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開國賢相,一生開掛勵志,晚年卻靠絕食自殺保全家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南宋開國賢相,一生開掛勵志,晚年卻靠絕食自殺保全家 歷史 第1張

你準備先看哪篇熱文:明朝那些事兒講的歷史是真的嗎|慕容復要恢復的大燕國有多奇葩|極簡中國遊牧民族史|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國外歷史書吹水的現象很嚴重|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

南宋開國賢相,一生開掛勵志,晚年卻靠絕食自殺保全家 歷史 第2張

趙鼎塑像

公元1226年,宋理宗也想學學唐太宗,遴選二十四位功臣,把名單交給畫師,命畫師畫像,然後把畫像放在昭勛閣里,史稱「昭勛閣二十四功臣」。

宋理宗所選的功臣,只有曹彬、潘美、曹瑋、李繼隆、韓世忠五位是職業軍人,也就是武將,其他十九位都是文臣,其中包括趙鼎。

在這個名單中,趙鼎的排位雖然並不靠前,僅排第十八位,但卻被稱為「南宋中興賢相之首」。

《宋史·卷三百六十·列傳第一百一十九》:論中興賢相,以鼎為稱首雲。

這位「中興賢相之首」,卻是「好人未必有好報」,最後的結局是絕食而死。

01

趙鼎,山西聞喜人,年僅四歲就失去了父親,由母親樊氏撫養成人。

樊氏出生於大戶人家,是少有的才女。

雖然失去丈夫後生活艱難,但作為兒子的老師卻綽綽有餘,加上兒子天資聰穎,幾乎不用吹灰之力,便把兒子培養成為了「博通經史百家之書」的大才子。

宋徽宗崇寧五年,二十一歲的趙鼎高中進士,從此走上仕途,擔任洛陽縣令沒多久,由於工作出色,很快升為開封府士曹。

靖康年間,金軍大舉南下,攻占太原,包圍京城開封,貪生怕死的宋徽宗怕當亡國之君,禪位於十六歲的太子趙恒,是為宋欽宗。

老子是軟蛋,兒子也好不到哪里去。

宋欽宗一上台就打算屈服,希望與金人議和,金人說這個可以有,但條件是你們賠款、割地,並特別提出「必須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大重鎮」,宋欽宗召開會議討論的時候,只有趙鼎敢說硬話:「祖宗之地不可以與人,有什麼好議的!」

可惜,他雖然參加了會議,在朝廷卻是個芝麻官,人微言輕,誰也不尿他,沒被人趕出去,就算不錯了。

不久「靖康之變」爆發,開封失守,宋徽宗父子等人做了俘虜,被押著北上,金人打算立張邦昌為帝,命趙鼎擬寫議狀,堅決不做貳臣、死也不當漢奸的趙鼎,與秘書省校書郎胡寅等人,逃進太學躲了起來。

靖康二年,宋高宗趙構在應天(今河南商丘)繼位,聞訊趕到應天的趙鼎,被這個南宋第一任皇帝任命為戶部員外郎。

金人聽說南邊又有了皇帝,又興兵來打——你這個渣渣政權,居然還想死灰復燃,那就把你搞死在萌芽狀態!

世上的路千萬條,位子未穩的趙構,卻只有逃命這一條,從應天到鎮江,從鎮江到揚州,從揚州到杭州,從杭州到建康,一路上若驚弓之鳥,狼狽不堪。

02

之前俘虜了他們兩個皇帝的金人,對這一個也是志在必得,趙構逃向哪里,他們就追向哪里,還來了個「搜山檢海」,史稱「搜山檢海捉趙構」,那架勢,不亞於朱棣找朱允炆。

這種像狗攆兔子那樣,被攆得到處跑的日子,趙構實在受不了啦,再這樣下去,總有一天他也會被抓住,步他老爹和哥哥的後塵,那他們趙家,可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本來也是!

趙構把大臣們叫到一起,各位愛卿,各位冤家,各位混帳,各位吃幹飯的,你們倒是想個辦法,別他媽只會跟著逃命啊!

這些跟著逃命的大臣,當然不都是豬頭,誰都明白,再也不能發生大老板被俘的囧事了,卻只有趙鼎拿出了辦法,上了一份名叫《陳防秋利害》的奏折。

在奏折中,趙鼎寫道:「宜以六宮所止為行宮,車駕所止為行在,擇精兵以備儀衛,其餘兵將分布江、淮,使敵莫測巡幸之定所。」

大意是說,如今皇上您之所以被金兵尾追,怎麼也擺脫不掉,那是因為您到哪里他們都知道,如果他們不知道您的蹤跡,那他們就沒辦法了,總不能瞎追吧?

而要做到這點,趙鼎的辦法是搞兩個「宮」,一個行宮一個行在,六宮駐足之地為行宮,陛下車駕駐足之地為行在,挑選精兵護衛,其他兵將分布於江、淮,讓敵人搞不清楚大老板到底在哪里。

理論上來說,這辦法不錯,但還得看效果,得試試看,一試之下,金兵果然被搞蒙了,不知宋朝皇帝固定住在何處,不知該追哪一路,之前疲於奔命的宋高宗,終於可以比較長時間地呆在一個地方,睡個安穩覺了。

之後不久,趙鼎被提拔為右司諫,又因提了一個合理化建議,遷殿中侍禦史。

03

一個小計策就使大老板擺脫了可能的被俘命運,當然不足以冠以「中興賢相之首」的美名,因為那時候,趙鼎尚未拜相,離相位還遠著呢。

然而,作為小小的言官,趙鼎接下來的貢獻,可以說比任何人都大,而早在升殿中侍禦史之前,他提出的四十件政事,三十六件都得到采納,以至於宋高宗當著大臣們的面說:「肅宗興靈武得一李勉,朝廷始尊。今朕得卿,無愧昔人矣。」

南宋開國賢相,一生開掛勵志,晚年卻靠絕食自殺保全家 歷史 第3張

趙構劇照

趙構把趙鼎比作唐肅宗的李勉,這個評價,可以說是相當地高了。

李勉是何方神聖?

簡單點說,他是「安史之亂」後唐肅宗逃到靈武(他爹唐玄宗逃到四川),迷茫之際的指路明燈,是輔佐唐肅宗光復社稷的股肱之臣。

「你也是我的股肱之臣」,宋高宗那話,分明是這個意思。

然而,人的命運就是這麼怪,好事與壞事,總是相伴而來,正當趙構無比倚重他之際,小人開始出現。

這個小人,就是宰相呂頤浩。

韓世忠在黃天蕩趕跑金兵之後,一些大臣頭腦發熱。

宰相呂頤浩尤其如此,以為侵略者不過如此,以為一鼓作氣,便可以把侵略者一舉搞定,於是建議趙構禦駕親征。

這不是輕敵冒進嗎?

金兵若是那麼好打,之前也不至於連吃敗仗,一般人頭腦發熱不知好歹也還罷了,堂堂宰相頭腦怎麼如此簡單?

呂頤浩的建議,當即遭到趙鼎反對——如今形勢尚未明朗,千萬不能讓陛下冒險!

這主意,確實比放了十天半個月的飯菜還餿,說輕點是輕敵冒進,說重點是把大老板往敵人虎口里送,那不正中金人下懷麼! 趙鼎這一反對,等於又「救」了趙構一「命」。

04

趙鼎知道,誰得罪了呂頤浩,都沒好果子吃,因為他不但是資深宰相,還手握人事任免大權。

果然,呂頤浩一生氣,就讓他去當翰林學士。

這是升了啊,是好事啊。

好個屁!

升是升了,卻無實權,無話語權,只能在一邊乘涼。

任命下來後,趙鼎來了個拒不上任。

好吧你贏了,不願當翰林學士,去當吏部尚書吧,這個官兒不小哦,也有實權哦,那些官員,都會來巴結你哦。

南宋開國賢相,一生開掛勵志,晚年卻靠絕食自殺保全家 歷史 第4張

呂頤浩畫像

對於呂頤浩的改任,趙鼎依然拒不上任,他只想當個言官,給大老板提提醒,出出主意,因為他明白,這才能最大限度地體現他的價值。

他對大老板趙構說:「陛下都能從諫如流,宰相卻做不到,陛下重視言官,宰相卻屢屢壓制。」

然後他就稱病回家了,「堅臥不出」,還上書數落呂頤浩的過失。

他又贏了,大老板免了呂頤浩的宰相職務,提拔他為禦史中丞,隨後又升他為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

大老板還對他說:「我每每聽說前朝忠諫之臣,他們的事跡是那樣感人,恨不得認識他們,如今在你身上,看到了他們的影子。」

05

與趙鼎不斷升官形成反差的是,軍隊總是在打敗仗,還把軍事重鎮襄陽也丟了,而拿下襄陽的,竟然是偽齊軍隊!

關鍵是,襄陽處於國都的上遊,敵人若來個順水而下,趙構弄不好又得逃亡!

紹興四年,趙鼎剛被提拔為參知政事(副宰相),岳飛就上書朝廷:「襄陽六郡,地為險要,恢復中原,此為基本」。

襄陽太重要了,岳飛想收復。

宋高宗問趙鼎,派岳飛去收復襄陽,你看他行不行,趙鼎說,除了他沒有第二個人。

然而,趙鼎如此看好的岳飛,有人卻不以為然,比如簽書樞密院事徐俯。

事實卻證明,善於識人的趙鼎沒看錯人,經四個多月激戰,嶽家軍大敗偽齊三十萬大軍,一舉收復襄陽六郡。

南宋開國賢相,一生開掛勵志,晚年卻靠絕食自殺保全家 歷史 第5張

紹興四年,岳飛收復襄陽六郡形勢圖

襄陽六郡等大片失地的收復,不但為今後反攻中原創造了條件,也成為「嶽家軍」名震天下最重要的一戰。

雖然操刀手是岳飛,但如果沒有趙鼎對岳飛的肯定,趙構也不敢讓岳飛去幹,所以那以後,趙構對趙鼎更加信任和倚重,甚至要任他為知樞密院、川陜宣撫使,趙鼎卻說他不是那塊料,辭謝。

趙構以為他嫌官小,給他做思想工作:「四川擁有全國一半的地盤(可見當時南宋的地盤縮小到了什麼程度),不但全部交給你,還給你升降官吏的全權,朝廷不予干涉,難道你還不滿足?」

趙鼎當然不是嫌官兒小,而是四川有一個牛人吳玠(時任四川宣撫使),他擔心與其尿不到一個壺里,直到趙構答應吳玠歸他節制,他才同意到四川去,趙構便改任他為都督川、陜諸軍事。

然而,趙鼎的條疏,卻遭到宰相兼知樞密院朱勝非的阻抑,因為之前由於意見不合,他得罪過他。

趙鼎也不含糊,直接上書「叫苦」:臣還沒走呢,有人就扣壓臣的條疏,不讓陛下知道,這要是去到萬里之外,也不知會怎麼樣。

實際上,很多大臣都認為朝廷缺他不可,甚至還有人上書把他留住。

恰逢邊境吃緊,邊報紛至,趙構得向他請教用兵大計,所以他去辭行時,趙構不讓他走了,這種時候,你可走不得,留下來吧,朕離不開你,並表示一定任他為相。

說到做到,紹興四年,趙構任命趙鼎為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相當於宰相)。

06

盡管因性情耿直得罪過不少人,但到目前為止,趙鼎的人生道路,總體來說還算平順。

大老板對他的信任和倚重,依然如故,直到秦檜橫空出世。

秦檜是建炎元年被金人俘虜的,那時候他的職位,是禦史中丞。

南宋開國賢相,一生開掛勵志,晚年卻靠絕食自殺保全家 歷史 第6張

秦檜劇照

被俘後,秦檜屈服於威逼利誘,見風轉舵,幫金人做了不少事情,得到黏罕「非常賞識」,後者賜他錢萬貫、絹萬匹。

誰也沒有想到,相當於已經變節、成為金人走狗的秦檜,四年後突然攜家而還。

尤其令人困惑的是,秦檜回來後,趙構根本不調查他在金國做了什麼。

馬上任他為相,只是因為朝臣議論四起,才不得已罷了他的相位,但後來又獲起用,被趙構再度拉入核心決策層。

紹興八年三月,趙構任命秦檜為尚書右仆射兼同平章事,與趙鼎並相。

再度拜相後,秦檜開始販賣他的投降主義爛貨,主張接受金人議和,而投降,恰恰是趙鼎最深惡痛絕的。

悲催的是,作為大老板的趙構,之前一直堅持抗金的趙構,此時站在了秦檜一邊,相信了秦檜描繪的「美好前景」——答應了金人的條件,滿足了金人的胃口,就可以偏安一隅,高枕無憂了!

堅持抗金的趙鼎,自然與秦檜水火不容,被排擠在所難免。

據《宋史·卷三百六十·列傳第一百一十九》,趙鼎被罷相,是秦檜構陷的結果,先是指使人指責趙鼎曾接受張邦昌的偽命(實際上趙鼎拒絕了,逃到太學躲了起來),把他趕到泉州任知州,又讓人指控他貪污都督府十五萬緡錢,把他貶到興化軍。

秦檜仍不罷休,指使指控他的人窮追猛打,趙鼎又被趕到漳州,接著被趕到潮州,擔任清遠軍節度副使。

在潮州五年,趙鼎閉門謝客,不談時事,有人問起,只是一個勁兒地說,都是我的錯,都是我的錯。

秦檜依然不放過他,其黨羽詹大方誣蔑他受賄,竟然命潮州郡守把他編在移民中,把他趕到吉陽軍。

在吉陽軍三年,趙鼎的日子異常難過,門下故吏都不敢與他來往,甚至問候的信都不敢寫,生活也異常艱苦,若不是廣西經略使張宗元不怕牽連,時常送些吃的,餓死的可能性都有。

趙鼎明白,秦檜非置他於死地不可,便派人對兒子趙汾說:「既然秦檜非要我死不可,那我就滿足他的願望罷,只有我死了,你們才安全,不然,全家都得遭殃。」

紹興十七年八月二十日,趙鼎絕食而死,終年六十三歲。

寒食

趙鼎

寂寂柴門村落里,也教插柳記年華。

禁煙不到粵人國,上塚亦攜龐老家。

漢寢唐陵無麥飯,山溪野徑有梨花。

一樽徑籍青苔臥,莫管城頭奏暮笳。

這是他被貶潮州5年所寫名詩,大概意思是:即使冷冷清清開著幾扇柴門的村落里,也還是要插幾根楊柳枝條,標誌出每年的節令。寒食的傳統雖然沒有傳到遙遠的廣東,但清明上墳奠祭祖先的禮儀還是和中原一樣。時至今日,漢唐兩代的王陵巨塚,已經沒有人前去祭祀;而山邊溪間的小路上仍生長著許多梨花。世代更替,非人力所能左右,不如喝上他一杯醉臥在青苔上,莫管關城門的號角聲是否響起來。

人生啊,無常才是唯一不變的。趙鼎呆在潮州5年,最後還是繼續被貶吉陽軍(海南三亞)。

誰能想到,秦有萬世罵名,他被海南奉為十賢之一。

最難想到的,三亞早成為地球知名旅遊勝地,中國同胞爭著去。

無常就無常吧,心越大,越開心。

南宋開國賢相,一生開掛勵志,晚年卻靠絕食自殺保全家 歷史 第7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