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個臥室而已,卻險些害死親夫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微信最近正在「改版」

據說,不「設為星標」的公眾號,

都有可能看不到,

害怕走丟的小夥伴們,

記得把【有部電影】設置成星標哦!

如果你的微信版本還看不到「設為星標」按鈕,

那就先置頂有部電影吧!

具體方法如下圖所示:

出租個臥室而已,卻險些害死親夫 家居 第1張

設置星標的方法

通常情況下我們說某個影視作品「燒腦」,多半是指它信息量大、劇情複雜,需要觀眾進行思考。

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部這樣的犯罪片,改編自懸疑大師希區柯克的同名電影——《房客》

片中要出租房屋的是一對夫妻,丈夫喬和妻子艾蓮,他們打算靠出租單間貼補家用,

然而廣告貼了幾個月,一個房客都沒來。

喬就開始責怪艾蓮,說因為她有精神病,把有意向的人都嚇跑了。

而就在這個時候,一個叫馬爾科姆的房客出現了,

他簡單看過房間之後,就爽快地租了下來,都沒討價還價,

不過馬爾科姆有一個要求,就是他的隱私必須得到保證,絕對不能被打擾。

即便這個要求嚴苛到有點古怪,但房客的到來還是給艾蓮枯燥的生活帶來了新氣象。

因為喬經常上夜班,休息時也總是提著包去健身房,夫妻倆的關係日漸疏遠,說得最多的就只有一句「記得吃藥」。

所以,當自稱是作家的馬爾科姆出現後,艾蓮不禁被他所吸引,每次都精心打扮之後去送早餐,想引起對方的注意。

但隨後艾蓮就發現,馬爾科姆的古怪不光是要求隱私這麼簡單——

比如,他剛來就把房間里的所有肖像畫都摘了下來,

比如,他半夜鬼鬼祟祟地闖進廚房,說要找剪刀,

再比如,有天他莫名其妙地在院子里燒褲子,說自己原本只是想烘幹,不小心點著了。

隨後,還向艾蓮借了喬的舊衣服和舊靴子,

原本,艾蓮對這些並不在意。

但之後她發現,報紙上刊登了最近一起連環殺人案的重要線索,是一枚帶血的男性腳印,恰好跟馬爾科姆穿走的那雙靴子高度吻合。

警方對這個線索高度重視,因為這起案件十分特別,兇手高度模仿了「開膛手傑克」的犯案手法——兇器也是刀,受害者也都是妓女,

出租個臥室而已,卻險些害死親夫 家居 第15張

兇手除了留下一具具刀法精細的屍體,以及用紅色墨水給警方寫的信,幾乎毫無線索。

這個兇手的出現,不僅讓案發地的居民人心惶惶,還間接說明,七年前的一起兇案抓錯了兇手,

一時間,把負責的警探曼寧推到了風口浪尖,

他不得不頂著強大的輿論壓力,瘋狂搜集有關開膛手傑克的一切資料,企圖從中找出這個「高仿連環殺手」的破綻。

他必須抓緊時間,因為兇手緊接著又用一樣的手法,在街頭連殺了兩個妓女,

曼寧雖然沒能阻止案件的發生,但在現場找到了一個重要線索,就是那枚帶血的男性腳印,

而且還找到一名目擊者,說兇手當時穿著深色長大衣,拿著個黑色袋子。

細心的小夥伴可能還記得這個畫面,房客馬爾科姆出現的時候,就正是這個樣子。

再回想他之前的種種古怪行為,我們幾乎下一秒就要確定,兇手就是馬爾科姆。

連一開始對他頗有好感的艾蓮也起了疑心,但當她對丈夫喬說起此事的時候,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喬說,咱家壓根就沒有房客,這都是你腦補出來的。

喬還氣呼呼地帶著艾蓮去出租的房間查看,屋子里真的壓根沒有人住過的痕跡。

難道剛才看到的一切真的都是患有精神疾病的艾蓮幻想出來的嗎?

馬爾科姆這個人其實不存在?

那麼,在深夜街頭作案的連環殺手到底是誰呢?

回想一下,我們就會發現,片中拿袋子、穿靴子的男人不只有馬爾科姆,還有一個人也是這樣,就是艾蓮的丈夫喬,

他的體格跟目擊證人描述的差不多,平時去的健身房就在案發地附近;

而且喬經常半夜下班,恰好能與兇案發生的時間對上,

警方也確實已經把喬列入了待調查的嫌疑人名單,但讓我們吃驚的是,排在首位的嫌疑人卻是警探曼寧。

原來,案子被更高級別的洛杉磯警局接手了。

根據犯罪心理學家的研究,從小經歷寄養生活、妻子有自殺傾向的曼寧,全方位符合變態連環殺手的性格特徵,

所以,洛杉磯警方認為曼寧很有可能就是兇手,他七年前不是抓錯了人,而就是想讓別人背黑鍋。

而回想目擊者的口供,我們又會發現,曼寧的體格跟兇手也很相似。

一下出現了三個重要的嫌疑人,感覺到本片的燒腦程度了吧?

想解開謎題,還是要看曼寧的。

雖然因為有嫌疑而被停職,但他並沒有放棄調查,而是繼續排查嫌疑人名單,來到了艾蓮和喬的家里,

喬又不在家,艾蓮勉強接待了他們。但面對警察的問題,艾蓮總是刻意回避,甚至心虛不敢對視,這引起了曼寧的懷疑。

警察離開後,艾蓮的行為更加可疑,她把出租房間里可能留下指紋的地方全部擦除了。

這就很奇怪了,如果之前的房客馬爾科姆是艾蓮幻想出來的,那這個房間里還有什麼痕跡是必須要抹去的呢?

就在這個時候,更詭異、更驚悚的事情發生了,艾蓮發現櫃子里居然有血紅色的墨水,

而那個房客馬爾科姆也突然出現了,從對話可以看出,艾蓮和他之間確實另有隱情。

沒過多久,不死心的警探曼寧帶著人又來到了出租房間,雖然沒找到艾蓮和喬,但卻搜到了重要證據——連環殺手使用的紅色墨水和犯案的地圖,

地圖上還多了一個還沒發生過案件的新標記,顯然,此刻兇手正要去那里犯案。

曼寧火速趕往現場,阻止了兇案的發生,

追著兇手,又被引回了艾蓮和喬的房子。

此時,我們終於發現,拿著刀的對方不是別人,正是女主角艾蓮,

她的丈夫喬已經被砍得身受重傷。

原來,艾蓮幻想出了一個嗜血殺人的房客馬爾科姆,並以他的身份去犯案殺人,她就是真正的兇手。

然而,事情真的就是如此嗎?

影片雖然馬上就要結尾,但導演表示,腦還可以再燒一下。

看著電視上宣告破案的新聞,曼寧並沒有露出喜悅的表情,對於下屬「你覺得兇手不是艾蓮」的問題,他不置可否。

鏡頭一轉,馬爾科姆忽然出現在另一個城市,再次當起了神秘的黑衣房客,

而隨著紅色墨水筆在地圖上的標記,預示著新一輪的連環殺人案即將在這個城市上演…

實際上,房客馬爾科姆這個人真實存在,他就是那個模仿開膛手傑克作案的連環殺手,

他利用患有精神疾病的艾蓮喜歡自己這一點,讓她心甘情願為自己的罪行背了鍋。

所以說,《房客》是一部必須看到最後一個鏡頭才能get到全部真相的電影。

而創作者為了讓影片更加撲朔迷離,特地設置了N個劇情陷阱迷惑觀眾,比如艾蓮的精神病史,比如喬經常半夜出沒在案發地附近,比如警探曼寧暴躁的脾氣等等。

讓創作者沒想到的是,這些情節太具有迷惑性了,導致結局明明說得非常清楚明白,但還是有不少觀眾看過之後,對「女房東精神分裂」的說法深信不疑。

有意思的是,電影里的警察其實再次抓錯了兇手,因為他們根據看到的「事實」,推斷、分析出了以為的「真相」,

而電影外的一部分觀眾也看錯了劇情,因為他們根據導演呈現的「事實」,腦補出了故事的「真相」。

或許,這也是這部電影最深層次的價值,有時候我們總是被看到的「事實」所迷惑,然後按照自己想看到的結局頭頭是道地推導、演繹。卻不知道,從一開始,看到的就只是別人想讓我們看到的部分「事實」。

同一張照片,你能看到兩種截然不同的故事

所以,越是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在對一件事情下結論之前,才要越發地謹慎。如果我們都能更加地客觀和理性,又哪里會有那麼多的「反轉」和「打臉」呢?

出租個臥室而已,卻險些害死親夫 家居 第51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