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歲從高管到主婦,從留學到創業 | 4年美國生活教我的事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這是奴隸社會的第1647篇文章

34歲從高管到主婦,從留學到創業 | 4年美國生活教我的事 留學 第1張

34歲從高管到主婦,從留學到創業 | 4年美國生活教我的事 留學 第2張

20年後看高考,人生考的到底是什麼?》成就了我人生第一篇10萬+。

而最初計劃投稿講述我個人移民美國心路歷程的這篇文章,前前後後寫了幾個月,改了上百遍。換做以前的我,可能早就放棄了,而現在,我反倒改得不亦樂乎,每次提筆都有新體會。

閒暇之餘,我也想讓自己培養一些「愛好」,跟孩子們一起學滑冰、學網球、學仰泳。滑冰場上,別人都是家長在窗外欣賞孩子,我們家是孩子在窗外仰慕媽媽。

這一年,我還嘗試做了一些有意義的小事:加入了一諾 Fellow,開始近距離「圍觀」李一諾(蓋茨基金會中國首席代表)不設限的精彩人生,也因此結識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人,有幸與其中 30 多位優秀的家長一起創辦了公眾號「大樹星球」,關注孩子教育,尋求家長自我成長。

2018 年也是我和老公相識 25 周年、結婚 10 周年紀念,秉承交大的校訓飲水思源,回饋歲月,我和先生共同成立了「桃李獎學金」,以資助我們的高中母校 — 內蒙古五原一中的學弟學妹們順利完成學業,同時也圓了我一直以來的公益夢。

我終於用實際行動替代了空想。正是這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把我從萬丈深淵中挽救了出來,也讓我堅定了內心的信念:2018 年我要重新出山,我要在美國做到我的個人價值。

於是,我將 16 個月大的女兒送到了全托幼兒園,然後開始找工作。我對於重返職場充滿期待,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我先是跟幾個 USC 的校友聊了一下,他們無一例外都主動說要幫我推薦工作。當我興致勃勃地把簡歷發過去之後,就沒有然後了。

我還去了兩場雙語招聘會,準備了精美的簡歷和認真寫好的 Cover Letter。一份都沒有發出去。壓根就沒有適合我這個年紀的崗位。我打開招聘網站,情況也很類似。

一個聊了很久的面試官直言不諱地對我說:如果你以前的職位低一些,哪怕只是一個總監,那我們早就把你招了。

我還能說什麼?我難道拍著胸脯保證:我願意放下一切從頭開始?

首戰告敗,剛剛建立起來的信心很快就要土崩瓦解。

我甚至自暴自棄地想:如果實在找不到工作,那就乾脆再生一個孩子。這樣照顧三個孩子長大,安排一家人的飲食起居,參加孩子們學校的各種活動,接送孩子們上下學和各種興趣班等,即便不工作也足以讓我忙碌到飛。我知道,這是在逃避現實。幸好老公及時制止了我。

當我冷靜下來,又想:既然美國工作不好找,不如乾脆自己創造一份。可是,看著身邊創業的人九死一生,連空氣中都彌散著「資本寒冬」的味道。

我不禁自問:我適合創業麼?我有自己喜歡並且堅信的創業項目麼?我具備長期創業需要的使命感麼?我能吃得了苦、頂得住壓力、熬得過艱難麼?

以前,我眼中的自己,是一個意志不夠堅定的人,遇到任何困難第一反應是繞道走,實在繞不過去才去想辦法解決。所以,別人看上去是我在主動追求進步,實際上是客觀環境在推著我被動前行。

現在,連逼著我前進的外部環境也消失了。如果我自己不努力,也不會有任何人強迫我或者拉扯我。

可是,如果我放棄了自我成長,又怎麼能要求孩子進步呢?如果我都不認同自己,又怎麼給孩子做好榜樣呢?

我自認為不是一個好媽媽,每當面臨重大選擇時,我總是優先考慮我的想法和感受,而後才會考慮孩子和老公的需求。因為,我始終堅信,我們每一個人,要先過好自己的人生,才有可能成長為一個好女兒,一個好伴侶,一個好媽媽。

我不停的拷問自己:如果我的生命只剩下一年,我願意怎麼度過?未來十年乃至二十年,什麼是我願意拼盡全力去做的事?人們都說「使命感」,就是那些使上命也要做的事。對於我,那會是什麼事呢?

回想過去四年,我一直在努力讓孩子學中文,希望他們能傳承我們身上的中國文化。我不希望他們長大以後不知道自己來自哪里,不理解我們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更不希望他們成為外黃內白的「香蕉人」。

於是,我成立了一家教育公司,專為想要學習中文的孩子定制中文/中國文化夏令營;同時,我還在搭建一個網路平台,以集中展示北美能用中文教授琴棋書畫和各種運動的優秀老師,讓孩子們在學習鋼琴、遊泳、畫畫、網球等技能的同時,把中文真正的應用起來。我想,這也是華人移民的孩子想要學好中文的正確打開方式。

最近我跟周圍的一些人聊過這個想法,他們都覺得不錯,但是又覺得做起來並不容易。

有人問過我,有多少信心做成。

我說,一定能做成。這麼有信心,是因為過去一年多,我深受一諾的影響,徹底改變了思維方式。

我記得我的創業導師李一諾曾在文章《一諾:如何做成一件事?》中寫道:

如果想要做成一件事,不要過多的想「我」能不能做成它,先想這件事本身是不是一件有價值的事,如果事情本來正確,那麼忘掉自我,選擇「臣服」,也就是東方「無我」的狀態,說到底,「我」就是做成這件事的一個工具。

我對做成這件事很有信心,不是因為我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而是因為這是一件對的事。所以,做成它也不是靠我一個人的能力,而是靠所有認同這個理念人的共同智慧和努力。這事如果我不做,也會有別人做,因為,這是一件有價值的事。

寫到最後,我想起了五年前的那次生日,我和老公在台北的酒店房間里躲避台風,我終於才有機會把很多部的《明朝那些事兒》看完了。至今,我依然清晰地記得結尾的一句話帶給我巨大的震撼和感動:

這是我通過徐霞客所表達的,足以藐視所有王侯將相,最完美的結束語:

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當年明月

彩蛋來啦:

本周五晚上 9 點,作者會作客「諾言」社區,從她在美國學校的親身經歷來分享她眼中的中美教育的對比及文化差異,和在這場不公平的競爭中,中國家庭和學生可以做什麼?

這次直播對所有讀者開放。諾言社區的朋友可以進社區免費觀看,社區外的朋友付費 1 元即可參與。歡迎大家掃碼加入本次分享 : )

34歲從高管到主婦,從留學到創業 | 4年美國生活教我的事 留學 第3張

– END –

推薦閱讀

作者:20年後看高考,人生考的到底是什麼?

一諾:人到四十明白的事

華章:如何選擇?

和自己的小團圓

離開麥肯錫和亞馬遜,我創業這半年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諾言」,一諾把看到的世界講給你聽。

你讀到的只是冰山一角,看經典熱文,點擊菜單。

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

請給郵箱[email protected]投稿吧。

歡迎轉發分享;對話框輸入「轉載」即可了解授權詳情;未經授權,不得用於微信外的平台。文內未標註圖片來自網站unsplash。

34歲從高管到主婦,從留學到創業 | 4年美國生活教我的事 留學 第4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