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01
敘事表達是打開兒童思維成長的鑰匙,孩子早期畫事情不畫東西
前一陣,電影《哪吒–魔童降世》熱映,票房大獲豐收,創下動畫電影票房奇跡。
哪吒,這個古老的神話形象成了近期霸屏的熱點。畫哪吒也成了這一段時間兒童美術培訓班的熱點課程。我就看到朋友圈不少曬孩子畫的哪吒的。
不過,看了一些培訓機構曬出來的孩子畫哪吒的畫,我卻有些話想說:
這些畫大多是依照動畫電影中哪吒的形象畫出的一個卡通大頭像,大同小異。
這,其實反映出現在兒童美術培訓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都只是在教孩子畫些單一的物體或形象。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機構教孩子畫的內容:今天畫一個小兔子,明天畫一個大公雞,後天畫個白天鵝,都是單一簡單的形象和物體,很少有豐富的形象內容和故事,很少有空白讓孩子有拓展的餘地。
也許他們認為,小孩子嘛,哪能畫的了複雜的內容?能把簡單的單個物體或形象畫出個模樣就很不錯了!
的確,對於幼小的孩子而言,即便是把一個最簡單的雞蛋、蘋果的形象畫完整、畫形象都不是一個容易的事。
但是,我們不能忽略一個事實是,孩子早期畫畫的訴求和動機和成人是不一樣的。孩子早期畫畫不是畫形象,而是畫故事,畫訴說!
過早聚焦於教孩子畫形象,是一種成人思路學畫畫的方式:先學最簡單基本的形象刻畫,再一步步提高,最後再創作表達。
按這種思路的教育方式,等孩子學會了各種形象表現,恐怕也錯過了他們最寶貴最旺盛的述說表達時期。
成人畫單一形象或物體追求的是逼真、細致、豐富,或者是好看的色彩和形式。其特點是某一物象或場景的定格,強調 技術和規範, 是一個封閉的場景,是一種理性的靜態的呈現。
而孩子與成人畫畫追求畫成一幅完整好看的靜態畫面不同,孩子畫畫更多是享受畫畫敘事表達過程的樂趣,他們更在意是否講述和表達了他們對事情的理解與感想。形象、色彩、畫面效果和形式這些靜態的畫面呈現並不是孩子關心的問題,也不是他們能駕馭的了的。
因此,孩子的繪畫更多體現為一種動態的表達,是一個連續的敘事的過程。它不是一種碎片的局部定格。
很顯然,這個時期孩子的重點不是畫畫,而是借畫說話的敘事思維的行為活動。孩子通過畫的敘事過程,把他們所獲得的信息、感受、想像、思考等抒發出來,這是一個動態連續的開放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隨時地把大腦中已知的或閃現的信息通過塗鴉傳遞到紙上。他們的畫里的呈現,像意識流電影一樣,隨機、片段,又有聯繫。
這是一個綜合的行為過程,思維活動、語言表述、形象描述的綜合活動過程。
這些行為顯然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價值。對於他們的思維活躍、豐富內心、表達邏輯、表達熱情 觀察感受等都有益處。
因此,做為美術老師和家長,對這個時期的孩子要做的不是教他們畫東西、畫形象,而應該聚焦於如何激發和引導他們去敘事和表達,如何通過畫的過程鍛煉他們的思維和想像,培養他們的表達熱情!
也許,你覺得這很難,孩子會畫的亂起八遭,也畫不出想要的形象。
但我們要想明白,對於七八歲之前的孩子,不同的形象對他們而言只是不同的符號而已。畫一個複雜的人物和樓房和畫一個蘿蔔蘋果的難度是一樣的。
所以,僅是畫一個單一形象對孩子來說就太簡單了,因為他們不可能把它畫豐富畫具體,也只能還是符號化的簡單描畫。
畫單一簡單的形象是在一個基本規範好的簡單封閉範圍內讓孩子描摹,也許只能讓孩子形成些簡單的概念化描述能力,但不能有效激發孩子的思維和表達活力。
很多孩子就是在那種不動腦子的照貓畫虎的習慣下,變得畫畫越來越有惰性,越來越被動,越來越不願思考了。
02
如何引導孩子的敘事表達?
我們主張在孩子早期的美術學習過程中應加大畫故事、畫事情的側重正是順應了孩子這個時期的心理特點和規律,在他們的思維和表述活躍期激發他們的思維和表達潛能。
以動態故事為主要述求的課程,能留給孩子更大的空白餘地,能迫使他們不被動地被物體形象束縛,從而進行更活躍自由的表達和思考。
上文提到的畫哪吒的例子,本是很好的題材主題,讓孩子表現這個他們喜歡的神話故事,去通過畫一個動態的故事過程,去畫出他們的理解和思維活動。
讓孩子畫哪吒,畫西遊記,不只是畫個哪吒孫悟空的形象,更應該畫出西遊記神話故事里天馬行空的想像和自由大膽的表達。
哪怕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畫的很簡單,很符號化,甚至很混亂不成樣子,但在這個過程中,充分調動了他們的思維想像,刺激了他們大腦對信息的處理,這不比只單純地畫一個不需動腦筋的好看的大頭卡通像更有價值嗎?
我一直以來都認為,孩子六七歲之前的美術學習,一定不要用美術的眼光去考量。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孩子在繪畫行為過程背後得到的潛力的釋放和開發。
對於五六歲的孩子而言,如果他們的一副畫中沒什麼可講出來的內容,沒有什麼有趣的自我表達,哪怕畫的形象漂亮,意義也是不大的。
當然,讓孩子能夠進入豐富自由的敘事表達狀態需要經常不斷地有這種有意識的訓練培養。
孩子的這種敘事表達式的塗鴉,也反映出他們日常所獲取的信息的多少,這是相互作用的過程,腦海里信息多、內心豐富、對生活細節留意,自然表達起來就豐富。同樣,不斷的新鮮的敘事表達也促進他們更強烈的願望去獲取信息、感受外界生活。
看到這兒也許您也認同我的觀點,不過可能還會有些疑問。
有家長和老師問過我:五六歲孩子只畫些故事,不需要教他們些什麼技巧嗎?比如點線面啊、色調啊、形體比例什麼的?
如果只是隨意地自由畫,還需要專業老師指導嗎?還需要報美術班嗎?
具體怎麼引導孩子的敘事表達呢?
首先,第一個問題:需不需要教孩子一些繪畫知識和技巧?
既然是要形成畫面,肯定會涉及到一定的繪畫知識和技巧,但對於五六歲的孩子,先入為主地生硬的教是沒用的,至多是形成簡單的概念。
我們需要的是在過程中根據畫的過程中的需要靈活地把對繪畫知識和技法滲入進去。比如,畫面的構圖、色塊的安排、形象之間的關係等。
具體的形象的表現方法也是需要在他們表達過程中具體地引導,比如畫面中需要畫一個躺著的或彎著腰的人,則需要引導孩子這些形象動態的表達方法。
這種滲透式、漸進式的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孩子需要逐漸感受,形成審美的認知。
第二個問題:如何引導孩子的繪畫敘事表達?
我們的目的是讓孩子通過表現這個故事鍛煉他們的思維和想像表述能力。首先需要讓孩子了解這個故事,這就需要老師先簡要地講出故事的基本情節,當然也可以配合播放些動畫片。
第二步,老師要幫助孩子提煉出故事重要重點表達的場景。
第三步,由於孩子還不具備獨立表達的能力,老師可以把主要線索的情節形象通過簡單的板書示意出來。
這個步驟不要太具體,目的不是讓孩子照著畫,把他們引導到那個情境入口則可。要給他們留出主動表達的空白。
第四步,這個時候,孩子基本都可以開始進入自己的繪畫表達了,老師需要根據每個孩子的進展狀況給予具體的指導。這個過程就更多要從構圖、形象、畫面關係等方面進行具體引導了。
需要說明的是,每個孩子的思維活躍程度不一樣,有的孩子會按照老師的思路多一點,有的孩子自己的想法多一點,我們應當鼓勵孩子盡可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走的遠一點,哪怕這些想法超出了課程主題的邊界。
曾經聽到過有老師讓孩子畫畫時要完全按著老師的范畫畫,這是非常荒唐的教育方式。
上面提到的老師需要做的板書引導目的是起到線索提示和引入的作用,在孩子剛開始訓練階段可以稍微具體些,當他們具備一定自我表達能力後,要逐步減少板書引導內容,直至最後不需要畫面引導,而只用語言引導。
這是一個九歲孩子完全獨立完成的西遊記偷吃人生果的故事,可以看出,經過一定時間的培養之後,孩子的自主表達和主動塑造能力會有極大的提高。
最後還有一點,既然孩子畫的是故事的表達,老師和家長就需要鼓勵引導他們在畫的過程中講述,和老師或家長交流,這也會刺激他們思維活躍起來。
孩子的美術課太安靜了不見得是好事。
相信經過一個階段這種有意識的培養訓練,孩子的自我表達能力會有很大提高,思維也會變得活躍起來。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和老師一定不能心急,一定要能接受孩子因為為了豐富活躍的表達而把畫面畫的一團糟的狀況。
因為,這種大量的信息豐富的一團糟背後孕育著他們活躍的思維和豐富自由表達的萌芽!
老潘(潘利國),中央美院碩士畢業,
中央美院的任課教師,
一個非著名畫家,
一個半大孩子的父親,
一個教了二十多年繪畫的美術教師,
願意把他多年的心得體會和思考與大家分享,
希望得到您的支持,
我們一起藝術!
作者微信lgpan1970
得了乳腺增生莫慌張,醫生包警長媽媽來支招
放養並不等於放縱,真正的放養其實是……
玩具只要花錢就能買到,教育卻只能用心陪伴
《小歡喜》讓我們的愛成為孩子真的歡喜
高溫天氣,有車的父母下車後一定要記得做這個動作
關於補鈣,90%的家長都做錯了
連常識都不懂的父母,真應該打回學校
沒有了這項能力,學再多知識也沒用
孩子嘴巴白白的一圈,原因竟是
龍春華,筆名綠子靜,6歲孩子媽媽,親子暢銷書作家,龍春華親子實踐課堂創始人(ID:lch201302)。著有《嬰幼兒行為心理學》、《孩子,你是最好的自己》、《行為心理 學 : 瞬 間讀懂他人小動作背後隱藏的秘密》(已出版繁體,銷量達20萬冊)、《再苦也要笑一笑》(出版第四版)等十餘部作品。目前正專注 創作家教與童書作品,從內到外地發揮媽媽養孩子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