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印章的歷史及種類詳解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中國印章的歷史及種類詳解

印章的歷史及種類

中國印章的歷史及種類詳解

1、戰國古璽

古璽是先秦印章的通稱。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戰國古璽。這些古璽的許多文字,現在我們還不認識。朱文古璽大都配上寬邊。印文筆劃細如毫發,都出於鑄造。白文古璽大多加邊欄,或在中間加一豎界格,文字有鑄有鑿。官璽的印文內容有”司馬”、”司徒”等名稱外,還有各種不規則的形狀,內容還刻有吉語和生動的物圖案。

中國印章的歷史及種類詳解

2、秦印

秦印指的是戰國未期到西漢初流行的印章,使用的文字叫秦篆。看其書體和秦漢量,秦石刻等文字極相近,所有較戰國古文容易認識。秦印多為白文鑿印,印面常有”田”字格,以正方為多,低級職官使用的官印大小約為一般正方官印的一半,呈長方形,作”日”字格,稱”半通印”。私印一般也喜作長方形,此外還有圓和橢圓的形式,內容除官名、姓名、吉語外還有”敬事”、”相想得志”、”和眾”等格言成語入印。

中國印章的歷史及種類詳解

3、漢官印

廣義地說是漢至魏晉時期的官印的統稱。印文與秦篆相比,更為整齊,結體平直方正,風格雄渾典重。西漢末手工業甚為發達,所以新莽時代,(“新”為王莽的朝代名)的官印尤為精美生動,漢代的印章藝術登峰造極,因而成為後世篆刻家學習的典範。

兩漢官印以白文為多,皆為鑄造。只有少數軍中急用和給兄弟民族的官印鑿而不鑄,這在後面還要介紹。

中國印章的歷史及種類詳解

4、漢私印

漢私印即為漢代的私人用印,是古印中數量最多、形式最為豐富的一類。不僅形狀各異,朱白皆備,更有朱白合為一印,或加四靈等圖案作為裝飾的,進而有多面印、套印(子母印)、帶鉤印等。印文除了姓名之外,往往還加上吉語、籍貫、表字以及「之印」、「私印」、「信印」等輔助文字,鈕制極為多樣,充分顯示了漢代工匠的巧思。兩漢私印仍以白文為多,西漢以鑿印為主,東漢則有鑄有鑿。

中國印章的歷史及種類詳解

5、將軍印

將軍印也是漢官印中的一種。這些印章往往是在行軍中急於臨時任命,而在倉促之間以刀在印面上刻鑿成的,所又稱”急就章”。將軍印風格獨特,天趣橫生,對後的藝術風格有很大影響。漢代的將軍用印,普通都不稱”印”而叫做”章”,這是軍印的一大特點。

中國印章的歷史及種類詳解

6、漢玉印

兩漢玉印在古印中是十分珍貴稀少的一類。”佩玉”在古代也是名公貴卿和士大夫的一種高雅風尚。一般玉印製作精良、章法嚴謹、筆勢圓轉,粗看筆劃平方正直,卻全無板滯之意。由於玉質堅硬,不易受刀,也就產生了特殊的篆刻技法,即所謂的”平刀直下”的”切刀法”。又由於玉質的不易腐蝕受損,使傳世下印得以比較好地保留了它的本來面目。

中國印章的歷史及種類詳解

7、魏晉南北朝印

魏晉的官私印形式和鈕制都沿襲漢代,但鑄造上不及漢印精美。傳世的給兄弟民族的官印,文字較多,用刀如刻如鑿,書法風格表現為舒放自然,從而成為一個時期篆刻風格的代表。南北朝各國傳世印章不多,官印尺寸稍大,文字鑿款比較草率,官印未見鑄印。

中國印章的歷史及種類詳解

8、朱白文印

朱白文相間的印式在漢印中很見巧思,據說起自東漢。它的方式極為多樣,朱白文字的位置安排及字數均可靈活變化不受局限。這里例舉的數印就可見一斑。朱白的原則大致根據筆劃多少而定,朱文大多筆劃較少,白文則相反,從而達到朱如白,白如朱的和諧效果,這類印大多工穩的私印,未見用於官印。

中國印章的歷史及種類詳解

9、子母印

子母印又稱”璽印”,起於東漢,盛行於魏晉六朝,是大小兩方或三方印套合而成的印章。人印腹空,可以合宜地套進一方或二方小印,形成母懷子的形狀。在一方印章的體積中,兼備了幾方印的使用價值,古代印匠的工藝水平由此見。

中國印章的歷史及種類詳解

10、六面印

傳世六面印實物較少。這種呈”凸”字形的印章,上面的印鼻有孔,可以穿帶而佩,鼻端作一小印,連同其餘五個印面故稱六面印。傳世六面印的一種典型風格為帶邊白文,每字為一行,密上疏下,印文豎筆多引長下垂,末端尖細,猶如懸針,所以有”懸針篆”的俗名。這種風格雖然尚有筆意舒展、疏密相映的好處,但很容易流於庸俗,遠不及漢印的相茂,故歷來篆刻家只偶一為之。

11、繆篆印(附鳥蟲書)

繆篆印及與它相近的鳥蟲書均是漢印的「美術字」,前者屈曲回繞,後者則在基礎上加上了魚形鳥頭等裝飾。這種文字最早多見於古代的兵器上或樂器的鐘上,有的還依文字的筆劃嵌以金絲,很有獨特的風格。鳥蟲書印只見於私印,以白文為多。

中國印章的歷史及種類詳解

12、雜形璽

戰國以來的印章中,雜形璽也是甚為別致的一類。其式樣沒有定例,大小從數寸至數分不等,變化極為豐富,除了方圓長寬更有凹凸形印、方、圓、三角合印,二圓三圓聯珠,以及三葉分展狀等,朱白都有,不勝枚舉。雜形璽因其獨特的諧趣與官印的莊嚴、沉著的要求不同,故只用於私印。

中國印章的歷史及種類詳解

13、圖案印

圖畫入印自戰國到漢魏都有,以漢代為最多。又稱肖形印或象形印。形式多樣,簡練生動,除了人物、鳥獸、車騎、吉羊、魚雁等圖案外,常見以吉祥的四靈(龍鳳、虎、雀、龜)入印的,這類印又稱為”四靈印”。

中國印章的歷史及種類詳解

14、成語印

成語印自戰國開始就有,使用的格言、成語達百餘種。如”正行”、”敬事”、”日利”、”日入千萬”、”出入大吉”等,成語字數不等,自一、二字始,多達二十字,其用途除了表示吉祥之外,也有為死者殉葬之用。

15、花押印

花押印又稱署押印,它是起源於宋代,盛行於元代的一種私印,一種刻有花押樣式的特殊格式的印章。所謂花押,就是「用名字稍花之”,它是將個人姓名或字號經過草寫,改變成類似於圖案的符號。其最初的形態是南北朝時期的鳳尾書,又名「花書”。這種印除具有一般印章的功能外,還有使局外人不易識別和難以摹仿的作用。

元代盛行花押印的原因,是因為做官的蒙古人、色目人很多不識文字,也不擅執筆簽字畫押,於是就在象牙或木頭上刻上花押來代替執筆簽字。明陶伸儀《南村輟耕錄》中載曰:「為官者,多為不能執筆花押,例以象牙或木刻而印之」。由於元代的盛行,故俗稱「元押」。此外,元代還有用蒙文刻成古代符節形式的印,從中剖開,雙方各執一半,以為「持信」,稱為「合同印」,亦屬於押字印一類。

花押印,皆為朱文,形狀多種多樣。從傳世的元朝押印來看,大體上是長方形的,有的僅一漢字,有的僅刻花押,有的上刻姓氏,下部兼刻花押。這上部的文字無論用楷書、隸書甚至篆書,都有一種古拙凝重的風格,是後世創作今體字印章不可多得的參考資料。

花押印,在印學史上有其特殊的地位,尤為文人雅士所鐘愛。它是宋元時期開拓和豐富印章藝術形式的一大貢獻。這種印不僅是對肖形印和異形印的發展,而且與肖形印、異形印有異曲同工之妙。特別是印章中那種似文非文,似圖非圖的符號圖案,大大啟發了篆刻家們的思路,加大了印章藝術的內涵和外沿。對以後流派篆刻藝術百花齊放、萬紫幹紅的繁榮面貌出了一把力。不失為印壇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這種花押印到明清之際,漸漸少了。明清流傳下來的僅見一方明朝末代皇帝崇禎用的玉押。

中國印章的歷史及種類詳解

宋.京

中國印章的歷史及種類詳解

宋.適

中國印章的歷史及種類詳解

元.畫押字

中國印章的歷史及種類詳解

元.太清

中國印章的歷史及種類詳解

元.大吉[押]

中國印章的歷史及種類詳解

元.琵琶形押

中國印章的歷史及種類詳解

元.清河郡

中國印章的歷史及種類詳解

元.魚

中國印章的歷史及種類詳解

元.瓶形押

中國印章的歷史及種類詳解

元.葫蘆形押

中國印章的歷史及種類詳解

元.李[押]

中國印章的歷史及種類詳解

元.邵

16、封泥

封泥又叫做”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遺跡──蓋有古代印章的乾燥堅硬的泥團──保留下來的珍貴實物。由於原印是陰文,鈐在泥上便成了陽文,其邊為泥面,所以形成四周不等的寬邊。封泥的使用自戰國直至漢魏,直到晉以後紙張、絹帛逐漸代替了竹木簡書信的來往,才有可能不使用封泥。後世的篆刻家從這些珍貴的封泥拓片中得到借鑒,用以入印,從而擴大了篆刻藝術取法的範圍。

中國印章的歷史及種類詳解

17、鈕制

古代的璽印大多有鈕、以使在鈕上穿孔系綬,系在腰帶上,這就是古代的”佩印”方式。自漢代開始,以龜、駝、馬等印鈕來分別帝王百官。例如高級官史使用龜鈕、駝鈕、蛇鈕則是漢魏晉時授與兄弟民族等官印常見的鈕制。歷代鈕制形式為豐富,其中以壇鈕、鼻鈕、復鬥鈕為最常見,現將部分鈕制列舉於右,以見一斑。

中國印章的歷史及種類詳解

18、隋唐以來的官印

官印到了隋唐時代,印面開始加大。隨著紙的普遍應用,朱文逐漸替了白文。許多官印印背上開始有年號鑿款。在文字上隋印多用小篆,並開始運用屈曲的”九疊文”入印(古代的”九”為數的終極,故有此名,並不一定要九疊,可以隨筆劃的繁簡而變化)以便填滿印面。唐宋時代開始以隸楷入印,清代官印滿文,漢文兩體兼用,同刻於一印之中。明清代各農民政權留下的官印,也是值得我們珍視的革命文物。

中國印章的歷史及種類詳解

19、宋元圓朱文印

魏晉以來,紙帛逐漸代替竹木簡札,到了隋唐,印章的使用已直接用印色鈐蓋於紙帛,到文人畫全盛時期的元代,由文人篆寫,印工攜刻的印章已詩文書畫合為一體,起到了鮮艷的點級作用,為書畫所喜愛。在這個階段,首先是宋未無初的書畫家趙孟頫對篆刻藝術大力提倡,由於書法上受李陽冰篆書的影響,印文筆勢流暢,圓轉流麗,產生了一種風格獨特的印章一”圓朱文”的印,為後世的篆刻家所取法。

中國印章的歷史及種類詳解

20、兄弟民族文字的印章

宋以來的兄弟民族在漢民族文化的影響下,曾依據漢字書法創造了本民族文字,並把他們的文字仿效漢字篆體用於官印,傳也較少,所見的印文有金國(女真)書和元代八思巴文及西夏文篆書,其中有許多文字還不認識。

中國印章的歷史及種類詳解

21、今體字印章

在漢字書法中,篆書由於具備很強的裝飾性成為印章藝術的主體至今不衰。但秦漢以後,隨著書體的演變篆書已不是印章使用的唯一的書體。除了唐宋的隸楷印章和元代的押字,在魏晉時代就出現了隸楷入印的先例。清以來的篆刻家亦好嘗試以今體(隸、楷、行草)入印,其中不乏佳作。由此使我們認識到,印章藝術的體現並不限於某一書體的使用,關鍵在於章法、書法、刀法的高度運用能力。

中國印章的歷史及種類詳解

22、收集印、齋館印、閒章

印章發展到了唐宋兩代,作為欣賞藝術的一支日益發展。用以收藏、鑒賞、校訂的專用印記開始出現。鈐之於書畫藏品,種類繁多。”齋館印”是以文人書房、住室的雅稱刻制的印章,如”樓、閣、館、巢、院、齋、軒、堂”不勝枚舉,其實許多有名無實的(文征明就說過,他的書屋大都是建築在印章上的)只不過是知識分子思想性靈的表現方式罷了。閒章源出古代吉語印,這些以詩文、成語、名言、俗諺入印的作品,進一步使篆刻由以往單純的鐫刻官職,名號的實用藝術,發展成為獨立的具有文學含義的欣賞藝術、與詩文書畫交相輝映。

閒章不閒說治印 文/張國維

何謂藝術?說到底是一句大白話,就是要表達人的思想感情。篆刻這門藝術,以古老的篆書,在方寸大小的石頭上,用刻刀來表情達意,自然有它獨特的表達方式。越到篆刻藝術發展的高潮,表達的方式越是自由奔放,表達的內容越是壯闊深沉,無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無論是拳拳愛國之心,還是殷殷報國之志,都在印章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達。

明清以後,閒章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大大壓倒了名章,正是因為篆刻家可以在閒章上由衷地表達自己豐富的感情。而印章的邊款,也成了文人墨客們吟風弄月、遊刃有餘的舞台。

自唐宋文人開始進行篆刻,到明清形成潮流,使印章的內容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那就是從以名印(官名、人名)為主體的名章,發展到以詞句印為主體的閒章。篆刻流派的開山大師文彭,有一方「琴罷倚松玩鶴」,是一方非常富有詩意的閒章。印面已經斑駁殘破,但仍然可以讓人感受到閒雲野鶴的風姿,明淨、疏朗、整齊、典雅、清幽。他在邊款上用骨力雄奇的草書刻道:「餘與荊川先生甚善,先生別業有古松一株,畜二鶴於內。公餘之暇,每與餘嘯傲其間,撫琴玩鶴,洵可樂也。餘既感先生之意,因檢匣中舊石,篆其事於上,以贈先生,庶境與石而俱傳也。」這樣的邊款,完全是一篇精彩的小品文,語言看似平淡,但為我們營造出了古代文人爽朗的風神和高潔的情操,與印文珠聯璧合,再加上高超的書法,真令人心曠神怡。

清初林皋所作的「杏花春雨江南」一印,是詩句入印的典範。這方印文字線條精細,刀筆光潔,風格秀麗,正好與印文表現的江南秀媚風光所吻合。「杏花、春雨、江南」一句,音節音調符合平仄格律,讀起來朗朗上口,具備了詩的音樂美。它構成了一幅秀麗的江南圖景,使人一看到印章,眼前就自然浮現出了曾經見到過的江南景象,詩意盎然……

吳昌碩有一方「人生只合住湖州」的印章,是從宋代戴表元的《湖州》一詩來的,原詩是:「山從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行遍江南清麗地,人生只合住湖州。」吳昌碩的家鄉是湖州府安吉縣,他熱愛家鄉,這方印章是71歲時刻的。文字線條粗壯,遒勁有力,但又婉轉生動,體現出原詩句中山高水闊,山清水秀的兩層意思,與「山從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的景色很諧調,的確給人「清麗」之感。

齊白石早年做過木匠,為了表明自己那被一般人視為低賤的出身,有「魯班門下」、「木人」等閒章。還有「尋常百姓人家」、「星塘白屋不出公卿」、「吾幼掛書牛角」等思念故鄉的印章。他收藏印章很多,自命為「三百石印富翁」,有趣的是朱屺瞻收藏他的印章60多方,又自命為「六十白石印富翁」。

「九州生氣恃風雷」,是龔自珍的名句,鄧散木取來入印。他在邊款上說「刻排募語須如快馬斫陣,所向無前,方足以助氣勢。」印文和詩句內容一樣,氣勢磅礴。「九」字像一馬躍起,「州」字像三馬競奔,「氣」字又仿佛是三馬並驅,「風」字如馬奔騰將止,「生」和「雷」兩字作了馬的鋪墊。

來楚生「息交以絕遊」,「息交」和「絕遊」這一對詞,像雙峰並峙,中間隔了一個空谷。「以」字在下部,一是為二者作整體的聯繫,一是突出大塊虛地,讓二者的隔絕變得更加醒目。「息交以絕遊」選自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這方印章完全反映了原辭的精神:「息交」和「絕遊」這一對詞的隔絕,就像是陶淵明這樣的隱士與世俗世界的隔絕,字里行間透出重返田園,重返大自然的滿心歡喜。印文中的空白,其實隱藏著濃濃的詩意,隱藏著文字形式之外的「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奧妙。

張樾丞刻過的閒章里,有一些印文內容是很值得玩味的。如有一方「千般辛苦,百般淒苦,待留得赫赫煌煌,抵多少庸庸碌碌」,內容是勉勵人的志氣,講的是吃得苦中苦,方能成就一番事業的道理。

還有一方「購善本,力不足,家所藏,僅使讀。朋友借,隨所欲,子孫貧,不妨鬻。若殘闕,是折福,稱心意,願三復」,則幽默風趣,是一方藏書章。鈐蓋在圖書上,借書者看到後定會發笑,同時也記得要歸還了。

在閒章中,還有將篇幅頗長的整首詩都入印的大印,如韓登安的《沁園春·雪》,將毛主席114字的整首詩詞入印。這樣的印章一般都是圓朱文,線條必須非常細致,字與字之間的關係必須處理得絲絲入扣,在篆刻的時候,如果刻錯一筆,整方印就作廢了。所以非常消耗人的精力和體力,但確實也能收到斑斕絢麗、美不勝收的藝術效果。

有的書畫家在閒章上表現了自己的創作狀態。傅抱石有許多「往往醉後」章,表明他十分好酒,美酒落肚,畫興勃發,必有佳作。瀏海粟擅長描繪滾滾雲濤,總在這樣的畫幅上鈐「興風作浪」一印。李苦禪擅畫威猛雄健的蒼鷹,總要在這類作品上蓋「遠瞻山河壯」、「搏擊萬里」的印章。

吳湖帆有一方「一竅不通」閒章,是因為他患有鼻炎,總有一個鼻孔不通氣。女畫家周煉霞晚年患白內障致使一目失明,於是愛在畫幅上加蓋「一目了然」。錢君匋姓錢,所以刻了一方「嫌其銅臭」的閒章,蓋在姓名後面……這些就很有趣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