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情緒傳播,孩子成為「踢貓效應」受害者,家長現在反思還不晚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文|韓曉育兒經(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一位父親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評,回到家就把沙發上跳來跳去的孩子臭罵了一頓,這孩子窩火,就狠狠地去踹身邊打滾的貓。貓逃到街上正好一輛卡車開過來,司機趕緊避讓,卻把路邊的孩子撞傷了。這個過程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踢貓效應」,講的就是壞情緒傳染的過程和危害。

人不滿的情緒和糟糕的心情,一般是由地位高的傳向地位低的、由強者傳向弱者,其實這就是一種心理疾病的傳染。情緒在傳遞過程中,如果主觀上沒有得到合理的控制,那麼最後受傷的一定是最無辜、最弱小的人,在社會中,這個人通常是窮困沒有地位的人;而在家庭中,這個受傷害的人往往就是孩子

不良情緒傳播,孩子成為“踢貓效應”受害者,家長現在反思還不晚

▪ 教育孩子的時候,你是不是「踢貓效應」中的‘踢貓’者?

在日常生活中,繁重的工作、瑣碎的家務還有來自社會和家庭四面八方的壓力,讓家長們承受了太多,誰都不能保證沒有負面的情緒。面對這種負面情緒,很多家長都難以控制,但對於壓力又無可奈何,於是把這種負面情緒轉移到了孩子的身上。這樣的事在生活中屢見不鮮,我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位媽媽在網上買了一條裙子,但是尺碼有點小,想跟客服商量換一下,客服說可以換,但是因為是媽媽主觀原因導致換貨,賣家是不承擔運費的。媽媽有點生氣,她覺得,明明就是賣家的尺碼不準才會穿著小,憑什麼不付運費。於是和賣家吵了幾句甚至拿出」差評「要挾,但是客服還是不承擔運費,媽媽無奈自己付了運費。郵寄完快遞回到家里,兒子在自己面前又蹦又跳,擾得她心煩意亂,剛才對客服的怒火‘蹭’一下子就上來了,她狠狠地踢了兒子一腳,還沖著兒子喊:要不是為了生你,我怎麼可能身材走樣,穿不下裙子呢?孩子很委屈一直‘嗚嗚’的哭,他不明白,自己明明什麼都沒做,為什麼讓媽媽這麼生氣。

客服沒有錯,按照程序處理問題,孩子也沒有錯,他甚至沒有參與到媽媽買裙子的事情中來,錯的是媽媽,不應該把對付運費的不滿情緒發泄在孩子的身上。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自身還沒有獨立,他們只能選擇順從父母,面對父母沒有由來的責怪和訓斥,孩子們「低頭認錯」了。但是在他們的心中,仍有著自己的想法。可孩子們的「順從」卻讓父母慢慢就習慣了把他們當成「出氣筒」,用來發泄所有無處發泄的負面情緒,而孩子在長時間的壓迫下也會慢慢形成「逆反」的心理

不良情緒傳播,孩子成為“踢貓效應”受害者,家長現在反思還不晚

▪ 家長的錯誤「示範」讓孩子也變成了「踢貓」者

在父母身上發生了「踢貓事件」孩子也從父母身上學到了這一「踢貓」動作。當他們受了父母的‘氣’後,他們也難掩心中的怒火,於是他們開始尋找比自己還弱小的「貓」,或是等自己足夠強大時,他們也開始發泄自己的負面情緒,將自己的腳踢向身邊的「貓」。

▪ 如何避免「踢貓效應」帶來的的惡性循環

1.借助外力,從根本阻斷「踢貓效應」的發生

在《爸爸去哪兒》中,Jasper發現爸爸有生氣的「跡象」的時候,他就會特別冷靜溫柔的問陳小春:「你怎麼了?」陳小春聽到兒子問自己「怎麼了」的時候,就反應過來,自己好像要發脾氣了,孩子已經察覺到了,於是他就會平復一下自己的情緒。

每個人都會生氣,生氣的時候看什麼都不順眼,但是生氣的‘勁’過了以後,想一想剛才的事也沒有那麼嚴重,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可能是外界的幫助。Jasper發現爸爸的情緒不好,就趕快幫助爸爸「調節」讓爸爸冷靜下來,從根本上就避免了「踢貓效應」。夫妻之間也可以互相幫助,當發現一方情緒變壞時,就溫柔地提醒彼此,避免讓孩子成為受害者。

2.正視「踢貓效應」的危害,時刻警示自己

父母都知道,把不良情緒傳染給孩子,對於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但是為什麼還是控制不住呢?原因就是在我們潛意識里,「負面情緒」和「踢貓效應」帶給我們的危害是很遙遠的事,不足夠引起我們的重視。這和在公共場所貼「酒駕」的海報一樣,時時刻刻提醒司機朋友們,酒駕的危害,從而減少酒駕的次數。

同樣,如果在爆發「踢貓效應」前家長就看到孩子失落悲傷的樣子,或許就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了。建議家長可以在家里明顯的地方貼上「提示語」在自己爆發之前看看,緩解內心的壓力,避免傷害孩子。

不良情緒傳播,孩子成為“踢貓效應”受害者,家長現在反思還不晚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難免有心情不好的時候,但我們不能讓別人替我們承擔壞情緒產生的後果,尤其作為家長就更不應該將外界給自己的壞情緒帶到家里面,帶給孩子。心情不好產生的「踢貓效應」不但不能讓負面情緒消散,還會傳播壞情緒,甚至是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破壞和諧友好的親子關係。

「踢貓效應」說白了就是一條惡性的情緒鏈,有的人發泄了不滿,有的人承受了傷害,但卻沒有真正的受益者。發泄的快感一瞬間就沒了,但是受傷的人的疤痕卻永遠都在,我們不能讓孩子長大的同時,傷痕也跟著長大。所以,從拒絕「踢貓」開始,請關愛自己的孩子吧。

今日互動:你遇到過「踢貓效應」嗎?你是情緒發泄著還是「貓」?你將如何引導孩子遠離負面情緒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

在育兒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找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

關注【韓曉育兒經】,棘手的育兒難題和倍感幸福得育兒瞬間都能得到幫助和回應,經歷和經驗可能不同,但我們愛孩子的心始終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