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之前的文章已經講過,江西省書法家協會成立時間較晚(1986年6月6日),而對於江西書協33年來的發展歷史,當代人已所知不多。這是什麼原因呢?可能和當時、當地書壇觀念有一定的聯繫,我們從江西省第一任書協主席的書法、繪畫作品入手,大約就能看到一些端倪。
時至今日,江西書協第一位主席的名字、事跡當代人已所知不多。他的書法作品,很少能被網友所看到。僅有的一次展示,從編者的標題到評論者的評價都呈現出了一樣的味道——字不夠專業水準,一些較為偏激的說法實在不易展示出來,有個較為中肯的觀點似乎可以詮釋網友的態度:「名人書法與書法名人是有很大區別的」!
這江西書協第1位主席是名人嗎?應該可以算上。他叫王一琴,1923年生於河北淶水縣,2011年辭世。
生於兵荒馬亂的年代,因家窮15歲就參加了工作,王一琴和當時的許多熱血青年一樣,不久入伍。隨著隊伍轉戰大江南北,幾十年戎馬生涯,職務不斷升遷……最終升至江西省軍區副政委!
從以上的簡歷可以清晰的看到,王一勤先生是貧家孩子出身,青年時期讀書不多。
這並不妨礙他參軍等事宜。但多年中能不斷升遷,表明他人很聰明,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和自律意識……
事實也是如此,在他的個人介紹中這樣說「雖然從沒有進行過專業的書畫學習,但工作之餘,他還潛心於古典詩詞,自學翰墨丹青……中年時期,因故停了正職,更全身心投入到藝術學習之中,沒有老師指點,通過古字帖畫本,自學研究,刻意求新求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貌!」
這段話,大致揭示了王一琴先生的藝術之路——自學成才,自我鑽研,自成風貌。這是非常常見的學藝之路,也常難免誤入歧途。在學習書法時,無論是書法大家或行家,都會指出「練字應該以古法帖為宗」,以法帖為本,萬變不離其宗,可能有專業名家指點,也能學到較真、較專業的書法技藝……怕就怕自身底子不夠,而學習又一知半解,還要不通裝通,就難免成了晃蕩的「半瓶水」!
自學書畫的藝術之路,讓王老先生的書畫作品自然和專業的書法家風格有著較多的差別,書法呈現出行雲流水、洋洋灑灑而又整齊劃一的風格……
另外,王老先生是從軍人物中極少數能同時掌握書法、繪畫的人傑,光看他的國畫鷹類作品,還當真有些精神勁兒!他的繪畫作品題材主要有鷹、竹、蘭花等!
在1980年代,王一琴為當地書畫組織的發展作出了不少貢獻,這一點不能忽略。1982年南昌畫院建成,1983年江西老年書畫會成立,1986年江西書法家協會成立……這些組織的背後,都與王一琴的努力有著密切的關係!在他的推動下,江西書協的發展漸漸步入正軌,開始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起了相關活動!
正是認可王老先生在這一方面的努力,或許也包含著對他身份敬意,文從沈夢了解,許多榮譽頭銜接連而至,從江西書協主席身份退下來之後,他被聘為名譽主席,又擔任中書協理事,江西老年書畫協會會長、名譽會長,可謂「老驥伏櫪,壯心不已」……他也依靠自己不斷的努力,踐行了一個人才所具備的基本素養,活到老學到老!他的書法名氣隨著電台、媒體,被傳播的很廣,他的名字在晚年時也得到廣泛的傳揚!
此外,王老先生在晚年還創作了許多仿古體詩,不少頌揚開國人物的詩句都可在百科里找到。
就在2009年,86歲的王一琴出版了《軍魂永駐》詩、書法集,從詩的創作、書寫,皆被他本人一手包辦,頗具有紀念意義。
令人感嘆的事實是,盡管在晚年他仍然活躍在藝術圈里,王一琴的名字和這書法詩集一樣,卻始終沒有被世人深深記住,也似乎並沒有多少人對他的字表現出多少熱情和認可度來——雖然可以肯定的是,老人的字在晚年可能依舊有些銷路,但這種供需關係和書法造詣幾乎沒有多少關係!
當2011年,王老先生辭世之後,距今僅僅8年,已經沒有多少人能記起這個名字了,書法圈沒有任何紀念辭章,他曾供職的江西書協也沒有片紙紀念……也許是沒有到該紀念的時候(畢竟和整百歲紀念還有幾年),也許是真的被忘了!
其實,像他這樣的人不是很多嗎,像齊白石、舒同、啟功那樣,辭世許多年依舊被書法圈奉若神明的人,終究是少數。更多的人,被時間遺忘似乎是無可避免的事兒。
王一琴先生的人生履歷和舒同相似,但他的書法造詣和舒先生相去很遠,而奮鬥到最後的社會地位又低了許多……諸多因素限制,讓王老先生最終沒有達到他想要達到的藝術高度!
由此看,雖然他有創建江西書協的重要功勞,至今卻仍不十分出眾……這樣的現實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江西書協也許正因為早年沒多少真正的書法大家,也在客觀上降低了自己的知名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