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擎:誰是書法鼻祖? | 新刊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導讀:秦朝開始的郡縣制、統一文書竟然都是李斯的功勞?魯迅評價他說:「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然子文字,則有殊勛」,他的書法「小篆入神,大篆入妙」。他在書法史上第一個提出「藝」的理念,他當得起「書法鼻祖」這個稱號嗎?

張國擎:誰是書法鼻祖? | 新刊 歷史 第1張

書法鼻祖李斯

——歷代書法人物之李斯

文 | 張國擎

公元前247年,由楚赴秦的大道上,一輛牛車在前行。車上坐著的是荀子的高足李斯。荀子曾經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深得管仲治國理論的精髓。李斯追隨荀子專攻帝王之術。

李斯是楚國上蔡人,照理說,學成應該回楚國服務。不知為什麼,出師之日,師徒倆作了深談,這次深談改變了李斯的一生。李斯認為:世界已經不是管仲「尊王攘夷」的歲月,而是由一強國替代周朝統一天下的時代。至於這個強國是誰?依李斯的說法,不可能是眼下外表雄壯的楚國,更不是齊國,應該是從貧瘠高原夾縫中沖出來的一匹黑馬——秦國!李斯話音剛落,荀子立刻首肯,鼓勵他前往,並告訴他,趙國戰敗被俘的趙高在秦宮聽差。李斯知道趙高全家是隨趙王室俘虜入秦的。趙高的命運非常淒慘:母親與所有趙國王室女眷統統做了奴隸,生下的男孩閹割做奴,女孩待長大繼續充當生殖工具。趙高因為識字被選入宮在秦王身邊聽差。

李斯不想通過趙高的關係進入秦國高層。

師徒就此一別,終身未再見面。

進入秦國,李斯得到這樣一個消息:接位三年的秦王異人去世,繼承者正是呂不韋送給異人的趙姬生的兒子嬴政。李斯掐指算算,嬴政應該才十三歲,繼位後是趙姬垂簾聽政還是呂不韋攝政?嬴政這個嘴上沒毛的孩子,能接受荀子的高足嗎?能做得了秦國這個「家」的主嗎?對了,現在去秦國,就應該先去見呂不韋!

理清頭緒的李斯開始想,見呂不韋的最好見面禮是什麼?呂不韋現在缺什麼?這是李斯要想的。強國的宰相、仲父,能缺什麼?當然是什麼都不缺!

李斯想到異人與呂不韋的關係,也就明白自己去見呂不韋應該帶什麼「禮物」了。一向文采出眾的李斯在顛簸的牛車里,打好了祭奠異人的腹稿。進入鹹陽城的李斯用祭文敲開了呂不韋的「大門」。交談後,呂不韋發現李斯不僅是自己崇拜對象荀子的得意門生,且談吐清晰、善辯,幾句話就能亮出些新穎精辟的見解,心中甚喜,便問他有何心願?得知李斯只是「求為相國舍人」。呂不韋立刻讓他進了《呂氏春秋》編著班子。商人出身的呂不韋很快發現這樣使用李斯是太屈才了,當機立斷推薦到嬴政身邊。13歲的嬴政剛一登基便表現反常,時不時召人問政,語言間流露出對仲父呂不韋的不滿。在這樣的情況下,呂不韋推薦李斯去,李斯應該明白自己的作用。

但李斯很快就遇到了麻煩。

公元前237年,呂不韋被罷相。嬴政痛恨呂不韋與母親扯不清楚的關係,更恨呂不韋整天召集一班文人墨客編《呂氏春秋》,對政務說長論短。當翅膀有點硬度時,嬴政開始驅逐雲集在鹹陽城里的文人墨客。被嬴政驅趕的文人中就有李斯。李斯心里很明白,嬴政恨的是呂不韋與整天圍著他轉的文人墨客。李斯更清楚當下應該做什麼,他立刻上《諫逐客書》。這篇後來收入《古文觀止》、堪稱先秦散文典範的文章一下子就打動了嬴政。嬴政不但采納李斯的諫言,還將李斯恢復「客」位,封了廷尉。廷尉,《漢書·百官公卿表》曰:廷尉秦官。主管司法刑獄的高級官員,秦時位列九卿,可直接審理重大案件、收捕犯罪的重犯。

李斯對秦的貢獻良多,有一點尤為重要,那就是在解決阻礙秦統一天下的後期戰爭的取韓、滅趙、並燕、吞魏、夷楚、平齊。他是用什麼辦法的呢?我們且不急著說李斯,先說說過去秦與其他國家的戰法。

依過去的辦法,秦每次戰勝他國,皆盡殺老弱婦女,將其頭顱充數。《集解》引用譙周的話說,「秦用衛鞅計,制爵二十等,以戰獲首級者計而授爵。是以秦人每戰勝,老弱婦女皆死,計功賞至萬數」。《秦會要·兵上》:從秦獻公二十一年(前383)至秦始皇十三年(前234)斬首「計共一百六十六萬八千人」,歷時一百三十年皆行首功制。

李斯為秦相,改變了這一做法。他崇拜管仲,熟讀《管子》,從管仲任齊相輔桓公成五霸之首的經驗中悟出管仲的治國克敵策略。他在《議「存韓」》中提出「令蒙武發東郡之卒,闚兵於境上……」闚,今作「窺」。解釋:從小孔、縫隙或隱蔽處偷看;窺探、窺伺、窺測、窺視。其真正的意義在於李斯陰遣謀士打入對方內部,分化瓦解士氣;讓奸細深入敵人核心,取得敵國首領的器重,替他們出壞主意,誘敵陷入事先布好的陷阱。瓦解各諸侯國之間的盟約!依李斯戰略決策,秦國統一步伐大大加快。

然而,幸運剛剛降臨李斯,又來了一個不幸。

當嬴政讀到《孤憤》《五蠹》等文時,雖然詰屈聱牙的韓國文字令他半猜半辨地讀完,但內容卻深深吸引了他,連連嘆惜此人為何不在自己手里,這時李斯進來,嬴政憤憤道:「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李斯拿過文章看了看說,這有何難,他是我同門入室弟子韓非。嬴政拍案而起,快快請來,大禮相待。韓非也不是一請就到的,韓國自然不願意放走韓非。嬴政見請不到,便陳兵韓國邊境,韓國逼迫之下,只能遣送韓非入秦!

韓非入秦,嬴政隆重大禮相待。因為同出一門,李斯就有機會與韓非私下喝酒,酒過三巡,師兄弟開始討論各種事情,大到國家,小至文字。對飲說起韓非的《孤憤》《五蠹》。韓非很自負,並揚言,天下能理解《孤憤》《五蠹》的人不多。李斯則不以為然地告訴韓非:你自喻管仲,用《孤憤》《五蠹》旨在刺激韓王學小白,你就錯了,依我看,韓王非小白,你也沒有管仲之見,何必去勸韓王學小白;你現在到了秦國,當與我共同完成天下一統之大業,而不能鼓噪秦王讓韓國獨存。韓非不聽,堅持己見。

李斯只能說:君命不長。韓非明白後嘆曰:道不同,不足與謀。李斯再次告誡韓非,若一意孤行,到那時你我都將無生路。韓非又道,餘為韓國公子,受祖上恩澤,當效之,性命何足懼,兄弟若能看在老師面上放我一條生路,在此拜謝。李斯搖搖頭,韓非明白,今日之李斯非同窗時李斯。

果然,當嬴政將韓非《存韓書》交李斯時,李斯上書嬴政《議「存韓」》,明確反對韓非的存韓攻趙。

此時此刻的李斯很後悔推薦了韓非。從大局上講,韓非擋住了他做到抱負的路,他恨不能馬上滅了韓非!然而自己出面滅掉同門,他怕遭到社會的譴責!他靈機一動,暗示年輕的嬴政:韓非是瞧不起大夫姚賈的!有些事,其實姚賈還是說對了。嬴政當然不傻。但李斯沒想到的是,姚賈請韓非喝酒,酒里有毒。韓非一死,李斯明白自己想保命,只有去韓國勸韓王安投降。李斯帶著《上韓王書》前往韓國,韓王安不敢見!嬴政下令攻打。結果是韓王安被俘,將這個地方改置潁川郡,這當然又是李斯的建議。

此時,李斯已是秦國宰相。引他見秦王的呂不韋,墳上的青草已幾度春秋。

隨著時間的推移,李斯越來越明白他的帝王之術終於在嬴政這里找到了出口。嬴政雖然刻薄寡恩,心似虎狼,但困難時還是很容易對人謙卑的。李斯告訴嬴政:周室已衰,您若不借機統一全國成帝業,那就只能拾人牙慧了。這話,嬴政全聽了進去。都說秦統一天下是幾代秦王的努力到嬴政這兒結了果,其實李斯也是立下汗馬功勞的。

天下一統,李斯提出廢除分封制、天下設立郡縣管理等一系列先進的制度。此時的李斯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還有一個人能夠制住他,那就是趙高。

李斯有著過人的洞察力。對於這一點,司馬遷筆下這樣寫道:「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於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茅廁的老鼠驚恐不安地在糞便中尋找殘存之物,見生人立刻四處竄逃。李斯憐其生存的艱難,想到城外夜宿無居之人,食宿無保,還要時時提防被大戶隨時綁去充做奴隸被販賣。大陸有記載的砌牆第一人傅說就是在城外過夜,遇上大戶抓「野人」被捉去的,後被商王武丁發現了才幹被救出。百里奚也因身份丟失,被捉為奴隸。

糧倉里的老鼠見人並不躲閃。李斯由此感嘆:同樣是老鼠,處境不同,心態與創造力自然也不同,可見環境對於人是非常重要的。

李斯、韓非,還有姚賈,都曾經是攻讀「帝王之術」的佼佼者。李斯認定天下至今日,已經到了選一強王替代周室的時刻,這一歷史使命非秦莫屬。韓非則認為只要魏韓趙齊聯合,秦必然衰竭,天下就能恢復管仲時代的「尊王攘夷」。姚賈堅決支持李斯的觀點,並願意為粉碎韓非「四國聯盟」赴湯蹈火。三人爭議無果,不歡而散。

宴後,韓非見秦王,向秦王嬴政獻上《存韓》書。李斯知道《存韓》書一旦實施,李斯與韓非的位置就會轉換,結果必然是李斯被誅。李斯便從《存韓》書里找出破解之法,將韓非的做法泄漏給四國。姚賈是站在李斯一邊的,李斯選擇姚賈去「破解」《存韓》書。與此同時,李斯面見嬴政,陳說韓非的《存韓》是「存韓在次」「謀弱秦」在先。剛愎的嬴政這次沒聽李斯的,他一方面依韓非之策布戰。一方面召見姚賈。

姚賈是魏國人,其父是看管城門的監門卒。為求學長途跋涉去齊國,數次餓倒路邊,被人救起,饑餓難忍時偷盜學宮粟穗在野外煮食被捉,荀子路過詢問,保釋下來,收為徒,與李斯、韓非同在荀子足下入稷下學宮。學成後於趙國受命聯合楚、韓、魏攻秦,被秦國暗使奸計,被趙國逐出境外。無路可走時,李斯邀他到秦國。嬴政對荀子之徒的賞識使姚賈得到僅次於李斯的禮遇和賞識。

秦王政十四年(前233),秦依韓非之策「攻趙軍於平陽,取宜安」失敗。出於對韓非仍然「愛不能舍」的緣故,嬴政沒太多怪罪韓非。而韓非不能釋懷此敗,私下調查後得知是李斯策動姚賈遊說四國,造成這次伐趙失利。韓非求見嬴政細述原因。偏偏此時嬴政得到了最為焦慮的信息:「楚、燕、趙、越等國想聯合攻秦」,震驚之下,放棄召見韓非,改請李斯與姚賈共商良策。姚賈獻策——瓦解「四國聯盟」。嬴政立刻準允。姚賈用財寶和巧舌在四國間一番周旋後,果然土崩瓦解了「四國聯盟」。秦王大喜,封姚賈食邑一千租戶稅,拜為上卿。

韓非得知姚賈出訪「四國」的結果,更為不滿,再三請求,終獲秦王接見。韓非開門見山攻擊姚賈用秦國財寶賄賂四國君王,是「以王之權、國之宜,外自交於諸侯」,接著又揭姚賈的老底,說他是「世監門子,梁之大盜,趙之逐臣」,認為重賞這種人是不利群臣的。

嬴政召姚賈對質。

面對韓非的挑釁,姚賈對答如流。說以財寶賄賂四君是為秦利益考慮,如果是「自交」,他又何必回秦國,並對自己的出身毫不隱諱,列舉薑太公、管仲、百里奚等人,說明出身低賤和名聲不好無礙效忠「明主」。

嬴政當下要他們和好,令李斯設宴款待韓非。趁韓非不在場時,李斯與姚賈一起對嬴政進言:「韓非,韓之諸公子也。今王欲並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遣患也,不如以過法誅之。」

嬴政沉思片刻,認可了李斯與姚賈的進言,下令將韓非入獄審訊。韓非想向秦始皇自陳心跡,卻又不能進見。這時有個人幫了他的忙,此人叫程邈,是獄中小吏。韓非入獄後大呼小叫,獄卒告訴程邈,說韓非是個人物,秦王喜歡他,但被奸人所害,應該救他。程邈數次探獄與韓非交流,韓非要他將自己寫的《上秦王》書遞出,程邈接過認真看了數遍,還給他,悄悄說,我可以代你復述,但不能替你遞,相國耳目在這里不少。

事後,程邈代韓非寫了上嬴政書。嬴政讀罷,十分後悔,下令釋放韓非。宮差快速趕往獄中,到達獄門內,宮差聽到了酒杯落地的響聲,感覺不妙,腳下飛快,但見獄中席地擺開的酒宴上,韓非在宮差眼前搖晃著斜歪倒地,陪他喝酒的姚賈看看宮差,臉上陰笑,低語道:相國神算,你來遲了!宮差說,我奉大王之令來釋放韓大夫。姚賈冷冷一笑:李相國早大王一步送走了他……說完起身而去。

張國擎:誰是書法鼻祖? | 新刊 歷史 第2張

李斯像

公元前221年,嬴政39歲。李斯60歲。

這年春上,秦國的王賁攻打齊國,並將齊王建俘虜。曾經由小白與管仲共同打造五霸的齊國,此刻成了嬴政統一天下的收官之作。至此,秦統一六國。此時的秦國疆域多大?東到大海及朝鮮。西至臨洮(今甘肅岷縣)、羌中(今青海、西藏及四川西北部、甘肅西南部。秦時指羌族居住地)。南至北戶。北到據河(即黃河)。這年五月,嬴政宣布天下大慶。

於是李斯牽頭,宰相王綰、禦史大夫馮劫及博士數人聯合提議帝號:始皇帝。嬴政當然高興,但並不滿足,他向重臣談起呂不韋長期研究秦帝國長治久安的話題。李斯一聽就明白了,嬴政不相信呂不韋的《呂氏春秋》,但他希望有一個好的制度。李斯於是上書:為防止發生夏商周出現的諸侯割據局面,需要廢封建、行郡縣、明法度、定律令、同文書等一系列措施,從制度上徹底解決隱患。嬴政欣然采納,下令由李斯一手承辦。

政策頒布執行,唯有「書同文」,頗多爭論,焦點是各國文字的存留。有人主張存,有人主張廢。李斯堅決主張廢掉六國文字,打擊除秦國小篆外的其他文字。姚賈發現,反對李斯的大有人在,從朝堂上的熱鬧中揣摩出表面支持李斯的趙高,暗中盡使羈絆。站在姚賈身邊的程邈就是上朝前趙高提醒他帶上的。趙高叮囑姚賈:韓非從牢里遞出來的《上秦王書》,用的就不是李斯提倡的小篆。姚賈一聽即明白,趕緊將程邈帶上。程邈算官吏,進朝堂沒問題。當議事進入「書同文」時,姚賈出列向嬴政想提程邈,還未開口,就被嬴政揚手制止:李相國說的是正事,其他的都不能算正事。

秦王這麼說,眾臣誰還敢再言,就聽到李斯在說:天下都是始皇帝的,一道政令還需要用過去各國文字再分書嗎?

滿堂沉默。

上天降大任於大秦矣!那麼,大秦選擇哪種文字作為天下規範的文字呢?

李斯緩緩說道——

秦統一天下,其文字具上天可記之意。周宣王所作大篆為天下統文,但西周政權還沒來得及推廣就散了。西周都城鎬京並入秦國,鎬京京畿一帶使用的大篆引入秦國,逐步成了「秦文」。「秦文」是什麼?就是秦國官書所用的小篆。小篆與大篆不同,小篆的一個字,就一種寫法,少有異體字。一種寫法,只對應一個字,不會被理解成意義不同的其他字。符合始皇帝要求的天下書同文的要求。

李斯如此理直氣壯地推出小篆作為天下一統文字,源自他的胸有成竹。他事前已做了大量工作,將戰國時各國文字統統改寫、簡化。將改寫、簡化後的字納入偏旁部首,使文字盡可能規律,便於學習與掌握及應用。李斯以「書同文」向嬴政證明:周文明是由秦傳承下來的,因為秦完成了由周大篆改為秦小篆的使命,這是大歷史的延展與繼承。

眼看李斯要推行「書同文」,趙高心有不甘,又一次冒險暗示姚賈慫恿程邈出列說話。沒想到這一細微的動作再次被嬴政註視,秦王生氣地輕輕咳嗽,趙高與姚賈嚇得退了回去。嬴政表示了對「書同文」的支持,還加了一句:李斯的書體很好看,玉璽的撰文必須要李斯書寫。嬴政為什麼會這樣做?他心里明白,少了李斯大秦的機器就轉不動,姚賈推薦的程邈連韓非都不能比,又怎能在這樣的場合來削減李斯的威風?斷然不可!

嬴政的心事,姚賈與程邈不能理解,趙高怎麼也不明白?

先說程邈的來歷——

秦孝公十年(前352),秦伐邽、冀戎於天水、隴西一帶,獲勝後遷其部分邦民於今陜西渭南市故市鎮附近的故縣村。程邈一族就在其中。程邈字元岑,秦國內史下邽(今陜西渭南北)人。程邈家境富有,程府中有三皇五帝的文獻,而且都是刻在龜甲上的,許多龜甲文,還是他的前輩書寫到竹簡上的,他接觸了大量的文字,因為他有位在朝廷里分管祭天的父親。

嬴政知道程邈,知道他替韓非用民間的流傳書體(即今天的隸書)寫了《上秦王書》。那日嬴政讀到此書,一目十行,還對身邊的趙高說,此書體一下子就能讓人明白什麼事。說完,沒了下文。趙高聰明,便記住了。嬴政記住程邈,僅僅是他會寫簡單的書體。朝堂上討論書體大事,趙高與姚賈推薦程邈的民間流行書體,秦王自然是要阻止的,嬴政要辦大事,民間書體完全可以在朝會後再論。

……

李斯情緒高昂,沒注意朝堂上出現的暗流,他沉浸於慷慨激昂之中。他說玉璽是至高無上的,用我們上古的鳥文是最恰當不過的了。那是玉帝創造給人類的神聖文字,但這種文字不便於通行天下。天下應該使用目前大家都已經習慣的文字,書寫也一定要規範化,更要有美感。

說到這里,他蔑視地掃了掃程邈,其實他知道程邈專心研究著一種書寫簡便的字體。在他下令廢除小篆外其他書寫文字時,阻力就來自鹹陽的這個程邈。經打聽,程邈的父親曾是秦太史令。所以他敢於公開收集、整理各國文字,還編了一套快捷、明晰、方便的書體。但李斯始終認為,那是下里巴人的東西,不能與陽春白雪的小篆相提並論。無奈有趙高等人支持,甚至連自己的同學姚賈也站到程邈一邊。無奈之下,李斯只能靠秦王。嬴政思考後告訴他,你按你的思路幹好你的事,其他的有我在,天翻不了。我已經叮囑趙中車府與胡太史令撰文支持你!

回想此事,李斯明白,那個程邈的方案不可能在這樣莊重嚴肅的場合提出來。他抖擻精神,示意中車府令趙高向嬴政獻《爰歷篇》,胡太史令奉上《博學篇》。這都是論證小篆作為秦國正式文體的高端論文。最後出場的李斯高屋建瓴統攬全局,在趙高與胡母敬已築好的平台上展開他的鴻篇巨制《倉頡篇》。興奮中的嬴政站起來鼓勵李斯再說幾句。李斯毫不客氣地從倉頡創造文字到書寫要有規矩,足足講了兩個時辰。

李斯說,上古至今傳承的文字總體就是甲骨、金石。夏商周三代,似乎有統一的文字,都是順延上古甲骨、金石體變化而來。一個字的多種形態和一個形態對應的多個字,說明它們並不是一個完全統一的文字體系。春秋戰國以來,各國創造的文字繁雜,辨認困難,尤其是到了戰國後期,各大國幾乎都有了自己的文字系統,有的字尚能互辨互識,而很多字,已經風馬牛不相及。李斯認為春秋戰國的文字混亂,是造成天下大亂的根源,「器清則視明」,代表國家之器的文字,一定不能含混,上天已經將統一重任交給了秦帝國。天下一統,文字必須要統一,秦帝國有責任解決好天下同書的重任。這話自然很合嬴政心意,引得嬴政不斷擊掌。站在那里的程邈無地自容,悄悄消失了。

天下同文,李斯並不滿足。他提出文字的書寫還要有「藝」(即今天的藝術)。當李斯在朝堂上提出這一點時,出現冷場。又是嬴政支持,他讓李斯站在朝堂上敘述理由。李斯慢條斯理抑揚頓挫地開始了陳述。他說,周穆王姬滿在壇山那「吉日癸巳」何等遒勁,拔劍滿弩也不過如此。他又舉例說衡山岣嶁峰上大禹治水時留下的碑,那七十七個字,字字蒼勁有力,皆蝌蚪篆,今存「有鴻荒漾……」等六字可辨。據史家言:大禹治水在黃河,無到會稽一說。今人考證紹興那兒的大禹陵里躺著的可能就是大禹後面的吳越治水英雄「胥」!他還說到商湯王的老師務光留下的《太上紫經》,說到孔子給比幹墓與季札墓題的字……光是說還不行,李斯親自示範,寫下「滴水成泉」。在泉字下筆時,豎下尤為用勁,字成後,中間一豎如鐵柱立地,左右兩飄筆如帷帳支撐,穩穩當當立於天地間,嬴政再次擊掌。

應該說,書法從純粹的文字到包含藝的審美要求,有李斯的很多功勞,是李斯為我們樹立了書寫文字要有藝范的規矩。這也是李斯對書法的最為突出的貢獻。其中最值得說的就是李斯成功改革的小篆。秦小篆基本擺脫了象形的束縛,用理性的抽象力,推動了漢字從「類物」向「符號」轉化的進程,最終推動了字形內生式的審美拓展。甲骨文中,象形類的與物相形甚多,所謂「遠取諸物,近取諸身」。直到西周時期的銘文,才逐步抽象起來,開始規整成方字,有了裝飾的需求,使得象形的成分明顯減少。

戰國後期,文字有些亂了,特別是六國時期,各遵其意,以主公王者為尊。秦因有鎬京並入帶來的規範性大篆,加上李斯的努力,從大篆中脫穎而出了小篆,才避免重蹈六國文字的混亂,這是歷史性的進步。

小篆基本上無法辨出原有的象形之形,只剩抽象的直與弧,以及這些筆畫所分割出來的均等的空間。強化了筆畫結構的審美形式感,有了輕重提按和規整的旁逸,強調了書寫的節奏性和符號性,將「書寫」轉化為有藝術性的「書法」。客觀上對字形的約束成功轉化為字義對字形的暗示,字形能夠自我生長和豐富起來,按照形式感的審美路徑自我發展。隨著秦亡漢起,小篆在漢代被再度改革,但並不能掩蓋秦小篆在中國文字書寫史上的重要地位。

李斯留下的最著名的書法作品應該是《泰山石刻》《嶧山碑》等。如果沒有才情,沒有與始皇帝集團的高度默契,李斯很難從六國混亂中將文字統一並歸納成小篆。

用今天的眼光看李斯留下來的作品《嶧山碑》:

首先,對稱均衡,肅穆縝密,安穩端正,全篇幾無表情變化,完全處於理性的控制之中。每個字都是中軸對稱、美感勻整,左右筆畫向中間靠攏以保持平衡。這種結構又給了欣賞者一種安靜祥和的感覺。無論一個字的筆畫是多是少,都力求均勻整齊,筆畫空間大致等距,反映了對於規則的嚴格遵守。

不過,《嶧山碑》結字並非機械組合,而是因字制宜,或延長垂腳、重心上移,呈上密下疏之構,或上伸筆畫、重心偏下,呈上疏下密之局。因此,筆畫多者不嫌其密,筆畫少不見其虛,顯得造型雋美、井然有序。這種完全理性的控制,恰恰是統治者的追求,更是統治者的幻覺,正是這種完全不符合人性更不符合天理的追求,斷送了秦國小篆的廣譜性。

其次,筆筆渾圓,堪稱「玉筋」,上緊下松,弧線婉轉暢達。《嶧山碑》的筆畫,如果細分,只有橫、豎、斜、弧四種筆畫。由於筆畫粗細幾乎完全一致,橫豎交織便過於呆板,因此,弧轉的處理和斜線的穿插,賦予秦小篆獨特的藝術魅力。筋,本來是有彈性有張力的,但這種「筋」竟然是堅硬的玉做成的,真是佩服古人的「命名」。

很細的筆畫,自然分割營造出很大的空間留白,開闊宏大的氣象躍然紙上,上緊下松的結構處理和盡力向下的舒展,直線相接之處的弧轉,讓緊張的氣氛得以舒緩,體現出雍容甚至嫵媚的氣度。由大篆演變為小篆,並走向規範和定型,這是大陸漢字內在發展規律的體現,也是社會經濟文化長期發展的必然。

可以想像,書寫《嶧山碑》時的李斯,氣局開闊甚至有恃無恐,盡情表達了始皇帝昭告天下的尊嚴與崇高。然而,細心的後人也看出另一端倪:作為才情橫溢的《諫逐客書》的作者李斯,此刻不得不夾起尾巴掩藏自己的情緒,小心翼翼甚至誠惶誠恐地書寫。這是一種何等悲愴的書法創作!

魯迅曾稱讚李斯:「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然子文字,則有殊勛」,他的書法「小篆入神,大篆入妙」,被後人稱為書法鼻祖。

張國擎:誰是書法鼻祖? | 新刊 歷史 第3張

嬴政再次想起了程邈,是他案頭那些堆如小山的案卷。

當時訟案太多,「書同文」後,大大小小的書文均用小篆寫就,且不說書寫很累,嬴政看得也很疲倦,他再次想到了那個替韓非用流暢又隨意、一般人都能認識的文體書寫的人,他問趙高:怎麼沒見替韓非寫書體的那種狀子?

趙高聰明,不說李斯不讓上,趕緊說有,並把事先早早備好的狀子呈上。嬴政問,這看起來很快,不累,你怎麼不送?趙高溫語道:李相國下令(他不說是嬴政頒令)用國體(即小篆),大家都響應了……嬴政不高興地皺眉道:顧國體,書同文,是好事,不方便,人又累……趙高聽明白了,心頭一樂。他上前溫語面奏秦王,提議在國家層面上用的書文,均該用小篆。這私下為了便捷,能否用程小吏的那種書體?

嬴政想了想,感覺是件好事,便召見程邈。

程邈替獄中韓非《上秦王書》的書體,當時並不稱作「隸體」。當時稱什麼體,現在已無可考。現在提到隸書,人們就會想起這個「隸」字。「隸」最早見於《左傳·昭公七年》:「皁(皁,皂的古體寫法)臣輿,輿臣隸,隸臣僚,僚臣仆,仆臣台。」在這里的「隸」指的是奴仆從屬關係,皁是第一等奴隸,作為差役關係來解釋。

後人介紹隸書的文獻中都傳是秦人程邈所作,由他將小篆簡化而成。有的書直接將程邈與中國古代最能乾的工匠「倕」、發明版築法的傅說相提並論,因為他們都是奴隸出身。但說隸書創造者程邈是奴隸,依據是什麼?

《中國歷史大辭典·隸書》:……舊傳秦統一後由程邈所創,其說不確。秦統一前已出現,雲夢秦簡皆墨書秦隸……據《漢書·藝文志》和許慎《說文解字敘》稱:秦代因官獄事多,文字冗繁,開始使用隸書,以趨簡約。這種比較簡約的字體,可能由程邈加以搜集整理。它在秦代作為一種輔助字體,與小篆並行,至漢代遂取代小篆成為主要字體。

如此,程邈用的這種文體是輔助小篆而存在的,流行於社會底層。李斯自然不屑一顧,嬴政整日疲憊於文案,見到那種快捷、方便、明辨的字體,產生好感也是自然的。問題是,如何來對待這件事,嬴政並不粗暴。

李斯想杜絕隸書,但他做不到!除了他個性中的軟弱,實施難度大是主要原因。嬴政圖便捷,有趙高袒護,姚賈也不時告誡李斯:文字是符號,一種可見的語言。舊時販牲口的動剪子剪出的字,山貨販子畫下的簡捷的符號,都是一種文字。便捷社會流通的文字,就是需要快捷書寫,官場與下層一些特定場合的記錄,如何能相提並論呢?姚賈告誡李斯,滅了程邈,還有陳邈、李邈、王邈,結果只會害了自己,不如許他存在,更襯托出小篆的高雅、優美、莊重、富麗。何樂不為?

準備派刺客滅了程邈的李斯只能嘆息。

程邈見秦王繞過了李斯,由趙高引見。嬴政見了程邈就起身,來到程邈的身邊。程邈有些驚恐。嬴政安慰他說,現在天下一統,朕案頭事多了,尤其是這些,他指了指那成山的竹簡。現在,李愛卿將天下文統為小篆,非常好,但是……說到這里,嬴政看看宮門。

趙高明白,秦王召見人,一旦出現這種表情,說明後面有事。嬴政轉身來到那堆竹簡前,隨意讓趙高捧出一堆,讓趙高遞給程邈。他說,這是李愛卿的《諫逐客書》,用小篆書成,你用你那種文體在此書寫一遍,如何?

不等趙高與程邈反應過來,嬴政就招手,宮人立刻搬過幾案、筆、墨、寬大的木板。程邈立刻伏案書寫,不到半個時辰,程邈用他的那種書體迅速寫就。嬴政高興地對趙高說,這種書體不能單單用來給獄中犯人寫申訴文書,也可以登大雅之堂。正說著,宮外報,李相國到。趙高看看嬴政臉色,吩咐宮人,請他進來。嬴政糾正道:請李相國。李斯進來後。嬴政隨即上前取過剛才程邈書寫的幾塊木板的中間一塊,笑著告訴李斯,這是有人告你狀的狀文,用你提倡廢掉的文體書就,我請你來念給朕……

李斯看看嬴政。嬴政故意正臉道,看朕?愛卿不認識朕?到我這里告你狀的狀子,愛卿替朕好好看看,是不是,大聲點,念出來讓大家都聽到。李斯聰明,知道這是「戲」他。他急於知道這「戲」後面的事,想弄明白程邈何故在此,不會單單是書體的緣故吧?對啊,秦王派人喊我說有急事,後面一定有大戲……就在這時,宮外傳話:大夫姚賈有急事奏報。嬴政揚手制止。趙高卻說,西北攘夷大事,皇上您……嬴政這才發話,快讓他進來。姚賈進來,施禮。正欲稟報,嬴政卻說,你先替李相國將那篇文章念了。

姚賈上前端起木板,朗朗而誦:「……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停下。嬴政問李斯,姚愛卿念的可對?李斯腦門冒汗,連連說對。嬴政走上前,從袖中掏出汗巾,遞與李斯,叮囑:不必緊張,朕知道愛卿「書同文」是件大好事。朕知愛卿苦心,文字是用來交流的,朕就想如何方便大家。小篆從周大篆改革而來,高雅、優美、莊重、富麗。成為秦王朝開創基業的奠基石,不可動搖。朕還想到字好比衣裳,有時在家要穿便捷些、方便些。但出入場合要莊重些。就應該有兩種服飾嘛。文字為何不可啊?光有高雅、優美、莊重、富麗,能不能還有便捷、輕盈、明晰、隨意的書體?李愛卿,你說說。

李斯手里拿著嬴政剛才賜的汗巾,並沒抹汗,而是在發懵。嬴政與大家都看到了。趙高走過來對李斯道:相國,皇上這是要你說話啊!皇上的意思是說,你上朝要穿朝服,回家也穿朝服,那不是浪費嗎?……

是擺闊。嬴政重重地說。

正是。趙高又說,皇上的意思你明白。

李斯似乎醒了過來,他上前拿起程邈剛才書寫的木板,認認真真地看了足足半個時辰,李斯明白嬴政不是不讚成他的書同文,而是要補充不足。這是好事,我何苦再作阻撓。於是他振作了精神,對嬴政施了大禮。李斯說,書的比過去上書的體要好看,特別是起筆與收筆,起筆用立定之圓,如柱樁立地,收筆有凝重飛張之姿,猶如箭中靶而血四濺!

嬴政擊掌大叫,好!

李斯的智慧真是過人,他知道秦王政雖然支持了小篆,但沒有解決文案帶給他的苦惱,這個結一定要解,誰來解,自然就是他李斯。眼下如果拒絕,程邈的文體可能會拖些時日,但最終還是拗不過秦王的實際需要。想到這里,李斯背後驚出冷汗:如果刺客成功,後果會如何?

在嬴政的授意下,程邈敘述了他多年來一直在收集總結、提升各國文字,研究出了一整套書寫簡潔便捷的書體,特別是小篆在全國推廣後,程邈也從美感與藝的角度對自己這套書體作了很大的修改。

嬴政來到李斯與程邈面前,拉起兩人的手:你們互相擊掌,以賀此舉。李斯與程邈擊掌後,嬴政對趙高說:李相國將周大篆改為秦小篆。程愛卿苦心多年收集各諸侯國文字創造了這一書體,我們應該給它取個名。

大家看著嬴政與李斯無語。

姚賈小聲向趙高提議:這種文字便捷於民間,流行於小吏們,那就稱「隸」吧!李斯聽聽高興,連連說好。嬴政問程邈如何?程邈趕緊回奏,皇上所言正是。普通人圖個方便即可,名不名,均在次。

隸書體就這麼來的,你信嗎?

今天來看李斯,功在助嬴政統一天下後統一了文字,功在開創了書寫文字要有「藝」的理念,功在創造了秦小篆的規範書體,讓我們在兩千年後還能感知這種書法的原貌和魅力!

「書法鼻祖」四個字,李斯當之無愧!

作者簡介

張國擎,生於浙江南潯,祖籍江蘇丹陽。江蘇省專業作家。益生書畫院院長。著有《國擎書法》(人民美術出版社)。另著有《驚鴻照影》《古柳澤》《吳越後裔》《國擎文集》等中長篇小說百餘部,訓詁學著作《少陽集》。近年來致力於地方重大史實性大散文寫作,出版《歷史沉鉤》《去塵薦微》《鉤沉探微》《垂虹熙南潯》等。《蔥花》獲馬來西亞首屆華文小說獎,報告文學《藏漢之子》獲第十四屆中國圖書獎。

——責任編輯:楊新嵐

——本期微信編輯:saul

張國擎:誰是書法鼻祖? | 新刊 歷史 第4張

點擊「閱讀原文」訂購《當代》2019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