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家長慧為孩子開學助力!小初高免費資料、學習工具大放送,請點擊上方藍字關註家長慧,進入公眾號點擊菜單查看哦!
點擊進入→在線教育,為孩子找一個優秀的輔導教師
還記得小可馨跳樓事件嗎?沒想到沒過多久,又出現了一起五年級小女孩跳樓事件。
6月28日,陜西寶雞市高新區「6·23」事件聯合調查組發出了一則情況通報——
2020年6月23日19時,110接大眾報警稱陽光上東小區一陳姓女童墜樓身亡。
據查,6月23日上午,班導曹某在課堂發放了語文檢測試卷,學生陳某在拿到試卷後,對成就很不滿意,就對身旁同學流露出輕生的念頭。
其實下發試卷,老師進行表揚和批評,這幾乎是每次考試完後都會做的事。陳某墜亡主要原因來自家庭生活、個人心理等方面。
據查,陳某多次在同學面前提到父親常年在西安,母親對其學習要求高,平時下班晚,自己感到孤獨。
五月六月,國內各地都有孩子跳樓的悲劇發生。據報導來看,跳樓的原因大概是——
要復學了,作業沒完成,考試沒考好;
做作業玩手機給充公了;
爸爸媽媽鬧離婚吵架孩子心情差;
老師在網上布置的作業來不及做,媽媽不肯幫忙和老師說說;
玩遊戲太沉迷給訓斥了;
關在家裡稀裡糊塗加入一個叫藍鯨的自殺遊戲……
對於這些選擇結束自己生命的小孩,我怕了。
本該無憂無慮的孩子,卻覺得活著比死還要可怕時,我真的怕了。
怕得不知道怎麼去更好地教育孩子,怕得不敢對孩子有所要求,怕得不敢對孩子有語言上的苛責,怕給孩子過多的壓力。
管得太松,怕她廢了;管得太嚴,怕她想死。
是的,家長和老師都怕了。
孩子為什麼選擇跳樓?
大人對孩子心裡感受的忽視,往往是孩子痛苦的根源。
3-5歲的孩子,已經有了自我的概念,開始有自尊意識;10歲的孩子,已經知道要從父母老師那裡期待什麼,渴望被認可,並感到外界的壓力。
任何人在面對壓力時都有逃避的本能,死亡是逃避壓力尋求解脫最直接的一種方式。
孩子與成年人的心理承受力並不一樣。面對壓力,每個人都會有心理順應力,這是指人在面對心理壓力時的處理能力。
成年人因為經歷的事情較多,心理順應力較強,在遭受壓力時可以迅速調整恢復,或者依靠別的人事物來轉移注意力,很快就能消化心中的不愉快。
但孩子的心理順應力還並不成熟,他們並不懂得如何轉移注意力,很多時候他們不能快速地消化委屈、緩解壓力,所以有些在大人眼中看著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在孩子心裡卻是天大的事,無以排解。
我們經常能聽到家長在訓斥孩子時,講不好好學習會怎樣、怎樣的。卻很少有家長能認識到,家長自己也需要輔導孩子的心理的。甚至有的家長片面的認為,只要孩子學習好,一切都會好的。
成年人解決問題有千萬種方式,可是對於不快樂又解決無門的孩子來說,往往就會走向極端。
6到12歲,是人的生命之花萌芽綻放的季節。這個美好的時間段,孩子們應該怎樣度過?除了學業,您可以對照這16件「小事」,看看孩子是否有過相幹的經歷,而教育的過程,也就暗含在其中了……
1.有一個可被接納的環境
從心理需求角度來說,安全感與歸屬感是這個6-12歲年齡段孩子的普遍需要,也是最重要的心理需求。
有一個被接納的環境,可以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被歡迎的、被接納的、被認可的,從而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和歸屬感。
要注意的是,這其中最需要的是家庭環境的接納,其次才是外界集體的接納。
2.有一個可以暢所欲言的環境
隨著年齡段的增加,孩子的秘密越來越多,他們很清楚父母的期待,很多話不願意說給父母聽。
這就需要有讓孩子暢所欲言的環境,說說他們的心裡話。這樣的環境可以幫助孩子完成獨立思考和溝通表達能力的提升。
3.有自己的精神導師
孩子在6-12歲的年齡階段,特別是10歲以後,開始需要一個精神上的引領者,陪伴孩子長大,和孩子和他一起探討未來,探詢自己想要什麼,為什麼,該如何做,給孩子建議或提示。
這個導師可以是父母,可以是老師,也可以是家庭裡的一個成員,也可以是專業人士。
4.有不斷探索自己的經歷
人類一生都在探尋的問題是:我是誰?我想要什麼?
幸福感強的人,經常是那些明白自己內心渴望並為之執著追求的人。
而社會的許多成規和身邊人的期待,有時會干擾這種思考,讓人忘記了心中所愛。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就會讓人陷入迷茫,特別是青春期之後的孩子,如果在這樣的思想狀態中迷失,就會出現各種行為問題。
對於父母來說,要怎麼做呢?最好的一個方式是多問「為什麼」,通過不斷的提問與思考,幫助孩子不斷探索自己的夢想。
5.有和大自然親密接觸的經歷
人與自然密不可分,但現在的生活對人與自然接觸的束縛卻更多了。
與自然的親密接觸其實很簡單,也許只是陽臺上的一株花草,或是公園裡的一隻小蟲。這會帶給孩子的一種感知,感知大自然的生長與變換,同時也能帶給孩子責任,即對動物和植物的責任。
孩子需要知道,人類,是需要對大自然負責任的。
6.有一項喜歡、堅持的體育項目
體育和藝術是人類發自內心的情感行為,也是良好的情緒發泄方式。體育使父母和孩子有了更多非學習類話題,會增進親子溝通。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這件事包含了兩層含義:
① 孩子需要有喜歡看的體育項目,不一定要能做
無論是奧運會、亞運會,還是其他各項賽事……在觀看比賽的時候,都會讓孩子熱血沸騰,體會到精神上的愉悅,對生活更有期盼。這樣的愛好,需要從小培養。
② 孩子需要有一項堅持的體育項目
堅持是最能體現體育精神的。堅持一項體育項目,也有社交功能,體育可以幫助孩子交到興趣相同的朋友,擴展他們的社交面。所以,讓孩子擁有喜歡或堅持的體育項目,應該在6-12歲時就去挖掘。
7.有定期參與的活動
有定期參與的活動,會幫助每個家庭建立自己的文化。
對於孩子來說,每年定期參與的活動,會慢慢變成屬於家庭的文化,例如旅行、活動、比賽……這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很有價值。
它為什麼在小學階段這麼重要?因為孩子讀完小學就到了青春期,我們會發現,當孩子小的時候和他們有一些非學習的話題和定期參與的活動,可以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與父母溝通的膠著狀態。
8.有自己的收藏
不管是收藏火柴殼、郵票,還是遊戲卡片、商標……收藏,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自己的愛好,建構自己的世界。
有自己的收藏,幫助孩子建立自我認知,在不斷收集的過程中,也會建立孩子的目標感;當把自己的收藏展示給別人看的時候,還會讓孩子有成績感;
收藏還可以尋找生活中的樂趣,創造新鮮的話題,這些是孩子在6-12歲時需要有的,可以讓孩子看到生活的更多面向。
9.有接觸社會的經歷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社會人,他們未來要面對的是整個社會,要在社會中認識自己,接觸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會有自己的總結和感受。
很多孩子只有一個身份,學生。這樣當他們真正踏入社會的時候就會緊張焦慮。
因此,孩子們需要從小體驗向陌生人求助、問路、自己做預算、自己學習乘坐當地的公共交通……當然是在安全的前提下。
10.有失敗的經歷
通過某些事件,讓孩子面對失敗,或者說讓孩子有失敗的感受,這樣會讓孩子對自我有所反思。
有很多父母比孩子更接受不了失敗,有時孩子面對失敗時並沒有太大的反應,但父母非常在意,這樣的一種逃避,是孩子成長最大的障礙。
11.有拒絕或被拒絕的經歷
我們經常發現,許多父母特別害怕拒絕孩子,父母們會覺得:我怎麼能拒絕他呢?我要讓他自由的成長,拒絕他,孩子會不會覺得我不愛他?
沒有過被拒絕的經歷的孩子,他的人生是非常脆弱的。這實際上是父母接受不了對孩子說「不」,因為說「不」的時候,父母本身無法接受,也就拒絕對孩子說「不」。
最近學校裡出得事情比較多,我們都知道,現在的學校大部分都是安裝了監控系統的,但是監控系統隻在一些關鍵部位安裝,並沒有做到全覆蓋,比如很多學校裡,教學樓走廊等處安裝了監控,但是絕大多數教室裡並沒有安裝。對於教室裡該不該裝監控,家長和老師的看法一直是有分歧的。
而就在6月19日,教育部發布了最新通知,事關所有中小學。部長陳寶生強調說,要求全國中小學在今年年底之前,實現中小學視訊監控系統達標率達到100%!看來,教室裡安裝監控也是為期不遠的事情了!因為這的確很重要。
作為家長,對此舉是雙手讚成,這樣能確保孩子在教室裡發生的一切都有據可查,也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學生的安全。有一位家長表示,得知這個消息,自己太激動了,早就盼著這一天了!這樣孩子在學校裡一整天,家長也放心多了!
作為老師,卻感到有點懵,教室裡安裝監控,意味著自己上課全過程都在監視之中,還真是不習慣呢!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去想,雖然自己上課被全程監控有點不自在,但是也是對教師的一種保護。
您認為呢?支持安裝監控嗎?歡迎大家分享留言。
閱讀推薦
那個確診新冠的北京10歲男孩,說了一句話點醒1000萬家長
最傷孩子的7種爸爸,排名第一的簡直不能忍!
原創學生作文:《我學會了縫枕頭》
長按右側QRCode關註我們 長按右側QRCode關註我們
在看點這裡 預覽時標簽不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