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後的日本令和,千年前的大唐明月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千年後的日本令和,千年前的大唐明月 歷史 第1張

今宵杯中映著明月。

19歲的阿倍仲麻呂蜷縮在船艙一角,船艙之外,風濤嘶吼如雷。

巨大的竹帆早被倉皇放下,數百船工奮力揮槳掙扎,木船搖擺在東海巨浪中,如同被命運撥弄的渺小玩具。

隔日,風停雨歇,四艘木船組成的船隊逃過一劫。他們的前輩行此航線,有時四艘船要沉沒三艘。

這是日本派出的第八批遣唐使團。除卻船工,船上滿載日本青年精英,人人皆有赴死準備。

隔岸的大唐令人魂牽夢繞,足值以命相搏。

公元717年4月,船隊終抵揚州。揚州港風和日麗,大唐帝國平靜註視著朝聖者。

一上岸,日本使團便晝夜兼程向西北進發。當年9月,使團抵達長安東郊。

當巨大的城池從地平線上現身時,歷屆日本使團反應不一。

有的放聲高歌,有的捶地痛哭,最常見的反應是「顫栗不能自已」。

當年長安占地87平方公里,劃城110區,人口超150萬,有50萬是來自異域的胡人。

長安的規模是古羅馬城的五倍,是巴格達城的六倍,是君士坦丁堡的七倍,在漫長歲月中,它一直是人類建造的最大都城。

長安城西北開遠門外,設有石碑,上書「西去安西九千九百里」,以示帝國疆域有萬里之廣。

長安城背後,聳立著強盛無雙的大唐。

大唐天下共分12道,其中的關內道,指的是俄羅斯葉尼塞河上遊。大唐共有附屬國70多個,其中最北的流鬼,地處北極圈。

龐大的帝國,最後歸屬驕傲的唐人。

站在最高處的唐皇被尊稱為天可汗,他可以在酒席上,令東突厥可汗下場跳舞,令南蠻首領尷尬賦詩,亦可在門樓上得意地說: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

唐皇之下,名臣如流,猛將如林,大唐239年,沒修過一段長城,因為不需要。

王玄策南下印度,借兵顛覆印度戒日王朝,號稱一人滅一國。

他歸國後,官職不過升半級,提拔為從五品。在大唐眼中,這樣戰績不過是尋常。

隋朝時,日本遞交國書尚傲慢地稱「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

到了唐朝,唐軍在朝鮮白江口四次擊潰日軍,焚燒日本船數百艘,燒得「煙炎灼天,海水皆赤」,此後,遣唐使便接踵而來,尋找大唐強盛的密碼。

第八批遣唐使團,受到大唐盛情款待。按照慣例,他們可留在長安考察一年。

唐裝、唐律、歷法、圍棋隨他們歸國而傳入日本。

阿倍仲麻呂獲準進入國子監留學,科舉後高中進士,從事修書工作,並一度成為太子陪讀。他給自己起名為晁衡。

晁衡行走於錦繡大唐,與天下詩人交遊。胡樂廝磨耳鬢,唐詩流滿衣衫,盛世如永不散場的盛宴。

他與李白結伴,多次暢遊揚州,並贈送李白日本裘衣。

55歲時,晁衡思鄉,申請歸國。唐玄宗特準後,破例任他為大唐使節,賜詩褒獎。

大唐朝野雲集送行,有詩人從千里外趕來。

王維寫詩《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詩前還特意寫了六百多字序言,詳述情誼。

出發前日,有烏鴉落在船頭,被視為不祥之兆,船隊推遲一日出發。

數月後,消息傳來,晁衡所乘之船,觸礁後被強風吹向南海,晁衡溺亡。

李白聞訊悲痛欲絕,賦詩悼念:

日本晁卿辭帝都,

征帆一片繞蓬壺。

明月不歸沉碧海,

白雲愁色滿蒼梧。

晁衡並未溺亡,他所乘之船,流落南洋後,一路飄至越南海岸。

隨後,他們遭遇當地土人屠戮,全船一百七十多人遇難,僅晁衡等數人逃離生天。

流亡兩年後,晁衡終返大唐,讀到李白的詩,他百感交集,寫詩相和「魂兮歸來了」。

此後,他再未歸國,親歷玄宗、肅宗、代宗三代,終老大唐,葬於長安東郊,「形化大唐,神歸故里」。

他所思念的故鄉,神形正飛速模仿大唐。

第七批遣唐使帶回了長安設計圖,日本人仿造建成了平城京,即今天的奈良。

平城京如縮小至四分之一的長安,同樣的內城外城,同樣的棋盤街道,甚至還有同名的東市、西市與朱雀大街。

近一個世紀內,七代天皇以此為京城。舉國言談舉止、文化娛樂無不模仿盛唐。

701年,日本《大寶律令》規定,衣服要完全仿造唐裝,貴族著裝要合唐例。18年後,天皇再次下詔,全國百姓皆穿唐裝。

除卻唐裝,大唐傳入的圍棋、茶道、音樂、民俗備受歡迎。日本人端午節要喝菖蒲酒,九月九亦登高過重陽。

對日本衝擊最大的依舊是書籍。

歷代遣唐使都有一個共同任務,就是到大唐瘋狂買書。

他們為此不惜偷偷變賣大唐的賞賜,全部用來購買書抄本。

《舊唐書》共錄藏書51852卷,而日本收藏的抄本便達17804卷,超三分之一。

渡海運書時,為防鼠害,遣唐使還從大唐引進了貓。那些貓後來備受皇族尊崇,並成為未來招財貓的原型。

跨海東來的書籍如颶風般席卷日本朝野。

日本天皇即位要遵唐禮,舉國衙門名稱要用唐式,節日慶典、外交禮儀、朝臣更替,要全面按照唐規。

甚至連日本天皇祈雨,從禱告神靈到祭拜名山,皆抄襲大唐。

日本第一部成文法典《憲法十七條》,以《論語》為根基,其中「和為貴」直接是論語原文。

日本學者海村惟一說:「沒有《論語》就沒有今天的日本。」

768年,在遣唐使建議下,日本天皇仿效唐朝,尊孔子為文宣王,此後全國文書開始頻繁出現子曰。

天下以漢字為尊,正式姓名必須使用漢字,平生掌握漢字越多,代表文化越高。

這一切的改變,從派出遣唐使開始。

千年以後,日本NHK電視台評價:

遣唐使把中國搬回了日本。從國家制度到軍事技術,從天文歷法到儒學佛教等等,遣唐使無一錯過。

有形的大唐讓日本尊崇,而無形的大唐則讓他們癡狂。

日本遷都平城京後,幾代天皇都是詩詞高手,並在全國推廣漢詩。

白居易詩作傳入日本後,日本陷入傾國之戀。白居易尚未過世,日本各地便修了「白樂天神社 」,把他當菩薩來膜拜。

日本嵯峨天皇,睡覺時要把白居易詩集藏於枕下。後來的醍醐天皇,更直言:平生所愛,白氏文集七十卷是也。

後期,日本皇室乾脆增設了一個官位「侍讀官」,只用來精研白居易的詩。

那個無形的大唐,充滿著無疆的魅力,藏著盛世真正的魂魄。

日本學者村上哲見寫道:

大唐的詩,如同最美麗的長天,讓人只能仰視。

帝國終有壽。

公元874年,黃巢攻陷長安,大唐只餘黃昏。

公元894年,日本原定當年派出的遣唐使暫停,13年後,大唐滅亡。

此後,再無遣唐使。兩岸商船往來,大唐沉入往事。

南宋亡後,傳言日本舉國服喪,哀悼三日。

明朝時,日本還曾派畫師前往杭州,畫西湖全景,以此為據,在廣島仿造西湖。受限畫作,日本只仿了白堤,沒有蘇堤。

同時期,日本還建了座詩仙堂,將李白杜甫李商隱供奉其中,三十六位中國詩人,已化神佛。

到明治維新前,日本人共寫了20多萬首漢詩,結集2339冊。其中大多數詩人,不通漢語。

明治維新後,卑謙的徒弟挺直身,目露兇光。大唐帝國是煙雲,遣唐使是塵土,滄海只剩劫波。

有形的帝國已煙消雲散,唯有無形的文化能穿透千年,渡盡劫波。

張繼的《楓橋夜泊》在日本流傳千年,日本自稱「國中三尺之童,無不能誦此詩」。

日本人為這首詩,特意在日本青梅縣,建了一座寒山寺,在小溪上架了一座楓橋,並修有鐘樓,上書四個漢字「夜半鐘聲」。

每年秋季,大批日本遊客湧向山寨寒山寺,夜半聽鐘,然後齊聲朗誦《楓橋夜泊》,已成民俗。

那鐘聲悠揚,足令千年之後,異國之人,俯首膜拜。

公元645年,第一批遣唐使歸來後,日本首次使用年號,年號為大化。

和晁衡同船的吉備真備,回日本後,利用漢字偏旁創造「片假名」,奈良時代和歌集《萬葉集》也用此方法書寫。

2019年,日本公布新年號「令和」,語出《萬葉集》。

其詩文原句為「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熏佩後之香。」

句子抄的蘭亭集序,記錄用的中國漢字,連句中詠嘆的梅花,都是從大唐引入。

這是第248個日本年號,第一次語出日本典籍。然而字韻之中,藏著大唐浩然長風。

那帝國已消逝千年,但虛空中,依舊有難散的威嚴。

千年後的日本令和,千年前的大唐明月 歷史 第2張

千年後的日本令和,千年前的大唐明月 歷史 第3張

摩登時刻:

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千年後的日本令和,千年前的大唐明月 歷史 第4張

「後台回復」

國運 | 金色之夢 | 故宮

添加微信mdxiaoyu

與作者一對一交流

千年後的日本令和,千年前的大唐明月 歷史 第5張

千年後的日本令和,千年前的大唐明月 歷史 第6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