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本刊原創,謝絕轉載
內容合作請查看文末聯繫方式
城市空間的性別學研究日漸興起:上世紀四十年代前的西方社會,因社會的不發達和體制的不完善,女性群體的權益受到忽視。與當時的其他行業一樣,建築設計業的話語權被男性牢牢握在手中,女性建築師的地位和工作機會十分受限。女性建築師的缺位使得大至城市的公共空間,小至家居中的次要空間如廚房,都少有考慮女性使用者的便利。本文就建築的性別學提出兩層的分析:一層是女性建築師在工作領域中的缺位,另一層是建築次空間在設計之初對不同性別使用者的需求顧及不周。到底國內外在建築性別學上的發展有什麼區別?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Populuxe by Thomas Hine插圖(圖片來源/Flickr/James Vaughan)
廚房作為女性的工作間
大多數情況下,男性一直扮演在外賺錢養家的角色,而女性則身兼相夫教子等家庭內部職責。曾有研究表明,一般的家庭主婦往往在廚房中度過一天中將近一半的時間,因此廚房空間對女性極為重要。可惜的是上世紀二十年代前的西方社會里,設計廚房的都是男性建築師。他們對烹飪並不熟悉,設計出來的空間更是馬虎且雜亂無章,缺乏邏輯。
網上搜尋廚房煮食(kitchen cooking)關鍵字的相關圖片大多顯示女人獨自在工作(圖片來源/Google截屏)
位於吉尼亞州里士滿弗1910-1925年的廚房。當年,廚房設計不被重視,燃煤的煮食爐(圖右)和煤氣灶(圖左)占據了客飯很大一部分的位置,空間上談不上有效率。(圖片來源/Old House Online via apartment therapy)
1929年的廚房里的台面,工作台和洗滌槽全然是不同的高度。(圖片來源/Old House Online via apartment therapy)
這種狀況直到1926年,澳大利亞籍女性建築兼工程師Margarete Lihotzky為同僚Ernst May的公共住房設計廚房才出現轉機。她的作品Frankfurt Kitchen,先後被添置於一萬個住宅。這間廚房是她為女性設計的一個現代工作間,以她長期對家庭主婦在廚房中勞力和烹飪過程的研究成果為基礎,通過科學地擺放嵌入式炊具和儲藏設備,有效減少工作中需要行走的步數,提高廚房工作效率。
Frankfurt Kitchen 2010年在Museum of Modern Art MoMA 展出時的場景,展覽名為Counter Space: Design and the Modern Kitchen。(圖片來源/Jonathan Muzikar via MoMA)
廚房用度和停留時間的分析圖,其中概括了一頓飯是如何從食材的處理到烹煮的手法以至上菜的步序與順序。(圖片來源/Genius of Design, Ep.2)
雖然Lihotzky之後的設計受到不少批評,如廚房的大小只能容許一個人工作;以及廚房分離於住宅的其他房間更加劇了女性脫離家里其他成員的現象,但Frankfurt Kitchen的設計是女性建築師設計出考慮到女性使用者空間使用感的首例,具有里程碑式意義。
廚房作為女性的「牢籠」
女性每天在廚房里煮著全家的食物,空間和時間上的自由均受到捆綁,因此不少女性婚後不得不放棄工作,投身到家庭主婦的行列。站在城市發展的角度,一半的人口在自願或者不自願的情況下把自己剔出勞力人口,對城市不同產業而言是人力和才華的重大流失。
十九世紀美國宣傳女性職位的海報(圖片來源/Catherine H. Palczewski)
試想一下,一旦解放女性的勞力,將會為經濟和發展帶來多大的收益?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Modern Art MoMA)在2011年曾經有一個關於廚房空間的展覽,分析歷史上廚房設計的突破,展品包括Lihotzky的Frankfurt Kitchen,肯定了Lihozky設計對後世的標誌性影響。二戰後人們安居樂業,容易投放更多時間和經歷在裝潢、打扮家居空間。這次展覽張羅從二次大戰後,比較多圍繞家庭生活設計出的廚房的資料,闡釋出廚房的歷史性跟家居保養、產品消費、美觀與實用、兩性地位等民間課題的親密關係。同時,盡管原因不一而足,但其中一部分市民在二戰後,懼怕城市的密度容易引來恐襲危機,紛紛搬出市區,遷入戰後出現的郊區(suburbia)。城郊化的另一個副作用是男性在外打拼的同時,城市與城郊的距離把女性囚禁在遠離城市的「牢籠」里而找尋不到一般的工作機會,讓她們更多地花時間在廚房工作。
施耐德洛(Snaidero) 作為義大利知名廚具品牌,早在1968年就曾將廚房歸為生活中的重要空間,並進行了一套完整的廚房與廚具設計。(圖片來源/Snaidero)
20世紀初的Alice Constance Austin是第一個提出這個問題的建築師。比起Lihotzky要改善女性工作環境與條件的願景,Austin更傾向於卸下女性本不該擔當的家務重擔。她提議家庭的每日膳食應該從公共廚房統一烹飪好運到每家每戶,吃完的臟碗碟再傳送回公共廚房用機器清洗。一位女性負責一家的雜務費時又費勁,如果能集中清潔、煮食的勞力,社會運作會更順暢。她更提出用嵌入式的,定制的傢俱充分填滿家里難以清潔的小角落,以減少女性清潔打掃的時間。
Alice Constance Austin在給 洛杉磯Llano del Rio社區主管展示她的設計模型1916. (圖片來源/Yale Collection of Western Americana, Beinecke Rare Book and Manuscript Library)
Austin的觀念在當時的社會或許過於前衛以至無法建成,但是在哥大建築系教授Anna Puigjaner針對廚房議題提出了改革性的方案以後,公共廚房觀念得以重新得到關注。她認為現代家居應慢慢淘汰廚房空間,人們可以在大廈或者社區的公共飯堂吃飯。她曾到俄羅斯、巴西、瑞典等地取經,研究各地的人如何發展公共廚房。她指出:19世紀時,幾個家庭會一起聘用一個專業的廚師負責膳食,托兒、家務等粗活也集中由少數人完成,城市達到了有效分工。後來隨著私人廚房的普及,普通家庭難以負擔私人廚師的費用,家政也由於行業地位不斷下降,家政人員往往被指派給外勞或者新移民。她認為,每個女性只負責自己的家庭飲食對空間和時間都是浪費,現代甚至比19世紀思想落後。她參考了早在墨西哥城的社區餐飲(Comedor Comunitario) 便出現的一個公共廚房供應午膳的成功案例。這些飯盒不但便宜,而且因為是專業廚師調配所以更加健康美味,城市里的婦女更有空閒去追逐自己的事業和興趣,不受煩人的家務纏身。
女性的地位在現代社會有著重大的進步,不少人現在兼具職業女性、母親等身份。有不少亞洲的大城市,如香港、星加坡、台北、馬來西亞等都會雇用很多外傭,給家居清潔、打掃、烹煮三餐等,美國社會也出現不少像TaskRabbit等家務代勞app。
TaskRabbit是一個在線平台和可移動市場,可以將自由職業者與當地需求相匹配,讓消費者能夠立即找到日常工作的幫助,包括清潔,搬家,送貨和勤雜工。(圖片來源/Telegraph.co.uk ©Stephan Schmitz)
像Puigjaner、Austin等女權主義者提出的共享觀念,在歐美沒有普遍的實施性。可見,現代尤其是受美式資本主義影響的西方社會,不少人對公共、共享等概念接受程度不一。現在,人們應該重新審視現代社會的發展與需求,重新評估這方面的可能性。
國內的廚房實驗
反觀國內,萬科曾在長陽半島項目中發展出一個叫第五食堂的社區食堂,是不少周邊住戶的固定用餐地點。根據公開報導,一說王石在浙江良渚視察時,受到良渚食街「村民食堂」經營成功的啟發,「觸發了萬科物業服務的升級。」王石也曾公開形容:「第五食堂是給業主提供配套的一個子品牌,宗旨是便民、經濟、安全,創造小區居民交流」。實際上,第五食堂的推出當初或許是不得已而為之。彼時長陽半島項目的周邊配套尚未完善,缺乏衛生健康的餐廳、菜市場等。但社區飯堂實際效果是,不但為居民們提供一個交流的好去處,還免卻了雙職工家庭解決晚飯的後顧之憂,同時對地產商而言也是一個好的嘗試。
第五飯堂的服務據點(圖片來源/萬科)
在上海,還有不少此類實例。如南京西路商圈的白領飯堂;位於城市近郊三林世博家園的三林市民食堂等。當然還包括上海很多社區都推出的社區食堂送餐服務,以照顧行動不便的獨居老人。
另外,近五年國內發展蓬勃的上門服務現在還包括了私廚類/上門做飯類App軟件,支持預約廚師上門燒菜。招待宴席、公司茶歇、家庭聚餐等皆可被滿足。這種服務模式衝擊著國人對家居私密度、空間使用、兩性分工等深入的社會觀念,值得長時間的研究它對國內女性在家庭和工作的時間分配的改變。
做飯類App的宣傳海報(圖片來源/農世界)
盡管一切還有待嘗試和探索,但國內對共享、與科技化的更高認同度,是瓦解廚房建築對性別定義的一大出口。如今,國內的城市家居生活中,女性已有相當多機會不囿於廚房的工作,但新興人群對快捷、健康、實惠、選擇多、可信任的「公共食堂」的需求不減反增。與此類似,歷史上如Austin所倡導的性別平等,很大部分的目的是放大有限資源(如時間)的效益,讓女性花在廚房的時間能越來越少,又同時不把這種「捆綁」轉嫁到家庭的其他人身上。當兩性都有閒暇去追尋自己的興趣與事業,從而避免男或女性的一方受制於空間的束搏。這種並非捆綁而是支持的家庭空間,才具有與城市一致的「公平性」。
文/黃家駿 編輯/劉雅妮+崔國
《城市中國》084期《都市微綠——公眾需求及參與推動的綠色空間轉型》部分內容可在微信瀏覽,請點擊閱讀原文
內容合作聯絡 [email protected]
如果您對文章有什麼看法和意見,或者新奇有趣的話題問題想要吐槽,歡迎留言或在後台回復,我們會定期反饋並集結成文字。也歡迎來稿分享你的思考:[email protected]。
保存二維碼
打開手淘
2019.03.03
前有效
微博 | @城市中國
豆瓣 | site.douban.com/urbanchina/
官網 | www.urbanchina.com.cn/
電話 | 021-65982080(8027)
郵箱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