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上周末,帶多多去園區錄課,剛到現場,助理小沐一個健步上前把多多抱了過去,讓我趕緊去化妝。結果我剛走開,多多就哇哇大哭,小沐慌了:2個月前我抱她都不哭的呀,今天怎麼回事?
無獨有偶,前幾天團隊休產假的小夥伴玲玲帶著寶寶來公司,辦公室里的未婚美眉們看到可愛寶寶母愛泛濫想抱一抱,但寶寶一秒鐘也離不開媽媽,媽媽去上廁所1分鐘也嚎得驚天地泣鬼神。
全辦公室美眉發出同款疑問:現在的娃這麼難帶的嗎?媽媽上廁所都不行。
其實不是寶寶難帶,而是因為寶寶到分離焦慮期了!
在這個時期寶寶變得媽媽一走就哭、恨不得成為媽媽的腿部掛件,這是天使寶寶如我家多多也不可避免的。2個月前多多還是誰抱去哪都行的天使寶,現在,爸爸或媽媽一定要在她視線範圍內活動,否則就哭。
一、分離時,哭是正常的
寶寶的分離焦慮期一般從6-8個月開始,到18-24個月基本上會結束,因為從6、7個月開始,他們發現媽媽和自己不是一體的,但卻還不能理解「客體永存性」,以為「看不見」=「不存在」,媽媽離開=媽媽不見了/媽媽不要我了。
所以在這個階段,寶寶在和媽媽分開時哭鬧,離不開媽媽,這和吃飯、走路一樣是正常的,全世界的寶寶都會經歷。他們把媽媽作為安全基地,確認媽媽在身邊,才敢繼續探索新天地。
很多媽媽會覺得媽媽一走寶寶就哭,可能是寶寶安全感不好,分離焦慮太嚴重,寶寶不哭,就是安全感好。
並不是,即使安全感很好的寶寶,也可能會在和媽媽分離時哭鬧。分離焦慮,其實是寶寶開始意識到他們有多麼依賴媽媽的信號。
二、媽媽也有分離焦慮
前面講到,玲玲的寶寶一秒鐘都離不開媽媽,一走就哭。這周玲玲回來上班,她非常焦慮,午餐時一直拉著我問問題:
我知道寶寶哭是因為分離焦慮,但面對寶寶的情緒要怎麼辦呢?
奶奶要怎麼做寶寶才不哭呢?
做到什麼程度分離焦慮才會減輕呢?
我這時候上班是不是會影響她的安全感啊?
多多也分離焦慮期,grace老師你是怎麼做的啊?
問題一個接著一個,我聽了也有些無奈,同為養了一個分離焦慮期寶寶的老母親,我理解她的心情,但也想說:你的分離焦慮比寶寶嚴重多了!
其實,所謂成長,就是分離。從孩子出生開始時,老母親就要有這個覺悟,不管小時候孩子多麼依賴你,總有一天,他會離開你,而你也不得不放手,看著他漸行漸遠,你不必追,也追不上。
但有些媽媽一時難以接受,有些媽媽甚至會走向另外一個極端,為了保護孩子不受任何的分離之苦,而時時刻刻的陪伴在孩子身邊。
從長期來看,這樣做對孩子是沒有益處的,孩子總有自己想要去的地方,媽媽也有自己的日常生活。
更重要的是,時刻陪伴不僅不利於自己盡快擺脫分離焦慮,同時也會讓寶寶變得更加離不開媽媽,無形中限制了寶寶的成長。
三、緩解焦慮,試試這幾個遊戲
面對孩子的分離焦慮,媽媽要做的首先是:好好道別,約定回來時間。不告而別會更加傷害孩子。其次是提高你的陪伴質量,在家時利用有效的時間給孩子更好的陪伴。
那有些媽媽可能會問:到底怎樣才是高質量的陪伴呢?
沒有統一標準,但總之不是抱著寶寶,和寶寶待在一塊,但你手頭上卻還在玩手機、和別人說話,完全不和寶寶溝通。
高質量的陪伴一定是媽媽很享受和寶寶在一起的時光,全身心投入到和他的互動中去。
遊戲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遊戲力》的作者勞倫斯·科恩認為,孩子的焦慮情緒,可以通過遊戲很好的緩解。
第一,遊戲引發的笑聲會從生理層面直接化解緊張。
第二,各種擔心原本都是嚴肅的事情,而遊戲讓它們變得輕鬆甚至好笑。
第三,不停地想像害怕的場景,對於焦慮的孩子是一種難以抑制的衝動,遊戲讓孩子充分釋放這種衝動。
作者在這本書里面介紹了很多用於緩解孩子各種焦慮的實操小遊戲,我這里列舉一些適用於緩解分離焦慮的遊戲,大家可以照著做起來。
1、躲貓貓
躲貓貓應該是全世界媽媽都會的遊戲,這是嬰幼兒期經典的依戀與分離遊戲,它通過有趣又安全的方式,讓孩子體會「媽媽不見了」和「媽媽回來了」的概念。幫助孩子認識客體永存性,讓孩子明白,暫時看不見媽媽,並不是媽媽不見了。
2、捉迷藏
會爬行的孩子就可以開始玩這個遊戲了,媽媽躲到另一個房間,讓寶寶找媽媽。上演「自己找不到別人了」或者「別人找不到自己了」和「大家又重逢了」這一生活中的重要主題。
3、你好,再見
讓一些布娃娃或者小動物排隊,一個個對孩子說「再見」,說完又把他們一個個藏在你的背後,然後很快地拿到孩子面前說「你好」。
4、把媽媽撞出門
可以由家人抱著孩子適當地撞向媽媽,撞幾次之後,媽媽終於被撞出門外。這類身體接觸遊戲,可以緩解分離時的緊張,讓孩子不再纏著媽媽不放。
5、就不讓你走
媽媽和孩子互換角色,媽媽一邊纏著孩子不放,一邊說:「就不讓你走,就算我不吃飯、不洗澡、不上廁所,我也不管,反正我就不讓你走!」注意語氣一定要輕鬆好玩,不要讓孩子覺得你在嘲笑他。一般情況下,那個平時黏著人不放的孩子,很快就會嘻嘻哈哈的扭身離開。
當你用遊戲的方式充分滿足了孩子的陪伴需求之後,他就會自然的在黏人和獨立之間找到平衡。
6、最特別的鞋子
假如孩子抱著你的腳不放,那麼你可以假裝自己穿了一直世界上最特別的鞋,讓你寸步難行。「這只鞋好特別呀,又大又沉!而且就只有一只!」這個遊戲既能釋放自己的無奈,又不會傷害孩子的感情。
假如孩子是來在你身上,你可以把遊戲變成「最特別的背包」。
7、秘密任務
讓孩子去各個房間完成秘密任務,去把東西藏到不同房間,或者去不同的房間找藏好的玩具。逐漸讓執行任務的地點越來越遠。
8、停走停
和孩子保持距離,讓孩子喊停或者走。
孩子離開媽媽一段距離去獨自探索,一旦到達安全感的邊緣,便跑回父母身邊,為安全感續杯。
這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面對恐懼,而恐懼感也始終在她的可控範圍內。這樣既不能逃避,也不至於崩潰。
9、牽繩遊戲
和孩子分別握著一根繩兩端,看著彼此能夠走多遠。「我知道你不喜歡我離開,讓我們量量離開多遠,你就會開始傷心」 ,逐漸地分開,直到孩子喊停,量出可以承受的最大分離距離。
如果孩子拒絕遊戲,還可以拖這繩子開心地追著孩子滿屋跑。
10、媽媽在哪兒
孩子有的時候只要媽媽,這常常讓爸爸和老人感覺被排斥在外,不要太在意,孩子的表現,並不是針對誰,她只是因為分離而感到非常的焦慮,無法冷靜地意識到周圍的人也是安全可靠的。
理解他,與他共情,說出他的希望:「媽媽快回來了,我知道你非常想他,要不我們一起來畫一幅畫,等她回家的時候送給她。」
和孩子玩一場「媽媽在哪兒」的遊戲:「媽媽是不是藏在被子里面?」
以上10個小遊戲,趕緊陪著寶寶做起來吧,尤其是春節假期快到了,媽媽將有一個長假陪伴寶寶,利用這些遊戲,給寶寶高質量的陪伴!
面對分離焦慮,不要指望孩子一下子就可以徹底緩解,要慢慢來,一步一步地引導他。每一次輕推他走向獨立的時候,都要用更多的時間去擁抱他、撫慰他,滿足他對愛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