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文|好孕姐
我鄰居家的孩子,總愛動手打人,誰家孩子跟他玩都要被踢被打。有一次,他還把一個同齡的小孩推到了小區噴泉里,幸好台子低里面的水也淺,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為此,鄰居兩口又是給人家賠禮道歉,又是出錢給人家孩子做身體檢查。
原本,我們以為鄰居兩口子會好好教訓一下自家孩子,結果他們絲毫沒有怪孩子,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句「下次可別這樣了。」但是,下次這孩子依舊亂打人,行為還更過分。現在,小區的家長都不讓自家孩子跟這孩子玩了,甚至很多孩子還聯合起來一起對抗這個「小霸王」。
為什麼鄰居家孩子會越來越過分呢?其實,都是「破窗效應」惹的禍,孩子若跳不出來,長大將處處受挫,父母別不當回事。
什麼是「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是美國詹姆士·威爾遜(James Q. Wilson)及喬治·凱林(George L. Kelling)提出來的,是犯罪學的一個理論。意思是,如果以一棟有破窗的建築為例,有一扇窗戶被打破而無人修理,其他人也會效仿破壞更多窗戶,甚至還會闖入建築內定居或縱火,導致事情越來越惡化,而惡化的起點,就是「第一扇破窗」,這就是「破窗效應」。
管教孩子,也是如此。如果孩子第一次出現不良行為時,比如胡亂動手打人,父母不去制止的話,他會出現第二次、第三次,甚至其他更多不好的行為。等到孩子長大後,可能惡習滿滿,被身邊人嫌棄和排擠,生活和工作將處處受挫,也可能會走上犯罪的道路。就像前面提到的鄰居家孩子,他第一次打人時父母就縱容,後來慢慢養成了亂打人的習慣,甚至小小年紀還推人下水,這就是讓孩子陷入了「破窗效應」。
導致「破窗效應」的主因
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說:父母知道用什麼方法會使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不幸的人嗎?那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這種百依百順的教育方法,其實就是溺愛孩子,對孩子的所有行為、要求都持肯定態度,進而不加約束,甚至還會盲目縱容。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引發「破窗效應」,讓孩子的行為越來越糟糕。
要知道,百般溺愛與一個接一個的錯誤教育方式,會導致孩子行為偏差,更為導致家庭悲劇。現在社會,父母都很重視孩子的教育,孩子行為好與壞父母責無旁貸。所以說,父母盲目溺愛是導致「破窗效應」的主因,父母千萬別讓孩子成為自己失敗教育的犧牲品。
那麼,很多父母為何會溺愛孩子?
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把一切都奉獻給孩子,甚至犧牲掉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也就是說,溺愛的後果是最可怕的。那麼,為什麼很多父母還溺愛孩子呢?原因可能是以下幾點:
01、現在的父母,因為工作和生活壓力,對孩子缺少陪伴。所以,希望用妥協、縱容等溺愛行為彌補對孩子的虧欠。
02、自己童年不完滿,比如家里貧窮,缺吃少穿,或者父母太過嚴格,缺乏家庭的溫暖。所以,就會在物質上和行為上對孩子太過縱容。
03、不懂得如何疼愛孩子,不會表達愛,錯誤地把溺愛當成了愛。
弄清愛孩子的本質,才是對孩子最大的負責
美國心理學家斯考特·派克認為:父母溺愛孩子,和人們喜愛寵物其實是一樣的,很多都是出於本能的行為,不需要經過艱難的意志抉擇,對孩子的心靈毫無幫助。雖然,溺愛會增進親子間的關係,但卻是不成熟的愛,算不得真正的愛。
因此,如果父母想要孩子跳出「破窗效應」的毒害,就要弄清愛孩子的本質,這才是對孩子最大的負責,才是真正的愛孩子。那麼,什麼才是愛的本質呢?其實,就是把握好縱容和嚴管的度。
因此,想要孩子跳出「破窗效應」,父母就要樹立正確的愛娃行為
01、給孩子「有分寸的愛」
如果孩子受到傷害,比如被小朋友欺負了,遭遇了不公的對待,父母可以第一時間出來維護孩子、安慰孩子,這是愛孩子的真實表現。但是,如果是孩子欺負了別人,做了一些過分的事,父母再疼愛孩子,也要第一時間出來阻止,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這,就是給孩子「有分寸的愛」。
也就是說,孩子做得好,我們要鼓勵。孩子做得不好,我們也要有相應的懲罰。這樣,就把握好了縱容與嚴管的度,不會讓孩子在溺愛中一點點「破窗」,也不會讓孩子在被管教過程中覺得遺失了父母的愛。
02、孩子「有營養的愛」
所謂「有營養的愛」,就是父母的愛對孩子來說除了讓他感覺到幸福感,還有是有幫助的。比如引導孩子做一些事,而不是控制或縱容他做什麼事。我們以孩子看電視為例,都知道看的時間長了對孩子的眼睛不好,也影響孩子的想像力。所以,很多父母都不希望孩子過早、過多的看電視。這時候,父母可以告訴孩子,看電視久了眼睛會近視,要佩戴眼鏡,很不方便,也會壓著鼻梁,會影響美觀。或者,用講規矩的方法規定每天只能看多久,並且身體力行以自己不看手機不看電視為榜樣,引導孩子從電視機前走開。
父母最好的愛,就是讓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如果一份愛,會讓孩子焦躁、蠻橫、往不好的方向發展,父母就要及時反思、及時止損了。
父母們,你家孩子有陷入「破窗效應」的現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