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有些朋友會問,我只練楷書可以嗎?或者說我只練隸書、草書可以嗎?當然可以,但是你要寫好楷書、隸書和草書,行書是學書之人必須學好的,因為寫好楷書需要把楷書當行書來寫,寫好行書才能更懂草書。
古人說「楷如立、行如走、草如跑」,是不是把楷書寫快了就是行書呢?
其實不然,別人問魯迅先生什麼是作文呢?他說就是把你要說的話寫下來就可以了,但這只是啟蒙,因為句有句法,段有段法,文有文意。所以不是把楷書寫快了就是行書,因為行書有行書的用筆之法、有其結體之法、也有其各種風格。
我們觀看古人遺留下來的書法墨跡,能讓今人各為其風格命名的基本上都是行書, 二王的「風流倜儻」,在起筆行筆收筆中非常乾脆,流利,無拖沓之筆;米芾的「刷」,彰顯風檣陣馬;王鐸的「跌宕起伏連綿不斷」的用筆… …他們各有特殊的風格和意境,但也有共同的規律。
為什麼古人能既有共同規律又各自有屬於自己的風格呢?因為他們懂得書法中的「法」。
舉個寫詩的例子,看看這段「我本不是讀書材,爸爸媽媽逼我來。考試題目深如海,雞蛋鴨蛋滾滾來」,挺押韻的,字數也是一行七個,總共四行,但它是不是詩呢?不是,這只能是個順口溜,因為里面沒有詞匯。這就跟我們寫行書是一樣的,沒有「法」,就只能說是寫字而不是書法。
寫字跟書法是完全不同的,你不能拿古代一個小孩抄的三字經拿到如今來告訴人們這是書法。如果拿寫字當做書法,那就失去了其意義。
至此,我們要承認這樣一個觀點——行書是我們學書法必須過硬關的一項技能已經書法的「法」的重要性。
學好行書就需要從臨帖走向創作。
怎樣臨呢?需要心、眼、手、腕的配合。很多朋友會像楷書一樣先練筆畫,比如先練點、再練橫,再是撇,這樣好不好呢?當然不好。還有些朋友一個字一個字的臨,一個字臨上40遍,我個人認為這樣不可取,因為連續臨一個字很容易造成「似乎美」的假象,所以我整理出下面這四點:
一、讓讀帖保持新鮮感,在這種狀態下能讀出帖中更多的東西。同時,在這里需要帶著分析的眼光找出新鮮的東西,然後綜合找出的東西整理出規律,也就是「法」。
二、帖中的任何一個點、一個痕跡、一個空白都可能是我們需要學習的。比如米芾的《蜀素帖》,很多臨了很多遍的朋友總說臨不出那味道,為什麼呢?因為讀帖的時候沒有看到,即使看到了,也沒有重視,所以就沒有看懂,更加就不會寫了。無論是用筆、結字、行款都要注意,不但要看到黑的部分,而且要看到白的部分,這當中包括大小、疏密。
三、將整個過程分為三步走:心摹手追、得心應手、心手兩忘。讀不到肯定就看不出,看不到肯定寫不出來,只有看到了才可能寫得出來。
四、不斷嘗試弄懂臨摹過程的速度、紙張、筆的腰力、字的大小、墨色濃淡的問題。綜合這些問題,注意一個「寫」字,而不是「描」、「畫」。毛筆不順手,一下筆就不對。速度不正確,表達的對象就可能遲緩,造成你描。
五、務必要帶著分析的眼光綜合性的讀帖、臨帖,既見森林、又見樹木、見了樹木、要找枝葉、找到枝葉、要聯想到根莖。
上面這些講了為什麼行書重要,以及怎樣學好行書的幾個點,歡迎書友們在評論區留言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