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哭郎」嬰兒睡眠障礙症的一則驗方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夜哭郎”嬰兒睡眠障礙癥的一則驗方

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個夜啼郎。許多媽媽都讓家里的「夜哭郎」折騰得苦不堪言。對於「夜哭郎」們,是不是就束手無策了呢?中醫養生專家推薦一驗方,治療「夜哭郎」很有效果。

驗方:

蟬蛻5克,鉤藤6克,柏子仁6克,夜交藤3克,茯神5克,黃連3克,甘草5克,酸棗仁10克。水煎,每日1劑,分2服完,連用7天。

「夜哭郎」,中醫叫夜啼,是指嬰兒時期常見的一種睡眠障礙。不少孩子白天好好的,可是一到晚上就煩躁不安,哭鬧不止,人們習慣上將這些孩子稱為「夜啼郎」。多見於新生兒及6個月內的小嬰兒。新生兒及嬰兒常以啼哭表達要求或痛苦,饑餓、驚恐、尿布潮濕、衣被過冷或過熱等均可引起啼哭。此時若喂以乳食、安撫親昵、更換潮濕尿布、調整衣被厚薄後,啼哭可很快停止,不屬病態。

中醫認為小兒夜啼常因脾寒、心熱、驚駭、食積而發病

如果是脾胃虛寒導致,症見小兒面色青白,四肢欠溫,喜伏臥,腹部發涼,彎腰蜷腿哭鬧,不思飲食,大便溏薄,小便清長。舌淡苔白,脈細緩,指紋淡紅,治宜溫中健脾。

如果是心熱受驚導致,症見小兒面赤唇紅,煩躁不安,口鼻出氣熱,夜寐不安,一驚一乍,身腹俱暖,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尖紅、苔黃,脈滑數,治宜清熱安神。

如果是驚駭恐懼導致,症見夜間啼哭,面紅或泛青,心神不寧,驚惕不安,睡中易醒,夢中啼哭,聲慘而緊,呈恐懼狀,緊偎母懷,脈象唇舌多無異常變化,治宜鎮驚安神。

如果是乳食積滯導致,症見夜間啼哭,厭食吐乳,噯腐泛酸,腹痛脹滿,睡臥不安,大便酸臭,舌苔厚膩,指紋紫滯,治宜消食導滯。因此,中醫治療夜啼主要辨證論治。

本病多見於驚恐傷神,小兒神氣怯弱,復因暴受驚恐,則心神受驚,故睡中驚悸而突然啼哭,神情不安,時作驚惕,緊偎母懷以求安全。《育嬰家秘·夜啼》雲:「驚惕者,常在夢中哭而作驚。」暴受驚恐,神志不安,心虛膽怯,故夜啼。本驗方有定驚安神、清心息風的作用,方中蟬蛻、鉤藤息風鎮驚;柏子仁、酸棗仁、夜交藤、茯神定驚安神;黃連清心火,甘草調和藥性,合用可息風鎮驚,寧神定志,清心助眠,因此本方對於驚恐傷神導致的夜啼效果頗佳。

版權聲明:

· 本文摘自中國中醫藥報,作者劉維忠、王世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