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璣:《紅樓夢》甲辰本收藏者 | 衛洪平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張瑞璣:《紅樓夢》甲辰本收藏者 | 衛洪平 歷史 第1張

俞平伯《憶振鐸兄》里說:「一九五三年的晚秋,比現在還稍晚一點,黃昏時候,我從團城他的辦公室,帶回來兩大包的舊本《紅樓夢》,其中有從山西新得的乾隆甲辰夢覺主人序本,原封未動,連這原來的標籤還在上面。……他供給我這些珍貴的資料,原希望我把校勘《紅樓夢》的工作做得更好,哪知道後來我不能如他的期望。」《俞平伯年譜》(孫玉蓉編纂)載入此事。

俞平伯校勘《紅樓夢》用了八種本子,每一種都有個簡稱,甲辰本排第四,簡稱「晉」,《紅樓夢校勘記所用本子及其簡稱的說明》里括註:「近在山西發見。」我瀏覽了數十萬字的《紅樓夢八十回校字記》,處處能見到「晉」的蹤影。

關於甲辰本的價值,俞平伯《紅樓夢八十回校本序》里說:「到了雪芹身後,《紅樓夢》即以八十回的抄本在社會上流行著。……現在我看到的就有三種:(一)乾隆甲辰年(一七八四年)夢覺主人序本八十回。」又說:「比較重要的還推甲辰本。……程高是否看到這個甲辰本不得知。……前八十回今本的規模,在甲辰本上已大體有了。」「如就追窮流變來看,甲辰本便很重要,它為程排甲本和以後的各刻本前八十回的祖本。」這個簡稱「晉」的「很重要」的甲辰本,後來藏到國家圖書館,分裝八函,共有四十冊。山西怎樣發現它的?六十年來沒有任何消息。我業餘做一點鄉邦文獻研究,春節期間遇到與甲辰本有關的線索,探究了一番,我發現,甲辰本的收藏者不是別人,正是我去年以來一直為他編著年譜的譜主——清末民初的政治人物、詩人、藏書家張瑞璣。我感到意外的驚喜。

張瑞璣(1872-1928),字衡玉,號老衡、huan(羊+患)窟野人,山西趙城縣(今洪洞縣趙城鎮)人。他是光緒癸卯科(1903)進士,先後作過韓城、興平、長安的知縣,早期同盟會員。辛亥革命後回到山西,成為首任山西財政司長,旋被任命署山西民政長(辭未就),民國二年當選為第一屆國會參議院議員。1919年南北和議初期,陜西停戰問題如虎當道,亟需公推一位「德望夙著者」充任陜西停戰劃界專員,為和議清除障礙。南北政府和雙方代表把目光聚焦在張瑞璣身上,他成了中外矚目的風雲人物。這年2月到5月,《申報》連續以顯著位置對他「騎虎入關」作了跟蹤報導,該報總主筆、著名報人陳景韓(筆名「冷」)的時評《張瑞璣》稱:「和議之進行與否,懸於陜事之手;陜事之能了與否,懸於張瑞璣之手。」在這樣的歷史關頭,張瑞璣「雖千萬人吾往矣」,其功績已載入《中華民國史》(李新、李宗一主編)。

張瑞璣:《紅樓夢》甲辰本收藏者 | 衛洪平 歷史 第2張

張瑞璣雅好藏書。民國初年他在趙城建「誰園」,將一座中西合璧的藏書樓矗立於汾河之濱。1915年已有「誰園五萬卷藏書樓」之謂,後積至十萬卷。三晉大儒、藏書家郭象升《太原市上購書歌》寫張衡玉:「趙城張五我畏友,書海一釣連六鰲」(張在族兄弟中排第五)。章太炎為張瑞璣親撰的墓表說:「君素好學,自陜西歸,載書百簏,為北軍略奪皆盡,晚又得十萬卷儲之,戒其子曰:所以遺汝亦足矣。善詩書畫,自謂書不如畫,畫不如詩,詩不如其為人,蓋篤論雲。」倫明(哲如)《辛亥以來藏書紀事詩》「趙城帶草繞誰園」,文曰:「趙城張衡玉瑞璣,收蓄尤富,屋曰誰園,本省舊藏多並其中。」《山西藏書家傳略》(薛愈編著)為他單獨立傳。當年上海報紙報導《國民黨學者張瑞璣逝世》的消息,稱他是「民黨才子」、「北方學者之宗焉」。賈逸君《中華民國名人傳》將他歸入「文學」類。

1952年,適值張瑞璣八十誕辰,他的兒子小衡(亦稱筱衡)給山西省政府副主席王世英(洪洞人)寫信,願意把誰園十萬卷藏書全部捐獻給人民政府。王世英在集體辦公時念了小衡的信,當場交給文教廳廳長池莊辦理。同年5月,省文教廳副廳長崔鬥宸專赴趙城迎取。5月31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文教廳致函小衡:「此種慷慨捐獻、化私為公的精神,與愛護祖國文物的熱忱,殊堪嘉尚,除呈報中央備查並俟將書全部整理完畢再行登報表揚外,特先函謝!」據小衡長子祖望回憶,省里曾匯給張家500元,小衡謝絕了,全部退回。那時小衡給自己留下的,只有父親殘存的詩稿、赴陜劃界的函電底稿,還有他為父親編輯、迄未刊行的《誰園集》十二卷。章太炎去世前見過這個未刊稿。

誰園十萬卷藏書運抵太原後,省圖書博物館工作人員按經史子集分類整理,每部古籍都鈐上一枚長方朱印——「張衡玉遺贈」,到年底登錄完厚厚一大冊《誰園書目》。書目子部105號是:「抄本,《紅樓夢》,四十冊,八十回。」左旁標註:「105號《紅樓夢》由崔廳長交黃副主席帶往北京。」當時山西省人民政府只有兩位副主席,即王世英和鄧初民,「黃副主席」當是「王副主席」之誤。大概急著要「帶往北京」,整理人員沒來得及蓋上「張衡玉遺贈」的朱印,但在登錄書目的時候,他們在子部的末尾補錄了《紅樓夢》抄本,且註明它的去向。山西圖書館前輩們謹嚴不茍的職業操守,令人欽敬。

從那以後,「黃(王)副主席帶往北京」的《紅樓夢》八十回抄本,就沒有下文了。

幾天前我看到一份資料:1957年初,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王瑤來山西視察文教工作,對部分大、中學校和文化單位的圖書管理及利用情況提出意見。2月25日《山西省人民委員會辦公廳轉發王瑤意見函》(編號【57】辦秘珺字第25號),附錄了三百多字的意見書,里面王瑤講到:「1954年趙城某氏捐獻藏書,其《紅樓夢》已在京,很有價值。」王瑤是山西平遙人,在學界很有影響,當年分管文教的王世英副主席,將《紅樓夢》抄本帶往北京,很可能先拜訪王瑤,請他過目,再正式送交給中央文化部社會文化事業管理局局長鄭振鐸。「趙城某氏」無疑就是「趙城張氏」,「1954年」則系誤記。山西省檔案館保存了這份檔案資料。略有些遺憾的是,1953年鄭振鐸沒有日記,《鄭振鐸年譜》(三卷本,陳福康編著)、王世英的資料中也沒有記載這件事。

雖如此,筆者認為,王瑤所說「已在京」、「很有價值」的《紅樓夢》,就是「黃(王)副省長帶往北京」的那個八十回抄本,亦即俞平伯1953年晚秋從鄭振鐸處「帶回來……從山西新得的乾隆甲辰夢覺主人序本」。也就是說:那個簡稱「晉」的甲辰本,在山西先是由民國政治人物、詩人、藏書家張瑞璣收藏;其子小衡受後又在誰園藏書樓保藏了二十四年,後來無償捐獻給國家;分管山西文教工作的省政府副主席王世英(洪洞人),1953年親自帶著甲辰本進京,將這一珍貴文物送到保護管理國家文物的最高行政機關。

1989年書目文獻出版社出版了《甲辰本紅樓夢》,馮(其庸)序稱,甲辰本「獨標《紅樓夢》」,「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本子」。近年又有幾家出版社出了影印本或排字本。從網上看,紅學專家對甲辰本的研究還在不斷深入,許多讀者對這個抄本也充滿興趣。逝者已矣,其藏永在,書樓猶存。幾年前省財政撥款,上下合力,對誰園藏書樓進行了保護性維修。這座山西現存的中西合璧、規模最大的民國私家藏書樓,已成為一個旅遊景點,去年底還申報了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許有一天,誰園藏書樓將掛上一塊牌子,上面寫著:

《紅樓夢》甲辰本張氏庋藏處。

本文刊2019年3月7日《文匯報 筆會》

點擊「閱讀原文」可跳轉至《甜如蜜》購買網頁

張瑞璣:《紅樓夢》甲辰本收藏者 | 衛洪平 歷史 第3張

【筆會近期作品推薦】

艾平:我家的年夜飯,是我煮的手把肉

陳沐:那些無處安放的情感,終被收容於《流浪地球》

嚴鋒:科幻是一種希望

南帆:讓芒果樹留在原地吧,真正的樹不會懼怕離別

路明:上海來的外婆

王瑞蕓:三位老人創造的奇跡

朱麗麗:未擇之路與遇上一面

甫躍輝:春來早

劉心武:海棠無香書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