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慈相濟」才是最好的教育,「虎媽貓爸」的育兒方式,值得深思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的家長會選擇嚴厲一些的方式,有的家長則會選擇寬鬆一些的方式,有的家庭還會選擇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配合式教育……但是,你知道嗎?無論怎樣的教育方式,怎麼寬怎樣嚴如果掌握不會尺度,都會對孩子未來產生不好的影響。

「虎媽貓爸」式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近幾年最接地氣熱播親子劇《虎媽貓爸》引起了家長深深的共鳴。在電視連續劇中提到,不少家庭都感受各自教育方式的優點和不足。「虎媽貓爸」家庭教育理念重點放在孩子,是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的家庭。

由於虎媽非常嚴厲,孩子就比較怕虎媽,而兔妞作為期望的「承載體」,卻早已不堪重負,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心理陰影越來越大,悶悶不樂的她更加讓人擔憂。

“嚴慈相濟”才是最好的教育,“虎媽貓爸”的育兒方式,值得深思

貓爸對孩子放縱,導致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對爸爸不怎麼尊重,而且在心里將他和其爸爸進行對比,爸爸似乎比不別人的爸爸。

雖然只是電視劇,但是貼近現實生活,家長過於嚴厲導致孩子心理負擔家中的新聞也是比比皆是,過於寬鬆呢,本來就自控能力差,孩子變得驕縱任性。

「虎媽貓爸」夫妻的家庭角色還進行了對調,媽媽唱白臉,表現出來一種強勢,而這種強勢,卻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安全感。

雖然在孩子的成長階段,需要一種力量,一種權威的愛滋養他們成長。但這種愛的給予者應該是父親,「母愛如水父愛如山」就是這個道理。

“嚴慈相濟”才是最好的教育,“虎媽貓爸”的育兒方式,值得深思

教育孩子要堅持這三嚴

嚴有度

「嚴師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有的時候,對孩子嚴格要求,及時修剪小樹苗的枝椏,是可以培養出優秀的孩子的,但是,如果嚴格過了度,就會導致孩子無法感受到家長對他應有的寵愛,從而產生逆反心理,或者因為缺愛而造成他們成年後的陰暗性格,不自信。

寵愛並不等於溺愛,更不是驕縱!過猶不及,沒有節制的嚴格只會「矯枉過正」「拔苗助長」不但起不到作用,反而會適得其反。

嚴有方

如果想在育兒方面有很好的效果,教育方式很重要。好的教育方式為孩子打造成功的階梯,讓孩子逐步走向成功。

教育之中,也講究恩威並施,松緊有度,把握好這個度,就需要好的方法而支持,什麼是好的方法呢?

家庭不一樣,小孩的性格也不一樣,適合的才是最好的。然而,好的教育方法卻是育兒中最難的環節。

知易行難,家長一旦走上了育兒這條「不歸路」,則一去不回頭。「羅馬不是一天就能建好的。」育兒不是紙上談兵的事,需要不斷的磨練,吸取教訓,然後找到正確的路線。

除了不斷看書摸索,尋找科學的方法,也可以尋找家庭教練,幫你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家長要有耐心,積極思維和行為的改變,不斷循序漸進,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嚴有恒

家長什麼時候嚴格,什麼時候溫柔一定要有一定原則,不能三天打漁兩天曬網,溫柔而堅定的遵守規則,以「嚴」,讓孩子學會「負責」。

規則一旦立下,家長就要遵守,下狠心、說到做到。不能由著自己的性子和心情來。 心血來潮,幫孩子立規則,要有恒心,這才會有助於好習慣的培養,不然孩子有了壞毛病,家長時管時不管,孩子會把父母的話習慣性的把父母的話當成耳邊風。

“嚴慈相濟”才是最好的教育,“虎媽貓爸”的育兒方式,值得深思

教育娃還要堅持這兩寬

愛要寬

在現實生活中,有的父母對孩子一講嚴格,往往就是成天板著面孔,冷冰冰的,兇神惡煞,一點兒也不讓人感到慈愛;而一講慈愛,又往往是心慈面軟,一點兒也嚴肅不起來,完全喪失原則。不論是走向哪個方向的極端,都不會建立和諧的父母子女關係。

情要寬

理不外乎情,有的問題要有原則,看是什麼問題,不能一條道跑到黑,孩子犯了錯,如果初衷是好的,則需要寬鬆、寬容。不可以不加區分,矯枉過正,事事嚴,一點情面也不講,管得死死的,讓孩子感到窒息的管教,會讓他想要逃離,想要反抗。

這樣做的必要性

雖說很多家長現在很看重育兒這門學問,也看了不這方面的書,參加過很多沙龍、培訓,學了不少方法,可是都是「紙上談兵」碰到問題就沒了方向。

家長情緒一上來,就會管不住嘴,傷人的話一出,看到孩子受傷,又心疼不已,但是原生家庭帶出來的這種育兒方式,有時想想都是自己原生家庭或者小時候的大環境帶來的問題,心理書、育兒書自己也沒少看,也很想改變自己,但老是力不從心。

很多家長認為滿足孩子的物質要求,在生活照顧的無微不至,就達成了對孩子的愛。可是,卻忽視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需要的是被尊重,認可,信任。

可是實際上,孩子做對了,家長覺得理所當然,制定更高的目標,這樣孩子達到一點,目標就升高一點,永遠趕不上目標移動的速度,孩子就會越來月沒有自信。

而當孩子做錯什麼的時候,說教、吼、指責、批評,這種方式對待孩子,孩子只會感到不被愛,青春期的小孩多叛逆、還不聽話,其中一部分原因在家長關注的點不對,只關注孩子學習成績,而不是孩子學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抱怨、嘮叨負能量不停傳遞給孩子,從而影響到孩子的心情和性格,總是沒有節制的被提意見,被打擊,就算給提意見的是喜歡的人,承受方也總有一天會受不了,這個人還是繼續給你提意見,還是繼續打擊你,誰還會心平氣和的聽,不「粉轉黑」就已經不錯了。

嚴厲和慈愛缺一不可,但是要掌握好分寸和尺度,管孩子要做到「嚴慈相濟」。

我是糖果媽媽,是一名高級育嬰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