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初心集:百名英烈遺作選》:再作霖雨濟群生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講話中多次強調「初心」二字,正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激勵了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匯聚於黨旗下,書寫出一篇篇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由黨建讀物出版社出版的《初心集:百名英烈遺作選》輯錄了百餘名革命烈士的文章、信函、詩歌、獄中遺書和絕筆,通過這些凝聚了鮮血與生命的文字,可以真切感受到他們忘我犧牲、無私奉獻的革命理想和崇高精神,可以讀懂中國共產黨人堅定執著的初心。

讀《初心集:百名英烈遺作選》:再作霖雨濟群生 歷史 第1張

黨建讀物出版社

擔當如鐵

不忘初心,意味著擔當如鐵。

古人雲:「大事難事看擔當。」「一人做事一人當」是普通百姓的擔當,「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是仁人志士的擔當。擔當精神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肥沃土壤。

「你不要傷心,望你無論如何要為中國革命努力,不要脫離革命戰線……十二時快到了,就要上殺場,不能再寫了。致以最後的革命的敬禮!」這封字字句句催人淚下的絕筆信,是革命烈士劉伯堅在英勇就義前寫下的。

1921年,劉伯堅與周恩來、趙世炎等發起組織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1922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後,劉伯堅奉命留在蘇區堅持鬥爭。1935年3月,劉伯堅率部隊突圍時不幸負傷被捕。在獄中,他還不忘囑咐家人:「最重要的諸兒要繼續我的志向,為中國民族的解放努力流血,繼續我未完成的光榮事業。」

1935年3月16日,劉伯堅在家書中說:「弟不意現在尚在人間,被押在大庾粵軍第一軍軍部,以後結果怎樣,尚不可知,弟準備犧牲,生是為中國,死是為中國,一切聽之而已。」他特意交代兩件事,一是囑咐家里人千萬不要營救他,因為會「喪失革命的人格」;二是在交代兒子撫育問題時,他說:「我為中國革命沒有一文錢的私產,三個幼兒的養育都要累著諸兄嫂,我四川的家聽說久已破產又被抄沒過,人口死亡殆盡,我已八年不通信了。為著中國民族就為不了家和個人,諸兄嫂明達當能了解,不致說弟這一生窮苦,是沒有用處。」這封信體現了劉伯堅在革命原則問題上毫不妥協的性格,表達了共產黨人「生是為中國,死是為中國,一切聽之而已」的無私情懷,並諄諄囑告親人要繼承他畢生為之奮鬥的革命事業。

1938年,毛澤東同志為劉伯堅的碑文題詞,稱讚他「是中國共產黨的早期優秀黨員,中國工農紅軍早期優秀將領,無產階級革命家,我黨我軍政治工作第一人」。

1925年12月17日夜,上海高昌廟附近,一陣「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中國共產黨萬歲」的壯烈口號,劃破荒野的沉靜,壓住了罪惡的槍聲……上海工人運動領袖劉華,英勇犧牲了。

劉華,1923年進入上海大學學習。之後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參加並主管了五卅運動,11月在租界地被捕。

1925年,劉華在上海參加工人運動時,家鄉宜賓慘遭匪劫,父親被綁架,祖母病危,母親受重傷,弟弟被打死,哥哥劉峰賢接連發電報催他回鄉。劉華在電文《須知有國,方有家也》中表達了他以天下為己任的家國情懷。他說:「國家衰弱強鄰欺侮,神聖勞工輒為魚肉,我亦民族分子,我亦勞工分子,身負重任,何以家為,須知有國,方有家也。」

五卅運動後,劉華的叔父希望他回鄉一趟。劉華在回信中說:「我的工作是非常緊張的,也是非常光榮的,我的敵人是帝國主義、中國軍閥。茍一息尚存,我要與他們鬥爭到底。失敗不過一時挫折,據我看來也算不了什麼。凡是不怕困難,終有公理戰勝蠻橫(的)一天。因為既經我們認清了的前途是光明的偉大的,而況此時工人擁護我,黨信任我,應該完成黨的任務。豈能與敵人作白刃戰時為了私事就隨便抽身回家呢。二叔請你向家里人說,勸他們不要掛念我。中華民族必須解放,工人必須鬥爭。時艱敵迫,革命是流血的事情。我處此,縱流到最後一滴血,也(在)所不惜。」這封信表達了劉華對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舍私為公,與敵人戰鬥至死不渝的決心。

堅定信仰

不忘初心,意味著信仰堅定。

人有信仰,生活才有希望。曾有一位思想家說:「在漫漫的黑夜中,人們渴望一座光明燈塔的指引,這就是明確的信仰、基礎的穩固以及由此產生的能夠超越一切險阻的沉穩的勇氣。」

南京雨花台,是一座美麗的山崗。然而,1927年以後的一段歲月里,無數共產黨員和愛國志士犧牲在那里,高文華就是其中的一位。

高文華,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任北伐軍連黨代表。北伐後期,秘密進行反蔣活動。1928年3月在執行任務時不幸被捕。

1929年12月22日,高文華在家書中說:「做人不吃苦,人是不能算人的,我們也真像吃青果一樣的有滋味,我們在辛澀的里面有甜味。我們雖然苦,但我們的良心沒有受罪;我們雖然苦,我們依舊有我們至高無上的精神的愉快;總之,我們是真理的追求者,我們是最公正無私的人,我們是最快活的人呀!」「為人類爭真理的英勇鬥爭,才是奮鬥,所以一個真正的奮鬥者,決不顧慮犧牲的大小、成功的多少或者失敗的。我要做的是使天下勞苦人將來能夠吃飽穿暖的事。」這封信表達了高文華對父母親友的深厚感情,同時也蘊含著雖然面臨長期牢獄生活,但仍堅定信念、追求理想的高尚情操。

李家俊,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四川達縣、萬源一帶組織農民協會,開展反捐稅鬥爭。1931年10月26日因叛徒出賣被捕。10月29日英勇就義於重慶羅家灣。

1925年秋,李家俊因不滿黑暗統治而被以莫須有的罪名囚於萬源監獄。他在牢房牆壁上寫下一首《絕命詞》:「身似虎,氣如虹,那堪囚蟄在籠中!安邦志,濟民衷,潛伏爪牙,忍氣吞聲,任彼小丑且橫行;他日身返潭穴後,再作霖雨濟群生。」監獄生活使他愈加堅定了參加革命活動、救國救民的志向。

1931年6月9日,李家俊在家書中寫道:「家庭狀況,我深不願多說。因為家是因我而敗,我又無法以維持父母及小妹們的最低限度的生活,我又何願敢提家事。但是我一念及目前與我們受同等煎熬的當亦不在少數,所以也就只好比較安心地做我們所應做的事而無所動心。我是一個‘夢想家’,這是許多人給我的稱號。但是我並不以為是在做夢,我以為我的生活是完全真實的,所以我現在仍是向著我的‘夢境’走去!我總覺得我的希望是很快可以達到的呢!」在殘酷的鬥爭中,李家俊始終意志堅定,對革命的勝利充滿信心。

淡泊名利

不忘初心,意味著淡泊名利。

從一名普通群眾到成為一名優秀共產黨員,只有經歷了理解、認同、選擇與熱愛,才能在任何時候都與黨同心同德,才能甘於平凡、默默奉獻、堅守初心。

在濟南槐蔭廣場,聳立著一座「四五烈士紀念碑」,碑上鐫刻著黨的「一大」代表鄧恩銘等22位革命烈士的英名。

1921年春,鄧恩銘與王盡美等人發起建立了濟南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同年7月,赴上海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28年12月由於叛徒告密,鄧恩銘在濟南被捕。

鄧恩銘在給父親的信中寫道:「兒生性與人不同,最憎惡的是名與利,故有負雙親之期望,但所志既如此,亦無可如何……」這封信寫於1924年5月8日,此前,鄧恩銘的父母多次寫信,認為他讀書多年功不成、名不就,不但經濟上無助於家庭,還連累家人為他擔驚受怕,希望他盡快回家謀個差事並完婚。鄧恩銘在信中對此作出了回答。同時,也體現出他視個人功名利祿如糞土,把黨的事業、人民的事業放在首位,不惜犧牲個人一切的崇高精神。

1931年4月5日,鄧恩銘英勇就義前,留詩一首:「卅一年華轉瞬間,壯志未酬奈何天;不惜唯我身先死,後繼頻頻慰九泉。」表達了他為追求理想死而無悔的豪情壯志。

朱瑞將軍在國內享有「炮兵之父」的美稱,毛澤東同志曾評價他是「中國的炮兵元帥」。朱瑞將軍也是解放戰爭期間中國人民解放軍犧牲的最高將領。

1948年10月1日,遼沈戰役期間,朱瑞在執行任務途中,不幸觸雷、壯烈犧牲。

《把地自動讓給農民,才算名符其實的革命家庭》是朱瑞在1948年9月8日赴遼沈戰役前線的前夕寫就的家書。他寫道:「農民翻身,國家才能強盛。我家有地出租,這就是地主,應做模範,把地自動讓給農民,這才算名符其實的革命家庭。我想母親及哥嫂必定早就做到。我記得在山東時,母親及哥嫂都說過,我家都參加革命了,要地是沒用處的。這是對的!」談到各子侄輩,他說:「仍希統統推動他們出來參加革命工作或學習,才不致落到時代後邊,甚至做對人民不利的事情。此事請哥哥多負責教導他們。」朱瑞在信中提出了對家庭土地的處置意見,體現了共產黨人帶頭革命、自我革命、徹底革命的高風亮節。

90多年來,無數仁人志士、英雄兒女用生命詮釋著信仰的力量。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李大釗面對絞刑架,誓言豪邁:「不能因為你們絞死了我,就絞死了共產主義。我深信共產主義必將得到光榮勝利,將來的環球,必定是赤旗的世界!」重溫英烈遺作,感悟共產黨人的初心,讓我們心頭永遠銘記責任,心底永遠燃燒激情;重溫烈士們的錚錚誓言,不僅是對共產黨人初心的回望,更是激勵我們做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竭動力。

歲月滄桑,在時間的淘瀝下,那些跳動著思想火焰的英烈遺作,穿越時空,成為淬煉初心的熔爐,展現在我們面前,值得我們去懷念、去感悟、去沉思。(張思思)

延伸閱讀

廣安觀潮 | 緬懷英烈照初心 砥礪奮進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