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如懿、魏瓔珞,曾經這樣過春節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日子過著過著,年就來了。

進了狗年臘月,新年肥豬就快要拱門了,人們開始進入「過年」的節奏。

千百年來,過年的活動豐富多彩,不論是現代人還是古代人,不論是平常百姓還是帝王人家,都借由著穿新衣、吃團圓飯等活動來表達過年的歡娛心情。

故宮博物院從1月7日開始,在午門-雁翅樓展廳舉辦《賀歲迎祥——紫禁城里過大年》展,破紀錄地展示近千件文物,恢復多種昔日皇宮過年的裝飾、活動,為觀眾呈現一個充滿年味的紫禁城。走,咱們就一起進宮,看看皇家是如何過年的吧。

甄嬛、如懿、魏瓔珞,曾經這樣過春節 歷史 第1張

甄嬛、如懿、魏瓔珞,曾經這樣過春節 歷史 第2張

1

甄嬛、如懿、魏瓔珞,曾經這樣過春節 歷史 第2張

春聯門神掛起來

一走進紫禁城,濃濃的年味便撲面而來。為配合展覽,整個紫禁城都裝扮起來了。作為「年」的象徵物,懸掛於各個大門的春聯與門神十分搶眼。

是的,你沒看錯,是「懸掛」而非「張貼」。由於紫禁城里各宮殿的大門上都有數量不等、大小不一的門釘,春聯門神無法像百姓家一樣直接貼在門板、門框上,所以需要製作好邊框後,懸掛在門上或宮殿的柱子上。

甄嬛、如懿、魏瓔珞,曾經這樣過春節 歷史 第4張

門神掛起來

宮里春聯的製作,由工部和內務府共同完成。工部由樣式房根據建築的等級與規模,確定春聯的圖樣與尺寸,由製造庫負責提供物料與耗材,再由內務府造辦處負責加工製作。

要說皇家就是特殊,咱們的春聯都是紅底的,但他們的春聯卻是白底的!宮里的春聯都用墨筆寫於白絹上,再製作好邊框,懸掛於宮殿朱紅的柱子上。宮里為何用白底呢?因為大內都是紅牆、紅柱子,在整體紅色的背景下,若也用紅絹或紅紙寫春聯,就缺少了色彩對比,既不協調,也不美觀,甚至都看不清楚。另外,也有專家說是與古代崇尚有關,古人的名刺(即名片)就以白紙制成的為貴,明代因社會風氣變遷,人們才棄白紙改用紅紙。清宮大內用白絹做春聯,也有顯示其高貴的緣故吧。如果遇上萬壽慶典這樣的喜事,白色對聯就顯得刺眼,與喜慶氣氛不協調時,就需要向上打報告,請示用紅色底。

甄嬛、如懿、魏瓔珞,曾經這樣過春節 歷史 第5張

宮中春聯的撰寫,主要由飽學、善書的翰林們來完成。比如乾隆年間的張照,就頗得乾隆帝賞識,經常書寫春聯,據說還有為乾隆爺代筆的榮光。而得到皇帝親自書寫的春聯,也是臣子們可以炫耀幾輩子的榮譽。乾隆五年(1749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新歲前夕,乾隆皇帝禦書「春送來一門吉慶,天賜與兩字平安」的春聯,賜給時任南書房行走、內閣學士的張照。

甄嬛、如懿、魏瓔珞,曾經這樣過春節 歷史 第6張

與當今的習慣不同,宮里的春聯不是除夕之日才張貼,一年都不摘;而是在每年臘月二十六懸掛春聯,從乾清門、乾清宮等處開始,依次鋪開;新年的二月初三撤下春聯門神,也是同樣的順序。撤下的春聯門神統一由製造庫保管,以待來年再次懸掛。

甄嬛、如懿、魏瓔珞,曾經這樣過春節 歷史 第7張

宮燈

由於宮中春聯門神的製作複雜,每年的花費都不少。為節省開支,乾隆時期甚至拆撤了宮內許多偏僻處的春聯與門神,甚至東西朝房、角門等處的春聯門神也被撤了。

除了春聯門神,皇宮里還會張貼春條。春條就是在長條紙上寫的吉祥話,字數不限,從兩個字到十幾個字的都有,也不用成對使用。它的功能與春聯相同,且隨處可貼。「出門見喜」「吉祥如意」等春條,如今過年還在用。

甄嬛、如懿、魏瓔珞,曾經這樣過春節 歷史 第8張

雍正帝禦筆的春條

走進展覽的「祈福迎祥」單元,就可以看到雍正禦筆的「迎祥」「一年康泰」等春條。此外,宮里還有一些民間沒有的特色「年物」,諸如歲朝圖、天燈、萬壽燈、宮燈之類宮廷獨有的器物。對了,在這一單元,還能看到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五代皇帝書寫的福字,真可謂五福臨門、福氣滿滿。

甄嬛、如懿、魏瓔珞,曾經這樣過春節 歷史 第9張

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五位皇帝書寫的福字 你pick哪幅

甄嬛、如懿、魏瓔珞,曾經這樣過春節 歷史 第2張

2

甄嬛、如懿、魏瓔珞,曾經這樣過春節 歷史 第2張

祖宗牌位供起來

祭祖,是春節期間宮里最重要的禮儀活動。通過祭祀活動,追思祖德,弘揚孝道。

皇家祭祀的講究頗多,首先就是一般人家沒有的「祫(音「霞」)祭」。

甄嬛、如懿、魏瓔珞,曾經這樣過春節 歷史 第12張

畫琺瑯五供(五供是祭祀時使用的一組五件用具,包括一只香爐,一對蠟台和一對花觚,用來擺放香、燈、花等供品)

「祫祭」,就是合祭祖先。除夕前一日,皇帝親自到太廟祭祀。太廟分前中後三殿,前殿是享殿,中後殿是寢殿。平時,中殿供奉太祖努爾哈赤到先帝的牌位,後殿供奉太祖之前四位遠祖的排位。祫祭時,把中後殿的牌位全部請到前殿一起祭祀。帝後牌位安放在金漆寶座上,猶如生前一樣,每位皇帝與他所有皇后共用一張供桌。

在午門展廳的「祭祖行孝」單元中,居然看到了康雍乾三代皇帝的牌位。這種牌位的正式名稱是「神主」,是死去先輩的化身,在廟堂中接受祭祀。

甄嬛、如懿、魏瓔珞,曾經這樣過春節 歷史 第13張

齋戒牌

展櫃里,康熙帝的神主上寫著「聖祖合天弘遠文武睿哲恭儉寬裕教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神位」。瞧這皇帝前的定語,23個字,幾乎囊括了人類的所有美德,看起來是位十全十美的皇帝呢。牌位被安放在一個小龍椅上,大小比例與牌位協調,宛如皇帝端坐寶座上一般。它的左右兩側是雍正和乾隆的牌位。看看上面的定語,也是百般優秀、千般出眾。若果真如此,能編出那麼多帝王們勾心鬥角的戲碼,編劇們的功力令人拜服。

祭祀是件非常神聖的事,所以之前必須提前齋戒,以示虔誠莊重。祭祀太廟是皇家最高等級的祭祀——大祭,所以皇帝需齋戒三日。齋戒期間,非但不能娛樂宴飲,甚至都不能辦公。主管祭祀的機構叫太常寺。齋戒前,他們會向皇家進獻齋戒銅人和齋戒牌,提醒齋戒之人保持恭敬之心,不可懈怠。最初的齋戒銅人和齋戒牌是明朝洪武年間創制的,放在官署中;到雍正十三年,皇帝下令改為隨身佩帶的形式,以便隨時警示。展櫃里的齋戒牌,金絲鑲嵌的、紅綠寶石的、珊瑚的、綠松石的、白玉的、蜜蠟的,最差的也是緞繡的。說實話,看著這些材質優良、工藝精美的齋戒牌,腦子里首先蹦出的是「這麼精美的東西一年就掛三天,太可惜了」。當然啦,皇家見過的好東西太多,自是習以為常,不以為然。哎,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

甄嬛、如懿、魏瓔珞,曾經這樣過春節 歷史 第14張

甄嬛、如懿、魏瓔珞,曾經這樣過春節 歷史 第2張

3

甄嬛、如懿、魏瓔珞,曾經這樣過春節 歷史 第2張

闔家團圓吃起來

過年,是中國人觀念中闔家團圓的日子,而年夜飯最是一家其樂融融的時刻,皇家也不例外。

不過,帝王之家非常注重男女大防,而皇帝嬪妃眾多,年輕的嬪妃甚至比有些皇子還小。為避免產生不當關係,需要隔絕他們之間的接觸。宮中規定後妃在50歲以後才可與非親生的皇子見面。所以,春節期間皇帝與後妃、與包括皇子在內的宗室需分別聚會。大大小小的宴會,雨露均沾的賜贈,彰顯著皇帝與母親、妻子、兒女、宗室,在嚴格等級制度下的骨肉親情,也借機向天下樹立了孝悌的榜樣。

甄嬛、如懿、魏瓔珞,曾經這樣過春節 歷史 第17張

宗親家宴

清代皇帝平日都是獨自用膳,只在年節時才與後妃們一起吃飯,稱為「家宴」。大年初一的家宴一般是早膳,在上午7點舉行,地點在乾清宮,有時也在漱芳齋後殿金昭玉粹。皇帝居中,皇后在皇帝的東側稍後,嬪妃席列在東西,對面而設。雖然是家宴,也要嚴格遵守等級禮儀制度。比如,皇帝桌子共上108種各色吃食,皇后減為64種;貴妃、妃是每桌兩人,嬪、貴人則每桌三人,每桌上32種食物。家宴的餐具也分等級,皇帝用金龍碗、金龍盤、金勺子、金筷子,皇后用里外全黃暗雲龍盤碗、金勺筷,貴妃以下就沒有金餐具了,各用代表自己等級身份的餐具。

甄嬛、如懿、魏瓔珞,曾經這樣過春節 歷史 第18張

家宴上後妃桌上的餐具

與宗 大家的家宴是在晚上,皇子、親王等參加。有意思的是,這場宴會的食材是親王、貝子、貝勒們「先期進獻,後賜筵宴」,要是不夠,再由內務府著情置辦。屆時,乾清宮的寶座台上設皇帝的禦宴桌,東西兩側設王公、皇子宴桌。展廳里復原陳列了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春節時宗親宴的場景,宴桌上排放的餐具,是參照了當年的清宮檔案,動用文物超過100件,十分壯觀。

甄嬛、如懿、魏瓔珞,曾經這樣過春節 歷史 第19張

《甄嬛傳》截圖

請注意,皇帝面前的大桌子上,還有一張紅色的小案子。別看它小,可很有講究的。展櫃里都專門給它設了一個位置。它叫剔彩漆大吉寶案。案子中間刻著一只葫蘆,上面有「大吉」二字。大年初一早晨,皇帝吃餃子時,盤子須正好放在這個案子的「吉」字上。

甄嬛、如懿、魏瓔珞,曾經這樣過春節 歷史 第20張

剔彩漆大吉寶案

滿族人把所有面食都叫餑餑,把水餃稱為煮餑餑。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正月初一寅時(凌晨3-5點),皇帝在乾清宮東側的弘德殿吃餃子。太監用雕漆飛龍宴盒送來一盤煮餑餑,並將餑餑盤放在大吉寶案的「吉」字上。共送來四個餑餑,其中兩個包著通寶,就是銅錢,吃到有通寶的餃子,就表示一年吉利。皇帝吃了三個,剩下一個沒有通寶的,就送到佛堂上供。

盡管家宴上菜肴豐盛、品種繁多,但出於禮儀和禮節的約束,根本不能真吃真喝,以免失了體面。所以,還是管好嘴,待回到自己府中再來碗泡麵解解饞吧。

甄嬛、如懿、魏瓔珞,曾經這樣過春節 歷史 第2張

4

甄嬛、如懿、魏瓔珞,曾經這樣過春節 歷史 第2張

聽戲玩耍嗨起來

春節是中國人的團圓節,也是中國人的狂歡節。高高在上的皇帝,也會趁此佳節放鬆娛樂。

剛進午門展廳,我就被一組文物震撼了——中和韶樂,這是古代最高規格的皇家交響樂團。過年時,當王公大臣在太和殿向皇帝行禮、乾清宮家人向皇帝行禮,均需演奏。中和韶樂共有18類樂器,此次展覽甄選了最有特色的6類復原陳列,包括編鐘、編磬、建鼓、柷(音「祝」)、敔(音「語」)、麾(音「輝」)等。欣賞著這些文物,耳邊回蕩著韶樂的旋律,那種恢宏氣勢令人激動。

還記得《甄嬛傳》中,安陵容在嗓子壞了以後,是如何復寵的?——對,冰嬉舞!她就是苦練舞功,在除夕日八旗武士表演冰嬉之時,突然一襲紅衣撞入隊伍,以裊娜的冰上舞蹈再次贏得皇上的寵愛。都說「冰上芭蕾」是泊來品,其實冰嬉在清朝皇宮是種常規娛樂項目。

甄嬛、如懿、魏瓔珞,曾經這樣過春節 歷史 第23張

《甄嬛傳》截圖

展櫃中的《冰嬉圖》描繪了臘月初八太液池冰嬉的場景。八旗健兒在冰面表演各種「花樣滑冰」和雜技,如倒立、舞刀、疊羅漢、舞中幡等,好不熱鬧!展覽還特意用動畫技術讓畫中的人物「活」了起來。通過一塊塊小螢幕,畫中的各種特技看得清清楚楚,令人叫絕。

甄嬛、如懿、魏瓔珞,曾經這樣過春節 歷史 第24張

但要說皇家最愛的娛樂項目,當是聽戲莫屬。

聽戲在宮中並不僅僅是娛樂,也是慶典、筵宴等必需的禮儀活動。在過年期間,帝後的聽戲活動尤其頻繁。嘉慶元年的敬事房檔案記載,整個正月,看戲是嘉慶帝的主要活動。或許是乾隆雖然禪讓帝位給嘉慶,但仍牢牢把持政權,初登大寶的嘉慶只能看戲吧。

清帝們不僅愛聽戲,而且還參與表演。史料記載,坤寧宮祭灶時,乾隆皇帝曾親自擊鼓板演唱《風雲會》中《訪賢》一折,表達求賢之意。清帝演戲,更多的是為了表現孝道。皇帝在太后生日時,親自扮戲取悅母親,當然只演《斑衣戲彩》。史料記載,道光、同治等都為太后演過這出戲。《太監往談錄》中也說,同治帝能唱武生,可是噪子不好,只是在沒外人的時候哄著太后一樂。

甄嬛、如懿、魏瓔珞,曾經這樣過春節 歷史 第25張

《延禧攻略》截圖

聽戲還是清朝的重要外事活動。皇帝在正月里,會在重華宮請各少數民族領袖及外國使臣一起聽戲。新年演戲,還是一種具有政治意義的慶典。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正月,因平定三藩、收復台灣,皇帝撥黃金一千兩,在地安門搭設高台,演出《目連》,活的老虎、大象、馬都登台了。腦補一下這個畫面,著實非同凡響。江寧、蘇州、杭州「江南三織造」各自進獻了蟒袍、玉帶、珠鳳冠、魚鱗甲,全部都是用黃金、白銀做成。康熙帝還登台拋錢,施舍京城窮苦百姓。當時彩燈煙火,晝夜不絕。嘖嘖,這種演戲場景,空前絕後,康熙爺果然霸氣!

甄嬛、如懿、魏瓔珞,曾經這樣過春節 歷史 第26張

戲衣

展品中有8件精美的戲衣,是難得一見的珍貴戲曲服裝資料。再配上戲台、樂器、劇本、戲畫等,令人不難想見當年看戲時熱鬧喜慶的場面。對了,就在1月9日,養心殿大修工程中意外發現了兩份乾隆二十四年除夕日的戲單。可惜發現時展覽已經開幕,否則這兩份乾隆「春晚節目單」沒準會出現在展櫃里呢。

紫禁城里有多座戲台,寧壽宮的暢音閣大戲樓當仁不讓居C位。它地上三層,地下一層,設有諸多機關,演員既可「上九天攬月」,亦能「入五洋捉鱉」,海陸空可隨意切換,適應各類劇目的演出。

慈禧太后特別愛看戲。光緒二十八年正月,從初一至十五,暢音閣連續安排京劇名角的演出,讓她過足了戲癮。看戲時,慈禧坐在舞台對面的閱戲樓正中,妃嬪坐在兩側陪著。有時還會賜親王大臣及家眷在兩廂回廊一同看戲。這可是天大的福利呢。那些愛寫「日記」的記下來、又傳到今天,才給咱們留下了當年演出的盛況。

其實,紫禁城里過年的花樣、規矩還有很多,這里只能蜻蜓點水。至於在宮里過年到底是什麼樣,百聞不如一見,看見不如體驗,還是您自己進宮去感受一下吧。

甄嬛、如懿、魏瓔珞,曾經這樣過春節 歷史 第27張

甄嬛、如懿、魏瓔珞,曾經這樣過春節 歷史 第28張

光明日報文化記憶工作室

——————————

過去與現在

古老與時尚

從未停止對話

統籌:周華

責編:李韻 周華

文字/ 圖片:李韻

製作:孫嘉靖楊雪丹


來源:光明日報文化記憶工作室

本期編輯:吳亞琦 宗小寧

甄嬛、如懿、魏瓔珞,曾經這樣過春節 歷史 第29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