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不學習:用戶分層RFM模型在小米有品電商算法實踐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RFM模型,熟悉電商數據分析的同學都很清楚,該模型是用來進行用戶分組的,通過對用戶在R(Recency,最近一次消費)F(Frequency,消費頻率)M(Monetary,消費金額)三方面的表現進行分類,然後對分類分組進行定性描述的。

它用三個維度的數據來劃分消費用戶的層級,分別是:

R(Recency):離某個時間點最近的一次消費,為「近度」維度;

F(Frequency):一段時間內的消費頻次,為「頻度」維度;

M(Monetary):對應這段時間內的消費金額,為「額度」維度。

機器不學習:用戶分層RFM模型在小米有品電商算法實踐

有品用戶分層定義

因考慮到有品中,商品日銷量排行中易耗品較少,所以採用90天的行為來計算)。

機器不學習:用戶分層RFM模型在小米有品電商算法實踐

用戶分層示意圖

機器不學習:用戶分層RFM模型在小米有品電商算法實踐

通過RFM模型,可以劃分出用戶的層級,如下表:

機器不學習:用戶分層RFM模型在小米有品電商算法實踐

我們將R、F、M各切分了5個等級,構建出了125個模塊,3000多樣本,占據了其中77個模塊。

這125個模塊,會對應出上表中的8個級別的客戶。

而這,只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針對不同模塊的用戶,進行有針對性的活動、宣傳設計,從而讓模塊中的用戶產生流動。

持續的進行這個行為,去觀測不同的活動、宣傳,對於用戶在層級中的流程產生的影響。

譬如說,對於高流量消耗,但沒有產生流量購買行為的用戶,可以對其進行定向推送,觀測用戶是否會變成「雙高」用戶(高消耗高消費)。

譬如說,對於沒有流量消耗的用戶,告知流量消耗應用可以提升體驗,促使其使用會產生流量消耗的應用,提升用戶的應用使用活躍度。

譬如說,上述的動作實施過程當中,是需要進行持續的文案改進,嘗試觸達不同用戶的G點,並借機為用戶打上標籤,以備後續大規模經營使用。

(在這里也可以說一下,我們後來對於其中400名選型車主做了一次推送,推送三天內,就直接轉化了9名車主進行流量購買,而在此之前,他們已經沒有流量可用至少2個月了。)

與此同時,階段性固化模型,從3000多樣本擴展到全量用戶。

第三步,通過在第二步中的經營得到的結果,去擴展到全量用戶的經營。

這樣做的好處是:

1、通過持續經營,可以固化出多個活動模塊,如:A(Active)-P(Payment)活動;沉默用戶喚醒活動,等等。

2、後續可以疊加積分等其他工具,讓用戶在產品中獲得更多的權益和好處,使其對品牌產生認可。

3、識別高價值用戶,並傾斜更多的經營資源,提升其使用產品的體驗,並形成口碑進行傳播。

這樣一來,你很容易看出:

1、用戶分層本身不是目標,目標是做到精細化經營,讓資源得到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

2、用戶分層是所有產品進入用戶經營的門檻,區分出不同層級的用戶,才能有效的將經營手段進行疊加,降低經營成本,擴大經營效果。

3、做用戶分層,需要一定的數學能力和Excel處理能力,並不是隨隨便便拍個腦袋就能有。

方法其實很簡單,但能按照這個方法做出來的不太多。有一些工具(譬如Matlab)可以幫助使用,但能夠做到這樣的意識,其實不大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