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明末窮困,而清末接連鎮壓叛軍、建立海軍和賠款列強從不缺錢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為何明末窮困,而清末接連鎮壓叛軍、建立海軍和賠款列強從不缺錢 歷史 第1張

為何明末窮困,而清末接連鎮壓叛軍、建立海軍和賠款列強從不缺錢 歷史 第2張

歷史大學堂 出品

文:飛揚

編輯:莉莉絲

打仗就是打錢,打後勤。孫子兵法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百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這段話很好說明了戰爭消耗巨大,發兵之前,要先把東西準備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見後勤補給對戰爭的重要性。

昔日諸葛亮六出祁山,卻出師未捷身先死,後勤不給力也。二戰德國進攻蘇聯,卻因冬天後勤補給跟不上,莫斯科戰役敗北,從而失掉了戰略主動性。人是鐵,飯是鋼,沒錢、沒糧如何能確保戰鬥力呢?因為軍餉,曹操還設立摸金校尉,專門挖古墓籌集軍費。

古代歷代皇朝末年,都會因為缺錢、缺糧而導致大亂而滅亡,這一現象在明朝末年尤其突出,偌大皇朝崇禎居然籌不出百萬軍餉讓李自成退兵,避免兩線作戰,最終葬送了大明276年江山。同是皇朝末年,清朝卻能接連鎮壓白蓮教、太平軍、捻軍,並建立起當時亞洲數一數二的海軍部隊—北海艦隊,賠款還不少,且是熱兵器戰爭,軍費支出是巨大的,但清朝似乎卻不缺錢,為何兩朝差別那麼大?

為何明末窮困,而清末接連鎮壓叛軍、建立海軍和賠款列強從不缺錢 歷史 第3張

圖1清 玩世不恭的八旗子弟

  • 首先,明清兩朝的政治體制不同。

  • 雖說是封建皇朝,皇帝獨大,但清朝相對於明朝沒有一樣東西,那就是激烈的黨爭,清朝皇帝極其害怕黨爭,除了入關初期的南北黨爭,清朝皇帝一直嚴打黨爭。

    明朝末年的黨爭主要是以魏忠賢為首的宦官集團和以文官為首的東林黨之間的爭鬥,兩個集團互相制衡,本來崇禎上台之前,這兩家勢均力敵,沒有出現一家獨大,但崇禎上台後,迫不及待就把魏忠賢給鏟除了,這下好了,東林黨從此無人可限制,這些人大多空談誤國,嘴上一套,做又是另外一套。

    為何明末窮困,而清末接連鎮壓叛軍、建立海軍和賠款列強從不缺錢 歷史 第4張

    圖2 明 崇禎皇帝,朱由檢(1611年—1644年)

    最緊要的是東林黨代表的是地主階級的利益,要想從他們身上拿錢,簡直比登天還難,要不怎麼會出現崇禎要大臣募捐百萬軍餉讓遼兵入關勤王,結果只募捐了五萬兩,而且其中一萬兩還是駙馬捐的,等到李自成入關竟然從這些大臣家刮出了7000萬兩的笑話,更可氣的是揚州商人、紳士不想讓劉良佐軍隊入城駐紮,自願拿出百萬軍餉犒軍。再加上皇朝末年,自然災害頻發,民不聊生,土地兼並嚴重,土地都集中在地主手里,農民流離失所,本來稅收就單一,從農民身上刮不出多少錢了,稅收自然降低。

    魏忠賢在,起碼還可以從這些東林黨、富商刮些錢,不至於連年征戰,國庫空虛。所以,政治上的失衡,加速了明政府政治腐敗、政治體制崩塌,國家不能從地主階級征稅,僅憑從貧苦百姓上刮的油水及其它些漕銀,只能是杯水車薪了。清朝沒有這些阻礙,稅收有多種管道,壓力自然沒那麼大。

    為何明末窮困,而清末接連鎮壓叛軍、建立海軍和賠款列強從不缺錢 歷史 第5張

    圖3明官場上的地域朋黨鬥爭

    • 其次是兩朝的軍事制度不同。

    明朝初期效仿隋唐的制度,在軍事方面推行「衛所制度」。即單獨劃出軍戶,並給予土地生產,戰時為兵,閒時為農,憑著這套制度,國家投入的軍費大大減少,朱元璋曾說:「吾養兵百萬,不用百姓一糧」。所以明朝的軍隊數目是很龐大的,居歷代之首,永樂時期,達到了驚人的280萬。但明朝末年,罪魁禍首土地兼並,各地軍戶紛紛失去土地,國家只能財政撥款給予支持,要支持起這二百多萬人的吃喝拉撒,財政支出肯定指數上升。崇禎時期,連年戰亂,對女真人的戰爭簡直是個無底洞,再者,萬歷三大征早已把國庫掏空,而國家的土地稅收才五百萬兩,其它的漕銀、關稅、商稅少得可憐。

    反觀清朝,與明朝百萬大軍相比,清朝軍隊只有區區60萬,歷代最少,八旗20萬,綠營40萬,這些軍隊由國家供養,對於國土龐大的清帝國來說,兵是少了點,但卻夠用了,滿族人口本來不多,必定不敢大規模擴軍,以防百姓造反,國家的財政收入在3000-4000萬兩之間,養活這些軍隊不成問題,財政壓力自然減少 。

    為何明末窮困,而清末接連鎮壓叛軍、建立海軍和賠款列強從不缺錢 歷史 第6張

    圖4 清太平軍與清軍交戰

    • 再次是清朝敢於放權地方籌集軍費,明朝不敢放權。

    清朝末年,八旗兵不禁打,戰鬥力低下,綠營兵又不堪重用,為了能鎮壓各地起義,只能讓地方自己籌集軍費興辦團練,鎮壓太平軍的湘軍就是曾國藩一手創辦的團練,地方自己征稅練兵、養兵,靈活性很大,既減輕了中央財政負擔,又保證了軍隊的戰鬥力,可謂是一舉兩得。

    崇禎卻不敢放權讓地方征稅練兵,靠著中央的軍費補貼,東補西補,疲於奔命,最終獨木難支。當然清朝還有一個優勢,可以向列強借錢,有了列強的支持,清朝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軍費危機,左宗棠西征的2500萬軍費都是借的。雖然團練容易導致軍閥割據,但是挽救王朝的一種方法,大清得以延長國祚。

    為何明末窮困,而清末接連鎮壓叛軍、建立海軍和賠款列強從不缺錢 歷史 第7張

    圖5清 馬蹄形的元寶

    • 最後就是明清兩朝的藩王制度。

    這里不得不說朱元璋他老人家了,為了不讓自己的子孫後代像自己一樣以後過苦日子,大手一揮,立了一個規定,凡是皇室宗親,都由朝廷養老,包括田地、銀子,親王的俸祿每年可達1萬石。這些藩王沒有工作、政治權利、不納稅,卻擁有極高的經濟權力,明朝末年,皇室宗親的多達百萬,不僅造成了巨大的財政壓力,還擁有大量土地,據《明實錄》記載,萬歷年間,河南地區的九位親王的土地占河南地區的十分之一。

    為何明末窮困,而清末接連鎮壓叛軍、建立海軍和賠款列強從不缺錢 歷史 第8張

    圖6 明 銀元寶

    萬歷初年的財政支出是1854萬兩,皇室宗親竟花了552萬兩,萬歷三大征軍費總共才1280萬兩,明朝的財政支出近三分之一花在了皇室上,萬歷年間如此,崇禎年間更嚴重了。可這些親王卻在皇朝滅亡時袖手旁觀,繼續醉生夢死,連李自成都看不過眼,攻陷洛陽時看到福王滿府的財富和他白胖胖的身材,便將他烹殺解恨。相反,清朝少了這些朝廷的蛀蟲,財政上可操作空間比明朝多了。

    種種原因導致了明朝末年軍費捉襟見肘,最終走向滅亡,清朝相對輕鬆多了。

    ……………………….END……………………….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百度百科TA說,歷史領域特邀科普合作平台

    為何明末窮困,而清末接連鎮壓叛軍、建立海軍和賠款列強從不缺錢 歷史 第9張

    為何明末窮困,而清末接連鎮壓叛軍、建立海軍和賠款列強從不缺錢 歷史 第10張

    為何明末窮困,而清末接連鎮壓叛軍、建立海軍和賠款列強從不缺錢 歷史 第11張

    為何明末窮困,而清末接連鎮壓叛軍、建立海軍和賠款列強從不缺錢 歷史 第12張

    為何明末窮困,而清末接連鎮壓叛軍、建立海軍和賠款列強從不缺錢 歷史 第13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