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撰文/賽文
「在越來越平的世界里,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塊情感的自留地。希望中國足球能給國人帶來更多的快感,讓我們不再生於午夜。」
圖片來源於網路
足球評論家、樂評人張曉舟曾出過一本《生於午夜》的書,作為一名資深球迷和評論家,張天師在書里淋漓盡致地展現他對足球的體驗和理解。而我對這本書的興趣首先來自於書名,「生於午夜」——位於東八區的國內球迷,都有過在午夜撐著稀松的睡眼,為英超意甲西甲世界盃歐洲杯點燈熬油的經歷。
這種「生於午夜」的球迷群像,大抵是這樣:一到周末,他們便打亂生理的生物鐘,在午夜時清醒,磕著瓜子,吃著烤串,喝著啤酒,盯著大大小小的電視、電腦或平板,把歡呼叫好和罵罵咧咧由聲波轉化成微博、微信里的文字表情,或發泄,或點讚,或編笑話戲弄彼此。而遇上世界盃、歐洲杯這樣一個月左右的賽事,則是這種看球生態的全民侵襲,你會發現,那些從來不看球不談論足球的人,突然搖身變成線上線下顛倒時差、熬腫雙眼的「國際主義戰士」,「我德」「我阿」「我瞄」……呼啦啦人聲鼎沸,伴隨著各類笑話狂歡和PS大戰。
最近的一次「全民看球」是2014年巴西世界盃。當時還是央視解說員的劉建宏在解說荷蘭阿根廷之戰時因有些聒噪地不停談論中國足球而遭致不少國內網民的炮轟,事後劉建宏在接受採訪時回應:「這真的是你的盛宴嗎?這是你在結婚嗎?新娘子這麼漂亮是你的嗎?如果不是的話你來的那種高潮是不是有點假呢?」有趣的是,當時在距巴西萬里之遙的上海,一個自稱德國隊球迷的中國人,在德國隊奪得世界盃後對著電視鏡頭哭爹喊娘般地嚎啕大哭:「我從90年開始(看德國隊)的,這一天等了24年!」
我不清楚那位看上去還挺年輕的德國隊球迷,球齡是否真的有24年。但在豐裕社會和消費主義溫室里成長的年輕一代,可能和這位德國隊球迷一樣,起碼在自我感覺上與世界保持同步。不是嗎?吃漢堡用i Phone,玩魔獸追美劇,從海外代購皮包香水,去歐美大學留學鍍金——大國崛起,環球視角,地球村里互聯互通,中國與世界的距離從未如此之近。而現代傳播技術的無縫覆蓋,讓豐盛的歐美體育文化產品,隨時可以搶占國內球迷的螢幕和私人空間,填補中國足球給中國球迷留下的心理空缺。更何況,為了討好亞洲的球迷客戶,不少英超西甲的賽事都提前到當地時間的中午,坐在沙發上的中國球迷甚至不用熬夜,就可以拿著遙控器在皇馬巴薩和《非誠勿擾》間來回選擇。
全球化暖風的浸淫,讓隔著七八個小時時差的「國際主義球迷」,可以熟練地講解拜仁巴薩的戰術體系,知道米蘭德比的歷史記錄和射手榜,掌握C羅梅西內馬爾的身高體重和早餐喜歡吃哪種麵包。但是,趕時髦地追捧歐洲足球,模仿「霍恩比」式的球迷忠誠,終究也只是看別人家盛宴上玩的鬧騰。德國奪冠、C羅和女友分手、梅西要鬧轉會,真的和你有那麼大的關係嗎?
的確,歐洲足球精彩好看故事多。相比而言,中國足球本身實力不濟,留下太多苦澀記憶和醜聞鬧劇,是國內球迷容易「移情別戀」的原因。特別是對從2004年——這個中國足球近二十年來的分水嶺之年才開始看球的國內球迷來說,中國足球在他們的足球啟蒙期,幾乎沒給他們帶來什麼快感。我身邊不少年輕球迷曾在2013年那場恥辱的「1:5」後立貼為誓:「以後再也不看國足的比賽!」自那之後,他們也確實沒再看中國足球了,直到最近的亞洲杯。
即便是當初再怎麼嘴硬說「拒看國足」的人,也不可避免地為國足2015年新年伊始在亞洲杯上的表現歡欣雀躍,並在那條著名的「對不起」微博後寫上「原諒你」。掐指一數,自國足在2004年亞洲杯獲得亞軍之後,中國足球讓球迷們失望落空了十年。
找補這失去的十年,是源自我們內心深處自發的情感訴求和歸屬,匯成那一抹亮眼的中國紅。在越來越平的世界里,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塊情感的自留地。希望中國足球能給國人帶來更多的快感,讓我們不再生於午夜。
版權聲明:本文為新華網思客獨家稿件,如有轉載,請註明來源於新華網思客。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新華網立場。
回復以下關鍵字,提取上周熱門文章
回復 【縱論天下】,跟國際軍事專家一起,激揚江山!
回復 【工業4.0】,跟思客一起,領略前沿!
回復 【66】:劉太剛:猥瑣的自利讓我們彼此踩踏
回復 【67】:何帆:當過官和沒當過官的經濟學家區別在哪?
回復 【68】:陳漠:中國人為什麼喪失了慢的能力?
回復 【69】:易鵬:寫給創業者——如何抓住黃金十年?
回復 【70】:張瑞敏:為什麼持續九年做一件事