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生後3天是寶寶逐漸適應宮外環境的關鍵期,每天都有不同表現。雖然每位寶寶各有差異,但還是有共性表現,我們來逐一解釋,讓新手媽媽做好準備。
1.寶寶:第一天「貪睡」寶寶
寶寶在生後最初的4小時表現出警醒,餘下來的大多數時間會處於睡眠狀態;這是由於寶寶在出生過程中,腎上腺素分泌增多,維持其處於警醒狀態;分娩對於寶寶來說也是辛苦的事情,需要休息調整,由於出生時胃有存糧(在子宮里吞入的羊水),第一天胃容量又小,饑餓感並不強烈,通常會處於長時間的睡眠狀態;另外,新手媽媽對寶寶的暗示不敏感,房間光線比較亮,寶寶眼睛睜不開,都會讓媽媽誤認為寶寶一直在睡覺。
媽媽應對:在出生後第一小時內完成初次哺乳和持續的皮膚接觸
寶寶處於警醒期時,新手媽媽要多了解自己的寶寶。生後第一小時給予嬰兒皮膚接觸,能促進純母乳餵養率、加強母嬰互動、維持新生兒體溫和血糖穩定、降低媽媽產後出血的發生。皮膚接觸是指讓嬰兒與母親進行直接的皮膚接觸,胸貼胸、腹貼腹。實施過程中要注意安全,不可大意。媽媽半臥位而非平臥位;嬰兒頭高於乳房,不可在乳房、雙乳之間或腹部俯臥;嬰兒頭偏向一側,保持嬰兒臉、口鼻可見;嬰兒脖子伸直,頭部有支撐,保持呼吸道通暢;媽媽一手置於新生兒臀部,一手置於新生兒背部,防止新生兒滑落。媽媽瞌睡時不可實施。爸爸在陪伴過程中,也要關注好媽媽和寶寶,不要忙於發報喜信息,而忽略對母子關注。
媽媽應對:根據哺乳早期提示來喚醒嬰兒以完成每天至少8次的哺乳
寶寶處於「貪睡」狀態時,新手媽媽要學會識別寶寶的各種提示。寶寶要吃的早期提示有張嘴,找乳,吸吮小手等;哭是最後的提示,此時哺乳通常不能順利進行。嬰兒有6種狀態:深睡期,淺睡期,瞌睡期,安靜清醒期或煩躁和啼哭期。當嬰兒處於清醒狀態時,哺乳更容易進行。因此,新手媽媽第一天的重要任務是要觀察寶寶,學會識別寶寶的哺乳提示和不同狀態。母嬰同室、每次哺乳前實施皮膚接觸,能幫助媽媽觀察到更多的寶寶細微表現,這是邁向成功母乳餵養的第一步。
喚醒寶寶的小技巧:換尿布,拿走嬰兒的蓋毯,脫掉嬰兒的衣服,母嬰皮膚接觸,撫摸嬰兒的背部,腹部,四肢等。
2.寶寶:1天10次哺乳中可能只有1-2次良好含接;
雖然覓食反射(觸碰嬰兒的下巴、嘴唇和臉引出的嬰兒張嘴)和吸吮反射(觸碰口腔內硬顎與軟腭交接部位或按壓舌體時引出嬰兒吸吮動作)是寶寶的原始反射,是與生俱來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寶寶一開始就能成功的含接媽媽的乳房,這需要媽媽和寶寶不斷的嘗試和練習。可能1天10次哺乳中,只有1-2次良好的含接。新手媽媽要有心理準備,這很正常,要對自己和寶寶有信心,家里人也不要著急,要給媽媽和寶寶時間去練習,千萬不要直接下結論,「寶寶不會吃媽媽奶!」
媽媽應對:練習、練習、練習…… 按需哺乳,不限制的哺乳,每日至少8次
正確的哺乳姿勢:母親舒適,身體有良好支持,放鬆;嬰兒的整個身體支持好,面朝母親(胸貼胸,腹貼腹),身體在一直線上。
有效的含接表現:寶寶嘴張大、嘴唇向外翻吸住媽媽乳暈,下巴觸及乳房,不對稱含接(嬰兒嘴唇上方見到更多乳暈)。
哺乳時請咨詢你的責任護士,正確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不要給予人工奶嘴,寶寶會乳頭混淆,不要吃媽媽的乳房!!!
不要隨意添加奶粉,除非有醫囑!!!
3.寶寶:正常情況有一次濕尿布,有1-4次黑色、黏稠的胎糞;
寶寶第一次解尿和解大便很重要,這告訴我們Ta的泌尿系統和消化系統是正常的。寶寶第一天有一個生理性利尿過程,會將身體中多餘的水分排出。寶寶第一天排出的大便是黑色、黏稠的大便,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胎糞。這是寶寶在媽媽體內吞咽羊水消化後形成的糞便,母乳有輕瀉作用,有利於胎糞的排出。由於排出多於攝入,所有嬰兒都會出現生理性體重下降,體重下降在7%之內,都屬於正常現象。
媽媽應對:記錄寶寶的餵養次數,大小便次數、大便顏色,每日體重。
新手媽媽請每天記錄,這些是評估寶寶攝入量是否足夠的重要指標。
第一天請在母乳餵養最接近的時間段上劃圈 目標:至少8次
趙敏慧,女,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護理部副主任,碩士生導師。從事產兒科護理工作20餘年,致力於母乳餵養、新生兒護理方面的研究,有著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2013年赴美進修學習,在德克薩斯州兒童醫院跟隨國際泌乳顧問團隊學習,並取得國際泌乳顧問的證書。
門診安排:
母乳餵養指導門診(孕期和產後)
周五(一婦嬰西院,長樂路536號)
社群福利
微信公號:段濤大夫
新浪微博:@段濤醫生
本文已設「原創」,可以轉PO,不允許編輯修改。
與喜歡的人一起做喜歡的事,這還是你自己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