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書那麼多,為什麼只有這本是我的「聖經」?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前段時間,我六歲的兒子參加了一個機構的綜合測評。和同齡幾乎交白卷的孩子相比,其知識水平、英語能力、綜合水平各項成績良好而均衡。對於一個幾乎不識字,不刷加減法,從來不背單詞,考前沒有任何輔導和任何準備的孩子來說,這樣的成績的確令人喜出望外。

從「幼升小」的焦慮中走出來後,在兒子的課外課程上我一直在做減法,與進入大班後開始加碼的家長背道而馳,我們只參加了一個每周一次的課外班,不跨級不跨班,老老實實按他的接受能力讀著提高班。留出空白的周末日程,整天帶著他去公園,去江邊,去足球場,去博物館,參加科學活動或者去旅行。

育兒書那麼多,為什麼只有這本是我的「聖經」? 親子 第1張

本文由花友@襲文yvonne發布於小花生寫作計劃

因此,我很感激這個小小的測試,它給我吃了一顆定心丸,也說服了爸爸。他一直低估兒子能力。兒子有時候反應慢,注意力不集中,爸爸看到我對這些無所謂,他就焦慮不堪…

在此之前的一段日子里,兒子還做了一件讓爸爸刮目相看的事,他滔滔不絕地復述一個長達十多分鐘《皮皮去買東西》,一長串各種糖的名字開始講,講孩子們怎麼在大街上開糖宴,怎麼被警察驅趕,怎麼去藥店買藥。

他繪聲繪色地還原出不認字的皮皮如何把「藥店」讀成「約寶」。還不認字的兒子,可以說是從聽覺中感知到了「約」和「藥」的視覺關聯…

這一切成就源於我對《朗讀手冊》研讀,執行和內化。

育兒書那麼多,為什麼只有這本是我的「聖經」? 親子 第2張

本文由花友 @襲文yvonne 發布於小花生寫作計劃

一、《朗讀手冊》,

我的家教指導書和育兒筆記本

剛開始讀《朗讀手冊》時的我,是持懷疑態度的,面對五花繚亂的成功案例,我覺得作者為了說服父母開口有點用力過猛,那些優秀孩子的成功一定還有別的因素。後來我讀到了有諾必應(3218頁的故事),堅持和溫和態度,好東西要分享的想法,成人的閱讀引導和示範。

《朗讀手冊》對我來言,就是一本家教指導書,我讀到的是如何給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那些比學歷背景,家庭收入等更樸實更容易獲得的因素。而對於我資質平平的兒子而言,這的確是最輕鬆的學習之路。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選用了兩本書作為我的指導書,一本是《做孩子做好的英語學習規劃師》另一本就是《朗讀手冊》。

育兒書那麼多,為什麼只有這本是我的「聖經」? 親子 第3張

《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劃師:中國兒童英語習得全路線圖》

《朗讀手冊》

育兒書那麼多,為什麼只有這本是我的「聖經」? 親子 第4張

會選用這兩本書,首先因為來自被我很信任的人的推薦,另一個原因是,我想在育兒路上,找到一件可以堅持下去的事情,執行並做好記錄,不斷的修正自己的做法。

是的,這兩本書是我買來當自己的特別育兒筆記本我采集信息消化信息,把自己的感想孩子的狀態按日期寫在書頁上,隔段時間拿出來讀一讀,再寫上新的感想和狀態,寫不下就貼白紙繼續寫。

同時我也在不停歇地閱讀,把我在別處看到的一些與書中契合的方法和理論結合自己的想法記錄在這兩本書上,因為廣泛的閱讀涉獵,我對書中的一些理論有了真正的共鳴和內化。

育兒書那麼多,為什麼只有這本是我的「聖經」? 親子 第5張

漸漸地,我的這兩本特別筆記本越來越厚;而對應的需要理解消化的內容也變得越來越薄。但我仍需要不斷的閱讀這兩本書,溫故而知新。可以說是《朗讀手冊》是我的朗讀聖經。

育兒書那麼多,為什麼只有這本是我的「聖經」? 親子 第6張

二、閱讀《朗讀手冊》給我帶來的感悟

1.為孩子創造一個愉快的閱讀環境

大道至簡,《朗讀手冊》鼓勵家長為孩子提供一個愉快的包括書籍,傢俱和聲音在內的閱讀環境,更鼓勵提供成人的閱讀示範

育兒書那麼多,為什麼只有這本是我的「聖經」? 親子 第7張

育兒書那麼多,為什麼只有這本是我的「聖經」? 親子 第8張

一味地讀,一味地輸入,並不能帶給孩子真正的成長,知識不是熟記。當知識被不斷提取,使用,思考,與新知識結合產生新的認知和想法時,知識才有意義

有人稱之為整體學習法:

當我們學到一個新的知識,建立一個新的概念時,都會發展出一個新的神經鍵。如果這個神經鍵被反復使用,它就會長得粗壯;不被使用就會慢慢退化消失。更高級的是,當通過學習建立起網狀交織的腦神經網路,每一個新知識進來,都會更容易找到「依附點」依附上去,留存下來,迅速同化成知識體系的一部分。

育兒書那麼多,為什麼只有這本是我的「聖經」? 親子 第9張

《給教師的建議》蘇霍姆林斯基也曾做過相當篇幅的闡述,解釋如何通過思考和活動幫助孩子接受新知識。2. 背景知識和真實故事的補充,有助於加強孩子的記憶和感受《朗讀手冊》建議給學前的孩子讀章節書,補充背景知識,幫助孩子們理解。還建議家長告訴他們一些真實的故事,最好是親歷故事,以加強他們的記憶和感受。

育兒書那麼多,為什麼只有這本是我的「聖經」? 親子 第10張

上周的讀書會我以一個提問開始,讓孩子看著封面上的火山圖片說說一說他們所知道的有關火山最著名的事例。然後我們一起討論之前讀書會上看過的一本書《一座島嶼的100年》,說一說火山爆發帶來的影響後後續的生態變化。

熱場之後,我花了半個小時讀了一篇有關地震的短小說。我讀的是《巨眼》叢書中的《暴怒的地球》,前半本是充滿文學性的章節書,講述了一只老狗在地震前中後的變化,在小說的最後老狗克服恐懼英勇救主,獻出了生命。小說里充滿了豐富的情感和詞匯,滋潤著孩子的心。

育兒書那麼多,為什麼只有這本是我的「聖經」? 親子 第11張

育兒書那麼多,為什麼只有這本是我的「聖經」? 親子 第12張

但是這樣就夠了嗎?不,我開始讀後半本書地殼運動,火山,地震和海嘯。孩子們聽得眼睛都不眨

這就夠了嗎?不!我又拿出一本有清晰的自然災害照片的科普書,指著里面請孩子指出,他們了解的地震,海嘯,洪水分別是什麼再接下來,我跟孩子們講我小時候的親歷,親戚和朋友的親歷。

孩子們都驚呆了,原來這些不是僅在書上發生的事情,這些地質災害實實在在地在地球的某個角落上發生著。最後,我們一起去鑽一鑽堅固的寫字桌,體驗一下逃生的技巧。

我們通過獲取(為孩子朗讀小說)、理解(講解地震時怎麼發生的)、拓展(除了地震還有什麼,它們是怎麼發生的?) 應用(原來父母也遇到這樣的事,我們要學習如何從災難中逃生)在不知不覺間完成了一個學習單元。

而這個過程毫不痛苦,還能成為我們另一次讀書活動的背景知識,在適當的時候,從孩子們的大腦皮層中被喚醒,不斷鞏固他們的記憶。

育兒書那麼多,為什麼只有這本是我的「聖經」? 親子 第13張

圖例:新舊記憶法(新方法更多地提取舊知識形成新的個人化的綜合性的長期的記憶)類似的朗讀經驗還有很多,我無時無刻不在提取沉睡在孩子大腦皮層中的記憶。

比如我們看柯南中的這一集「蒙克的名畫《吶喊》被盜案」,我翻出卡梅拉中以《吶喊》為原形的畫面給他鞏固記憶:

育兒書那麼多,為什麼只有這本是我的「聖經」? 親子 第14張

育兒書那麼多,為什麼只有這本是我的「聖經」? 親子 第15張

3.學習語言並不是獨立地掌握一些詞匯和語法,而是要把語言放進文化的背景海洋去了解和學習,經典便是重要的途徑

《朗讀手冊》還鼓勵家長為孩子朗讀經典,我起初並不以為然,僅僅理解為經典名著文采佳。直到最近讀《文學課》之後,理解了為何要看經典,特別是在幼年時期。

育兒書那麼多,為什麼只有這本是我的「聖經」? 親子 第16張

這本書有個很有趣的觀點:

所有的文學都脫胎於同一個故事,任何文學作品都脫胎於「大故事」。零零總總的文學作品都可以提煉出一些固定的元素,還原出神話、童話、民間傳說以及聖經故事的模板。因此,早期閱讀讀經典,可以在後期的閱讀時運用到類似的閱讀經驗幫助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故事和人物的行為。

這個觀點解釋了為何要讀經典,為何要讀流傳了千百年的童話。這是我看到的有關勸人讀經典的最好理由。此外,對於讀經典,我總結出另一個理由:經典童話代代相傳,《三只小豬》,《傑克和魔豆》,《萊賽爾和格萊特》,《長髮姑娘》,這些都是千百年流傳的經典,保留了文字最早的模樣。這些故事絕不能讀簡化版,千萬別漏了里面原汁原味的人物說的話,這些話是不會隨版本和年代的更迭而改變的,因為失去了這些話,故事的魂就沒了

比如《傑克和魔豆》中巨人說的話古凱爾特語”Fee, Fi, Fo Fum!”在李爾王和埃及艷後中都有出現。

育兒書那麼多,為什麼只有這本是我的「聖經」? 親子 第17張

在《李爾王》中:

育兒書那麼多,為什麼只有這本是我的「聖經」? 親子 第18張

再比如錯過這句著名莎翁名著改編:「by the hair on my chinny chinchin,以我下巴上的鬍子發誓,不能讓你進來」,怎能說自己真的讀過《三只小豬》。

育兒書那麼多,為什麼只有這本是我的「聖經」? 親子 第19張

學習語言並不是獨立地掌握一些文字,而是要把文字放進文化的背景海洋去了解和學習。我推薦下面這套書,可以了解美國孩子各個階段要掌握了解的包括經典文學在內的核心知識。國內版保留上述故事的英文原文完整版。好玩的是,在這套書里,你可以讀到杜撰的小華盛頓和櫻桃樹的故事。

育兒書那麼多,為什麼只有這本是我的「聖經」? 親子 第20張

回到為何要讀經典的話題,我再舉個例子。《長襪子皮皮》第十三章《皮皮玩海上冒險》中孩子們唱起了可怕的船員之歌

「十字星座及南十字星阿爾法星當頭高照,十五個水手站在死人的棺材上手里拿著朗姆酒呦呵呵」

南十字星座是什麼?我和孩子都有疑問。後來我幫他查了,原來對應北半球的指北星座,南十字星座是南半球的指南星座。我給他做成了筆記。

育兒書那麼多,為什麼只有這本是我的「聖經」? 親子 第21張

育兒書那麼多,為什麼只有這本是我的「聖經」? 親子 第22張

育兒書那麼多,為什麼只有這本是我的「聖經」? 親子 第23張

十五個水手為何要站在死人的棺材上?在查詢這首水手歌的過程中,我得知這首歌是我們聽過的更早的經典《金銀島》。

《金銀島》中最著名的北歐海盜們的歌謠:

十五個水手扒著死人箱,嗨!嗨!來一瓶朗姆酒!

“Fifteen men on the dead man’s chest- Yo-ho-ho, and a bottle of rum!

Drink and the devil had done for the rest- Yo-ho-ho, and a bottle of rum!”

怪不得書中皮皮說這是她很久以前在一本講海盜的書上看到的,不細究,我們就放過了這個細節:講海盜的書原來就是1882年的《金銀島》,而長襪子皮皮著於上世紀40年代。可見經典的魅力,林格倫是借皮皮之口向經典致敬。而我兒子先聽的《金銀島》,再聽的《長襪子皮皮》。

他很愛聽金銀島。當我幫他找到這兩本書的關聯後,他再也不會把兩本書的著書年代的先後順序搞混了。

三、「背奶」媽媽的朗讀實操

當體會到朗讀的好處之後,我又一次成為「背奶」媽媽。

每天清晨和中午的間隙,我會拿出書,到一個無人的角落,打開荔枝,為兒子錄一段十分鐘左右的音頻。音頻中除了朗讀書名、作者、譯者、出版社和章節名,正文,我還時不時加入我想要兒子思考的內容,比如:

長壽到底是好事嗎?為了幫助別人而沒有盡職的小白白到底是不是好人?你是小白白你會怎麼做?這個故事讓你想到了什麼?

我稱之為「背奶」,是因為播放普通的廣播好似市場上人人可以買到的奶粉,而媽媽因為熟悉孩子的閱讀體系,而能問出相應的問題好似個性化的最貼合孩子體質的母乳。雖然不及「親喂」(當面朗讀)那麼舒適,但是「背奶」的收益遠勝於奶粉或者連奶粉都不及的糖水(電視)。所以,當我一次次為後來者推薦時,我總是會說《朗讀手冊》就是我的朗讀聖經。

「背奶」十天記

我周邊持續堅持親子閱讀的孩子都不愛認字。但是!他們的理解力普遍強於認字多的孩子。因為前者的思維搭上了成人思考的快車,而後者則在逐字辨讀上消耗了大量的腦力且缺乏思考的示範。

所以親子閱讀一定要示範思考的過程,要有講解和交流,否則真比孩子自讀和有聲書強不了多少。親子閱讀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促進孩子思考。提問並不是要考考孩子,而是一種示範閱讀,讓孩子了解,成人讀書時的思考過程。

和暑假前的朗讀劃好詞好句不同,在為娃錄制的《杜立特醫生和神秘的湖》這個十分私人化的朗讀音頻時,我結合了娃的自身經歷,會有意培養「他的聯想力」–閱讀初步需要的技能訓練。

比如,我們讀到海鷗象一朵朵白雲停在空中,我會翻出去年我們在昆明湖餵食西伯利亞紅嘴鷗時的照片,勾起他的回憶,進而理解文本中提及的白雲般停著的海鷗什麼樣子的,然後在此基礎上想像成千上萬海鷗如何形成低空的雲朵。

講解新知識時,勾起他「頭腦里已有的」東西,比如讀杜立特,我們學習了「晴雨表」「六分儀」「天文鐘」「艏」「舯」「艉」…

(不得不佩服任溶溶這位翻譯大家,即使翻譯童書也毫不含糊,船舶用語都是專業級別,我查了半天才能順利解碼,想像幼童自主閱讀如何能百分百解碼成功?親子閱讀的意義在此可見一斑)

這些知識和娃的生活完全無關,完全無用。可當閱讀時,當他對整個故事感興趣時,這些知識就有用了,就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了。晴雨表也就是氣壓表,可以和他播報過的台風知識相關聯;六分儀,天文鐘可以跟他的星座知識扯點邊,於是新舊知識就鏈接起來了,並在日後一次次類似的回想中不斷鞏固積累。

有時,我會和孩子分享作家寫作的技巧:描寫感激之情毫無「感激」兩字,只說小助手如何望著通往遠方大路想像前來援助的鱷魚部落來路的艱難。如何埋設「草蛇灰線,伏脈千里」一個情節不說完只借杜立特之口說太奇怪,轉而又說別的事。

有時,我為孩子講解文字中流露出來的友情,待客之道,同伴間的心意相通。比如,科科國王雖然想要杜立特幫忙,可是一旦杜立特開口求助,他立即擱置自己的願望,急朋友所急。杜立特急著趕路,問小助手是否累,對方明白心意,忙說不用休息。

有時我提醒他注意有關事物的描寫,不是簡單的「難以置信的大,非常大」,而是非常具體的「與棕櫚樹那麼大的腦袋,說話像地震。」

有時,我給他出幾道難題:帆船向南走,右舵舷突然出現陸地,請問陸地出現東南西北哪個方向?

音頻可以反復聽,我可以輕鬆地和他一邊吃飯或者鑽被窩一邊聽,仿佛在聽別的媽媽在講故事。當聽到問題時,我就按一下暫停,留出時間給他反應。孩子總是很安靜地聽著,時不時回答著我的提問,他非常愛聽這為他定制的充滿愛的音頻,代表著媽媽不在他身邊時是他的掛念…

你的故事

你有自己的家教指導書嗎?歡迎來小花生網(www.xiaohuasheng.cn)分享你的經驗!被公眾號選用,會有特別感謝!也歡迎加我們微信(linzi1939)討論交流 …

延伸閱讀:

育兒書那麼多,為什麼只有這本是我的「聖經」? 親子 第24張

感謝訂閱 「小花生網」

和你分享世界上先進的教育資源和方法

周一:英文原版新書開團

周二:話說思維和方法

周三:怎麼閱讀,怎麼學英語

周四、五:教育思考和實踐

周六、日:美好生活畫報、熱點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