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根木頭上的雕刻圖案都不一樣?細細觀察才能發現這”寶藏”大院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嘉蔭堂南抵尤家弄中段,北至長慶橋東南側,由柳亞子的同宗叔父柳炳南建於民國8 年。宅邸從1970年起曾先後作為育青民辦中學校舍、南濠弄小學校舍、同里派出所使用,並於1993 年經歷了一次大的整修。

嘉蔭堂由前宅、後樓兩部分構成,前後之間由一處開敞的庭院過渡。前宅布局中軸對稱,從南到北依次為轎廳、天井、正廳,空間尺度漸漸放大。正門為石庫門式的牆門,用江南地區特有的水磨青磚鑲嵌,加以灰漿勾縫,推之緩緩而開,質感厚重,由此進入深宅大院,既有一種隆重的儀式感,又給人庭院深深的視覺印象。

每根木頭上的雕刻圖案都不一樣?細細觀察才能發現這"寶藏"大院

攝影:張律堂

穿過轎廳和天井,就是嘉蔭堂的正廳。該處的梁頭棹木形似烏紗帽翅,故俗稱「紗帽廳」。廳內有五架梁,採用了江南地區典型的穿鬥式木架構,梁柱比例纖細輕盈,空間寬敞通透,仍然保留有明代江南文人所欣賞的室內空間風韻。

更吸引人的是正廳上方梁木上的精美雕刻, 梁木側面刻有「八駿圖」,兩端刻有「鳳穿牡丹」,梁底則刻有玉如意、筆、錠,取「稱心如意」和「必定高中」之意。最奇巧的是梁頭「鶴鳴九皋」的山霧雲和抱梁雲,形態逼真,既彌補了房梁山脊處的空隙,又構成圓滿的圖形。

每根木頭上的雕刻圖案都不一樣?細細觀察才能發現這"寶藏"大院

攝影:董建成

宅邸整修時,為擴大遊覽空間,正廳之後的小樓被改建成了一處庭院,東側以太湖石堆疊形成花台,西側則以一廊將人引至半亭,此為後樓入口。庭院以相鄰建築的高牆為界,遊人至此,其視線轉向低處,更覺空間素樸、靜謐。

後樓即衍慶樓,是嘉蔭堂的內宅堂樓。堂樓前為一石板天井,天井中有「五福捧壽」石雕,天井南側有一青水磚雕門樓,簷牙三級高挑,輕盈灑脫。門樓上枋刻有暗八仙「淺浮雕」,所謂「暗八仙」是指見物不見人,以物借代人的表現形式,下枋「一塊玉」中心刻有「福祿壽」三星的深浮雕,字牌上刻著「厚道傳家」四個大字。

每根木頭上的雕刻圖案都不一樣?細細觀察才能發現這"寶藏"大院

攝影:董建成

移步衍慶樓內,還有許多歷史故事木雕。樓堂大梁的棹木(紗帽翅)上,原刻二十四孝的八幅圖案,整修時尚存「老萊子午彩娛親」、「郯子扮鹿求鹿乳」、「江革負母孝感盜」、「蔡順桑棋感強寇」四幅,後又補刻了其他四幅。樓廳挑層上下,均作磕頭軒處理。這里的軒,指的是弧形高起的屋頂結構,根據位置不同分為內軒和廊軒,根據形制不同又有船篷軒、鶴脛軒、菱角軒等。

樓上陽台和雙步廊的軒,雖有大小之別,但采同一類型的「鶴脛軒」。而樓下則前後不一,其「廊軒」雖施以菱角形椽木,但又於軒梁中部署鬥,鬥上擱軒桁,形成與內軒有別的「菱角一枝香軒」,內軒又制成雙菱角形的「菱角軒」,使之與「廊軒」相區別。這樣既有別於樓上的軒,又使底層兩軒之間顯得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如此精巧的軒作實例,在保存至今的江南明清建築中是較為罕見的。

每根木頭上的雕刻圖案都不一樣?細細觀察才能發現這"寶藏"大院

攝影:張律堂

井然有序的四進院落,環境清幽靜謐,整體風格則富麗典雅。而其建築精巧之處在於,結構富於變化的同時,空間卻不顯瑣碎,通敞明亮。令人印象尤為深刻的是與建築構件緊密結合、寄寓美好願望的種種雕刻。其細膩精致、栩栩如生的表現,使建築的眾多細部都在藝術價值上更向前走了一步。

文字根據線上傳播方式對原作有部分刪改。

撰文:李振燊。內容來自:《風物中國志·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