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作者
X學姐
本科背景
浙江大學 金融
GPA:87.65 雅思:7 GMAT:690
錄取結果
新加坡國立大學 金融工程
倫敦大學學院 金融風險管理理學碩士
曼徹斯特大學 定量金融學理學碩士
前言
影響申請結果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硬實力(學校、GPA、英語成績)和軟實力(科研項目、競賽、實習)等。
在我看來,所有軟實力都是在有硬實力的基礎上才會產生錦上添花的效果,所以最重要的還是GPA和英語成績。在GPA和英語已經比較優秀的情況下,軟實力是區分總體水平的重要因素。
GPA提升秘訣
我在大一時從工科轉專業到金融。在修讀一學期的材料與化工專業之後,我發現自己並不適合,所以我毅然選擇了轉專業。
關於轉專業,我有兩點想說:如果目前處於大一階段,你應該主動了解轉專業制度,與目標專業教務老師多溝通;如果錯失了轉專業的機會,也可以適當選修目標專業核心課程,再在研究生階段轉專業。
比如我錄取的NUS MFE專業,里面的同學本科專業都非常多樣,金融、金融工程、數學、計算機、財務管理、電器機械等等。大家的共同點是都符合金工「金融、數理、編程能力較強」的要求,可見只要提前了解目標專業所需才能,在研究生階段轉專業的成功率是非常大的。
大二我們學習了較多金融大類課程,我發現金融作為社科的專業,平時分的占比是很大的,而平時作業多為小組合作,重在培養我們的合作精神。我一直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分工協作能力,如果組員有需求,我會主動承擔組長的職責。
我覺得在能力範圍之內,當組長的好處是很多的,一是會讓我對整個任務的邏輯脈絡更清晰一些,二是可以結交更多朋友,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長,三是對於理論知識有更深的了解,有利於在考試中取得高分。由於在專業課積累了一定的組長經驗,在後來的商賽、科研項目中,我也積極發揮了自己的作用。
大三是金融專業課十分密集的階段,也是提高GPA最關鍵的階段。在此階段,我把重心放在了金融計量以及編程課程上,我認為這些課程是拉開差距的關鍵,也是出國時院校較為看重的課程。
我認為在學習這些課程時,不應該只停留在理論階段,而是應該積極與實證科研相結合。在學習了金融工程、金融計量模型、R語言等課程後,我與同學一起研究了ETF期貨與現貨間的溢出效應、用蒙特卡羅法設計了期權計算器、運用時間序列模型預測金融產品未來價格走勢與波動……將理論與實務相結合,可以讓我們對理論知識了解更透徹,不僅對提高GPA有利,也培養了我們的計量、編程能力。
多參加科研提升軟實力
我建議大二時就可以與本專業學長學姐以及導師加強溝通,了解他們大二如何規劃時間。當時我與學長學姐交流,了解到大家在大二時都會參加一些商賽來培養自己的行業分析能力與邏輯思維,於是我主動邀請了有相關志向的同學組隊。
因為當時我們的題目是做白色家電行業的行研,於是我們自己先搜集了一些國內外的家電行業報告,再具體搜集了行業龍頭的公司研報進行數據分析,之後結合學長學姐分享的優秀行研報告,我們用15頁的PPT呈現了完整的行業分析邏輯鏈。
我覺得商賽是一場非常考驗同學們綜合能力的比賽,不僅需要掌握行業知識,還需要一個完整清晰的邏輯鏈和美觀的PPT將我們的分析展現出來。商賽對於申請也是有很大作用的,之後在申請面試過程中,面試官還專門cue我問我在這段經歷中學到了什麼。
另外我也通過學長學姐了解到大二是參加SRTP(大學生科研項目)的黃金時間,但當時我們還並沒有很系統地學習金融實證的框架和編程計量軟件,甚至連在哪里獲取行業、公司的相關數據也不知道。
為了提高我們的競爭力,我們提前學習了一些金融實務,也聯繫了相關領域導師,主動溝通項目選題,探討可行性,設計好整個科研框架,並自學了STATA、Python等軟件。當時整個學院淘汰了一半多的科研選題,但由於我們提前了解,做好了充足的準備,最後成功立項。
立項之後,我們也遇到了許多困難,比如當時我們Python基礎比較薄弱,但實證中所需的數據需要我們利用Python去網頁爬蟲獲取。面對龐大的數據量我們沒有輕言放棄,通過學習網課我們一點點的修改代碼,最終成功地完成了約10萬條數據的抓取。
在科研項目中我夯實了自身運用經濟軟件編程的實力,了解了基本的金融實證框架,更重要的是,作為組長,我懂得了如何承擔責任,如何在面對困難時默默抗住壓力帶領組員們一起往前走。
科研對於我來說是變得成熟最關鍵的一步,在申請中也占到軟實力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部分學校的面試中,面試官最感興趣的便是我的科研經歷。同時,如果論文研究的方向與招生官較為相似,可能也會引起招生官對你的興趣。
總而言之,大二是一切可能性的開始,科研是提高自身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趁早多與學長學姐溝通,也可以主動尋求任課老師的建議。而在大三開始後,我們會接觸更多編程方法與模型設計,有了大二時科研經驗的幫助,我們可以節省較多的摸索時間,也可以完成得更成熟豐滿。
把握好實習崗位&名氣的平衡
我找實習的管道有校內論壇、學院微信群、一些實習分享群以及親戚朋友等等。我覺得實習有3段為佳,每段1-2個月及以上為佳,其中最好有2段金融核心崗位(券商、PE/VC、基金、銀行)。
最好不要盲目追求實習單位的名號而不顧崗位,我認為在大企業端茶送水復印,不如在小企業勤勤懇懇接觸核心業務。實習單位名聲在申請時只是錦上添花,在實習時認真學到的就是自己的,這種經驗也會在其他方面展現出來。
不過我覺得上面的例子有點極端,其實我是想說最好在崗位與名氣之間做好一個平衡啦。我覺得工作的上司也非常重要,我在實習中遇到的上司都非常nice,會主動與我溝通未來的職業規劃,分析未來的就業形勢等等,對我的職業規劃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另外我覺得通過父母親戚找到一份實習並不是一件丟臉的事,我的第一份實習就是通過親戚找的。但通過親戚找可能有的弊端是實習單位會對你「特殊照顧」,反而不能好好獲取經驗。
雅思&GMAT準備
因為分數不是很高,所以這部分可能沒有什麼經驗可以分享。但是我想給學弟學妹們說說我走的彎路。大家最好大二就開始著手語言準備,利用寒假暑假等大塊空白時間集中精力學習。
我當時在大二下參加了一個周末輔導班,持續了兩個多月,因為平時上課很忙,這個周末學了到下個周末已經忘光了。而且戰線拉得太長,我自制力又很差,學習效果收效甚微,導致第一次只考了6分。
大三上時我的課比較空,所以就集中學習了一個多月,成功考出了7分。GMAT也同理,最好不要邊學很多專業課邊學習,有可能就兩邊都做不好。還有一個小tip就是可以找身邊的同學一起組一個打卡群互相督促。
中介——我為何選擇指南者
首先可以問問申請比較成功的學長學姐選了什麼中介,其次可以在微博上、留學論壇上看看中介排雷經驗,了解內容主要包括中介負責態度、文書質量、有無面試培訓、選校條款、費用等等。
我覺得要空出比較多的時間去選擇中介,而不是草草決定,因為中介是申請這一年主要的引路人,慎重做好決定才能在之後省出更多的時間做有利於申請的事。
我當時是初步確定了約5家中介機構,再一一和學長學姐問清楚中介的具體情況,和各個中介都聊了聊,還參與了中介組織的講座或經驗分享會,前後斟酌了約2個星期才最終敲定了指南者。最後申請的過程也非常順利。
我覺得指南者有以下幾個優勢:
01
首先,指南者的選校非常符合邏輯,不會誇下海口保哪個學校,也不會故意打擊你的信心給你選一堆保底校,而且會充分考慮你的選校意願。
我的一個同學就天天被中介故意打擊,以此為借口選一堆保底校,導致她的整個申請過程都非常被動。
02
其次,指南者的整體運作過程非常有條理。我在去年5月底與其簽約,簽約後老師立刻與我商討了接下來的時間線——6月份找老師簽字推薦信,暑假考GMAT並寫好CV、PS提綱……並在每個階段都不斷催促我去完成當前階段任務,讓我感到非常安心。
而且指南者在申請過程中,是會用我們自己的郵箱,並且在申請好之後會把用戶名和密碼告訴我們,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隨時上學校的申請頁面查看中介幫我們輸入的信息是否準確,這樣自己可以安心一點。
我身邊有同學就是中介不給郵箱而且還把他的重要信息填錯了,而他是自己主動去詢問招生官時才發現中介將他信息填錯,感覺非常不負責任。
03
再次,指南者的文書寫的很不錯,句式比較多樣,前後邏輯順暢,語氣很誠懇,沒有語法錯誤。之前偶然碰到一個也是指南者的同學,她告訴我她同時簽約了兩家機構,對比了一下才發現指南者的文書好多了。
04
最後,指南者留學綜合性比較強,不僅包括留學申請,也包括了量化課程,雅思培訓,面試指導等等,非常專業,早簽約的學員的大學生活可以得到很好的規劃。
我在申請中有學校需要面試,指南者在我申請完成後馬上著手面試培訓,讓我加入了商科申請面試班,一共進行了5次群體線上授課,在我拿到面試資格後還會單獨組織面試培訓和小組模擬面試訓練。
我覺得面試的內容非常地豐滿,老師經驗很豐富,教得也很棒,不僅適用於留學的面試,對於實習、找工作的面試也有一定的幫助。
信息搜集小貼士
我了解留學信息的平台有指南者網站、留學論壇、留學公眾號等,我覺得指南者網站/app/小程序做的還是比較棒的,在里面可以分區域選校,可以了解各個學校與項目的學制、排名、留學費用、申請難度以及課程設置,在里面還有很多成功案例,可以對比自己和成功案例來衡量自己申請成功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一些留學論壇上有很多申請成功、失敗的案例分享,還有一些在讀同學的反饋,包括錄取同學的背景、項目課程設置、當地實習、畢業後的就職情況等等,刷刷論壇可以對一個項目了解更深,也可以給自己一個努力的方向。
總結
回顧這一年多來的留學準備與申請歷程,我從中學到最深刻的一點就是——學會對自己負責。不管是從校內的學習、科研,還是考英語、選擇中介,我都是抱著比較長遠的考慮去做下決定,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什麼事做了對未來有長遠的益處,什麼事只對短期有利……每個人心中都應該有一把秤。
留學的申請僅僅是一個開始,未來我們所面對的是一段未知而又新奇的旅程。而這段旅程需要的,又哪里僅僅是自己做飯、洗衣服、找房子、準備考試、找實習、面對病痛那麼簡單?
在一個人際關係、社會認知都被清零的環境里,如何克服懶惰,靠自己找尋方向並且完成目標,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留學其實是這樣的一個課題。
希望現在和未來的我們,都能夠拼盡全力,為我們的人生負責。
————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