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他崇拜王羲之書法,最終得其神韻,成為元代書法第一人
書法從北宋時期開始,人們在”尚意”意識的帶領下,只是片面地追求”意致”,從而使書法失去了法度和古意的支撐,到了南宋、金朝、元朝的幾個時代,可以說書法是逐漸走向了下坡路,出現了萎靡不振的現象,時人對書法也失去信心,學習書法、欣賞書法的人數也大為下降。
然而,有這麼一個人,他力挽狂瀾,身體力行,挽救了低迷下沉的書法,重新找回了書法的生機與活力,引領大眾的書法自信,他就是元代著名的書法家、畫家、文學家、經濟學家趙孟頫(趙子昂)。
元人陸友在《研北雜誌》中說到:”唐人臨摹古跡,得其形似,而失其韻;米元章得其氣韻而失其形似。氣韻、形似具備者,唯吳興趙子昂得之。”明朝學者豐坊也說:”元自子昂、仲穆、鮮、巎之外,若鄧文原、陳繹曾、陳子翬、盛熙明等,皆得晉人筆意。…唐、宋以來,得’二王’之法者,趙公一人而已。”
由此可見,趙子昂是學習王羲之書法後既得神韻又得法度的唯一一個人,因此受到了世人的高度認可。他為什麼要學習王羲之書法?我們從趙子昂在他的論述中可以窺見一斑:”言楷法則王次仲、師宜官、梁鵠、邯鄲淳、毛弘,行書則劉德升、鍾氏、胡氏,草則是崔瑗、崔寔、張芝、張文舒、薑孟穎、梁孔達、田彥和、韋仲將、張超之徒,鹹精其能。至晉而大盛,渡江後右軍將軍王羲之總百家之功,極眾體之妙,傳子獻之,超軼特甚,故歷代稱善書者必以王氏父子為稱首,雖有善者,蔑以加矣。”
趙子昂的這段言論,很清楚地說明了王羲之是”總百家之功,極眾體之妙”的人,也是在書法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人,他們父子二人的書法應當成為世人效仿的對象,並且是唯一的楷模。魏晉雖不是遠古時期,但他們創造了極具法度的神韻的書法典範,這也是趙子昂學習書法的終極理想。
由於趙子昂的不懈努力和大量實踐,他是成功了,並且在篆、隸、行、草、楷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尤其是他的行書,可以說是得”二王”正法真韻,成為元代書法的領軍人物,也為後世學習書法樹立了榜樣。
盡管如此,但趙子昂的書法由於過度守法遵矩,以個性彰顯方面顯得較為不足,這是一個很大的缺陷。正如豐坊指出他的弱點時所說:
“晉唐人書邈不可得,宋人變魏晉之體,不可為法。唯元人差近之,雖所造有淺深,要之異於宋人矣。學王書者,唯趙子昂甚得其法,但太過守規矩,且姿媚有餘,而古拙不足,故有’插花美女’之評。學者能舍短取長,由是以造晉人之高古,未為不可。”
因此,對於學習書法的人來說,在學習古人法度的基礎上,仍然要強調個性的存在,不能一味地”入帖”,還要能從帖中出來,加上個人的書法、人格、學養、情操等方方面面的修養,最終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文/郭宗吾)
本文由《太一智慧書畫藝術》平台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