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百談清史》專欄,逢周三更新
歷史大學堂 出品
文:王金百
編輯:莉莉絲
從十九世紀中葉開始,西方列強開始棒揍東方大帝國——大清王朝,迫於列強武力之壓迫,清政府與列強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這些條約迫使清政府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形態。其中影響最為深遠,迄今仍為大陸人之痛的兩大條約,一個是1858年簽訂的《璦琿條約》,通過此條約,俄國人攫取我中華100餘萬平方公里之領土;另一個就是1895年簽訂的《馬關條約》,日本人訛我白銀兩萬萬兩,裂大陸土。作為中華兒女,此段歷史絕不能忘記!
面對半殖民地的程度不斷深化之窘境,清政府也沒有完全固步自封,不思進取。不論是統治階級還是有志之士,都不願意我中華之遭受外國人凌辱,國之主權不願被他國踐踏,所以一些愛國之士開始發起和組織了一系列的愛國、強國運動。其中動作比較大的要數由康、梁等人發起之變法,史稱戊戌變法。關於這次變法,其初衷是為了改革弊政,以扭轉國家之頹勢,但是隨著變法的一步步進行與深入,很多人和想法與做法發生了根本變化,導致了弄巧成拙的惡果。在那個人心不古的晚清社會,究竟發生了什麼,斷送了大清王朝最後起死回生之機會?
圖1 清 《馬關條約》簽定
-
一、新意欠佳的變法倡導者
這次變法的倡導者,眾所周知乃康有為為首,梁啟超次之,以及後來的支持者譚嗣同等人。我們重點說說康吧,康出身在一個時代為官的家庭,他的祖父輩以及父輩都是抗擊天平天國的主力人物。所以說,康家忠君之道,康就是在這樣的思想影響下成長的。
《馬關條約》一簽,這明顯是要國將不國之節奏啊,康大師怎能坐視不理,於是他利用在京考試的機會組織全國舉人來了個「公車上書」,「書」上主要是痛陳《馬關條約》之痛,以及力求變法改革之迫切,內容很激進也很是積極向上。可惜的是,這份「公車上書」光緒皇帝根本沒看到,因為舉人們是沒有權力給皇帝上書的,只有通過官員代呈,說實話,這個時候誰願意沾這個包,而且當官的都知道,光緒皇帝就是個擺設,說得算的是他的「皇爸爸」慈禧老佛爺,她老人家什麼脈大夥還沒摸清,誰敢當這「出頭鳥」。
圖2 清公車上書
但是,沒過多久科舉揭榜,康先生高中了,這下子他有機會給皇帝上書了,但是由於康此時品階低微,依然沒有直接向皇帝報告的權力,但是康還是在光緒皇帝廣開言路的大環境下,得到了一次由都察院代呈上書的機會,也就是著名的《上清帝第三書》,這次光緒皇帝真的看到了康的見解。其實,康此時的各種了解和建議,並沒有跳出「洋務運動」的大調調,只是言辭直擊要害,說明改革之必要。之後雖然康也上《第四書》,但是這次被拒絕呈交皇帝,此時大清官僚之頑固不化可見一斑。
那麼慈禧老佛爺是什麼態度呢?就現在康的那點影響力還不至於驚動她老人家,據說慈禧也看了康的上書,其實都是些老調新唱,而且慈禧向來不排斥搞洋務,所以對於康這個人,她根本沒當回事兒。
圖3康有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詒
-
二、「母子」之間的矛盾大爆發
此時光緒皇帝已經親政了,至少名義上他現在是大清王朝的最高統治者,祖宗江山基業的第一責任人。盡管光緒皇帝一直被慈禧太后的陰影所籠罩,被迫充當傀儡角色,可是光緒皇帝這位年輕人,有著先祖們同樣的進取心,他不願自甘墮落,更不想成為亡國之君,他渴望主掌朝政,成為一位名正言順的皇帝。因而,他與慈禧太后之間的矛盾只會是愈加激化。其實,這戊戌變法就是光緒皇帝與慈禧太后,這對名義上的母子之間矛盾爆發的一個「產物」,也是光緒皇帝命運走向萬劫不復的轉折點。
在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簽訂之後,德國人又借機敲詐大清政府,搶占我膠州半島,此時之中華真的是雪上加霜。面對如此窘境,光緒皇帝更加堅定了他的改革決心,於是他啟用一些維新派的一些年輕人,如譚嗣同、劉光地、楊銳和林旭四人為四品軍機章京,想法是以維新派控制軍機處,方便皇帝命令盡快下達。同時,光緒皇帝加快部署和實施以康有為和梁啟超提出的改革大綱,改革就這樣如火如荼的開始了。
圖4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1871年—1908年),即 光緒皇帝
當然,盡管光緒皇帝擺出大幹一場的架勢,但是其實影響的範圍十分有限,問題就是他不是實際掌權人。就是為了爭奪這個權力問題,光緒皇帝以及維新派們開始鋌而走險,光緒皇帝開始觸碰慈禧太后最為敏感的人事權,他開始對在京一、二品大員,以及實際掌權衙門進行人事變動。這一下慈禧太后立刻跳腳,立刻出面橫加阻攔,並且發布懿旨收回皇帝對於二品以上官員之任命權,這是慈禧太后對光緒皇帝的警告。面對慈禧太后的警告,光緒皇帝馬上面如土色,認慫!
雖然光緒皇帝慫了,但是維新派依然激進,他們認識到了慈禧太后依然是大權獨攬,但是他們卻做了愚蠢透頂的錯誤決定,發動政變欲除慈禧太后而後快。
圖5慈禧與外國公使夫人們的合影
-
三、薑還是老的辣
而通常關於這場變革的失敗,就必定會提及一位爭議人物「袁世凱「。關於袁的爭議無非以下幾點:
1、事情的結果幾乎是取決於袁世凱的抉擇,作為一名中上等軍官的袁世凱,當時有那麼厲害嗎?
2、老奸巨猾的榮祿和袁世凱怎麼就不那麼義無反顧的跟著慈禧太后對抗光緒皇帝?
3、以慈禧太后的政治敏感性,能夠完全不知情,甚至將自己的命運寄托在幾位大臣的選擇上嗎?別忘了,此時的慈禧太后已經是親自主管過兩次政變的風雲人物了。
其實,早在譚嗣同找到袁世凱之前,慈禧太后就已經時刻盯緊光緒皇帝這夥維新派人的動向,而且做了針對性的準備。當光緒皇帝一紙調令將袁世凱從天津調到北京的時候,慈禧太后就已經明白了維新派人的意圖,她早已安排妥當,就等君入甕。袁的精明之處就在於,這等決定命運之事要懂得「慢半拍」,看看再做決定。
圖6袁世凱(1859年—1916年)
果然,就在還沒等維新派出手之前,慈禧太后掌握一些證據之後率先發力,以迅雷之勢迅速將光緒皇帝控制住,同時逼迫光緒皇帝就范,開始捕殺維新派人士,史稱戊戌政變,這也是慈禧太后一生主管的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大政變。慈禧太后三下五除二,輕鬆擺平了維新派,戊戌六君子也在菜市口被處以極刑,康、梁二人流亡海外。結果就是慈禧太后則再次光明正大的繼續執掌朝政,光緒皇帝徹底成為慈禧太后的階下囚。要不是迫於洋人之阻撓以及保皇派大臣們的極力反對(榮祿和袁世凱都是保皇派之一),那光緒皇帝的結局也會很難預料。
這次變法最後以政變的形式悲慘收場,真正能夠名垂青史的也只有那幾位的無私奉獻而流血犧牲的君子們了。
……………………….END……………………….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百度百科TA說,歷史領域特邀科普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