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置頂兒童心理課堂,伴你探索解讀兒童心理,閱讀、看見
作者:大魚
圖片:pexels
來源:武志紅(ID:wzhxlx)
1
前幾天,我剛剛上初中的侄女來我家做客。
她告訴我:媽媽總是把她當賊。
我一聽,哈哈大笑:「怎麼會,難不成你拿家里的錢了?」
「不是。」
侄女說:
「是我在房間做作業,我媽一百個不放心,一會兒進來送個水果,一會兒進來送杯牛奶,沒過一會又來問我熱不熱。其實我知道,她就是想看看我有沒有偷著玩,就跟盯賊一樣。」
「我都初中了,給點信任好不好!」
侄女這話,讓我想起一個段子:
有些中國家長
一看到孩子聊天發信息,
就懷疑在早戀;
一發現孩子學習成績下降,
就認定最近不用功;
一看到孩子上網,
就擔心瀏覽不健康網站……
家長們疑心到了這種地步,也難怪孩子們會渴望被信任。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經在北京、上海、廣東、雲南、甘肅和河南等6個省市做了一項調查,——「中小學生最喜歡父母的10種做法。」
調查結果顯示:「信任我」以63.5%的高得票率位居第一。
可見,孩子有多渴望被信任。
「我相信你」,看似簡單的小事,但絕大部分家長很難做到。
因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實在有太多擔心和害怕了。
-
小時候,怕孩子吃不好影響身體發育;
-
上學了,怕孩子學習不好,成績不如別人;
-
青春期,怕孩子早戀、厭學;
-
畢業了,又怕孩子自己找不到對象,不能及早結婚生子……
都說「兒行千里母擔憂」,父母的擔憂里,流露出滿滿的愛,卻也夾雜著深深的不信任。
它的潛台詞是,我不相信你能依靠你自己的力量變得更好,所以我需要替你做一些決定,來幫你變得更好。
但這樣做,只會讓孩子傷「腦」,又傷「心」
-
不信任,傷了孩子的能力
上海一名48歲男子,自小成績優異,同濟大學畢業後,又拿到了加拿大名校滑鐵盧大學的工程碩士學位。
本以為畢業之後能找個不錯的工作,但他回國後,卻一直宅在家里睡覺、打遊戲,不肯工作。
母親年邁又身患尿毒症,每月的養老金也不過3500元,既要治病,還要養兒子,無奈之下,她只好一紙訴狀將兒子告上法庭。
但即便如此,兒子依然不願意出去工作,而且還怪自己的母親,埋怨說就是因為她,自己才變成這樣。
原來,這位母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是一手包辦,什麼事情都幫孩子做了。
孩子習慣了她的包辦,也變成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巨嬰。
什麼都替孩子做了,表面上是愛孩子,實際上卻是讓孩子活在了「虛假」中,失去了與真實生活的鏈接和摩擦。
不敢讓孩子活在真實里,不敢讓孩子直面困難和挫折,傳遞給孩子的信息就是「父母不信任我」,因為這種包辦的潛台詞是——
「這件事我不相信你能夠做好」
「沒有我,你什麼都幹不好」
對孩子來說,父母的信任是他們前進的動力,是受挫時的安全島,是短暫歇息後又可以勇往直前的勇氣。
而不信任,則毀了孩子的自信,滅了孩子的能力。
父母的過分擔心,會壓抑孩子自身向上發展的動力,就像一頭自己不想往前走的驢,一旦沒有外力來拉它,它就一定會原地不前一樣。
在不容拒絕的周到安排中,在安寧無憂的日復一日中,孩子慢慢失了信心,失了能力,失了責任,失了夢想,失了本該多彩的人生。
待家長意識到真的要放手時,卻發現孩子如同一個「巨嬰」,自己已經無法放手了。
-
不信任,傷了孩子的心
不被信任的孩子,實在太多太多。
豆瓣上有一個叫「不被信任的孩子」的小組,就有人感嘆:為什麼父母寧可信外人、陌生人,也不相信自己的兒女?
很多人都跟帖嘆息。
網友小A說過一個故事:
小學時家里開雜貨店,某天她母親發現櫃台抽屜的錢被偷了,第一個就懷疑她。
她拼命解釋,可是父母就咬定是她偷的。
終於有一天,她母親在櫃台抓到偷錢的小女孩。
小A高興極了,以為父母會向她道歉。那天,她滿心歡喜地等待著父母的道歉,一想到可能還會特地給她做些好吃的,她就忍不住偷笑。
可是,那個道歉,一直等到13年後的今天,依然沒等到。
那晚,大家仿佛沒事人一樣,選擇性地忘記了她被誤會過,被冤枉過。
更讓小A傷心的是,後來,父母還會時不時在桌子上或者顯眼的地方放些錢。
剛開始,她會將錢撿起來給父母,但他們總是一副語重心長的樣子對她說:「我是在測試你會不會把錢拿走。」
這種愚蠢的測試持續了她整個小學時期,甚至初中。
在描述這段經歷時,小A說:「這麼多年過去了,我以為自己已經可以輕鬆地說出來,可是仍忍不住哭泣。」
父母擔心她成為一個小偷,於是反復地試探。卻不知這種不信任,早已傷透了孩子的心。
童年時候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很容易活成一座孤島,因為除了自己,她們不知道還可以去信任和依靠誰。
畢竟她們曾經把信任給了最親近的父母,換回來的卻是傷害。
2
那些被父母信任的孩子,又是怎樣的呢?
最近,馬伊琍參加《朗讀者》,談到她讀高中時的一件事情。
高一時,馬伊琍班上的一名女老師,邀請所有學生的家長到辦公室去領學生手冊。
馬伊琍的爸爸拿到她的學生手冊之後,發現她每一科的成績都很好,但思想品德那一欄卻寫了個 差。
他非常驚訝,問老師:「這個差是怎麼回事?」
老師說:「你女兒和多名男同學早戀。」
聽到老師這麼說,馬爸爸平靜地說:「哦,那你能在紙上寫下男生的名字嗎?」
老師就寫了一個名字,馬爸爸看了之後,問:「還有呢?你不是說多個嗎?」
老師一聽,覺得被挑釁,特別生氣。馬爸爸卻說:「老師,我不跟你說了,我的女兒我非常了解她,我還是跟校長去說吧。」
馬伊琍的父母初中都未畢業,但是他們卻將女兒培養成了一個獨立堅強、內心強大的人。馬伊琍說,父母的教育方法就是一個詞:信任。
人是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尤其是親近的人。
每個人都需要別人對自己說:你是好的。
越是重要的人告訴你,「你是好的」,這個影響力就越大。
當孩子從父母那里接受到信任時,她們心里就會有更大的力量往前。
3
「知心姐姐」盧勤在她的《好父母,好孩子》一書中,寫過這樣一句話:
信任能使人產生強烈的責任感,充分挖掘潛力,釋放能量。
當受到信任時,他會覺得他的身後有許多人支撐著,他有不負眾望之心,就不會被任何重負壓倒。
未成年的孩子,渴望得到大人的信任,希望大人「委以重任」。
當他感受到被信任的時候,他的內心充滿了安全感,不管做什麼都有了雙倍的信心,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做過一次實驗:
他和助手來到一所小學,聲稱要進行一個「未來發展趨勢測驗」。
「測試」完後,他們煞有介事地以讚賞的口吻,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教師,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
其實他們撒了一個「權威性謊言」,因為名單上的學生根本就是隨機挑選出來的。
8個月後,奇跡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個個成績都有了較大的進步,且各方面都很優秀。
這就是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也叫暗含期待效應。
因為實驗中的謊言對教師產生了暗示,他們相信名單上的學生是能力出眾的、有潛力的。
老師們對名單上的學生的信任,通過情緒、語言和行為傳染給了孩子們,使他們強烈地感受到來自老師的肯定,變得更加自尊、自信和自強,從而使各方面得到了異乎尋常的進步。
4
對孩子來說,老師是權威,父母亦是權威。
不可避免,我們作為父母,對孩子的期待,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命運。
而信任,則是最好的期待。
很多持續從父母那里獲得信任的孩子,看待命運也會是積極的:我很好,我能做到。
這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正面催眠,它幫助孩子更好地長大,成為一個樂觀積極、無畏挑戰的人。
-END-
喜歡這篇文章,別忘記分享到朋友圈哦!
* 作者簡介:本文原創首發公眾號武志紅 (ID:wzhxlx)。一個專業的心理平台,提供心理咨詢、內容、課程、測評等服務。來這里和我們一起,開啟一個自己說了算的人生。
歡迎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回復1至5任意數字,查看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