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竊」成癖,背後的真相令人深思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孩子「偷竊」成癖,背後的真相令人深思 親子 第1張

周六那天,我帶著小致來到了婦嬰店準備購置用品,沒想到小致走進店後,就被擺在桌子上的「足球場」模型玩具給吸引住了。隨後就坐了下來,高興地拿起小足球邀請我陪他玩,我也沒掃他的興,隨手也拿起了一個足球,在玩「踢」足球的對戰時,我猛然發現兩個足球的大小不一樣,看出來明顯不配套。

這時,老板似乎看出我的疑惑,便告訴了我這個足球的來歷:上次有個男孩來玩,看到里面配套的小足球就愛不惜手,所以就偷偷拿回家,家長到家後才發現。但原配的足球卻不小心弄丟了,最後那位家長只好在家找了一個差不多的足球歸還過來。

聽完後,我若有所思。孩子在外面看到喜歡的東西就想占為己有的想法,其實發生在每個孩子身上。但當孩子有這樣的行為時,這位媽媽的做法我認為是可以借鑒的。較小的孩子並不知道「不問自取,是為偷也」的道理,如果持續下去不加以正確引導,在日後的成長路上會影響甚深。

就如我曾經教過一名6歲男孩,他有持續半年的時間染上了「偷竊」的癮。父母難以理解為何孩子會有這種行為,明明家里什麼都不缺,但是他卻偏偏要把家里自己喜歡的東西藏起來。而且不止在家,在學校也經常會出現這樣的行為。

孩子「偷竊」成癖,背後的真相令人深思 親子 第3張

有一次,一位同學告訴我她新買的彩筆不見了,於是我就幫她找遍了班上每個角落,最後還是沒找到。突然另一位同學走過來輕聲告訴我:「老師,我看到**拿了她的筆放進了自己書包,不信,您去查查就清楚了。」

我轉身看去,只見**神色慌張,連忙為自己辯護:「我沒有,是他們亂說。」

後來,在同學們口中得知原來**早在班上已經落下了不少「案底」,所以孩子們才提議檢查他的書包,我想我既要給失主一個交代,又要找出事情的真相。

所以,我經過他的允許打開了書包,赫然發現里面躺著一盒彩筆,經過確認是琪琪的失物。隨後在詢問**為什麼會這麼做時,他卻遲遲不給任何回應。

孩子「偷竊」成癖,背後的真相令人深思 親子 第4張

最後我把**的情況轉告了他媽媽。但在**媽媽口中得知,昨晚在他書包找到一些鉛筆頭和一些筆蓋之類的東西,這些在我們看來並沒用處,他卻視為珍寶。而且令我們不解的是他在家什麼都不缺,但也經常會搶姐姐的東西,例如:零食、玩具、文具等,之後就會把「它們」變成自己的囊中之物,他的這些行為都讓父母大為不解。

經過跟**媽媽溝通後,我認為孩子反復「偷竊」的原因或許是想獲得更多的關注和愛。據了解,孩子父母都忙於工作,平常接送都是阿姨,他們陪伴孩子的時間卻少之又少。

而姐姐在家非常乖巧,深得父母喜歡,而**卻相反,從小就喜歡「惹事」,沒少挨批,或許因為這樣,久而久之**便感到自己在家中的地位被搶奪了,並且感受不到父母的關注和愛,他便想要從物質上獲得。

孩子「偷竊」成癖,背後的真相令人深思 親子 第5張

約翰.鮑爾說過:「很多過失都可以被理解為人們在努力彼此親近。」

偷竊是很多孩子都會出現的問題,所以我認為孩子「偷竊」有幾種原因:

一、孩子偷竊原因最常見的是對某樣東西的需求,而家人滿足不了自己,他們就會選擇用「偷」來滿足自己的欲望。

二、對「所有權」比較模糊,較小的孩子對「你的」、「我的」和 「他的」分不清楚,認為拿到手就是屬於自己的東西,所以他們的理解是「拿」而不是「偷」。

三、溫尼科特說過偷可以被理解為「一個希望的標記」,偷東西的孩子認為他應該擁有的某樣東西,他們想得到更多的愛和關注。根據證實,有較多5歲以上有偷竊行為的孩子,他們所「偷」的是愛。偷的東西可以是很有價值的,也可以是沒有價值的,他們最終想獲得是對愛的欲望,因為沒有引起重視,於是便將偷竊當成一種不可自拔的「癖好」。

孩子「偷竊」成癖,背後的真相令人深思 親子 第6張

我們從小就聽說過「小時偷針,大時偷金」這樣的說法,當家長髮現孩子有這種行為時,再鎮定的家長也會變得六神無主,心情憂慮。要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父母除了分析孩子偷竊的原因,還要做到以下幾方面:

1.教會孩子理解物品「所有權」。

據了解年齡越小的孩子對「所有權」這個概念比較模糊。就像最近發生的一件事:母親帶著小致到公園玩,但出去不到5分鐘,小致就開始跟人打架。原因是為了一個益力多瓶子,他看到姐姐手上面拿著瓶子,而他又非常喜歡,但開始時他並沒有去搶,直到姐姐的瓶子掉地到地上時,小致才撿起瓶子,隨後他不願放手把瓶子歸還回去,在他的意識當中瓶子撿到了就是屬於他的。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對物品所有權沒有概念,所以應該引導孩子,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物品,即便是別人掉在地下,自己撿到了,但物品終歸是屬於別人的。如果想要,必須要經過他人的同意才可以。

孩子「偷竊」成癖,背後的真相令人深思 親子 第7張

2.正確引導孩子對「偷」和「借」的區別。

偷竊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也是一種違法行為。但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可能無法理解。因為他們對「偷」和「借」不理解。很多孩子看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腦海里立馬有一種想法:「這輛車子很漂亮,我希望它是我的。」

當孩子有了這種想法之後,他就會想方設法得到,而不會想到向別人「借」。所以家長要對「偷」和「借」這兩個不同概念的詞進行解釋。

如果是別人的東西,不能私自拿走,必須經過別人的同意才可以。同時,帶孩子了解「偷竊」帶來的後果,讓孩子知道做人要誠實。如果想要,就必須用勞力獲得,這才是自己真正應該擁有的,屬於別人的東西不能去拿,這樣會被別人示為「偷」。

孩子「偷竊」成癖,背後的真相令人深思 親子 第8張

3.了解真相,耐心教導

當家長髮現孩子有不良行為時,大多數都會先訓斥孩子一番,如果使用這種教育方式,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過後反而會變本加厲的犯這種錯誤。

我們先要了解孩子,每個孩子行為背後或許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原因,如果發現孩子的行徑,家長千萬不要當面指責孩子是偷東西,以免孩子因為逃避懲罰和批評而編造謊言。

據了解,3~5歲的孩子並不會故意偷竊,他們只是對所有權的認知比較模糊,看到喜歡的就去拿,行為比較衝動化,所以家長應該要(zhun)諄諄教導,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4.引導孩子了解偷竊對別人產生的影響

孩子偷東西,通常都不會想到別人。家長需要讓孩子體驗或者扮演成受害者,讓孩子體驗別人失去喜歡物品的感受。(和孩子進行角色遊戲,把孩子心愛的小車藏起來)提問孩子:「車子不見了,你傷心嗎?你會對小偷說什麼?」引導孩子做出回答,通過體驗失去的感受,孩子才會真正懂得別人失去東西的心情。

孩子「偷竊」成癖,背後的真相令人深思 親子 第9張

四、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進行補救。

當家長髮現孩子有偷竊行為時,除了要正確引導孩子了解自己的行為,還要陪伴孩子去面對事後的處理方法,讓孩子肩負起該有的責任。

就像我上述所說媽媽帶著孩子歸還足球的事件,孩子或許會因為媽媽這個明智的做法,受到正面的影響而糾正自己的行為,反思自己的錯誤。

但如果孩子犯了錯,父母不鼓勵孩子對自己的過錯進行補救,孩子就會變得不負責任,錯誤可能會重復,久而久之孩子便不懂正視自己的錯誤,繼續錯誤的行為。

孩子「偷竊」成癖,背後的真相令人深思 親子 第10張

有人說為人父母心里總有一個「望子成龍」的夢想。他們竭盡全力,傾其所有。希望孩子在成長路上能夠認真做事,誠實做人。但是他們更需要我們更多的鼓勵和支持,才能勇往直前。

作者簡歷:

致媽,90後媽媽,多年兒童教育一線工作經驗,美國正面管教家長講師,專注研究兒童行為心理學、教育學,具有一定的教育育兒理念,喜愛用文字記錄孩子的點滴,走進兒童內心真實世界,專注親子教育寫作,決心與天下父母共同走在教育的路上,做一個和善與堅定並行的父母。

文章音頻 | 小米媽媽

插圖排版 | 瀚瀚媽媽

孩子「偷竊」成癖,背後的真相令人深思 親子 第11張

孩子被反鎖家中,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樣的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式的兒子

六歲的小女孩最近老抓私密處 — 究竟是怎麼了?

八招解決二胎家庭的尬與惑!

父母必讀:孩子早期畫畫不是教出來的,是養出來的!他的成長需要你的陪伴!

龍老師解答問題:孩子玩打火機、不敢上台表演怎麼辦?

「你真是個廢物,怎麼不去死」——毀了多少男兒的尊嚴

棒棍下不是出弱子,就是出逆子

孩子面對他人異樣的眼光時,越不自在越要坦然面對

孩子「偷竊」成癖,背後的真相令人深思 親子 第12張

龍春華,筆名綠子靜,6歲孩子媽媽,親子暢銷書作家,龍春華親子實踐課堂創始人(ID:lch201302)。著有《嬰幼兒行為心理學》、《孩子,你是最好的自己》、《行為心理 學 : 瞬 間讀懂他人小動作背後隱藏的秘密》(已出版繁體,銷量達20萬冊)、《再苦也要笑一笑》(出版第四版)等十餘部作品。目前正專注 創作家教與童書作品,從內到外地發揮媽媽養孩子的價值!

孩子「偷竊」成癖,背後的真相令人深思 親子 第14張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