖尋求救援。
然而哭了半天發現,爸爸媽媽沒人理他,都在靜靜地看著他表演。
明白了裝哭沒用的小家夥,只得重新拿起餐具開始乖乖吃飯,還不忘和爸爸互動,試圖掩蓋剛剛的「尷尬」。
當孩子為了獲得某樣東西或者達到某種目的而採取「假哭戰術」時,其實不必大動幹戈。
只要不做正面回應,不離開,也不表態,靜靜地看著孩子「表演」,就能夠有效淡化孩子這種假哭的行為。
心理學家簡.尼爾森說:當我們注意維護孩子尊嚴、尊重孩子並態度堅定時,孩子很快就會明白,他們的不良行為不會得到自已想要結果。
當孩子發現自己的「哭鬧」戰術不奏效時,就會慢慢放棄掉這種方法。
04
李玫瑾教授曾說,孩子的問題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他們的每種心理問題,一定和父母的行為有關,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
孩子都很聰明,會在和父母的「博弈」中不斷總結經驗,一旦孩子發現某種方式能讓大人「就范」,就會重復使用這種方法。
孩子喜歡哭鬧,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家長最初的妥協。
面對孩子的不合理的哭鬧行為,李玫瑾教授也提出了4個基本原則:不打、不罵、不說教、不走開。
先允許孩子宣泄情緒,待到孩子平緩之後,再慢慢和孩子說。
其實,孩子哭鬧一定是有目的和需求的。
正如親子教育專家錢樹雲說的那樣:當孩子哭鬧宣泄情緒時,我們首先要接納他的情緒,此時孩子感覺悲傷,源於沒有達到內心的滿意。
看見孩子的需求,接納孩子的情緒,才能對症下藥,當孩子學會了正確的處理方式,自然也就不會再熱衷於「假哭」了。
更多熱文
▼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9歲女孩遭陌生男子拖拽:
如何養育女孩,才能讓她不失善良又遠離傷害?
▲女孩患上了異食癖:
對內攻擊的孩子,到底有多可憐?
文中所用圖片等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無法一一和版權所有人聯繫,如無意中侵犯了版權所有人的智慧財產權,請及時通知我們,以便我們迅速採取適當措施。
聯繫我們:
文章轉載:supernannyipcn2018(微信)
文章投稿:supernannyipcn2018(微信)
點個「在看」吧,愛你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