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3日托福考試考題回顧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2019年4月13日托福考試考題回顧

口語篇

Task 1:

If human beings were not able to live on the Earth because of pollution,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live?

A. The surface of ocean;

B. Polar areas;

C. Other planets, like Moon or Mars.

Task 2:

Someone likes to play board games or card games, while others like to play video games by using phones or computers. Which one do you think is better? Please use specific reasons and examples to support your response. (2013.02.23)

Task 3:

閱讀:【學生建議】—活動類

Those who serve as advisors should get paid.

(1)They have much work to do;

(2) In this way, more candidates could be willing to do it

聽力:【學生態度】:man—disagree

(1) advisors已經享有半價住宿舍的福利了,且他們的工作量並沒有比其他工作更大;

(2) 純粹因為salary而來的申請者可能並不是十分誠心誠意想為學生服務。

Task 4:

閱讀:【名詞解釋】—Psychology: irreversible thinking

聽力:【教授舉例】

教授給女兒做三明治,一開始放了cheese、turkey和lettuce。女兒看到就哭了,因為她不喜歡吃lettuce。於是教授就把lettuce挑出去了,結果女兒還是不開心,連午飯都不吃了。接著,教授重新給女兒做了個只加了cheese和turkey的三明治,她也不吃。

Task 5:

【學生困難】—Project/ presentation

女生參加了一個history club,club明晚有個閱讀交流會,但是她因為自己作業太多,還沒來得及準備交流會的內容。

【解決方案】

(1) 聯繫club的leader,推遲閱讀會,但這樣因為自己一個人而改時間,覺得不太好;

(2) 利用今天和明天白天的時間準備閱讀會,但是這樣準備的不會很充分。

Task 6:

【授課主題】—Biology

有些動物不通過自己而且靠偷別的動物來獲得自己需要的資源,主要出於以下兩點:

[Point 1]: physical inability

[E.g.]: 海鷗不能dive deeper,只能等著其他鳥把魚叼出水面後去偷人家的食物;

[Point 2]: expose to predators

[E.g.]: 某種鳥雖然具有外出捕食的能力,但是很容易被捕食者抓獲,所以就去偷別的鳥帶回鳥巢里的食物。

12

講師點評

獨立題:Task 1屬於最常見的三選一題型,題幹略有些新穎,考生可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給出(literally)合理的理由進行作答;Task 2是傾向性選擇題,為2013.02.23的舊題重現,答題時可結合具體事例進行論述。

綜合題:學術題是心理學(Task 4)和生物學(Task 6)的搭配, 非常典型;考生可結合TPO相關練習對Task 6這一話題進行熟悉(TPO 43-Task 6);Task 3屬於學生建議類,難度不大,注意答題時合理安排時間。

考試預測

獨立題: 預計下一場考試,Task 1為觀點類的可能性較大,但是三選一的練習也不能放鬆;Task 2為傾向性選擇題. 內容上建議多練習life類話題。Task 1和Task 2備考時建議根據機經多練習,題目練得多才能反應得快。

綜合題: 學術題以心理學和生物學話題為主,多積累相關學科詞匯;校園場景答題時注意把握聽力信息中的細節,在規定時間里完整作答。

2019年4月13日托福考試考題回顧

聽力篇

C1 服務場景

學生幫一個教授問如何申請在學校周年慶的時候,在學校放置該教授自己製作的雕塑,工作人員告訴學生,需要在線申請,現在學校無紙化管理,並且需要提交一個陳述rational(多選題),這個雕塑有何意義,會有很多教職工來決定是否可以放到校園,結尾還提示學生此次競爭會比較激烈(重聽題)。

L1 考古學

考古學。老師說到發現了某人類遺址,有很多的房間,但是不同時期的不同專家對此有不同的看法。第一位提出該群體所有個體都住在這里且共同使用一切房間,第二位提出房間屬於不同的家庭,(前兩位不同之處考查)第三位提出盡管有家庭單位,但是部分房間是用來儲存共同的工具,如儲水容器,而且儲水容器由大家共同承擔責任打水,因為附近無水源。(對於第三個理論的態度考查)而且教授指出專家的理念會收到當時社會環境的影響bias,而且她表示能夠理解(重聽題考),提示學生在做研究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當時的時代背景。

L2 環境科學

環境科學。講到細菌會促成降水,這是之前沒有想到的,以前只認為別的物質可以促成降水(出題)。細菌能夠通過風進入雲,然後水分子包裹形成降水。細菌偏好某些植物,這對於農民來說有指導意義(出題),種植該類作物可以避免乾旱,促使降雨。而且促使降雨能夠讓細菌擴散到別的地區,即使在某一地區沒存活下來,在別的地區也可以生存(出題)。

C2 學術場景

學生做錯作業尋求解決辦法(主旨題)。教授指出作業應該是Opinion paper, 但是學生做成了research paper, 學生寫的是logging, 該地區砍伐樹木但是卻提供就業,老師問學生對此有何看法(出題),學生認為有利有弊,然後提到了一個自己讀到的文章,selective logging, 可以解決對環境的負面影響,老師建議學生就此重寫論文。

L3 藝術

電影,講independent movie。講十九世紀初,有獨立製作人製作影片,這是比較好的,能夠激發製作人的創造力,而大的電影公司會對製作人的創作造成負面的影響(出題)。大公司更容易兼並別的公司,或者幾個小公司可能合併成一個大公司。舉了兩個例子,第一個製作人自己開公司製作無聲電影,但是盈利不好,所以沒有繼續開下去,之後他為一家大的電影公司工作,但是也沒有成功。第二個人自己製作影片,而且自己distribute, 一系列事情都是自己完成,大公司很不開心,因為無法從中獲利,(出題)後來他的影片賣給大公司,但公司並沒有盈利,因為好多人已經看過了。之後公司失敗,同樣為大公司工作,但是效果也不好。(兩人有什麼共同點出題)

L4 環境科學

環境科學。 講旅遊業對南極地區的影響。現在到南極的人很多,有些人是從事運動,如skiing, 很多人是去看企鵝,鯨魚,山(出題),很多是船上的Crew。 通常船只到達的地方是一個半島,(出現圖)只有這里沒有被冰雪覆蓋,而且有植被,可以看企鵝。人們擔憂人流會帶來環境污染,因為低溫下物品降解很慢(出題),舉了香蕉皮的例子來說明,好多年過去還好好的,還有傢俱更是完好無損。但是教授認為目前其實問題不嚴重,相關部門出台一些政策來避免污染:遊客人數有限制500人,遊客必須帶所有物品離開,不能留下東西,而且垃圾會分類放置於bin,運到別的地方處理,但是未來怎樣,不太好說,很多國家沒有簽署上面提到的政策。

C3 學術場景

學生先找教授說抱歉不辭而別,然後講真正目的是paper題目,想寫現代花園和過去花園用途對比,過4、去觀賞現在研究,但教授指正過去花園出現的更早,並且是做研究用的

L5 生物學

去 plant museum 啟發到自己的論文主題可以是對比以前人們弄植物園和現在人弄植物園的區別。

L6 考古學

檢測恐龍化石里的蛋白質,發現和鳥類相近。

C4 學術場景

還有一個con說了primary 資料和second資料,然後說他要做一個什麼歐洲德國的遷移研究 然後老師說你用primary數據要注意。

L7 生物學

去 plant museum 啟發到自己的論文主題可以是對比以前人們弄植物園和現在人弄植物園的區別。

L8 古生物學

恐龍保護自己的方法。

C5學術場景

一個男的去問學生和室友關係怎麼樣,然後這個女學生覺得還不錯,然後辦排球賽怎麼怎麼樣,然後問這個男的關於場地和設備的事情。

L9 地質學

地殼里的水比海洋里的多。

L10 生物學

動物遷徙靠磁場,不止要知道方向還要知道在哪里應該拐彎之類的,目前沒有結論但是跟什麼神經有關,教授覺得研究方向positive。

C6學術場景

學生要給家里的飯店食物定價,教授講了一下 定價的原理,並舉了個例子。

L11 藝術

文學,Johnson寫的關於S這個人的傳記。

L12 氣象學

另一篇講Monsoon,之前通過cave記錄但是不全,現在一個新方法就是通過樹的年輪什麼的,教授認為這個方法是好的。

12

講師點評

本次考試難度較難,考察了較高頻的文學,生物,考古,環境科學等學科,也考察不太常出現的氣象學,多位同學反饋有很多多選題,做起來不太順手,對於全文理解程度的考察較高,所以需要備考時充分打好基礎,提升聽力實力才是王道。

考試預測

在接下來的聽力考試中,學術型對話會有較多的考察,文學,環境科學,生物學,考古學,天文學和地質學等學科會繼續出現,而且也會有較多的舊題重復, ABCD卷會持續使用,最近聽力加試會比前幾個月多。

2019年4月13日托福考試考題回顧

寫作篇

綜合寫作:

將參加社區服務作為高中生畢業的必須條件並不是一個好主意。

獨立寫作:

A/D Children spend too much time on technology,playing with simpler toys or playing outside with friend is better for development.

12

講師點評

綜合寫作:

閱讀:

1. 學校無法監管每位學生的志願行為,所以無法確認哪些學生真正按要求完成了志願活動。一名高中生可能只是在父母或者祖父母的花園里進行了清理工作而被記錄為志願活動。

2. 被強制要求進行志願者服務可能會導致學生之後不願意提供志願者服務。因為高中生現在提供的志願者服務可以獲得畢業證書,所以他們今後在會覺得提供志願服務的人總是有回報的。

3. 強制要求高中生進行志願服務是一種侵犯學生權利的行為。

聽力: 反駁,閱讀提出的三個疑問都可以被解答。

1. 學校要求學生提供的志願者服務是由專門的機構組織進行的,一般在公共場所進行。並且學生參加志願者活動的時間也是由這些組織反饋給學校的。

2. 很多高中生在醫院進行志願服務或者輔導小孩子後,會覺得參加志願服務是一個非常好的體驗。學校讓學生參加志願者活動就是給他們一個機會有這樣好的體驗,給他們一個動力motivation在今後提供更多的志願服務。

3. 要求學生參加志願者活動,就類似於學校要求學生參加課程一樣,並沒有侵害學生的權利。

獨立寫作:

以下是筆者給出的一個參考答案:

2019年4月13日托福考試考題回顧

2019年4月13日托福考試考題回顧

2019年4月13日托福考試考題回顧

2019年4月13日托福考試考題回顧

2019年4月13日托福考試考題回顧

2019年4月13日托福考試考題回顧

閱讀篇

Passage 1 Bird Colonies鳥類群居

(重復2018.11.25, 2018.05.12, 2017.09.24, 2017.09.09, 2017.04.15, 2014.04.19)

先說了在什麼情況下鳥會聚集在一起,即集群(colony)。舉了一種黃色小鳥的例子,在colony邊緣的窩要比中心的窩更易損(vulnerable),所以colony中心的鳥窩分布密度很大。

鳥類住在colony當中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比如可以躲避predator、一起孵蛋(hatch eggs)、share食物信息等。其中對付predator的手段有三種:一是集群攻擊,二是用廢棄的窩(abandoned nest)和新窩混合在一起迷惑敵人,三是把窩建在W鳥窩的周圍,predator就不會靠近。這些方法中,一三鳥群受到的傷害最少。關於一起孵蛋,即便有被天敵吃掉的蛋,但總會有漏網之魚(outnumber)活下來。最後說到食物來源(food supply),colony一般在食物來源的周圍分布,還說到了一個食物豐富的地方,但是給鳥類留下的落腳點很少,所以就會使鳥群集中。

群居的壞處是容易感染寄生蟲(parasite)帶來疾病的傳播,這一劣勢的影響極其嚴重,肯能從而導致群體滅絕。文章最後表明作者態度,他認為利大於弊(advantages outweigh the disadvantages)。

Passage 2 Documenting the Incas記錄印加文明

(重復2018.11.17, 2018.09.16, 2017.09.16, 2013.01.12)

關於印加文明的記錄可能不準確。印加人沒有自己的書寫體系,只能靠16世紀西班牙侵略者根據當時還遺留的印加informants提供的信息記錄。西班牙人的文化和印加人的文化不同,所以很多記錄都只是西班牙人根據自己的理解記錄的,有失準確。分析如下:

第一,西班牙人根據自己的社會習慣來描述印加的文化發展;第二,西班牙人為了自身的利益會編造一些虛假信息;第三,西班牙人的信息來源大部分都來自印加的統治階級;第四,印加的歷史在西班牙人到達美洲之前就開始了;第五,西班牙人對於地點和名字的描述非常模糊。舉例提到西班牙人記錄的印加文明有13位國王就不準確,實際上少於13位。

但總體上,西班牙人記錄的印加文明還是可以信賴的,而且關於晚期印加文明,尤其是最後四位國王在位時的記錄還是可靠的。

Passage 3 Mesopotamian and Egyptian Settlements美索不達米亞人和埃及人的定居地

(重復2018.08.26, 2018.03.03, 2017.03.04)

第1段:美索不達米亞的定居模式

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代表著人類定居模式的對立極端(opposite poles):埃及是村落定居模式(village-states),而美索不達米亞是城邦體系(city-states);具體來說,美索不達米亞的城邦體系是由人口稠密的城鎮組成,不同城鎮擁有相同的社會等級的象徵符號(status symbols)、語言和經濟系統,但彼此互相競爭、武力奪取領土和資源,有各自的首都(建有圍牆),此外還控制著很多小中心區域和村莊。

第2段:美索不達米亞的城邦人口規模

美索不達米亞的城邦相對較大,人口較多,人口數量取決於城邦對周圍地區的控制力和征收錢財能力;通常大量農民(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farmers)也居住在城市里來獲得對自身及財產的保護(protection for themselves and their possessions);據可能,美索不達米亞南部的80%以上的人口都居住在城市內。

第3段:城邦內手工業的發展

美索不達米亞的城市也支持手工藝生產(craft production),來滿足貴族和各階層的需求,這推動了公開市場的出現,活躍的市場活動轉而激發了城邦之間對外來原材料(exotic raw materials)的競爭。最終,由於對手工藝產品的普遍需求,並且由於城邦周圍高強度農業的發展可以產生剩餘糧食,所以美索不達米亞城邦能夠供養大量的非農業生產者/手工藝者,占到了人口總數的20%。

第4段:埃及的定居模式

埃及人口分布更為均勻(evenly dispersed),屬於典型的村落定居模式;不像美索不達米亞,埃及有相對安全和定義清晰的邊界(relatively secure and defined borders),這使得出現一個國家去統治整個地區成為可能;此外,由於尼羅河貫穿整個埃及,處處提供了同樣的港口和沖積平原,所以人們不必競爭、均勻地散落在尼羅河兩岸,貿易活動也均勻分布,既有各個村莊里的民間獨立貿易,也有首都里受皇室讚助的貿易(royal patronage);並且與美索布達米亞防禦性的城牆相反,埃及城牆的作用主要是作為劃分城鎮內不同區域的邊界(defined and delineated sections of the town),例如用來劃分寺廟區和居民區的圍牆(walls separating a temple precinct from a residential area)。

第5段:埃及也有城市中心

雖然埃及主要是村莊定居模式,但在海路運輸和陸路運輸進入到埃及河谷的位置,也發展出了大城市。埃及城市與同時代的其他城市雖有相同之處,但它們受尼羅河文化以及環境所影響而具有了自己的獨特特徵(unique traits)。

Passage 4 Economic Changes in Late-Nineteenth-Century Europe19世紀晚期歐洲經濟變化

(重復2018.10.20, 2018.08.25, 2017.10.14, 2017.05.27, 2016.01.09)

這篇文章按照托福學術文章的經典套路展開,即開篇引出話題(經濟衰落),逐條原因分析,最終提出解決方法。

具體來說,就是在1873年,歐洲的農產品和工業產品價格急劇下降,農民和工廠主的利潤大大縮減,史稱經濟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此時社會生產力因工業革命大大提高,同時對工業生產的資本注入也很多,而利潤卻最終不漲反降,令人稱奇。分析原因,主要有兩條:1)供過於求——工業革命的成功,導致生產出更多產品,供過於求,價格回落;並且工業革命推動了鐵路、蒸汽船等交通工具的發展,將遙遠地區(美洲和烏克蘭)的大量糧食運入歐洲,壓低了本國糧食價格;2)購買力低——在人口中占大比例的農民和工人收入微薄,根本無法消化吸收本國出現的大量糧食和工業產品,導致這些商品滯銷而價格下跌。

面對此次經濟危機,歐洲國家採取的措施是:1)要求政府積極參與經濟,設置關稅提高國外產品價格以避免和本國產品競爭;2)企業兼並和卡特爾信托聯盟(cartels of trusts),統一定價,控制競爭,進而保證穩定的利潤;3)開辟新的行銷策略,如百貨大樓的建立,吸引中產階級消費者。

Passage 5 Farming New England in Colonial Times殖民地時期新英格蘭農耕

(重復2017.09.17, 2017.07.15下午場, 2016.03.13, 2015.08.30)

英國殖民者到達美洲新英格蘭地區後開始發展種植業。早期他們在印第安人開墾好的(已經清除植被的)土地上耕種,省去自己開墾的力氣,後來人口越來越多不得不自己開墾森林,兩個開墾的方法:一個是G,另一個是直接砍樹(clear-up)。G的話是在樹周圍挖channel阻斷樹葉和樹枝獲得sap,樹會慢慢死去,這樣把養分留在土地上讓土地適於耕種(arable)。但是人們更喜歡直接砍下(雖然比較費事),因為把樹燒掉會得到一種物質叫鉀鹼(potash),這有很多工業用途,可以用來製作肥皂、玻璃、火藥,還可以漂白(bleach)亞麻布、印染白棉布。人們賣它換錢能夠獲得經濟利益,不過這以農業為代價的,因為原本這一物質留在土壤中可以提供營養。

然後講了人們在這種不肥沃還多石頭的土地上種的作物豌豆(pea),玉米(corn),南瓜(squash)。到後期人們才恢復到歐洲傳統的耕作方式——讓土地更肥沃,New England地區土壤濕度大,牧草茂盛,該地還可以充分被開發用來養牛,反過來還可以滋養土壤。

Passage 6 Spider’s Coloration for Prey蟹蛛為捕獵變色(加試)

(重復2018.10.20, 2017.09.16加試)

蟹蛛(crab spider)的顏色隱藏性受捕食者影響,但主要取決於獵物(prey)。蜘蛛在不同的植物上可以變成和花相配的顏色。比如在紅植物上會變成白色,看起來是矛盾的,但實際上蜜蜂看不見紅的植物反射的紅色,蜘蛛靜止在植物上就可以埋伏蜜蜂。蜘蛛還會不停變換位置到昆蟲多的地方。

Passage 7 Early Farming in the Colorado Plateau科羅拉多高原早期農耕

(重復2016.07.03)

首段是科羅拉多高原的早期農耕景象:阿納薩其人(The Anasazi)耕種的各種莊稼,還說當時沒有必要發展農業,因為到處都是豐富的食物資源。那麼為什麼出現了農耕呢?

首先是由於人們擁有了先進的技術,人們發明了磨面粉的工具,一開始是繞圈,後來改進了工具,還把磨面粉的方向改成了前後(back-and-forth)。

其次是人們學會了雜交育種,另一種植物,比玉米(maize)開花早,仁(kernel)更大。然後人們把這種植物和玉米雜交,產生的作物更抗旱,磨成的面粉質地更細膩。

文章最後說發展農業的結果是,人們越來越定居在某地,並且開始儲藏剩餘的糧食,建立城牆保護糧食,城市(urbanization)由此誕生了。

Passage 8 Nile Floods尼羅河洪水

(重復2018.09.09)

埃及分為上埃及和下埃及,上埃及的人主要以放牧為生,遊蕩在沙漠中。下埃及發展了農業文化,農業起源稍晚一些,原因是埃及有相對充足的資源。最初農業起源種植的谷物和飼養的牲畜都是進口的。埃及農業灌溉主要靠河水,每年有一次可預測的尼羅河泛濫可以潤濕土壤,清除堆積的鹽從而有利植物生長。居民們睢一需要擔心的是高度問題。

Passage 9 Incan Terrace Agriculture 印加梯田農業

(重復2017.10.28)

本文介紹了印加農業文明建設梯田(terrace)的措施、方法和傑出設計。先介紹了梯田的三層結構,然後介紹了梯田的水利系統,還提到這些水利系統讓比水面低的地方也可以種田了。

Passage 10 Megalopolis特大城市群

(重復2018.11.25)

第一段介紹背景:美國的農業和工業主要在內陸地區,對進口產品有很大需求,從歐洲或者其他地方進口很多產品;同時美國內陸產品也需要市場。美國東海岸有著天然的地理優勢,有很多深水港口,促進了城市發展,是美國主要的出口集中地。美國東海岸城市集聚,不到2%的國土上集聚了20%的人口。

第二段說這樣集聚的城市有很多,它們共同被稱為Megalopolis(特大城市群)。不僅包含幾個主要的城市,還有主要城市周邊的小城市,以及鄉村地區。這些地區沒有統一的政府管理,獨立發展又相互聯繫。和內陸地區通過interstate transportation (州際交通)聯繫在一起,吸引了很多人。在這里集聚的人們要忍受擁堵的交通還有高昂的房租,但也享受了較高的就業率和豐富的食物(考了一個因果類雙選題,問advantage)。

第三段:城市集聚還因為這里的水路多瀑布(falls),所以向內和向外的船舶無法直接通行,貨物需要更換運輸方式,需要修建倉庫(warehouse) 和雇傭勞力力(labor),促進了城市的興起和人口的集聚。

第四段:因為全球城市化的發展,有人稱這現象為Megalopolis。這在美國是獨一無二(unique)的。不過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在世界上其他地方也出現了類似的現象,比如在日本、歐洲等。

第五段:集聚有什麼結果呢?這促進了美國東部城市的發展,提高了城市的競爭力。美國內陸的商品可以通過交通快速銷售。

第六段:但是隨著全球競爭的加劇,美國東部海岸城市發展較早,也面臨著基礎設施落後、市場份額下降的威脅。需要通過征稅更新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全球競爭力。

Passage 11 Pyramid Saqqara塞加拉金字塔

(重復2018.03.10, 2016.10.22)

先用古埃及法老左塞爾(Djoser)的權威來引入話題,他是第一個建造金字塔的人。之後介紹了金字塔墳墓(tomb)的功能,被很多別的墳墓包圍的特點,看得出建造金字塔之時當地繁榮的經濟狀況。雖然金字塔被破壞得比較嚴重,但現在還是依稀可見它的美。左塞爾法老的後人也建造金字塔。胡夫金字塔是現存規模最大的金字塔,並且極具美學價值,金字塔內部結構很複雜而且現在人類也沒有完全研究清楚。

古代金字塔建造費時費力,所以需要權力高度集中才會做到,耗材之多和歷時之長體現了當時埃及君主的政治權利高度集中和建設金字塔的「舉國體制」。推測胡夫金字塔建成時正逢尼羅河汛期泛濫,因此勞力力非常充裕(有很多farm labor),因為金字塔建造精美,所以研究者推測這些建設的工人都是有技能的;建造全程沒有記錄只能靠物證推斷;金字塔的角度由上運石塊的要求和信仰決定,是52度的,一方面是力學原因,方便石頭的搭建,一方面52度是陽光照射的角度,代表法老可以乘著光去天堂;金字塔旁邊有很多大臣的墓,代表這些人永生永世被法老驅使。

Passage 12 狼對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分析了狼群回歸生態系統的重要性。文章一開始舉了黃石公園的例子。

Passage 13紐西蘭農場經濟

可能還提到了紐西蘭的兔子(嚙齒類動物)。

Passage 14飛蛾形成

蛾子(moth)依賴植物。

Passage 15歐洲兩次工業革命

Passage 16美國經濟大蕭條

Passage 17蛇

文章有配圖。

Passage 18 動物進化

Passage 19生命起源

Passage 20 羅馬與中國的鋼鐵冶煉

詞匯題:

1. vicinity=region(臨近)地區

2. contribute to=add to促進

3. exhaust=use up耗盡

4. on balance=overall總的來說

5. vast = extensive廣闊的

6. drawbacks=disadvantages缺點

7. sequentially=one after another連續地

8. just=fair合理的

9. classic=typical典型的

10. remnants=remains殘餘物

11. vigorous=lively有活力的

12. ringed=surrounded環繞

13. durable = long-lasting 持久的

14. posed = presented 出現 展示

15. hastened = hurried 匆忙的

16. courteous = polite 禮貌的

17. thereby=consequently因此

18. suitable=appropriate合適的

19. generally=usually通常

20. tending=taking care of照料

21. implement=tool工具

22. exploit=make use of利用

23. strenuous=put more energy費力的

24. justifiable=rightful有道理的

25. mounting=increasing增加

26. subtly=slightly微妙

27. solely=exclusively唯一

28. in essence=basically基本地

29. abrupt=sudden突然的

30. fluctuation=variation變化

31. widespread=common廣泛的

compensate = make up彌補,補償

12

講師點評

1. 今天是2019年4月13日,今天的閱讀繼續採取新舊題目搭配,N套試卷的模式,加試頻率較高,建議復習時模擬練習4篇大題量。

2. 每次閱讀考試會涉及十五篇左右的文章,但絕大多數都是舊題。據不完全統計,今天有11篇是往年舊題,可通過考題回顧提前了解中文梗概,背誦詞匯題。

3. 考前要模考TPO45之後的套題。

考試預測

回顧2016-2018年機經,優先復習2019年1-4月份的機經詞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